和我們的物慾搏鬥一生
題外話:我最近在收拾一套房子。一開始,我興致勃勃,恨不得轉行家居博主,然後就飛快地疲軟下來。當你沉浸於漫天遍野的大件和小件、家具與家居用品的篩選之中,不,我覺得沒那麼熱愛生活了。
差不多的模塊與網紅家具,難以辨別質地的網上識圖,數不清的數學題,如出一轍的生活方式模板,我的智力和心力都不足以支撐。
我此刻覺得所謂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一個偽命題,很難通過若干次購買達成。
看久了,就覺得其實這件和那件也沒有本質區別,無非是豐儉由人,自行賦予含義。
於是我的家居裝飾就朝着一個奇怪的畫風滑走了,變成了貧窮眾籌風。
新年的時候我還野心勃勃地表示今年要多搞搞創作,結果在家具搭配與水暖維修中蹉跎了歲月;然而也並沒有搞出一些名堂,人最終買單的是什麼呀?
是你在過往所受的教育、審美、經歷與時間本身。其他並不重要。等我忙完了,我可以寫寫我是如何靠大家送我的舊家具撐起一個家的故事。哈哈哈。也引發了我對物慾的再次思考,我想記錄一下,最近所經歷的,所見聞的,我們人生中的加減法。
見證了昔年歲末的一切,狂風吹過,病中驚坐起,有人離去,如今都過去了,人都在朝前看。
心靈中經受的風暴還在反覆,於幽微無人處緩緩升起。一切還是有跡可循的。
我有一位女友,在去年的上半年,還在理智地跟我進行生活討論。
她讀書看新聞,聰明地判斷形勢,想過一種自律簡潔的生活,並且合理地規劃資產和現金流。她說不亂買了,也不瞎花錢了,一切都在朝一種值得稱讚的狀態中前進。後來她病了這一場,程度並不算輕鬆,整個人好像被再次激活了。
不知是否有人生大夢一場的感覺,簡直逆風飛揚——喜歡什麼一定要買,要熱烈地去愛,換新車,在氣候適宜的地方再置業,出國旅行……可能是補償,也可能是安慰,沒準是大徹大悟,也沒準是好罐兒破摔。反正,能恣意地活着,總歸值得稱道。
我和另一些朋友正好相反,陷入了某種……虛無。漂亮的衣服和包無意義,美麗的擺設無意義,消費主義的「陷阱」從未被如此明確意識到。甚至連出國旅行都沒有什麼嚮往——曾幾何時我們都表示一旦可以自由出行一定要先去哪兒哪兒哪兒啊!
如今時過境遷,可以 move 了,但沒有那個心境了,不想動。不嚮往。只要讓我在小區下午無人的水塘邊呆坐,看看波光粼粼,也沒什麼過不去的。反而是,最近我們的餐標又提升了一些,另外把珍藏的好酒都給拿出來喝了,再也不用等什麼重大的日子。
原來心心念念的,如今也不是說不想要了,而是沒必要了。當我的年輕女友雙眼閃閃發光,說又喜歡上一套新的餐具想收入的時候,我波瀾不驚。畢竟也經歷過那樣瘋狂地買碟子、盤子、碗的時期,如今都懶得打開餐櫃看他們一眼,常用的只是外面擺着的幾件,我甚至覺得用一次性餐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很好,向張愛玲靠攏了。她晚年身外之物尤其少,也用一次性餐具吃喝。我反過來想,這簡直是另一場牛逼啊!
我和朋友們就是在這樣彼此支棱和虛無中,亂七八糟地迎來了這個春天。還有一件事讓我感慨無比,就是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回到父母家中。
尤其是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之後,很多人回家發現,「老年囤積症」這個詞並非空穴來風:除了一輩子的財富和積累,還有經歷了歲月的記憶,哪一件都捨不得丟。同時因為體力和心力的不足,也收拾不動了,更有老年消費陷阱的保健品和養生產品,還有雀兒一樣的愛好,喜歡那些無用的但閃閃發光的裝飾品和包裝盒(我還沒有提及酷愛囤紙箱子殼的那一批)……
反正我回家,就覺得父母家裡堆滿了東西,曾經我的房間,已經變成了儲物間。
我朋友感觸更深,他千里迢迢回家之後,跟我說:你能體會到偌大的房間裡,沒有我的容身之地的感覺嗎?
既是物理層面的,也是心靈層面的。我朋友回到自己家之後,開始收拾他的東西。曾經信奉極繁主義美學的他,居然開始清東西了!
他說:我覺得,人年紀大了,還是要活得清爽一點。太多的「好物」也是負累。
趁着現在自己還有力氣收拾,確實要開始做一些人生的減法了。物與人的關係總是折射了人的一生。
我們曾經心心念念的,為之着迷的,為之費盡各種方式去得到的,當擁有之後,又能擁有多久呢?又有誰會像你一樣真的那樣熱愛並珍重呢。
我有時看一些古堡探險和車庫尋寶節目,會更加唏噓。
那些明顯有價值的藏品,咱們光說經濟價值吧,都還沒來得及上升到藝術和人文呢……就已經被後輩們棄如敝屣。
當然你可以覺得他們不識貨,但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寶藏。可能除了真正的硬通貨,凝聚了一生熱愛的東西在他人眼中也不過是尋常。想想那些一生中的藏書,熱愛的藝術品,趣致的小東西們,如若不能在拍賣市場上走個好價錢,仿佛就不被承認一樣。如此想來,真是灰心啊。
我也有朋友表示反對——物慾的美好,就是滋潤你的身心;我喜歡的東西,我一點點收集起來那種快樂,哪怕不被人理解,但讓我變得愉悅充實,你這麼愛買東西的人,怎麼會突然就收手了呢?難道你受了什麼傷害嗎?嗨,我沒受傷害,我就是錢包受傷害了唄。但——我說了,當我感到虛無的時候,美好的東西能安慰,但有限。
每當我的朋友們興致勃勃地談論某一種收藏愛好的時候,我沉默不語,心裡有個小聲音在說:我也有,我玩過。
是的,我家裡有迷戀茶藝的時候留下的幾隻名家茶壺,沉迷香道的時候跑去買齊了各種香材原料;柜子里還有一堆各個頂級品牌的精選瓷器;說起茶葉那更了不起,有一隻柜子里的茶起碼藏了二十年……反正甭管說啥,我都能翻出幾件倖存的。
可能我們天秤座太容易幻滅吧,我的每一樣愛好,都是在進行到圈內開始講故事和玄學的程度我就退出了。我是真的不懂什麼魂,什麼神,什麼超能力故事。我單純就是想體驗一下美好而已,而我這樣的入門級又處於生物鏈的底端,就只能自己玩了。
不過回想起來,鑽研某一類目的時候,確實樂趣不少,這種學習的樂趣最後反而戰勝了擁有的樂趣。所以最後就陸陸續續出光了收藏,每一類只留幾件真正喜歡的精品,寓意着「看過,玩過」就足夠了。
你對物的喜愛,最後都會轉化成「收藏」。也就是我們囤積症的早期症狀。
我這幾年感受到的虛妄是:每一件東西,不僅僅是東西本身,它是和某一種生活方式聯繫起來的。而我們沒有那樣的生活。比如喜歡囤盤子的,如果你不是熱愛社交,熱愛歡聚,並且有體力操持做飯,加上家裡人還少,那麼真的也就是放着落灰。
喜歡露營產品的,如果你都湊不齊人出去玩,體力也撐不住這頓折騰,就只能跟我一樣在樓下綠化帶擺擺算了。你仔細想想,我們囤的那些東西,哪一樣不對應着生活場景,而我們真的過上了那樣的生活嗎?如果人生需要這麼幹巴巴地講道理,那就更虛無了。
但放眼望去,我們的愛終究是錯付了。如果你喜歡的東西,就是普通的商品,當你收集齊了全套,架不住品牌歹毒地出了復刻版和合集。當年限量的娃娃可能十年後又放在哪兒聯名出了一百萬個……!真能氣死。
當年我滿世界淘回來的「好東西」,隨着科技和產業鏈的進步,如今義烏盛惠百八十塊,也是能氣死誰:是的是的,我知道品質終究還有所差別,但比價格的差別那簡直忽略不計了。
這個心情怎麼形容呢,大概是我珍藏的 QQ 秀形象和元宇宙 AI 繪畫的對比吧。大家要發展地看問題!
還有球鞋之類的,大家現在佛系了是因為發現,第一批藏家的鞋底已經放碎了……真是沒有什麼能永垂不朽。
我們普通人,很難有財力和眼光收集到真正的好東西。那些額外的物慾,只不過是為了填補生命的虛無所付出的代價而已。而那樣「真正的好東西」,要麼不被人理解,要麼總得捐個博物館才行吧。
想明白這一點我就沒那麼執着了。如果論「收藏」,無論你是收手辦,還是包,或者藝術品,任何一樣收藏如果算入行,其實都逃不開「以販養吸」,在自己眼光和財力不斷成熟的情形下,出掉舊的,迎來新的,最後只余少少精品,以慰平生。
但說句俗的,無趣的人可能會留下金條,存款,硬通貨。而虛無的人啊,折騰光了錢包,兩手空空,卻將生命的縫隙用亂七八糟的有趣填滿。用廢話文學說,那就是我勸你理智,我也知道我該理智,但我覺得可以先不用那麼理智。
無論是「空」還是「滿」,到了人生的後半程,最終都是「空」的故事。當你已經被填滿之後,你就不會在意周遭是否還有那麼多長物縈繞。這也是一種大的灑脫吧。同樣經歷過風暴的你,現在是更進取,還是更虛無呢?
而我,現在只希望我一直還有心力,可以在漫長的一生中不斷地清除冗餘。想要活成一個清清爽爽的人(願望)。-(來源:阿離家居/物質社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