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與愛

2023011713:50



1月12日北京初雪,2022年虎嗅F&M創新節【還是有機會!】的直播也趕着「虎尾」開場了。

本次直播共分6大主題,希望讓更多仍抱有好奇與期待的用戶,關注到2022年商業與科技背後的創新與努力。

商業世界風雲詭譎,在哪些領域,還是有機會?來給個答案、給個說法。本環節主要邀請了70後、80、90後、00後一起,探討了「我的選擇、我的機會」;虎嗅整理出精華部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enjoy~



過去一年,最重要的時刻與選擇?

困困(主持人):在過往的人生中都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決定,2022年分別有哪些重要的時刻和重要決定?

劉海龍:對我個人影響比較大的是當年的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目前也從事相關研究。當時90年代整個新聞行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包括像《焦點訪談》、《南方周末》等突然讓我們看到,原來憑自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網絡的出現其實也對我們改變很大,讓我們突然一下和世界連通了。1997年我第一次上網,敲入美國的網址,一下就跳到了美國的頁面上去,那種感覺還是很神奇的。所以像去年突然一下的去全球化,或者說「脫鈎」,會讓我們覺得過去的時代好像突然一下沒了。

栗浩洋:2022年其實對我來說是人生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情況,因為年初的時候我們整個公司遇到了整個行業大變動的挫折。從本來要上市的300億市值預期突然到了崩盤,我們真的是鳳凰涅槃,重新又做了智能硬件的產業,而產業核心的依託是我們過去八年研發技術的底層。最終,我們做到了行業最高端的智能硬件學習機行列中。



柳智宇:北大出家11年還俗,國際奧數比賽金牌得主,華夏心苑聯合創始人

柳智宇:出家和還俗都是很重要的決定。出家是選擇自己的一個人生的道路,同時也是信仰。那麼還俗的話,我的信仰沒有變,只是人生道路換了一條賽道,所以對我還是很重要的。真正的學佛是很積極的,只不過不是關注外在賺多少錢,而是關注人內心的成長。我記得當初為什麼決定出家呢?我在龍泉寺有一次參加法會,一位50來歲的大媽談到說,參加法會的時候,做義工特別快樂還有很多的收穫。一個人到了50歲還能夠不斷地去學習和成長,內心不斷地進步,是非常可貴的。學佛出家是能夠讓我的心靈能夠獲得成長,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

困困(主持人):2022年你也提到了說,信仰沒有變,但是行業變了,這中間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

柳智宇:如果沒有接觸心理行業,或如果沒有這個行業,那我估計還在出家。我在出家的過程中開始學習心理學、心理諮詢。我發現它能夠非常直接地幫助到一個人。因為我們跟人講佛法道理高深,很多人不太能接受,但通過心理學能用大家能夠接受的,直接面對生活問題的態度去幫助人。

Abby:2015年選擇來了北京。之前是和老師,很安分在學校上學。來了北京其實還是很蒙的,沒有對於這個行業有那麼很深的認知。當時年紀也小,認為北京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大城市,但是來了北京發現,現實是現實,想象是想象。大家都還蠻冷漠的,並不是像書本上描繪的非常溫暖的樣子。但是後來發現這才是人生常態,因為沒有人很容易會對另外一個人產生熱鬧的心。

其實一開始的信念是不被理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你不可以,那我就要「可以」給你們看。也就是反叛精神,我要活給你們看,證明一下我自己。但是後來會覺得我為什麼要證明給你們看,你是我什麼人,跟我有什麼關係。那種信念它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隨着自己在長大。

70後、80後、00後怎樣看待「躺與卷」?

困困(主持人):從傳播學角度來講,「躺平」現象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風靡的現象?它的影響是什麼?

劉海龍:「躺平」其實它有對應的一個詞,就是「內卷」。因為「內卷」,所以「躺平」,其實這代表着00後、90後的一種態度。我們會發現,其實技術和社會發展總是許諾說:你可以用我這個技術,可以節省時間;你可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更輕鬆。但是事實上,你變得越來越累、你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少,個人發展的時間越來越少。大家突然看到前面好像沒有希望。從代際上來看,70後、80後正經歷着社會的高速的發展階段,而90後、00後面對的是經濟已經高速增長之後開始放緩的階段。這個社會只是一個量變,而不會再發生一個質變。原來我們相信,說你要奮鬥,996,你要努力,你能夠實現人生的理想,你可以到達一個位置,或者說有某種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後來發現你不管怎麼做,好像小白鼠在籠子裡面不斷地在踩輪子。那個輪子不斷地在轉,轉到最後發現你轉不動了。「躺平」我個人在某種意義上,是比較同情的。這是一種對抗,或者是一種態度。真正要「躺平」的人,不會再喊出「躺平」這個字。



劉海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

困困(主持人):所以年輕人的「躺平」,反而是讓人覺得有一點悲壯的意思。其實今年有一本書非常的火,是鮑曼寫的叫《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他裡面提到工作倫理本身越來越不自圓其說了。原本你努力工作必然獲得回報,整個社會如果通過這個提高生產力,必然能夠實現福利社會。而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個體其實會思考說,我花了那麼多時間,放在一個螺絲釘工作上,我所獲得的精神,甚至說一些世俗的物質的回報是什麼?這可能是?

劉海龍:其實工作和個人幸福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自然主義把它連接在一起了。有個例子是,在二十世紀初,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只要每天工作半天,出去打打獵,下午就可以玩了。他生產力也不高,基本上已經能保證他能夠吃飽穿暖,幸福感是蠻強的。儘管可能在某些方面,福利、醫療、科技方面很差,但是他個人的幸福感很強,也不用着急說我要完成KPI或者什麼。那現代人可能會被一些外在指標束縛,要達到一個什麼目標,要做到什麼。「躺平」其實意味着年輕人的一種反抗。他突然意識到說這樣走下去是沒有前途的,那我要「躺平」。其實也是呼籲大家反思一下我們現在這種狀況。對整個社會來講,大家應該怎麼樣去關注年輕人。

柳智宇:實際上是遊戲規則變了。對70後、80後來說,遊戲規則就是我奮鬥,我就能夠獲得成功,我就能夠有更好的生活。然後慢慢地我們會發現這個遊戲規則是由資本運營的。因為資本想要增值,所以要製造今天。製造今天就可以讓年輕人相互地去往前去趕超,並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讓資本獲益。但是這套遊戲玩到90後、00後之後,發現玩不動了,也就是這套規則已經不能夠自圓其說了。因為現在社會我們的消費觀念,包括生活觀念,都是被這個競爭的意識所塑造的。整個社會逼迫我們都得要去獲得別人的認可。

所以怎麼辦呢?我們要把價值觀做一個重塑,要把這種以消費和競爭為導向的這樣一種價值觀,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轉變成追求精神生活的價值觀。

我們的社會需要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有百花齊放。只有對百花齊放的尊重,我們才能迎來一個共同的春天。如果我們只把物質生活的標準,包括經濟上的競爭,當成唯一的價值觀,或者主流的價值觀,那麼結果必然是「內卷」。

劉海龍:我補充一點。一個是個體的努力。其實「躺平」本身代表着一種個人的那種反抗。個體追求一種多元的生活方式,追求多種成功方式。二是整個社會體制上的保證,比如說勞動法,勞動者福利。

你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個人。因為推給個人的話,會形成一個囚徒的困境:我「躺平」了,別人沒有「躺平」,我是可以有一個多元的生活方式,但你會發現這個生活環境會更惡劣。因為別人都在往前走。所以應該要有個社會的剎車機制,或者說一個制約機制,能夠給大家一個寬鬆的環境,否則的話,永遠是個體去對抗社會、資本。看起來很悲壯的,像以卵擊石。



栗浩洋,松鼠Ai創始人,首席教育技術科學家

栗浩洋:保障我是認同的,但是剎車我其實非常不認同。因為中國現在人均收入跟美國比還差四倍。如果現在我們就踩剎車,可能什麼都沒有了。現在年輕人的機會其實是兩極分化的。我們年輕的時候,要想學到什麼技能,無論是技術、銷售,你要有非常好的老師,甚至是他願意帶你,教你。那現在不是的,現在只要你願意學,互聯網上全部都有。所以現在我們公司里有一些90後、95後比一些年齡大的人還好,他在非常年輕就已經做到了別人可能幾年的水平,是因為他確實是利用了信息化的資源。而那些「躺平」和做得不好的人,是因為他既有信息差,他也有努力差,這兩個差下去可能是百倍的差距。所以在新人裡邊,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Abby:其實00後的壓力還蠻大的,不是00後敢頂撞上司,不加班,或者是沒有任何壓力。其實我覺得00後有時候也是在順應着世界的規則。「躺平」有的時候不是一件壞事。其實「躺平」也許是想休息,短暫地剎一個車,把自己該有的能力放在自我發展的地方上。

70後、80後、00後怎樣理解「親密關係」?

困困(主持人):2022年還有一個話題是和「躺平」是共生的。「躺平」更像是公共自我,職業選擇,人生選擇的一個現象,還有一個是來到私人自我,或者說親密關係,特別是跟戀愛觀有關的一個變化上:越來越多的人來研究如何去更好的談戀愛,反而真正勇敢、感性、有想象力的愛好像變得很少。你怎麼看待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有了一個這樣的變化?

柳智宇:大家去研究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研究還是希望把問題解決。其實人際關係中間最重要的還是真誠,你只有基於真誠去學習這些知識,才能夠把關係處理好,否則所有學的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們不是兩個真實的人在打交道,而是一個面具和包裝,那怎麼能獲得真誠的情感呢?所以學習所有的部分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讓自己獲得生命成長。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遠」並不是物理距離的遙遠,而是心靈距離的遙遠。只有雙方相向而行,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成為真正的自己,然後真正地彼此的坦誠地去面對,這樣才能把關係經營好。



Abby,3unshie女子組合隊長

Abby:因為我沒談過戀愛,戀愛經歷特別少。但是我覺得戀愛是給人生自己加戲而已。愛情只是給我們人生道路上加了一些環節。愛情可有可無。你有了是好事,但是沒有不一定是壞事,它不是一個必需品。因為我身邊朋友在經歷一段愛情的時候,都不是特別美好。她們也許會從這段親密關係中吸取到了一些教訓,或者是成長。其實愛情它帶給人的可以有歡愉,快樂,但是也還有部分是悲傷。因為你的快樂不可能單純是從愛情裡面獲得的,你買一個東西可以去享受,你吃一個東西可以享受到味道,但是愛情呢?有傷也有甜。

劉海龍:我可以理解現在年輕人的這種選擇。其實要回到對於婚姻、愛情定位。現在婚姻、愛情的大部分功能,正在被其他一些社會力量或者活動所取代。過去為什麼要有婚姻呢?那當然要從歷史上恩格斯講得財產私有制是有關係的,它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財產功能和生活照顧功能,比如說男主外,女主內,互相在經濟和生活上的扶持。

栗浩洋:親密關係可能天生會被人的本性所撕裂,這裡是牽扯到的嫉妒和獨占這兩個問題。另外一個人是不是能被你獨占?如果人真的是能夠想開:不要獨占另外一個人,你才有可能避免撕裂的傷害。這個問題可能永遠存在於世界上,極少有人能做到解決。

劉海龍:對,它就不是愛情了,而是唯一性。從柏拉圖講的愛情中,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唯一性,排他性。因為這個東西才叫愛情。

70後、80後、00後怎樣看待儀式感」?



困困(主持人):以前我們認為很多小事理所應當,突然在2022年意識到這些事情,要不然是來之不易,要不然是變得非常的珍貴。比如說去餐廳吃飯,跟朋友在咖啡館聚會等等這些事情。能不能請各位講一講,在2022年有沒有哪一刻是你現在回想起讓你動容的?

劉海龍:上周我們全家人一塊去看了《阿凡達》。去之前我還查了一下貓眼的記錄,發現最近一次是2019年的12月。也就是整整疫情期間沒有去過電影院,所以那一刻還蠻有儀式感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蠻悲哀的,因為它其實是通過一個消費來完成的,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互相交流,而是大家進到電影院互不交流。

栗浩洋:當我們公司在面臨馬上崩盤的情況下,很多合作夥伴不理解你,但是有一些合作夥伴說:栗總我們無原則地相信你,我相信你也是真心的對我們,我們大家一起全力以赴地去把它走出來,無論你做什麼我們都跟着一起去做。那時你忽然就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柳智宇: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儀式感。是因為大家都自主而居,社會流動快速,很多的生活的細節都和以前不一樣了。有的年輕人怕過年回去被催婚,被家長問你有沒有找到好工作,一個月賺多少錢,你怎麼才賺這麼點錢等等。原來讓人很溫情的一件事情,現在變成一種壓力。所以要去從傳統的節日中間去尋找一個新的內涵,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現代社會不斷地產生一些新的節日,其實也需要一些更有精神性的,或者讓大家能夠真正觸動的,而不僅僅是雙十一。

Abby:其實像我們過節日,因為我們更喜歡過年輕化的節日,比如像萬聖節,還有聖誕節,不是說春節不好或者怎麼樣,因為春節的限制好像變得越來越多。比如說之前小的時候還允許放鞭炮,現在不允許了。

像儀式感的話,我們會在像萬聖節,聖誕節,提前準備一兩天購買服裝,然後去消費/玩,或者在家裡面開派對。其實儀式感不是說我們真的想過節,而是想和朋友聚一下,想放鬆,把壓力給釋放。今天的事今天做完,壓力放完之後,明天接着幹嘛該幹嘛。

最後,每一位嘉賓描繪了2023年要做的一件事,你也可以參考看看。或許像劉海龍老師自嘲有些無聊的——學者「出差」交流,亦或是柳智宇老師的「多些時間修行,更深入授課」的復盤深思、栗浩洋老師的延續2022,打贏與「合作夥伴的翻身仗」,也可以像Abby一樣做點兒有意義的「義工旅行」,甚至像困困老師的「生活在別處」——去海邊...

無論你選擇做什麼具體的事,都希望2023的你擁有健康與快樂。-來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