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許家印的路,越南首富走通了

2022121111:48



許家印的造車之路,可謂是艱難險阻。

從2019年成立以來,恆大的造車之路像是一步「國產電視劇」——一會鬧停工、一會又復產、一會說延期,一會又宣布量產。在今年11月28日,又有媒體爆出,恆大汽車天津工廠正在進行裁員,據稱計劃裁員60%,此外還有一部分員工進入休假狀態。在12月8日,恆馳汽車執行總裁高景深又回應稱,「目前,恆馳汽車天津工廠生產正常,供應商也在全力配合,恆馳5交付工作基本按計劃推進。」

相比之下,同樣是從房地產行業跨界到汽車行業的「越南首富」潘日旺(Pham Nhat Vuong),如今那叫一個順風順水——不僅大肆進行全球化擴張,而且已經做好了赴美IPO的準備。

當地時間12月6日,「越南首富」潘日旺的造車公司VinFast,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F-1表,啟動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流程。公司計劃將其普通股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VFS」。花旗集團全球市場部、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和摩根證券將擔任牽頭賬簿管理人和承銷商代表。



潘日旺有句名言:「創業要攻擊,不要防守」。

對於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而言,VinFast目前尚不構成直接的威脅。但搶先登陸歐美市場的VinFast,已經在全球化布局上邁出了一大步。

砸了522億,「越南許家印」上岸

根據VinFast提交的F-1註冊文件中的初步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越南最大上市企業之一Vingroup(溫納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而Vingroup的老闆正是越南首富潘日旺。

潘日旺的創業歷程頗為勵志。

雖然出生在越南一個普通家庭,但潘日旺學業有成,後來去海外留學,常年旅居俄羅斯的莫斯科和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在哈爾科夫,潘日旺湊了1萬美元,開了一家越南餐館。之後,他靠創辦一家名為Technocom的食品公司,並推出速食品牌Mivina,由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2年,潘日旺回到越南,在河內創辦了Vincom——從事大型購物廣場、高端寫字樓和公寓開發的企業;此後又創辦了Vinpear——專注於酒店、豪華度假村、海灘別墅、水上樂園和高爾夫球場等旅遊娛樂的地產項目。2012年,Vincom和Vinpear合併,Vingroup(溫納集團)由此誕生。



Vingroup旗下的「東南亞第一高樓」地標塔81大樓

2017年,在把業務擴展到越南百姓的方方面面之後,這位越南首富把戰場再次擴大,進入到了越南此前從未涉及過的汽車產業,並將品牌取名為VinFast。這個單詞是由越南語的縮寫構成——ViệtNam(越南)Fongcách(風格)Antoàn(安全)Sángtạo(創造性)Tiênphong(先鋒)。

根據潘日旺的規劃,Vinfast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17年-2019年打基礎,生產物美價廉的燃油車;2020年-2022年加速向智能化和電動化轉型;2022年之後開始進軍全球市場。

根據招股書顯示,VinFast自2019年開始汽車生產以來,截至2022年9月底,交付了近88,000輛汽車中的大部分都是內燃機汽車。在2020年售出了約24,200輛燃油汽車,在2021年售出了35,600輛。在今年1月,VinFast宣布了停止燃油車生產的決定。到11月上旬,正式停止所有內燃機汽車生產。

在轉型關鍵階段,VinFast需求大量的資金輸血,以支撐起高額的研發投入。招股書顯示,VinFast在2021年營收為6.7億美元,運營虧損為11.33億美元,淨虧損為13.48億美元;VinFast在2022年前9個月營收為4.39億美元,運營虧損12.32億美元,淨虧損為14.45億美元。

VinFast招股書

2022年前9個月,VinFast的研發開支達到了140,410億越南盾(約人民幣41億元),比2021年同期的52,665億越南盾(約人民幣15億元),直接高出一個數量級。

在此之前,VinFast全靠「股東爸爸」給錢。根據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以來,Vingroup、其附屬公司和外部貸方已部署約75億美元(522億人民幣)用於資助VinFast的運營費用和資本支出。除了掏錢,母公司Vingroup還投入了超過1000名工程師來幫助VinFast造車。

但再有錢的地產商,也禁不起造車這麼燒錢。VinFast的IPO之路,非走不可。

停產燃油車之後,VinFast在招股書中明確了公司的目標——通過智能、周到和包容的電動車平台,成為未來智能出行的領導者。從產品層面來看,VinFast將專注於設計和製造優質電動汽車、電動滑板車(「e-scooter」)和電動巴士(「e-bus」)。而純電動車的產品線,將覆蓋從A級到E級的SUV。

VinFast招股書

相較於目前美股上市的幾家新能源企業,VinFast進入純電動市場的時間是最晚的。但似乎VinFast更聚焦於純電SUV這一個細分品類。在售的兩款純電車型分別為VF8和VF9,WLTP續航分別為471公里和593公里,售價分別為41萬元和57.7萬元。


VinFast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VinFast在全球範圍內預訂了約58,000輛VF8和VF9,其中約20% 是預訂費不可退還的預訂。目前,VF8已經於今年9月在越南市場交付,VF8預計2022年在美國交付,2023年在歐洲和加拿大交付。而VF9則預計2023年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交付。後續車型VF5、VF6和VF7預計交付2023年。

梭哈電動化之後,VinFast的第一步,直接就選擇了全球化。

「東南亞特斯拉」,登陸美國市場

早期的越南的汽車工業基礎過於薄弱,這使得VinFast從成立之初,就需要從供應商那裡購買技術。像VinFast的第一款車LUX A2,就是靠採購2017年退役的寶馬N20系列2.0T發動機,再加上采埃孚的8AT變速箱,直接組裝成了「換殼5系」。

作為越南第一家自主汽車製造廠商,VinFast在燃油車時代因為沒有技術和供應鏈,而常常被世人所嘲笑。VinFast CEO黎氏秋水(Le Thi Thu Thuy)曾在工廠的交付儀式上表示,「在公司成立的18個月內,我們的製造廠就已經開始運行了。初期,我們發給一個零部件供應商的電子郵件被扔進了垃圾箱。但是後來,他們改變了主意,又從垃圾箱中找出了那封郵件並回復了我們。」



這一轉變的背後,主要得益於越南政府的扶持。距離越南河內60英里之外的海防市,是VinFast的工廠所在地,占地83公頃。建廠的同時,VinFast還在海防建立了一個綜合供應商園區,以吸引供應商入駐。根據招股書顯示,VinFast從越南的供應商處採購了大約60%的電動汽車零部件(不包括電池),其中大部分是成熟的國際供應商。比如像ZF、FORVIA 和 Lear Corporation等。

VinFast還計劃擴大在海防的綜合供應商園區,增加來自韓國和中國的供應商。目前,VinFast已經與全球約620家其他供應商建立了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了眾多的中國企業。


Vingroup創始人潘日旺(左三)、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右三)

今年10月底,VinFast和寧德時代宣布簽訂全球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就滑板底盤(CIIC)等項目展開合作;今年11月,Vingroup旗下電池製造與研發公司VinES Energy Solutions與國軒高科的合資工廠破土動工,生產主要用於電動汽車的磷酸鐵鋰電池,將滿足VinFast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該工廠年產能5GWh,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大規模投產。

VinFast目前的模式是,利用越南本土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再出口歐美。從物流角度看,VinFast在海防市的工廠緊鄰越南的Lach Huyen港,可以方便地進入全球滾裝/滾裝貨物運輸合作夥伴。2018年啟用的Lach Huyen深海港深達14米,吞吐量達10萬載重噸,是該國最深、最大的港口之一。

「我們計劃在全球主要市場銷售我們的電動SUV系列,特別是北美(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以及我們在越南的現有市場。」VinFast在招股書中如是寫道。

招股書顯示,VinFast在今年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和地方當局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在北卡羅來納州查塔姆縣建立一個占地約712公頃的製造工廠。目前是在2024年下半年投產,預計年產能為15萬輛汽車。此外,隨着美國工廠的落地,VinFast還計劃複製海防工廠的成功經驗集成供應商園區和供應鏈。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建廠的計劃,也使VinFast能夠拿到該州12億美元的激勵補貼。此外,美國的VinFast客戶還能拿到美國聯邦稅收抵免,相當於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而作為回報,VinFast也能夠為美國本土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拉動美國汽車供應鏈向電動化轉型。

赴美建廠、赴美IPO,「抱着美國大腿」的越南首富,造車故事越來越豐富了。

*延伸閱讀:恆大汽車能否成為許家印的「救命稻草」?

「保交樓」、「造車變現」……許家印手中的底牌不多了。

12月2日晚間7時,許家印現身恆大集團召開保交樓工作專題會議。許家印的出現,讓此前種種傳聞不攻自破。

在「保交樓」會議上,許家印表示:「今年1至11月,恆大集團實現交樓25.6萬套,2022年全年要力爭完成30萬套的交樓,12月份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交樓4.4萬套。這個月還剩29天,時間緊、任務重,恆大全體員工要堅定不移地履行我們的主體責任,永不放棄地努力拼搏,確保完成全年交樓任務。」

不止是「保交樓」的壓力。近日來,恆大面臨一系列的「麻煩」。有消息稱,為降低成本,恆大汽車集團總部將解散,總部人員架構調整,大部分人面臨裁員,小部分人下沉到工廠。與此同時,由於恆大集團12月2日的月度工作會議臨時取消,引發網絡傳言四起。12月2日,恆馳汽車內部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關於裁員我們是有官方回應的,但其他謠言過於離譜,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本次優化淘汰整體比例為10%,部分業務條線或高於此數,另有25%員工停薪留職1至3個月。」上述人士表示:「此前,恆馳汽車人員架構是按同步研發9款車型配置的,但鑑於當下疫情及市場原因,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降本增效,集中資源確保恆馳5的生產交付,以及恆馳6、7的研發量產。」


恆馳5(圖片來源:恆馳汽車)

目前,恆馳5已量產交付。早在恆馳5開啟預售14天時,恆大曾表示這款車型累計預定數量超3.7萬輛。但如今,恆馳5除了宣布100輛車型的首批交付,甚至無法查閱到其具體的銷量信息。

恆馳5真的像官方宣稱那般成功嗎?

首款車只是「半成品」?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2019年11月,許家印當着全球1100多位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的面,用上述15個字展望恆大造車之路。

許家印進軍造車雖然來得並不算早,但也算趕上了「最好的年代」。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1%,到2019年時達到5%,如今更是突破了2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559.0萬輛,同比增長108.4%,累計滲透率達24.7%,對汽車市場增長貢獻率超80%。

ALL IN新能源汽車三年之後,2022年10月29日,恆大汽車將首款車型——100輛恆馳5交付給首批車主。恆馳汽車方面表示,後續批次車輛將陸續發往各地交付到車主手中。根據預訂協議,首批車主在交車時付全款至天津市津濱公證處。目前,恆馳汽車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9個城市布局首批交付服務中心。

儘管目前仍無法查閱到恆馳5至今為止最新的真實交付數據,但在7月6日恆馳5正式開啟預售時,恆馳汽車總裁劉永灼曾表示,預售發布會後,恆馳5市場反應良好,恆馳5大賣已成定局。其官方銷售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恆馳5累計預定數量超3.7萬輛。

恆馳內部人員曾表示,恆馳5定價17.9萬元是虧本的,為的就是能有好的銷量表現。官方號稱恆馳5是「30萬以內最好的一款純電SUV」。

據稱,恆馳5採用從德國本特勒收購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搭載由聯電開發的「三合一」電驅系統,最大功率150kW。恆馳5還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602km。此外,通過L2.5+級H-PILOT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恆馳5可輕鬆實現APA全自動泊車、遙控泊車、超級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等。在恆馳的供應商名單里,有愛達克、博世、大陸、安波福、佛吉亞、寧德時代、麥格納、法雷奧、聯合電子等等供應商加持,給消費者以「提到就是賺到」的印象。


圖片來源:恆馳汽車

按照恆大汽車的計劃,集團正在同步研發14款車,目前已經發布9款。而在天津工廠生產的恆馳5隻是恆大造車的一個開始。

不過,這款被恆馳汽車寄予重望的車型卻在交付後出現不少問題。有車主表示,後續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中控屏字體重影,剎車異響,自適應巡航無法開啟,車輛續航里程剩餘12公里時突然趴窩,座椅通風打不開,座椅加熱關不了的異常現象。恆馳汽車客服表示,輔助駕駛不能使用的問題,在後續OTA升級之後將能夠實現。

事實上,目前不少智能電動汽車都存在「先開賣後開發」的「半成品交付」現象。目前,智能駕駛被視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主要優勢,但目前市面上不少車型僅在硬件上具備實現L3乃至L4級自動駕駛能力,真正的自動駕駛功能需要通過後續的OTA推送陸續開通、不斷完善。甚至,部分車型在交付之初連最基礎的巡航等功能都尚未開通。恆馳5正屬於這一類車型。

如何走出虧損「無底洞」

新能源汽車既是風口上的產業,也是前期投入巨大、後期九死一生的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巨大的機會,不僅吸引了小米、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先後入局,也吸引了恆大等房地產企業玩起跨界造車。

造車第一關便是「燒錢」。此前,恆大集團曾表示,新能源汽車領域是恆大集團宣布的未來10年轉型發展的重心,從2019年宣布進入造車領域的恆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投入達到474億元。

造車的上市公司主體恆大汽車(00708,HK)前身是恆大健康,2020年9月更名為恆大汽車。根據恆大汽車(00708.HK)的財報數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恆大汽車虧損情況逐年遞增,分別為14.29億元、44.26億元和73.94億元。在2021年上半年,恆大汽車就已經虧損了47.87億元,2021年全年財報未按時發布。2022年4月1日,恆大汽車宣布停牌,直至今日,尚未復牌。

問題頻出的恆馳5顯然並不足以支撐恆大汽車挺到盈利之日。目前,即便是銷量相對較高、更受市場歡迎的國內新造車企業也普遍未實現盈利。

根據近期陸續公布的財報數據,小鵬汽車第三季度淨虧損23.8億元,同比擴大49.0%。前三季度小鵬淨利潤虧損額度更是達到67.78億元;零跑汽車淨虧損13.4億元,同比擴大86.37%,前三季度虧損總額達37.84億元;蔚來第三季度經調整淨虧損為35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5.7億元。

與此同時,近年來更是有不少入局造車的企業快速隕落。如賽麟汽車從高調入場到被拍賣不過一年時間,陷入經營困局的漢騰汽車走向破產重組,號稱德系四強BBBA的寶沃也已經宣告破產。也因如此,產品力不強的恆大也被業界猜測是否將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企業。

許家印曾在2020年放出豪言,稱恆大汽車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如今,恆馳5在交付之後顯然未達到預期,恆馳6、7是否能帶來顛覆的影響力仍是未知數。許家印的造車夢究竟是否還有機會照進現實,如今看來愈發迷霧重重。-[出品:虎嗅汽車組*作者:王笑漁*頭圖:視覺中國/來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