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血洗北美"拼多多:中國"電商卷王"出海後到底有多恐怖?

2022120815:27



2013年那會兒,當時還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西方社會。

我所住的社區叫Kurralta Park,位於城市南部,不窮也不富,是個普通工薪階層的社區。沿街的房子都有一定年月了,因此稍顯老舊,但大多保養得不錯,總體倒也乾淨。

住在隔壁的鄰居是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妻子名叫Karen,在保險公司上班,40多歲,人很熱情,像絕大多數人那樣有些中年發福。她的丈夫皮膚黝黑,沉默寡言,對於我這個外鄉人,禮貌僅限於點個頭。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平時跟着父親出去做工。燥熱的夏天傍晚,經常能看見他們父子三人穿着沾滿油污和灰塵的藍色工作服排成一排,靠着院牆,邊抽煙邊聊天。



當時住的就是類似這樣的房子

這段經歷,給了我一種至今仍然覺得非常寶貴的經驗:不論中外,老百姓的生活總是相似的——雖然長相和語言大相徑庭,但總歸都是要老婆孩子熱炕頭,柴米油鹽過日子的。

如果去社區的超市裡看看,你會對這種觀念更為認同——老奶奶們在貨架前挑挑揀揀,恨不得把一顆顆洋蔥、一顆顆土豆都仔細看一遍,除了深目高鼻說英語,她們本質上和中國菜市場裡討價還價的大媽們沒有什麼兩樣。

這就是人性。

而人性,它不以民族、宗教和語言為轉移。

其實,在中國遊戲出海的旅途上,人性就是最大的助力。「蘇丹的復仇」,一款國內常見的戰略式頁游,套了個阿拉伯文化的皮膚,附帶一句「跟我一起復興阿拉伯帝國」的廣告語就讓中東土豪們競相砸錢,在遊戲裡和十字軍打個七進七出,順帶還能攻城略地,席捲各地絕色佳人——這就屬於是把人性玩兒明白了,雖然中東土豪們不差錢也不能喝酒,但誰不希望做一個「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夢呢?



更有甚至,有的中國網遊企業直接瞄準東南亞、印度、非洲這些「監管跟不上發展」的市場,批量輸出飽含暴力色情賭博成分的遊戲,結果也能大賺特賺。

說白了,中國發展太快、市場太複雜了,不論是市場還是監管,都已經進化到了一個外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很多讓我們嗤之以鼻的操作,在東南亞、印度這樣的的新興市場上卻能夠創造奇蹟——只能說,中國互聯網太複雜,能在中國活下來的廠商,基本上已經把人性研究得極為透徹了。

拿捏了人性的弱點,是中國電商和遊戲出海成功的底層邏輯,也必然成為中國電商企業出海成功的底層邏輯。

實際上,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不論是美國、澳洲的消費者還是中國、日本的消費者,除開不同文化下的不同禁忌和偏好(比如澳洲店員曾熱心向我推薦綠色棒球帽),大家的「底層代碼」其實都差不多——不僅喜歡便宜,還喜歡占便宜;不僅喜歡薅羊毛,薅羊毛之後還喜歡和朋友分享炫耀。

於是,集低價消費、社交電商、薅羊毛、占便宜、百億補貼、砍一刀等等要素於一身的拼多多崛起了。

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聊一下中國電商的新星「拼多多」是如何在海外市場大殺特殺的。

01. 拼多多出海有多猛

拼多多的海外征戰,始於北美。

2022年9月20日,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在北美市場正式上線,總部設在了美國麻省的波士頓。

為什麼選擇北美作為出生點?著名物流學專家常凱申先生有過精妙的評論:

北美地方,歷代大規模商戰五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決定了多少家企業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納斯達克敲鐘」之說。

因此,對於消費類企業來說,得北美者得天下。畢竟,美國至今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每年僅僅是消費帶來的GDP就已經和中國全國的GDP相當。

9月1日上線,到了10月17日,拼多多就成為了北美App Store購物類應用里的第一名——一舉超越了包括亞馬遜、SHEIN、沃爾瑪在內的一眾先輩。而更重要的是,TEMU獲得這個成就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用出它在國內市場上的必殺技「社交電商」——走的還是鋪天蓋地打廣告的「保守路線」。

換句話說,現在的TEMU還只是一個沒有發育完全的原型機,但僅僅就是這麼一個還沒有進化成完全體的狀態,就已經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在消費者群體裡,TEMU帶來的超低價格擊碎了他們好不容易從SHEIN衝擊中恢復的理智——來自南京的SHEIN在一年前也是憑藉着超低價格殺進北美市場,成為當時的App Srore下載榜第一名的。

在同行的眼中,拼多多出海更是引起了一場雷暴——做海外電商的企業,某種意義上只是東西方的「中間商」——他們自己不生產商品,也沒有倉庫,他們做的事情就是一邊對接海外市場,一邊對接國內供應商,在亞馬遜網店或者自己的網站裡掛上預期會大賣的商品,客戶下單之後直接讓廠商發貨即可。有一些比較過分的中間商,甚至連供應商都不去找,1688直接解決問題。

這些「中間商」推廣的方式則以「買量」為主——其實就是砸錢在各個網站上瘋狂打廣告賣流量。

所以,典型「中間商」的成本主要就是對接市場和推廣的成本以及人員工資,只要賣出去的東西足夠多就能保證自己盈利。

然後,拼多多就來了。拼多多搞事情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一個字,錢。

根據拼多多的財報顯示,2022年三季度,拼多多花在營銷上的錢超過了140億元,比2021年同期上漲了40%,主要是因為促銷和廣告活動大幅度增加——拼多多也開始加碼「買量」了。而且別忘了,拼多多賬上還有800多億人民幣的現金呢,不嚴謹地說,就算是每年來一回「百億補貼拼多多」也都能再玩兒8年。

這麼大的一個玩家突然進場,買量的價格立刻水漲船高。一些體量較小的中間商立刻就發現自己根本買不起量了。本來就靠買量才能活着,現在這條路硬生生就被拼多多卷死了——那還玩兒個P啊。

02. 拼多多的出海戰法

去年,局長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中國跨境電商品牌SHEIN進軍歐美市場的故事。

主打女裝時尚的SHEIN,走的是「快時尚」路線,它的對手是ZARA、H&M之類的歐美老牌快時尚品牌。SHEIN擊潰他們的戰術是「比他們更快」——ZARA們從設計到銷售需要2個星期而SHEIN在大數據和算法的輔助下,這個過程只需要幾天。

這說明,對於出海的中國電商來說,在戰術思想上領先對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海外已經有了樹大根深的亞馬遜和氣勢洶洶的阿里速賣通,和他們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劍走偏鋒,從戰術思想上尋求變局。

拼多多主打的是低價消費市場,這一點在中國在外國都一樣。拼多多出海時候的競爭對手就是SHEIN、Wish、Shopee這一類的電商平台。因此,拼多多(TEMU)的出海必須要具備擊敗他們的條件才能成功。

Wish主打是超低價,賺錢的方式和淘寶類似,主要靠收取店家佣金和服務費。Wish的弱點在於它對於商家入駐的門檻太低,平台上的店家魚龍混雜,很容易敗壞自己的名聲。TEMU在這方面則採用了「類自營」的模式——TEMU首先就要做好把關,利用在國內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從國內成千上萬個供應商里挑出來性價比最好的那一批。

SHEIN主打的是便宜和快時尚,核心思路就是依託珠三角發達服裝產業鏈的「小單快返」模式——一旦系統偵測到某個款式的衣服可能成為爆款,SHEIN可以立刻安排它的「幽靈工廠」進行小批量生產,如果市場反響好就繼續生產,如果市場反響一般就放棄——反正數量少,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在我看來,TEMU和SHEIN的交鋒將會發生在供應鏈的比拼上。

不過,我覺得SHEIN和TEMU可能根本打不起來——你見過農夫山泉和沃爾瑪競爭嗎?

SHEIN和TEMU的賽道其實是不一樣的,SHEIN對標的是ZARA一類的快時尚品牌,電商只是其外在形式——SHEIN的供應鏈管理技術是一方面,對時尚的認知是另一方面。畢竟,SHEIN只做女裝,屬於「小而美」。而拼多多/TEMU是做全品類電商的,屬於「大而全」,女裝時尚只是一個細分品類。

拼多多的出海戰法,簡單來說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打暈消費者,一個是PUA供應商。

TEMU剛剛上線的時候,首先採取大規模的促銷政策來打出自己的地位。這個模式就像是戰場上步兵衝鋒之前的炮火準備,先把消費者打懵圈了,然後再發動突擊。

對於每個新註冊的用戶,TEMU都會自動派發3張30%的優惠券,可以用於全場商品。然後在9月15-17日的重要節點,全平台商品包郵,收貨晚了還可以全額退款,此後則是滿49.9美元包郵。如果你是第一次退貨可以免除郵費,之後只要是90天的窗口期內,只需要支付7.99美元的郵費。在重點品類上,比如女裝產品,折扣可以達到40%-100%。

這一通操作的效果是顯著的,北美的普通消費者哪裡見過這種低價——很多人甚至表示: TEMU的老闆是不是不會做生意啊?這麼低的價格怎麼賺錢。

這就是他們想太少了,或者說他們不了解中國電商企業的套路。淘寶的崛起離不開瘋狂的雙11,京東的發展離不開瘋狂的618,低價自古以來都是開拓市場的利器,畢竟占便宜才是人類的本質之一。電商平台並不指望這一批產品能賺多少錢,電商平台要的就是你用我這個平台——只要你用了,就有概率一直用下去。

第二個戰法就是PUA供應商 ——拼多多和TEMU都是做低價消費的。在消費者看來,我們只會覺得拼多多上的東西真TM便宜。但在生產商看來,情況就不一樣了——TMD你拼多多砍價砍的也太狠了,消費者砍的那幾刀合着都砍我身上了是吧?

具體來說,假設你是某種產品的生產商,你想通過TEMU把貨賣到美國市場上去,大概需要走這麼幾步:

首先,你現在入駐TEMU的時候是不需要掏佣金和保證金的,但與此同時,你也沒有了定價權,拼多多統一定價,然後以供貨價和你結算。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拼多多的需要,提報合適的商品,然後報出你的價格。等到初選通過,你需要把商品寄到拼多多在廣東的倉庫,拼多多安排了專門的團隊對各家廠商提供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測。通過質檢的商品就可以準備銷售了,此時你就可以給廣州的倉庫里發20-50件產品,之後就是等着TEMU上的銷售和配送,15天內沒有銷售出去的商品會原路退還給你。等消費者收到貨物的次日,拼多多會來給你結款。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

說白了,TEMU有點像是個面向海外的「供銷社」,廠商只負責生產,消費者只負責購買,對內對外的定價權全部在TEMU手裡。 對TEMU和消費者來說,這當然很爽了,只要價格定得足夠低,TEMU可以搶占市場,消費者可以爽到,雙贏。只不過,當你感覺歲月靜好的時候,必然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個體系里,供應商就是這樣的一個負重前行的角色。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TEMU和亞馬遜、淘寶之類平台的區別:亞馬遜和淘寶都是商家根據市場和自身情況自主定價的,好處是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利潤空間,壞處就是需要給平台繳納保證金和佣金。

總體來說,在2022年冬季這個時間節點上,拼多多使用的戰術是有效的,但是未來的情況不明確。

03. 拼多多的出海未來

至於未來,誰也說不準會發生什麼,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的時代。但至少,我們是可以客觀分析一下拼多多出海大趨勢下可能面臨的壓力的。

首先是獲客成本的升高,這種現象兩年前已經在國內新消費浪潮中出現過了,現在在海外電商市場上復刻了——隨着各種電商平台都在出海,於是大家都開始花錢買量了。 2013年獲得一個新用戶只要花4.5美元,現在則需要花40美元。 這批人里最幸福的要屬SHEIN,SHEIN在國外的發展很早,遭到直接踩中了2012年開始的流量紅利期,享受到了極低的獲客成本。

拼多多2018年才開始發力,TEMU今年才上線,的確是沒有趕上好時代。

只能說,國內的這些企業確實是卷,出海了照樣是要卷的。拼多多和淘寶、京東這樣的大品牌捲來捲去,拉到了獲客成本,最後把一群出海小電商們給卷死了。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其二就是缺少國內的便捷條件——拼多多在國內的崛起是離不開微信這個國民社交軟件支持的。拼多多很早就和微信達成了戰略合作,拼多多砍一刀的鏈接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微信上來回分享,而淘寶和抖音就只能用令人迷惑的「口令」。

多少有點非主流吧

但到了國外,這個事情可能就比較麻煩了,美國雖然也有很多國民級的社交軟件,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可以像微信一樣提供如此強悍的支持—— 這不是能不能談下來合作的問題,而是北美市場上壓根兒並不存在像微信這樣的巨無霸。

另外,我們也都知道,在創新領域,不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領先了多少事很重要的。如果你領先對手一步,那麼你將成為傳奇。如果你領先太多,可能會直接GG。

拼多多最強的兩個武器,「百億補貼」和「砍一刀」,在國內用起來如熱刀切黃油,怎麼用怎麼厲害,但是跑到國外去,卻又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首先就是補貼帶來的「不正當競爭」問題。拼多多的「砍一刀」模式在北美很可能會被判定為「誘導營銷」,畢竟國內的諸位都用過拼多多,六萬人都砍不下去,說明多多少少是有點風險在裡面的。

不過,單純看這種人傳人的裂變營銷,其實歐美市場也並非不可以接受——阿里速賣通之前也用過類似的方法,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或許對拼多多來說,出海這件事上,合規是首要任務。

*電商出海的好處,不在電商品牌本身。

之前曾經有一位美國零售行業的高管來中國廣東實地考察過一家服裝廠。這個工廠當時正在為一個美國的運動品牌生產運動服,供貨價為9美元一件。而這件運動服,在不久之後將會以500美元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

而於此同時,這家工廠同時在網上以90美元的價格銷售這款運動服的變體,也能賺個盆滿缽滿——畢竟,不論是500美元的那款還是90美元的那款,都是同一個廠家的產品,說不定還是同一個工人做的。

看到這樣的情況後,這個美國高管當即斷言:傳統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正在面臨崩潰風險,過去那種靠一個牌子就能吆喝加價10倍甚至9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事實上,很多工廠自己都聘請了專業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直接自己設計自己生產,最後僅僅只是貼上某些品牌的商標而已。

以福建福清的祥興公司來說,它是全球最大的箱包製造商,被譽為中國箱包第一出口基地。新秀麗、WENGER、SWISSGEAR等國際品牌其實都是找祥興做代工,一樣的工廠,一樣的產險,祥興只需要稍微改改設計、換個標籤,就能生產出不同的產品——你以為你買的是法國設計中國製造?錯啦,是福建設計福建製造啦。

因此,我認為,中國電商品牌的出海,其中最大的好處並不在電商本身,而是在於打造中國的品牌。

在過去的10年裡,伴隨着淘寶為主的本土電商發展,電商漸漸壓過了實體店,成為了更受人歡迎的購物模式。同樣是在是在這個時間段里,短視頻和直播也漸漸成為了比電視更流行的媒介。

這樣的趨勢變化,給了國產消費品牌巨大的機會。

畢竟,在這個網店和短視頻、直播為主的時代,過去攜着品牌之威,盤踞在高檔商場,霸占黃金時間廣告位的傳統名牌們所積累的經驗顯得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你盡可以花幾百萬美元去找4A廣告公司策劃震撼人心的廣告大片,然後再畫上幾千萬去買電視台的黃金時間,但我只需要拍一個抖音百萬贊的短視頻即可,就算沒成功也不要緊,我再去拍幾個就是了, 反正肯定花錢遠遠比你少 。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以花西子、完美日記為代表的中國新消費品牌立刻就崛起了。除了這兩個最出名的品牌外,淘寶上的那些「神店」也漸漸取代了傳統名牌的地位。

在中國電商出海的過程里,這樣的情況也會上演。

甚至,中國的這些電商公司將會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將分散的消費者整合起來,引導他們到靠譜的製造商那裡小批量生產——這不就是拼多多這些年來幹的事情嗎?——利用數字技術來縮短產品開發的周期,幫工廠創造更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最終打造自己的品牌。

假以時日,我相信在拼多多、速賣通上,必將誕生中國的「無印良品」和「優衣庫」。

畢竟,出海,賺外國人的錢,不要在本土繼續內卷——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默認正確」。-來源:星海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