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瞭望元宇宙|NFT風起,誰將在元宇宙中開啟"藝術人生"?

2022112920:32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蔡姝越 上海報導]

編者按: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來源於科幻小說的概念,已成為真實世界中的流行語。圍繞這一新興概念,一場產、學、研的實踐正在展開。數字化轉型中,元宇宙能否擔當大任?這些新概念在中國語境下如何落地?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數字娛樂課題組策劃了《瞭望元宇宙》系列報道,以期為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理解元宇宙的敲門磚。

元宇宙概念的誕生,也催化了一批就業機會。在「無聊猿」、Decentraland等IP爆火後,不少藝術創作者在元宇宙中發現了新的機遇——創作NFT或數字藏品。系列報道第五篇,我們將觀察元宇宙會給創作者帶來了怎樣的平台進行展示和交易,同時又對創作者們提出了哪些全新的挑戰。



在元宇宙熱度延續的2022年,越來越多的人力和物力被投入來搭建這一前沿概念的框架。

除了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底層技術的發展被不斷推進,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數字藏品等內容形式則更像是元宇宙中「感性」的一面,以看得見的形式向外界「推銷」自身價值。

國內亦有地方政府於近期出台了相關支持政策。《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設,研究推動NFT等資產數字化、數字IP全球化流通、數字確權保護等相關業態在上海先行先試。」

自NFT和數字藏品概念橫空出世以來,它在市場中呈現出的價值也出乎意料。

以2021年4月NFT交易平台OpenSea中出售的「無聊猿」系列NFT為例,該系列共發售了一萬張頭像圖片,由27歲的美國插畫師塞內卡設計。其發售價約為190美元,在球星庫里、歌手周杰倫等知名人士相繼入場後,單枚「無聊猿」NFT的價格被炒至動輒數百萬美元。

不少藝術創作者從中嗅到了機遇。如雨後春筍般,國內外已上線了多家NFT或數字藏品線上交易平台供創作者上傳並售賣其創作的數字藝術品,並吸引了大量藝術家入駐。不過,也有部分創作者對以上新概念的發展前景抱有質疑態度,並不打算立刻入場。

何處上架?

無論在NFT(非同質化代幣)或數字藏品中,區塊鏈這一技術都是無法被繞過的。這也意味着在當下,傳統藝術創作者向Web3.0和元宇宙概念邁進的第一步,大多是將作品「上鏈」。

鏈上藝術品交易亦離不開特定的交易平台。據悉,海外目前已有OpenSea、Magic Eden、Nifty Gateway、SuperRare、Foundation等線上NFT交易平台。

不過,由於經營理念和展示品類各有不同,海外不同平台間的作品特點、Gas費(即在平台內用以太坊成功進行交易所需的費用)、支付方式等亦有所區分。

以業內公認規模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為例,用戶在該平台內綁定數字錢包後,便可在平台內使用以太坊交易九類商品,其分別為藝術品、收藏品、網站域名、音樂、攝影、運動領域藏品、功能性程序、遊戲交易卡和虛擬世界。目前,在平台中已有近8千萬份NFT正式上架。



(OpenSea首頁,「發現,收藏和售賣NFT」)

據悉,目前OpenSea抽取的Gas費為NFT售出價格的2.5%。不過,5月底,OpenSea在其官方博客中指出,將會將目前使用的開發協議Wyvern改為使用自家開發的Seaport協議,平台內Gas費有望於明年下調35%。

而有「加密獨角獸」之稱的Magic Eden則是在短期內快速成長的NFT交易平台。除基礎的交易市場外,Magic Eden的核心產品還有Launchpad、Eden Games、Magic Ventures和Magic DAO。由於Gas費低廉,甚至不到1美分,較晚入場的Magic Eden也擁有了與OpenSea等一眾老牌NFT平台「叫板」的資本。



(Magic Eden中熱度較高的幾款NFT)

今年內,Magic Eden已完成兩輪融資。3月,Magic Eden完成2700萬美元融資,參投方包括紅杉資本、Paradigm、Greylock Partners等機構。6月,Magic Eden以6億美元估值完成1.3億美元B輪融資,由Greylock Partners、Electric Capital聯合領投。

近年來,在元宇宙概念逐漸推廣的背景下,國內也陸續出現了許多線上藝術交易平台。如阿里鯨探、唯一藝術、NFT中國、元視覺(由視覺中國推出的數字藝術交易平台)等。

如NFT中國,其交易市場中陳列着大量頭像、徽章、潮玩、盲盒等數字藝術品。此外,平台內的「靈境空間」中也提供元宇宙數字房產的購買鏈接,這些房產有着相應的3D建模,價格動輒標至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不過大部分房產還未開放預售。


(NFT中國中陳列的NFT)

而在唯一藝術平台中,交易市場則主要分為「版權品市場」和「衍生品市場」,21記者諮詢平台內客服後得知,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可否商用,買家購買版權品後,便擁有藏品的商用版權,每款發售數量僅有1份,每個系列可發售多款。而衍生品的發售數量則由IP方決定,無法作為商用。


(唯一藝術中的數字藏品主要分為衍生品和版權品兩種)

值得關注的是,與海外藝術交易平台可以直接使用以太坊等虛擬貨幣進行交易的運營模式不同,國內的線上藝術交易平台中始終以人民幣作為唯一通貨,不可通過虛擬貨幣直接進行交易。

相關規定中亦明確禁止了虛擬貨幣在我國市場中的流通。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提到,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通知》進一步指出,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具有非貨幣當局發行、使用加密技術及分布式賬戶或類似技術、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點,不具有法償性,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新型藝術創作

在NFT及數字藏品平台興起的同時,也衍生出大量元宇宙語境下的藝術行業人才,即數字藝術創作者。

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創作或出售數字藝術品的加密藝術家(Crypto Artist)便是近年來討論度較高的職業之一。在世界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官網中,一副由藝術家Beeple創作的名為《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的巨幅數字拼貼畫,就被拍出了約6934.6萬美元(約合4.99億元人民幣)的高價。

此外,數字時裝設計師、捏臉師、虛擬建築師等職業,亦是在元宇宙的雛形逐步勾畫的過程中出現的新興行業。

不過,同樣是進行藝術創作,元宇宙語境下的藝術人才與傳統的藝術人才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唯一藝術招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記者採訪時指出,以兩者使用的創作工具為例,傳統藝術創作的作品主要通過畫筆畫紙呈現,對創作者的動手作畫功力有較高的要求;而數字藝術創作則主要通過PC、數位板、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完成作品,可藉助數字化的作畫工具和程序。

而在展示方式上,不同於傳統藝術作品需要將靜態實物作品通過裝裱成版畫或捲軸的形式展出,數字藝術作品一般通過電子屏幕或數字空間進行展示。

「因此,數字藝術家不僅需要懂得藝術創作,還需要懂得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融合,從而創作出更適合數字化表達形式的藝術作品。」前述負責人指出。

除了基礎的創作能力,技術能力亦是數字藝術創作者需要具備的核心素質之一。

21記者檢索某元宇宙初創公司的職位JD後發現,在「3D場景設計師」的職位要求中,除了要求應聘者具備「優秀的美術功底及審美」,還需要具備建模能力,熟悉各類3D角色資產製作工藝流程和軟件使用,並至少熟悉一款常用商業引擎,如UE4、Unity等。

而在數字藝術品的受眾方面,該負責人提到,相對於傳統藝術作品,數字藝術品的受眾更多集中於Z世代消費者。

艾媒諮詢於今年7月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數字藏品運行狀況及投資消費行為監測報告》中調研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數字藏品消費者中,53.3%為90後青年群體。

「Z世代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在他們眼中,數字化才是藝術的應有形態,他們會更關注藝術的審美性和社交性。因此,數字藝術創作者家對於流行元素的理解和表達需要有更獨到的見解和洞察。這也給了年輕藝術家更多的表現機會。」他說。

入局或觀望

新風口到來之時,是躬身入局還是謹慎觀望?21記者採訪了多位藝術從業者,對於是否選擇「踏入」元宇宙開拓事業,他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坐標浙江的周允目前在一家元宇宙藝術平台中工作。對於元宇宙和Web3.0,她的態度是向其靠攏。在加入現在的平台工作之前,她有過互聯網、MCN機構的從業經歷。

而最為她的簡歷加分的,則是一段在區塊鏈公司的工作經歷。「因為這段經歷,我對元宇宙、區塊鏈等相關概念比較了解,正好趕上(現在的)平台缺人,我便順利地完成了入職。」周允說。

現在,周允和幾位同事均選擇將作品「上鏈」,她認為作品上鏈的好處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作品的曝光量變高了,也吸引了更多喜歡我們作品的買家;另一方面是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獨立的電子憑證,面對侵權行為時取證也更容易。」

像周允一樣加入元宇宙中開啟「藝術人生」的還有來自湖南的陳薇。作為一名已經有8年策展經驗的藝術工作者,陳薇暫時還沒打算將自己的作品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她看中的是元宇宙能夠突破時間、空間和形式的限制,向觀看者全方位展示藝術作品的特點。

目前,陳薇已經在線上策劃了多場元宇宙展覽,主打裝置藝術。「元宇宙和Web3.0帶來了更新的方式和平台去上傳和展示作品,不過我暫時還不打算把我的作品『鑄造』成NFT。目前我們的運營形式是通過線上展宣傳作品吸引買家,線下售賣實體作品,雖然有沒有因此獲得更多關注度和收入還很難量化,但我認為這會是藝術創作領域的下一個發展趨勢。」她說。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從業者對在元宇宙中完成一系列藝術生產鏈條的流程和必要性保持觀望或質疑的態度。

正在倫敦藝術大學修讀純藝術專業(Fine Art)的創作者Franky告訴21記者,對於元宇宙這一概念,她暫時持保留態度。「我認為元宇宙的過度發展可能會影響真實的世界,或使得真實世界置於虛擬世界的陰影中。在虛擬世界中,各種觀點或個人好惡被放大,反過來可能會影響到真實世界的秩序。」她說。

除了對元宇宙過度擴張的擔憂,Franky認為,目前元宇宙語境下的藝術行業,其投機性質遠大於藝術性。「在目前的行業狀況中,很多人心態更像是趕時髦、賺快錢,這沒有對錯,但也需要警惕企圖利用元宇宙和NFT概念進行商業炒作的行為。」

而說唱歌手MC HotDog在他的歌曲《NFT》中,將NFT稱之為「Nonstop Freaking Trouble」,也顯示了部分藝術創作者對NFT真實價值的懷疑以及發展前景的不看好。

今年以來,受加密市場崩盤影響,NFT交易市場已有降溫跡象。加密數據公司The Block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球NFT市場的交易量為10.4億美元,環比下降74%。7月15日,OpenSea首席執行官Devin Finzer發推文宣布,在「加密寒冬」和宏觀經濟不穩定等情況帶來的壓力下,公司將裁員20%。

不過,Franky認為,回顧藝術史,包括元宇宙和NFT在內的很多概念在剛出現時都飽受爭議,有些概念能一直延續,有些概念則很快落幕。「無論如何,就這些概念目前帶來的熱度,將會在歷史中留下鮮明的一筆。」她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本文中出現的人物姓名皆為化名)

扎克伯格曾預言,當VR設備普及度超過1000萬時,虛擬現實產業將來到其發展的「奇點」,如今這一數據早已被打破,在元宇宙大產業概念下,硬件設備迎來了怎樣的機遇,又能否藉此延伸出新的應用場景?下一篇,我們將探討人們步入元宇宙的現實入口——硬件,以及其背後的產業發展脈絡。

[出品: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數字娛樂課題組*策劃:曹金良*統籌:諸未靜*研究員:諸未靜、蔡姝越、吳立洋、張梓桐*本期作者:蔡姝越*設計: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