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最大影響因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逆商-(1)
「做企業確實需要長期堅守,要當成終生的事業來做,不懈怠,更不能逃避。今後可能還會有類似此次疫情這樣的困難等待我們。
過去做企業講得比較多的是情商、智商,這一年我們講得多的是逆商,就是大家應對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同情商、智商比,這是成功的最大影響因素。」——宋志平
常識君:有話說
01.按着常理做企業
「穩」是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為突出的主題,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不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不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我們要認真理解這些內容。
「穩」字帶給企業家的是什麼?那就是鼓舞和信心。儘管當前面臨着重重壓力,但企業家還是要充滿希望。
什麼希望呢?我想有三點,既是我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
第一,希望政策進一步寬鬆;
第二,希望經濟回暖,穩步增長;
第三,希望疫情減弱。
這場疫情已經持續兩年了,奧密克戎毒株還在肆虐,希望人類可以共同努力,控制住疫情。
我對基本面的看法,還是積極正面的。悲觀經濟學家有飯吃,為什麼?
因為大家就像怕鬼的孩子依然願意聽鬼故事一樣,非常害怕,但總想聽,蒙着被子也要聽。但經濟問題其實是客觀的,怕也沒用,只有去克服、去解決。
有人曾問我過去是否遇到過困難,我說我經常遇到困難,幾年一個大困難,每年都有幾個小困難。我們是一路克服困難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困難不可怕,關鍵是我們的態度,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能發現「黑天鵝」的人是聰明人,能發現「灰犀牛」的人是理性人,而認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人是老實人,我大概是最後一種人。
雖然未來是不確定的,但無論世道怎樣不確定,我們做企業還是要按着常理去做。我把這些常理歸納為「三大主義」。
1.務實主義
務實主義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中國的企業家是一群非常務實的實幹家。
改革開放之後,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夠快速崛起,為什麼中國企業能夠快速發展?這和我們中國人務實的精神有關。
什麼叫務實?過去講的「摸着石頭過河」是務實主義,「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也是務實主義。做企業其實就是要扎紮實實地做事,一步一步地探索,逐漸找到規律。
做企業光靠高談闊論沒用,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出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最後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是企業家要時刻牢記的。
前面講到我在北新建材的管理是從整理整頓開始的,因為企業如果連打掃衛生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做好產品呢?所以,那時我帶領大家打掃衛生。
有年輕幹部跟我說:「宋總,我們為什麼總去打掃衛生呢?我們要不要做點大的事情呢?」
我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打掃衛生不只是一種看似簡單的事情,更體現了一種務實精神,我們做事情要從點滴、細微處做起。
現在有不少論壇、演講,企業家都喜歡聽,我有時也去聽,從中學到了很多。
但是我時常想,我們畢竟不是經濟學家,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外交家,而是企業家,我們不能代替別人,別人也不能代替我們。做企業,我們要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年輕人跟我講:「宋總,我們應該仰望星空。」我想仰望星空的事還是交給天文學家去做吧,我們的任務是提升他們需要的望遠鏡的玻璃片質量,這是我們的本分。
企業家得收住心,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業務,提升質量、降低成本、開拓市場、創造價值。
2.專業主義
做企業一定要圍繞專業進行。
我本人是專業主義者,在做中國建材和國藥董事長的時候,中國建材只做建材,國藥只做醫藥,不敢越「雷池」一步。
因為離開專業我們可能了解得很有限,不能總聽別人講故事,那些講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專業的,有些故事只是科普水平的,我們還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專業做好。
做大企業,對標世界一流,這是專業化的;
做中等企業,對標隱形冠軍,這也是專業化的;
做中小企業,就做「專精特新」,這還是專業化的。
企業無論規模如何,都應該秉承專業化的思維,努力深耕細作,這是長久穩健發展的前提。
3.長期主義
做企業不可能馬到成功,馬到了也不一定會成功。做企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件苦差事,久久為功,必須要堅守。
企業家精神蘊含了創新、堅守和責任這三點,堅守是最不容易的。
做好一家企業需要10~15年的時間,如果你想做到極致,可能需要30~40年。
有人會問我,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這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中國建材旗下的好企業—北新建材、中國巨石都做了40年的時間,才做成不錯的企業。
北京大學劉俏教授在《從大到偉大》一書中指出,一家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必須要經過50年以上的歷練,短時間的成功不能被稱為偉大的企業,因為不知道後面有多少風險在等着。
像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貿易摩擦這樣的風險,企業不知道能否度過,只有經得住歷史的考驗、長期的磨礪,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企業距離偉大的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做企業,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我們選擇的是坎坷不斷、奮鬥不息的道路,要把它堅守下去才會終成正果。
我一直講,一生要做好一件事,當然我不反對一生做好幾件事。對我來講,一生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錯了。
我做企業40年,做出了兩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我到中國建材的時候,公司只有20億元的營業收入,2019年我退休時公司有將近4000億元的營業收入,但是這之間經歷了18年。
起初,我並沒有把企業做成世界500強的目標,只知道扎紮實實地做企業。
2011年中國建材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行列時,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同事打電話告訴我中國建材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排在第485位。
我在國藥的五年也是這樣,國藥的營業收入從300多億元增至2500億元。2013年,它躋身《財富》世界500強行列,也出乎我的意料。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做下來的,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而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扎紮實實做事,干一行愛一行,並且長期地去做。
有次我和一位企業家聊天,問了他三個問題:如果讓你再選擇一次,你還願不願意做企業家?從未來去看,你願不願意一生堅守做好企業?你願不願意讓你的子女再做企業?
這三個問題也是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也是對企業家的終極拷問。
做企業確實需要長期堅守,要當成終生的事業來做,不懈怠,更不能逃避。遇到困難,要勇於面對,今後可能還會有類似此次疫情這樣的困難等待我們。
過去做企業講得比較多的是情商、智商,這一年我們講得多的是逆商,就是大家應對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同情商、智商比,這是成功的最大影響因素。
做企業成功的要素中,需要的情商、智商只占30%,逆商可能占到70%。今後做企業要做長期打算,要準備應對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