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爲何將首都放在落後的東京,而非繁華的京都...
*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爲何將首都放在落後的東京,而非繁華的京都 *
在關原合戰之後,德川家康擊敗豐臣家成爲了當時日本的實際話事人,並成功結束了近200年的亂世戰國時代。
而在成功上位後,德川家康自然也是謀求是創建一個可以左右朝政的幕府,但在幕府統治中心的城市選擇上,他卻選擇了當時還算落後地區的江戶(東京)地區,而並非繁華的京都和關西。
那麽,爲何德川家康選擇將關東的江戶(東京)地區作爲自己的統治中心,而非有著悠久曆史的京都呢?
選擇江戶,並非德川家的根基在關東
可能當筆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不以爲然,認爲德川家康人家本身的根基就在關東,選擇江戶作爲治所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事實果真是如此麽?
首先,我們來看德川家康的根基並非是關東和江戶地區。
德川家發迹的地方是東海道的三河國(現在的愛知縣),甚至在地理位置上,這個地方更靠近關西,松平(德川)家在這裏已經紮根了將近百年,是當地的豪族,德川四大天王,如本多忠勝、井伊直政和深淵正康等人也是三河當地武士世族,德川家康的核心家老團也都是三河當地人居多。
日本戰國開始時候,位于東三國的他們被今川家吞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一直都是以今川家臣的身份出現。熬到了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手刃今川義元之後,德川家康才開始崛起,一統三河。
在織田信長陣營中,德川家康也成爲了其在駿國等地牽制後北條家和武田家的重要盟友。
其次,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他便將德川家康以改封的身份從三河趕到了關東。
這從一方面也證明了德川家康呆在三河對其威脅最大,同時他也想讓德川家康作爲封疆大吏幫助他守住關東,並想接著關東一衆之前的敵人和德川家康battle,達到兩敗俱傷的目的,要知道武田和後北條都和德川家康有仇。
從1592年,被豐臣秀吉趕出三河國到關東一衆平原,也就僅僅8年時間,要說德川家康的手段高明,能消化後北條家和武田家這兩個世仇關東土豪,同時還解除左竹和伊達家的威脅,怎麽說都是不可能的事。
故而,在筆者看來,德川家對于當時的關東雖然勉強算占領,但自己本身也算是一個外來戶,說其根基在關東確實是說不過去。
德川家康爲何害怕呆在關西
在戰國時候,德川家的三河地區是出了名的窮,在一衆大名中經濟實力一直是墊底的。
關原合戰之後豐臣家土崩瓦解,這正是窮小子德川家康入駐京都和關西,步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之後上洛的絕佳時機。
面對這個絕佳的誘惑,德川家康卻選擇關東和江戶(東京),唯一的解釋很可能就是德川家康,他害怕呆在京都或者說關西。
爲何說的德川家康害怕呆在關西呢?
第一點,則是關西是反德川聯盟的彙集地。
這一點很好理解,關原合戰作爲德川家康對立面的西軍,絕大部分人都是出自關西靠近京都這些地區。
比如,坐擁120萬石高的毛利家,以及他們分家(兩川)的吉川家和小早川家皆是出自關西中國地區,他們的鄰居的宇喜多家(美作和備前)也是靠近畿地區,在關原合戰之後該地盤分給了小早川秀秋,但此人反複無常並非是忠于德川家。再加上京都地區的近江國(石田三成的大本營)以及四國土佐的長宗我部家,都是反德川聯盟出身。
同時退一步來說,關原合戰後很多豐臣家參加過東軍的大名們後知後覺自己上了德川家康的當。
比如賤嶽七本槍中的福島正則、加藤清正以及豐臣家臣黑田如水父子,都認爲自己被德川家康當槍使,故而對這位大家老一直很有意見,恰好這些人的封地也關西地區。
在關原合戰後不久,賤嶽七本槍之首的福島正則在酒後和部下們的談話中,就悔恨自己被誤導加入東軍,並放下酒話說有朝一日要手刃德川家康,報答太閣的恩情。
想到這,就不難發現了,德川家康爲了自己的安全考慮,在沒完全整合豐臣家勢力的情況下,壓根就不敢呆在京都。
第二點,則是呆在京都名不正言不順
我們知道,在關原合戰之後,雖然豐臣家名存實亡,但按照豐臣秀吉的遺願,德川家康是他們豐臣家的五大佬,雖然這是他一廂情願,但在名義德川還是奉大阪城的豐臣秀賴爲話事人。如果德川家康賴在大阪和京都,自己心裏也不舒服,他德川家康始終是豐臣家的人。
而如果將治所放在江戶,與京都和大阪分開開,那麽就是另立門戶,再加上征夷大將軍身份的加持,他可以以源賴朝之前成立南北朝的例子,實現“幕府”統治。
畢竟德川家康是“征夷將軍”,這裏的夷可是以前的日本東北和北海道地區,在關東肯定是離前線更近意思,也表達自己想要作爲“征夷將軍”開疆拓圖的野望,和明成祖朱棣是一個意思。
總的來說,無論是出于安全還是名聲考慮,德川幕府放在江戶(東京)才是最好的選擇……---(來源 : 戶外釣魚哥阿旱 /傳播正能量)
* 沈睡在巨龍旁的野獸 :日本“明治維新”前後的百年蟄伏與崛起之路 *
“明治中興之政”即明治維新。爲何如此說呢?
變革其一是將將軍的權力回收于天皇,變爲由天皇執政的“親裁”制度。變革其二是廢除各藩“分治”,變爲國家統治的“一統政治”。變革其三是撇銷“鎖國”之策,變爲“開國”之策。”
在甲午海戰中,日本以弱勝強,擊敗了看上去強于自己的中國,那麽日本是如何以弱勝強的呢?曆代史家都說離不開明治維新,那麽明治維新有哪些值得我們注意的事實呢?
日本與中國這對糾纏千年的對手實際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在中國已經進入了王朝時代的時候,日本還在封建時代停留。
黑船降臨
遠離大陸,封閉保守的客觀情況讓日本的社會制度更新的很緩慢,一直在封建制度中停滯不前。
和清王朝一樣,日本曾經也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黑船來臨,大門被重炮轟開的時候,日本終于産生了變化。
在封建制度下的和諧只是表面的和諧,各士族之間的核心矛盾無法被調節,德川幕府只能盡力維持相對的和平。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場景繪畫
天皇看中了這種微妙的平衡,但隨著各個諸侯的實力不斷上升,沒有足夠武力的天皇也只能被架空。
不得不提,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各個小的勢力被大諸侯吞並,一枝獨秀的織田信長被明智光秀所殺後,豐臣秀吉最終坐收漁利,掌握了日本的實際最高權力。
▲豐臣秀吉雕像
許多人對當時大權獨攬的豐臣秀吉爲什麽要侵略朝鮮,甚至想要在大陸地區分得一杯羹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實際上這個和日本森嚴的登記制度密不可分,豐臣秀吉的出身並不高貴,他從一個賤人的身份不停地攀升,甚至一直躍遷到了統治者這樣的高位。
古語有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越來越多的不滿充斥著豐臣秀吉的耳朵,越來越多的對于他出身寒微的懷疑也給了他極大的壓力。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豐臣秀吉雖然是人中龍鳳,但是他並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後代,一旦豐臣秀吉死去,其他的各路諸侯一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到時候新一輪的諸侯大戰又會重新開始。
▲今人所繪“明日戰爭”場景畫作
豐臣秀吉開始想如果自己可以開疆拓土,建立一番前人沒有的功勳,這樣他的合法性就有了保障,可以說是日本的等級制度與豐臣秀吉出身的天然矛盾造成了豐臣秀吉不得不孤注一擲的進行擴張,但是最終不幸激怒了大明,萬曆雷霆震怒,實力相差懸殊的豐臣秀吉在“明日戰爭”中慘敗,最終被隱忍蟄伏的德川家康推翻。
尊王攘夷
但是德川家康的勝利,和之前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沒有任何的區別,都只是氏族的勝利。這種內在矛盾在勝利的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真田信繁追擊德川家康(畫作)
日本的現代化起點是伴隨著屈辱的,但這給了孝明天皇發揮的機會,他借著對于德川家族統治的不滿情緒,開始聯合其他氏族壯大自己的權力,這也就是“尊王攘夷”。
日本必須做出改變,這是整個社會的共識,但是誰來帶領這場變革,卻是一個問題。德川幕府的統治積怨已久,因爲封建制度下宗主和從屬的關系松散,這讓天皇非常容易和其他勢力結成利益同盟。
▲“黑船”來航
所有渴望權力的人都倒戈了,決定一起反對德川幕府,把日本失敗的原因一股腦的都歸咎在了德川幕府身上。最終德川幕府崩潰後,天皇一家獨大,下面的氏族勢力發生了洗牌。
明治的野望
新的體系已經建立,明治天皇的改革也是順水推舟,順理成章。但是日本和西方的改革有著根本不同,西方的改革最終推翻了國王的統治,但是日本截然不同,日本是在改革過程中大大增強了天皇的權力。日本最終也改變成了一種公私並存的經濟模式。
▲明治天皇舊照
清王朝衰落了,日本看到了擴張的機會。日本的擴張野心來自于地緣的不利局面,日本對朝鮮地區垂涎已久,但是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想要得到朝鮮,就必須要擊敗朝鮮的宗主國中國。
強軍成了日本的當務之急,但是日本並沒有承擔陸軍軍費的能力,而且就算是發展陸軍,一旦自己的陸軍進入朝鮮半島,勢必會形成持久戰,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承受一場消耗巨大的持久戰,這個時候海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而且當時世界的主題是海洋時代,日本決定了發展海軍。
▲甲午海戰前夕的日本海軍(劇照)
歐洲可以在東亞擴張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清王朝的衰落,清王朝無法把勢力有效的輻射到周邊,給了歐洲侵略勢力的機會。
工業革命在當時是強弱的分界線,現代化便是強國,未經現代化就是弱國。日本要想強大必須進入朝鮮,就必須要和中國開戰,甲午海戰在這一刻已經不可避免了。
離岸平衡
明治維新顯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日本人以一種踏實肯幹但是夾雜著一種賭徒心態挑戰了比自己體積大的數十倍的清王朝,而且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如同水銀瀉地,一舉擊潰了大清帝國,取得了一場大勝。那麽爲什麽在甲午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會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一步一步走向崛起呢?原因在于俄國。
▲“日俄戰爭”場景版畫
因爲俄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和其他的西方列強不一樣,俄國在遠東地區是有自己的領土主權的,而且能夠在遠東地區擁有一個不凍港一直是俄國的夢想。滿洲平原、朝鮮半島等地一直是俄國垂涎已久的肥肉,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只要是一通車,俄國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向遠東地區增兵。
這樣一來,在清帝國內部,俄國就可以一家獨大,如果日本能夠發展起來,勢必會在遠東地區制衡俄國的不斷擴張,西方列強就是根據離岸平衡的戰略默許了日本的不斷發展,而且英國也和日本達成了對等的英日同盟,這一刻開始,日本真正的走上了列強的牌桌。---來源 : 小米趣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