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問”,致未來
劉慈欣曾說自己的童年時代,有一個清晰蝕刻在記憶中的夜晚 :他站在河南羅山縣一個小村莊的池塘邊,注視著一顆小小的星星緩緩地劃過黑色蒼穹。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
日期是1970年4月25日,那時他7歲。 52歲那年,劉慈欣憑借《三體》捧回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僅僅六年後,《三體》描繪的未來用腦電波交流的場景照入現實 :腦機接口在人體上實驗成功,並首次靠“意念”向世界發送了一句“Hello World!” 在這個跨越50多年的故事裏,科幻成了線性時空裏那把神奇的密鑰,通行于現在和未來、虛幻和真實。
而支撐科幻的,則是作爲“第一生産力”的科學技術。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落下帷幕時,它曾被視爲一個曆史的韻腳、一粒等待未來開啓的種子。 一年之後,成都打開了時間膠囊。
10月18日-19日,在同一舉辦地,“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開啓豐富的系列活動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2024成都科幻産業發展促進大會、系列主題沙龍……書寫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後半篇文章”。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
一年之約,成都科幻産業穩居頭部陣營
一年之約,科幻如何改變成都?
這一年裏,成都的科幻含量不斷提高,許多市民第一次觸摸到科幻世界裏的遼遠壯闊。
在成都科幻館,科技賽事和展會密集舉辦: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頒獎典禮、WRCT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四川省選拔賽等國際賽事接連登場……
面向公衆免費開放的成都科幻館還常態化推出科幻大師講座、星雲科學實驗秀、科幻舞台劇、科幻電影展演等活動100余場,上座率超90%,累計接待市民參觀60余萬人次、各類參訪團隊100余批次。
時間軸上,記錄著成都科幻由短期熱度轉化爲長期動能的過程 :今年1月,《成都市科幻産業發展規劃(2023—2027年)》公開征求意見,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科幻之都;同月,“小苔藓”科幻電影訓練營開營,孕育年輕科幻創作者探索科幻影視無限可能;7月,郭帆影業成都公司落地,啓動《流浪地球》等10部AI科幻短劇立項程序;8月,在蓉召開的百花獎舉辦了專門的科幻電影論壇……
▲成都科幻館 資料圖
從文學作品走向科幻影視,乃至城市文化發展的先行者,科幻滲透進城市發展的基因,成爲一股磅礴的新力量。正如世界科幻協會代表本·亞洛所言,科幻啓迪個人想象力、激發集體創造力,對城市産業業態升級、城市文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刷新了一代人認知世界、勾勒未來的視角,“科幻想象力照亮一代人前行”。
如今的成都科幻産業,鏈條一環扣一環。從文學、出版、影視,再到遊戲、IP開發、商業衍生品,科幻産業的融合發展,爲市民和幻迷們提供了實物載體、空間或消費場所,將科幻的想象力與日常生活的點滴緊密相連。
在“天問”大賽成果發布會上,兩組數據透露成都“想象力經濟”的實力——
《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在綜合考量經濟基礎、科技創新、文化消費、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基礎上,全面、客觀地揭示不同城市在科幻發展水平上的特點。其中,北京和成都領先于其他城市,屬第一梯隊。
《2024中國成都科幻産業報告》顯示,2023年成都科幻産業(不含科幻裝備制造)實現營收235.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49%,穩居全國城市科幻産業發展頭部陣營。
▲《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發布
向“新”而行 :推動“想象力”變“生産力”
推動“想象力”變爲“生産力”,科幻是一個中介。
遠如1956年的獲獎作品《星》,其中首次出現衛星通訊,如今擁有這一功能的手機已進入市場;1963年的獲獎作品《2001太空漫遊》,提出的人工智能、電子書、平板電腦,如今也已走入千家萬戶;2013年的獲獎作品《星際迷航》提出的星際旅行,仍是當下備受關注和討論的技術革新。
在科幻成爲全城熱詞的這一年,成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産業發展。充滿想象力的未來産業,成爲激活發展動能的生産力。
6月,“成都造”飛行汽車首飛成功,8月,首批氫能灑水車投入使用,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産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無人機“空投”外賣走進日常生活,鳥瞰城市美景的低空文旅場景成爲大熱新耍法;“成都造”人形機器人預計年底首次亮相,2025年底實現量産;成都三家企業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實現行業大模型國家備案“零”的突破……
▲“成都造”飛行汽車完成公開演示飛行 資料圖
▲人形機器人概念圖
今年1月初,成都市出台了《關于前瞻培育未來産業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的重大機遇,塑造未來産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打造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通過成立專班、印發意見、出台措施,重點布局數字智能、前沿生物、未來交通等6個領域,加快發展人形機器人、核醫藥、綠色氫能等24條新賽道,目前成都已培育2個國家級、1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重點産業鏈保持兩位數增長。
向新而行的過程中,科幻是點燃想象力,激發人們去探索、去實現的那顆種子。
成都科幻館的不遠處,成都高新—郫都電子信息産業園裏創新迸發。
成都智算中心智慧城市運營總監廖顯介紹,智算中心已經跟240多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共性的創新能力,科幻文學裏最熱衷的人工智能話題如今是成都發力的下一個千億産業。
▲科幻大會主場館展示的“笨笨”雕塑 資料圖
華爲(四川)人工智能與智改數轉創新推廣中心總經理助理宋闖表示:“科幻大會在制造業企業的心裏已經埋下了一顆種子,我們的研發中有嚴謹的態度,也需要用科幻點亮idea,這樣才會打造出我們領先行業的産品。”
種子還在生根發芽。
今年11月3日,2024第十二屆騰訊科學WE大會將在成都科幻館舉行。騰訊科學WE大會一直以來邀請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們共聚,用最前瞻的科研成果和發現,預見未來發展前景。
科幻憧憬未來,科技實現未來。在雙向互動中,不可能走向可能。
以“天問”,致未來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系列活動,將如何推動成都科幻産業再上台階?
科幻的價值誕生于文學,但又衍生到文學之外。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談到,自去年世界科幻大會,“天問計劃”重磅推出,面向全球的“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正式啓動以來,中國作協就全程參與、傾力協助,希望借此激發科幻文學創作者想象和創造的活力、動力,推動更優質的科幻文學作品誕生,並促進華語科幻與世界科幻交流借鑒、融合互進、多元共生。
“天問計劃”的啓動和本屆大賽的實施,就是要以“天問”爲紐帶,促成更多科幻文學跨界融合、演繹衍生出更加趣味盎然、多姿精彩的科幻世界。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舉行
“今年‘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的落地,勢必進一步吸引國內外優質科幻創作資源向成都聚集,爲成都科幻文學長遠發展搭建更高平台。”
中國科普研究所創作與傳播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李紅林認爲,成都應以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爲主線,持續優化科幻産業落地生態,超前布局科幻前沿科技新賽道,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搶跑新賽道,布局新領域,成都以“天問”致未來。
作爲科幻産業發展峰會備受關注的環節,科幻産業項目集中簽約“含金量”十足。
涉及成都傳媒産業集團、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分行、郭帆(成都)影業有限公司、成都市郫都區影視城管理委員會、藍色宇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騰訊雲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多家科幻産業相關企業、機構、單位,涵蓋文旅、IP轉換、影視、遊戲、動漫、知識産權保護等多方面,共完成14個簽約項目,總投資約3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全國首只城市級科幻未來産業引導基金——“成都科幻與未來産業發展基金”正式發布。
由成都傳媒産業集團、成都産業集團和交子金控集團合資建立的“成都科幻與未來産業發展基金”,基金目標規模超30億元,投向“科幻+”重點領域、“未來+”重點賽道,關注具有科技創新屬性、代表新質生産力的前瞻性産業。
遠超普通基金的期限,更是真正地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耐心資本”。
▲成都科幻館新春活動現場 資料圖
城市對于科幻未來産業的耐心扶持和培養,給企業的成長注入了信心。
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的成功舉辦,讓藍色光標集團、三體宇宙、騰訊天美工作室群、郭帆(成都)影業有限公司等多家科幻+企業與成都結緣。
2024年,藍色光標西南總部宣布落戶成都市郫都區,再續新篇。
藍色光標集團—藍色宇宙首席內容官譚寅子說,成都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給了科幻産業最好的發展土壤,目前企業正與成都科幻館探討如何將數字化大空間IP內容落地到場館之中,並考慮共同開發定制化的科幻主題內容。
來到成都之後,藍色光標還主動化身成都的“推介官”,推薦合作夥伴來到成都。
▲劉慈欣
劉慈欣曾說 :“我一直認爲,成都是一座與科幻密切關聯的城市,中國科幻從這裏出發,在這裏生根發芽。”
一年前,擁有不同歷史、不同文化的人們聚集在成都,想象一個共同的未來。
一年後,人們看到了成都依托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拓展新空間,科幻的蓬勃從文學走向産業,時間的種子結出碩果。
兩天密集的活動,以促進科幻産業發展爲主線,涵蓋“科幻與科技”“科幻與旅遊”“科幻與藝術”“科幻與知識産權”“科幻與青少年教育”等多個領域,人們再次感受到了科幻的分量量 :不僅有遨遊太空的輕盈,更有腳踏實地的紮實。
盡情想象、盡力承載,成都這座奮進中的創新之城推動“想象力”變“生産力”,擁抱未來。
---[紅星新聞記者 : 鍾茜妮 *攝影記者 : 陶轲*編輯 : 于曼歌/來源 : 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