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況!人民幣,突然大漲了
8月29日,人民幣(離岸)盤中時間突然大漲,一度超漲300點。
我條件反射地以為是美元大跌了,然而當我查看美元行情時,發現美元並沒什麽波動,日元也沒有異樣的波動。
這很反常。
人民幣平常的波動,都是和美元的價格走勢有著相反關系。
比如美元上漲,人民幣下跌;美元下跌,人民幣上漲。
但這次,人民幣是獨立地走出了上漲行情。
於是,我很好奇地在網上找了找新聞,看看有沒有利好的政策。
很失望,沒啥利好。
這其實說明一個結果。
* 即,人民幣本輪的走勢可能不是因為單一的直接政策引發,而是因為某些套利資金的關聯交易引發。
什麽意思?
就好比我們炒股票時,某只股票因為業績超預期而大漲,這叫直接引發的股價大漲。
而某只股票假如因為競爭對手突然停產而大漲,這叫間接因素引發的股價大漲。
所以,人民幣這次大漲在找不到直接利好的情況時,必然就是有間接利好。
數據來源:wind
我喜歡把一件事情弄明白。
我又把所有的資產價格翻了個遍,股票、債券、外匯、商品等;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見上圖)
銀行板塊大跌了。
國債市場也在跌。
然後,人民幣在漲。
* 人民幣、國債、銀行的價格走勢相關性很強,並且都和貨幣流動性有關!(見上圖)
我把幾張圖放在一起時,就明顯地感覺到,人民幣早盤隨著銀行殺跌上漲了一波,午盤又跟著國債殺跌上漲了一波。
白天交易時段,人民幣合計上漲兩波。
這是一個強烈信號!
我強烈地感覺到可能是神秘資金在調倉了,在重新進行新的交易邏輯了。
他們可能不再願意交易國內大水漫灌、利率下調的邏輯了。
他們可能在逐步調倉、分批止盈。
接下來,解釋下邏輯
第一個,流動性,階段性收緊。
8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1509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70%。同日,有3593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到期。
結果就是,凈回籠資金2084億元。
就好比,我本來有100萬的貸款到期了,原本應該再新貸100萬換上這舊的100萬貸款,但是現在我只能新貸50萬。
資金壓力大了。
此外,我們看到下圖8月中旬以來銀行的同業拆借利率從1.833%上升到1.85%。
很明顯,流動性就是在收緊。
數據來源:經濟指標
第二個,國債市場在降溫。
8月29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業務」專題頁面中新增「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業務公告」欄目。
意思已經很明顯。
央行在繼續推進國債買賣操作的落地,以便調控國債利率的價格,穩定市場的波動。
這很重要。
國債價格的漲跌不僅僅關乎經濟預期,而且也關乎龐大的銀行理財的凈值波動,更關乎銀行自身經營的穩定性。
舉個例子。
2022年四季度的銀行理財大幅回調,多少儲戶買在了最高點,割在了最低點。
更是有大戶,搞到低息資金上了大量杠桿,博個金融空轉的錢。
原本以為的穩賺不虧,最終狼狽爆倉。
一度造成市場的恐慌。
國債市場如果炒作起來,最終受傷的一定是理財,一定是老百姓。
除此之外,央行管住了國債價格,也更有利推進「價格型」貨幣政策,淡化「總量型」貨幣政策。
* 第三個,銀行下跌,真沒法繼續降息了。
銀行板塊今天整體出現回調下跌,很大原因是中報業績正在披露。
利潤不樂觀。
比如,廈門銀行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營收28.92億元,同比下降2.21%,利潤12.14億元,同比下降15.03%。
營收、利潤,雙雙下降。
比如,交通銀行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營收1323.47億元,同比下降3.51%,利潤452.87億元,同比下降1.63%。
也是營收、利潤雙下降。
當然,也有銀行在賺錢,但是數據並不樂觀。
銀行日子不好過的關鍵是,凈息差走弱。
凈息差是銀行的凈利息收入除以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計算公式:凈息差=(銀行全部利息收入-銀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資產。
所以,凈息差是銀行賺錢的核心所在,警戒線一般認為是1.8%(含)。
但是,現在商業銀行凈息差慘不忍睹,今年二季度數據為1.54%;
而上一次在1.8%以上已經是2023年以前的事了。
* 其實,凈息差的收斂和走闊往往和加息、降息周期有很大的關系。
* 如下圖所示,我們在加息周期時,凈息差往往擴張;而在降息周期時,降息差往往在收斂。
數據來源:wind
這一點,美國也適用。
摩根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四大行的凈息差在加息周期有所上漲,也帶動了利息收入的整體上揚。
* 結論就是,如果要想穩定住整個銀行業的利潤,避免系統性風險。
* 這就要穩住凈息差,就要穩住利率的價格走勢。
這些跡象告訴我們,人民幣的獨立上漲可能就是和貨幣流動性階段性收緊有著很大關系。
* 換句話說,人民幣異動預示著,國債價格、銀行凈息差、紅利策略越來越接近極限區域了。
* 降息,越來越接近周期的後半段了。---[責任編輯:楊斌/來源: 米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