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美國還有十年時間阻止中國成為第一,可是..."

2024070210:36

「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這兩天,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一段關於中美關系的講話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非常精彩、有深度」。

觀察者網查詢,這是6月10日馬凱碩在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的演講,相關視頻於6月21日發布。馬凱碩認為,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並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

他呼籲美國放棄遏制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

馬凱碩當天的講話探討了推動中美競爭的復雜因素,以及這種競爭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他還對中美如何管理競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馬凱碩參加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活動並發表講話

「美國人害怕:如果中國經濟成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

至於今年美國大選可能對中美關系造成的潛在影響,馬凱碩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競爭步伐都預計會在未來十年加速。選舉結果可能無法改變任何事,也可能改變一切。

他對此解釋說,從一方面看,盡管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嚴重分裂的社會,美國人無法就任何事情達成一致,但他們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是時候遏制中國了,所以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會改變。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特朗普獲勝,他當然會繼續對抗中國,但他可能走向極端,把一切變得更糟糕,所以需要為所有可能性做好準備。

馬凱碩說,像阿聯酋和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必須意識到,當今世界正見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我從未見過具備今天中美這樣規模和實力的國家正面交鋒。它將震撼世界,並影響我們所有人。」

主持人隨後提到,美國人在遏華一事上存在共識,是否意味著美國擁有遏制中國的「宏大戰略」,還是說這更多地與每位總統個人的方式有關。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馬凱碩回憶起他過去與亨利·基辛格進行的一次午餐交流。基辛格向他傳遞了這樣一條深刻的信息: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後來的證據也證實了基辛格的說法。

「雖然我們確信美國會以某種手段對抗中國,但目標並不明朗。是為了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嗎?這不可能做到。是為了像對待蘇聯那樣成功地孤立和遏制中國嗎?也不可能做到。」馬凱碩說,「所以連最終目標都不明確,人們就會質疑:你發起了這場競賽,但最終目標如何呢?怎麽樣才算勝利?正如人們所知,這從來都沒有被闡明過。」

他表示,美國政府對華已經采取的加征關稅、禁售芯片等行動,都是為了以某種方式減緩中國經濟增長。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如果中國經濟成為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美國一百多年來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特權地位也會發生變化。



「美國人想讓中國成為『蘇聯第二』,但中國在反擊」

「美國有一個更明智的戰略,與其企圖遏制中國,不如努力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他說,這種戰略對中美雙方都有利,能夠避免如今正在進行的具有相當破壞性的零和博弈。

馬凱碩說,在美國看來,它有大約十年的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毫無疑問,美國將利用這一時期加大對華施壓。

在回應「中國是否想成為世界第一」的問題時,馬凱碩認為,中美面臨的是一種多維度的複雜的競爭,同時在經濟、軍事、政治、軟實力層面上展開,中國想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人並沒有美國人主宰世界的野心,不會試圖像美國那樣介入全球各種問題。

馬凱碩表示,中國人知道美國的夢想是讓中國成為「第二個解體的蘇聯」,因此中國意識到,要想生存下去,首要任務是必須擁有非常強大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和社會,這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教育和經濟的原因。其次,中國主動出擊對抗美國利用鄰國遏華的政策,加強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系,中國還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各地興建基礎設施。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說:這些基礎設施很棒,我需要中國的高鐵,我需要中國的公路。那麽你還會加入遏制(中國)政策嗎?不會。」他說。

馬凱碩還提到,中國有著長期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哪怕在五年或十年前,人們都認為中國不可能入局汽車競爭,但如今中國從零開始創建了電動汽車行業,令全世界所有汽車製造商感到震驚。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國,美國的選擇受到了限制,這就是為何華盛頓存在非常強烈緊迫感的原因。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為長期關註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贊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在觀察者網2023「答案」年終秀上,馬凱碩表示,隨著各方面相對實力的下降,西方應向全球南方國家釋放更多的權力,各國共同參與全球治理。他呼籲西方可以學著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因為中國創建了許多有利於全球福祉的全球組織,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卓有成效,金磚國家共同創立的新開發銀行也收獲頗豐。西方另一個明智的選擇是鼓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與這些新興機構合作,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 延伸閱讀: *雷蒙多:或將強制中國電動汽車所有數據存放在美國*

11月美國大選在即,美國兩黨議員更加頻繁操弄中國議題。當地時間6月2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召開兩場涉及對華貿易的聽證會,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為首的美政府官員、兩黨眾議員及部分商界代表,在會上鼓吹在電動汽車、船舶、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領域對華實施更嚴格貿易限制。

其中,民主黨籍眾議員羅·卡納以「中企獲得補貼」為由,支持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征收高額「停靠費」。他「怒噴」持反對意見的美國商會,聲稱該組織「他們不願為此多付一分錢,正將產業轉移到中國」。

據香港《南華早報》和美國國會網站消息,當天,眾議院就幾項有關對華貿易的提案舉行了聽證會,繼續炒作所謂「國家安全風險」和「不公平貿易」,就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半導體和零部件進入美國市場,以及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舶征收費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雷蒙多在眾議院「創新、數據和商業小組」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商務部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出臺有關中國電動汽車數據收集和隱私問題的規定,因為她擔心這些數據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她聲稱,中國電動汽車「可能會收集美國數據並傳輸回中國」,為此該部門正在起草相關規定,內容可能涵蓋「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上路、軟件監管,以及強制要求所有數據都必須存放在美國」。她還說,該部門還將加強美國與盟友的關系,以「塑造我們針對中國開展行動的戰略環境」。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資料圖

同日,自成立之初便不斷炒作涉華議題的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舉行聽證會,召集美國專家、商界代表,炒作美國在半導體、造船和無人機領域面臨的「中國威脅」。

「1975年,我們是世界第一的造船商,」會上,民主黨議員拉賈·克裏希納莫西援引數據稱,現在,「我們生產的大型遠洋船舶還不到全球的1%:中國每建造359艘大型集裝箱船,我們只能建造1艘」。他還聲稱,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擊敗美企Skydio、占據美國市場90%份額,是因為「獲得了高額補貼」。

克里希納莫西鼓吹恢復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美國對華征稅機制。他指的是美國《貿易法》第421條,該條款允許美國對來自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征收臨時關稅,以應對進口激增造成的市場擾亂。



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西(美國會眾議院視頻截圖,下同)

Skydio首席執行官亞當·布里出席了此次聽證會,稱美國現在處於無人機合人工智能行業的關鍵時刻。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組織牽頭的「美國製造業聯盟」主席斯科特·保羅則說,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對我們的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民主黨眾議員羅·卡納無端揣測中企「得到了中方大量補貼」,支持對中企製造的船舶征收「停靠費」,並宣稱應向每艘貨輪征收約100萬美元。他說,每個集裝箱合不到50美元,「意味著美國人可能不得不多花幾美分購買牛仔褲或襯衫,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再次擁有美國製造的船只」。

卡納批評了由美國專家、遊說師組成的遊說團體「美國商會」反對征收「停靠費」的做法。

「他們說,『不,我們不能多付幾分錢』……這正是導致美國破產以及去工業化的原因,「卡納說,「我們不斷把我們的產業轉移到中國,現在還在這麽做。」



民主黨眾議員羅·卡納

此外,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弗·米勒在聽證會上同樣渲染稱,在應對中國製造的應用於無人機和船舶的半導體方面,拜登政府「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他聲稱,近年來,中國向基礎芯片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補貼,預計中國在基礎芯片市場的份額將「大幅增加」,並將銷往美西方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共和黨眾議員安迪·巴爾表示,他支持對中國製造船舶征收「停靠費」。但他同時提醒稱,這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主義政策」,未來「可能會失控,演變成更廣泛的政策」。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盡管多次聲稱「考慮削減對華關稅」,但遲遲沒有采取實質行動,依舊堅持特朗普時期的大部分關稅。隨著11月美國大選臨近以及中國電動汽車、光伏等產品暢銷全球,為了攫取政治利益,拜登政府開始打起了上調關稅的主意,自去年年末起便動作頻頻。

5月份,拜登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目標戰略產品」大幅提高關稅。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官員開始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的話題,並試圖拉攏盟國共同采取對華貿易措施。

美聯社和路透社此前分析指出,拜登在大選前采取與其前任特朗普相同的對華加稅的做法,明顯違背了美國曾長期推行的自由貿易共識,是想告訴選民,「他們都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然而在世界兩大經濟體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這些措施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報復,引發更廣泛的貿易沖突。

「拜登錯了,我們的太陽能還不夠。」對於美西方炒作中國光伏等綠電「產能過剩」,彭博社6月初曾刊發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專欄作家戴維·菲克林的評論文章。菲克林直言,這種「產能過剩」論調低估了能源轉型的挑戰,可能是個「致命錯誤」,世界需要中國清潔能源技術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文源:澎湃新聞*責任編輯:荀建國/文: 觀察者網-劉程輝]---(原標題:"美國還有十年時間阻止中國成為第一,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