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芯片女王:奔向問題,問題實際上創造了機會

2024061713:36

導語:帶領AMD起死回生,超越老對手英特爾,蘇姿豐堪稱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在以男性領導者為主的芯片領域中,一位華裔女性臨危受命,主導了矽谷歷史上最出色的大企業轉型之一。

2014年,蘇姿豐成為芯片巨頭AMD(超威半導體公司)的CEO。此時她加入AMD僅僅兩年,此前從未在任何一家公司做過CEO。AMD正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中,營收下降近40%,其CPU市場份額跌去三分之二以上,股價距離高點已跌去90%。在她之前,AMD已連續換了4任CEO,但都沒能改變虧損的局面。其50多年的競爭對手英特爾CEO更是放話,「AMD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蘇姿豐只用6年時間就讓AMD起死回生,十年內其股價增長超過60倍,從每股2美元飆升至如今的160多美元左右,最高時高達220多美元,市值已經超過了競爭對手英特爾。截止最近一個交易日日,AMD的美股市值為2580億美元,是英特爾市值(1290多億美元)的2倍。

因此,蘇姿豐連續4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女性CEO」,2021年被《財富》雜誌評為「年度最佳企業家」,被《巴倫周刊》評為「全球最佳CEO」。

此外,AMD還是英偉達不可小覷的勁敵。2019年1月初,AMD搶在英偉達前面發布了全球首款7納米顯卡。在CPU和GPU領域,AMD的市占率雖然都位居行業老二,卻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做CPU和GPU的廠家,可把CPU和GPU做在一個芯片上。蘇姿豐也被冠以「芯片女王」的稱號。

巧合的是,她與創辦英偉達的黃仁勛是遠親關系。黃仁勛的母親是蘇姿豐母親的姑姑。因此,有人戲稱這兩家企業之間的競爭是「表舅與表甥女」之間的戰爭。

為何蘇姿豐能讓AMD涅槃重生?

從她說過的兩句話,從她的成長歷程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解答。

1, 「找到世界性難題,挺身而出,然後解決它們」

這句話是蘇姿豐的座右銘。她從小就喜歡數學和科學,父母一直教導她要挑戰難題。

她說,「我總是喜歡解決真正棘手的問題。這是我年輕時在IBM當工程師得到的一條建議:奔向問題,因為問題實際上創造了機會。」

而且她在讀大學期間就對芯片製造產生了興趣。17歲時,蘇姿豐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讀電氣工程,24歲獲得麻省理工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如今她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



「讀本科時,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搭建自己的個人電腦。我不僅需要構建電路,還要進行編程。那種親手打造出自己的半導體設備,並觀察每一個步驟是如何完成的感覺,我非常享受。我喜歡觸摸和感受由我構建的產品,這對我來說有種成就感。」

「我有機會親眼見證芯片的製造過程,盡管它們並不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那時我們就能夠在硬幣大小的材料上構建晶體管並在系統上進行測試,這正是我選擇進入半導體行業的原因。」

2014年,深陷虧損危機、CPU市占率下滑的半導體公司AMD,對蘇姿豐來說,不僅是她追求的世界性難題,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2, 「在技術和商業之間遊走」

從未做過CEO的蘇姿豐能成功解決AMD的危機,一個關鍵原因是她在職業成長中不僅懂得技術,還具備了企業轉型和變革的經驗。

1995年,蘇姿豐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加入IBM工作。她協助設計了使用銅電路而不是傳統鋁電路的半導體芯片,使得芯片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0%。這引起了IBM高層的註意。1999年,30歲的蘇姿豐成為IBM時任CEO郭士納的特別助理。CEO特助是IBM頗具特色的接班人培養方式,可以實際參與公司重大決策。這讓蘇姿豐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郭士納對IBM的成功變革。郭士納通過變革,讓停滯不前的IBM市值增長了近六倍。她觀察和部分參與了大型公司轉型的全過程,對運營公司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為後續拯救AMD積累了經驗。

後來,蘇姿豐成為IBM的研發部門主管,全程參與研發了IBM用於遊戲主機PS3的Cell芯片,幫助IBM與索尼、東芝在2001年簽署了一項聯合協議,將IBM的芯片用於索尼的遊戲機PS3。這為蘇姿豐領導AMD轉而進入遊戲領域的芯片研發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IBM的職業生涯讓蘇姿豐真正體驗到了「在技術和商業之間遊走」。

2012年1月,蘇姿豐收到AMD公司伸出的「橄欖枝」,本就對半導體行業感興趣的她毫不猶豫就加入了。之後,她幫助AMD打入微軟和索尼的遊戲機市場,升任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總經理等職務。當時AMD在個人電腦CPU市場份額慘遭腰斬,股價跌至2美元以下,處於退市邊緣,而且連續虧損,連續更換了4任CEO都未能扭虧為盈。蘇姿豐負責的業務是AMD唯一的亮點。

2014年6月,蘇姿豐挺身而出擔任CEO,成為AMD創辦45年以來首位女性CEO。在半導體領域,CEO職位大部分都是男性,蘇姿豐作為該領域少見的女性CEO,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一開始,她對AMD采取了類似郭士納對IBM進行變革的措施,先止損。首先,裁員7%,節約經營成本,並且將「資源和技術優先投入到能夠提升盈利能力、推動持續增長重點領域」;其次,傾聽客戶的聲音,確保與客戶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良好關系;最重要的是「承諾按時推出新產品」。

之後,利用自己既懂技術又懂公司變革和業務開拓能力的優勢,蘇姿豐開始重塑AMD。

2015年,蘇姿豐確定了AMD要長期聚焦在高性能計算市場的定位,並圍繞這一定位確定三個變革方向:打造偉大產品,深化客戶關系,簡化業務流程。

她沒有進入當時正火熱的智能手機芯片市場,而是確定了三個增長市場:將原有的高性能計算和圖形技術專註於遊戲、數據中心和沈浸式平臺。這三個業務決策都切中了目前的消費級芯片的主要陣地——遊戲離不開高價的硬件,AI離不開強大的數據中心,AR和VR更離不開沈浸式平臺。

她利用自己在IBM研發遊戲主機芯片的經驗,推動AMD研發出了可供家用遊戲主機使用的芯片,讓AMD一舉拿下最暢銷的三款遊戲主機:索尼的PS4、微軟的Xbox One以及任天堂的Wii U,並成為當時前三大遊戲主機廠商的芯片供應商。這讓本就在個人電腦CPU市場一敗塗地的AMD得到了一個造血機會,能繼續活下去。

對於一家技術公司來說,真正翻身的機會在打造「偉大產品」上。於是,蘇姿豐將公司有限的資源都放在個人電腦CPU的新架構Zen的研發上。2017年3月2日,AMD正式推出震驚行業的CPU——基於全新「Zen」架構的銳龍(Ryzen)處理器,為全球PC遊戲玩家、創作者和硬件愛好者帶來了和英特爾同價位、但性能更強的CPU。此時的英特爾雖然在CPU市場有高達90%的占有率,但每代CPU的性能提升僅10%左右。





2017年第3季度,AMD獲得凈利潤7100萬美元。2018年,AMD結束了長達六年的虧損局面,扭虧為盈。2019年,AMD搶在英偉達前面發布了全球首款7納米顯卡(GPU)。也是在這一年,AMD的市值重回千億美元,其CPU市占率增長至30%以上。

在數據中心方面,蘇姿豐的主要戰略是與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達成新的協議,這些科技巨頭需要大量CPU來支持它們爆炸式增長的雲業務。2019年,由於製造延誤,英特爾的芯片處理器業務開始出現問題,蘋果決定不在iPhone中使用英特爾的芯片。蘇姿豐敏銳地抓住了競爭對手的錯誤,與雲計算巨頭谷歌和亞馬遜達成了交易,為AMD帶來了60億美元的銷售額。

蘇姿豐曾用5個字總結自己領導AMD起死回生的經歷,「不斷地打仗」。如今看來,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戰役勝利。

2022年2月,AMD的市值超越英特爾,這是AMD與英特爾競爭50多年以來第一次市值超過英特爾。

同一時間,AMD以498億美元的高價成功收購了全球第一的FPGA(可編程門陣列,是一種半定製電路中的典型集成電路)芯片廠商賽靈思,這是半導體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這讓AMD在關鍵的數據中心市場獲得了額外優勢,也讓AMD正式成為集「CPU老二」、「GPU老二」、「FPGA老大」標簽於一身的芯片巨頭。



礪石商業評論專門梳理了蘇姿豐成為AMD領導者並重塑AMD過程中的50條商業思考,包括4個部分:職業成長、再造AMD、企業戰略和人生經驗,以幫助我讀者更直接、全面地了解這位「芯片女王」的商業智慧。

一,  職業成長

1.偉大的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訓練出來的,也是願意學習的人。

2.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才能和努力,還要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我很幸運,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正確的道路。

3.鼓勵自己創造機遇。

4.找到世界性難題,挺身而出,然後解決它們。

5.我一直都在技術和商業之間遊走。

6.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必須成為CEO,這不是我要思考的。我說的一直都是做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

7.我從小就喜歡數學和科學,父母一直告訴我,要挑戰難題。當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的時候,需要在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之間選擇。計算機科學只需要編寫軟件程序,而電子工程需要動手建造。我想要建造東西。

8.相較於軟件,我可能覺得硬件更為「性感」。我曾經有機會在顯微鏡下親眼看到芯片是如何在一塊硬幣大小的材料上構建起來的,盡管那並非最先進的技術,但對我來說卻是一次非常珍貴的體驗。

9.有些人可能更擅長理論學習,而有些人則更註重實際操作。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勢,都能體驗到不同的事物。我更傾向於通過實踐來學習,我認為經歷是非常重要的。

10.讀本科時,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搭建自己的個人電腦。我不僅需要構建電路,還要進行編程。那種親手打造出自己的半導體設備,並觀察每一個步驟是如何完成的感覺,可能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我卻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我喜歡觸摸和感受由我構建的產品,這對我來說有種成就感。

11.我決定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專註於半導體領域的研究。博士學位對我來說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它不僅僅是一個學歷,更是一個讓我學會如何思考並解決復雜問題的機會。這段經歷給了我巨大的信心。

12.我看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要被哈佛商學院的MBA管,我認為這毫無道理。我立誌不再為哈佛MBA工作,因為我了解科技,而那些人不懂。(蘇姿豐在麻省理工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提及她當初畢業時選擇的事業方向。)

13.在飛思卡爾(Freescale半導體公司),我是以首席技術官的身份加入的。之後幾年時間,我最終負責運營網絡和多媒體業務,這無疑是一種選擇,我想要推動成果,而推動成果需要技術,但還需要製定正確的商業策略。(2024年,接受媒體采訪談及自己的職業生涯。)

14. 技術很重要,但還需要推動商業成果,這就是我喜歡我所做的事情的原因。我可以和一個很棒的團隊一起創造很棒的技術,但同時也有機會推動非常重大的商業成果。

15. 在IBM最初的幾年(1995年-2007年),我的經理曾問我想成為IBM的研究員還是副總裁。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選擇題。經過思考,我覺得自己可能不夠聰明,不足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員,所以我決定努力成為一名副總裁。

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機會領導一些小團隊,這些小團隊逐漸成長為中型、大型團隊。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到團隊成員們團結一心,共同面對挑戰,完成那些看似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任務。這個過程一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享受的部分。

(1995年-2007年,蘇姿豐在IBM公司就職,從一名研究員一直做到研發副總裁,成為半導體領域的頂級專家,是華人在IBM做到的最高職位。她曾負責設計Cell處理器,其應用於PS3遊戲機、高速醫療成像等領域。)

16.我曾走進一個有大約25個人的房間,我是唯一的女性。我對年輕女性工程師充滿熱情,希望把她們留在工程領域。

二,  再造AMD



17.不斷地打仗。(蘇姿豐總結自己在超威的經歷。)

18.很多人問我為什麽要加入AMD?那個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何不加入。

19.我總是喜歡解決真正棘手的問題。這是我年輕時在IBM當工程師得到的一條建議:奔向問題,因為問題實際上創造了機會。而我相信這就是AMD的故事。

20.我是一位實幹家,喜歡踏踏實實做事。我的目標是為團隊製定高遠的目標,幫助團隊實現目標。

21.我的職業生涯一直在與半導體打交道,如果你是作為技術人員成長起來的,你會知道,確實沒有太多大型美國半導體公司。因此,我很興奮可以成為超威半導體公司的CEO。

22.打造偉大的產品,深化客戶合作關系,簡化業務流程。只做這三件事,是為了保持簡單,如果是5件事或10件事,那就很難了。(2019年,蘇姿豐總結自己擔任5年CEO重塑AMD的業務重點。)

23.對於一家技術公司,決定真正擅長的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必須是最好的,必須是業界中的佼佼者。

24.我們有大型競爭對手,如果在決策上面能簡單快速的話,就能夠超越他們。

25.思考一個產品時,要構建未來5年的藍圖。

26.當時我們會進行這樣的對話,「我們應該進入手機領域嗎?」我回答說,「我們不應該,因為我們不是一家手機公司,(而且)有一些公司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得多。我們是一家高性能公司,所以我們必須構建一個利用我們優勢的路線圖,這需要我們徹底改革我們架構設計和製造的方式」。

27.如果說AMD有什麽獨到理念的話,那就是我們可以把最好的處理器放在一起,把CPU和GPU以不同的組合和互聯方式結合在一起,實際上就是加速計算的未來發展方向。(2020年,接受媒體采訪,談及領導AMD涅槃重生的經驗。)

28.世界需要更多的半導體、芯片。我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滿足廣泛用例的標準化產品。但你也會發現一些高容量應用,比如遊戲主機,比如現在雲計算領域的一些工作,比如將要定製的一些AI工作,在這些情況下,因為容量非常大,所以定製是有意義的。

29.遊戲這一領域能夠完美地展示我們的技術能力,我們也可以借此進入千家萬戶。

30.遊戲未來仍然是AMD產品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確實認為雲遊戲很有前景,但它還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才行。(2014年,蘇擔任AMD的CEO兼董事長,重振公司的一大戰略是啟動為遊戲機定製芯片的業務。)

31.(2014年左右)現在是時候把公司未來押在chiplet(芯粒)技術上,因為我們可以獲得更高的性能,更多的核心,以及更低的成本。(蘇姿豐上任CEO後,帶領AMD轉向chiplets芯片設計技術,成為高性能芯片製造商。)

32.我們必須證明自己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我認為我們已經做到了。再次證明自己的偉大,並為自己對世界的貢獻建立持久遺產,這些對我來說是一些有趣的問題。

三,  企業戰略



33.(2014年)從戰略角度來看,我認為我們要做出一些選擇。2014年當時最令人興奮的是移動手機,但我們沒有做智能手機跟平板電腦,因為從戰略上來講,這不會是公司要發展的未來。

34.(2014年)我當時判斷,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五年,不管是在雲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抑或PC市場,高性能計算都會是CPU、GPU最重要的訴求。

35.AI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並且可能比互聯網的引入更重要。(2024年3月,在AI PC峰會上的演講。)

36.無論是CPU、GPU還是NPU,軟件生態系統都是非常重要的。

37.摩爾定律放緩的事實意味著,我們必須尋找不同的方式來組裝芯片。

38.我真的相信AI將成為引發PC市場增長的能力。目前,AI確實還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

39.我認為,以本地模式運行的新模型,一定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相比去雲上調用(的模型)而言。如果在雲端環境下去使用大語言模型,實際上可能會感覺到有一些延遲,而如果是在PC端本地調用且有足夠的算力的話,則速度可以非常快,也可以非常私密。(2024年3月,在AI PC峰會上的演講。)

40.人工智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將是持續且深遠的,所有參與其中的公司都有機會重新定義個人電腦和手機的功能。

41.我超級支持開源,我認為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公司之間必須合作。

四,  人生經驗

42.家人的愛和教育是決定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兩大因素。

43.所有的教育都是學會思考,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無論是30年前、現在還是30年後。技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革,但如果你能學會如何解決問題,你就有機會做出一番成就。所以,要不斷學習。

44.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45.敢於冒險,確保能在錯誤中成長。

46.對我幫助最大的導師,是那些在我搞砸的時候告訴我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告訴你你有多棒,(但)當你犯錯時,那些真正願意幫助你的人才會告訴你怎麽做才能更好。

47.每當你掌握了一些新知識,都會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種感覺會一直伴隨著你的成長。

48.產品路線圖就像人生一樣,最重要的是做選擇。選擇並不會因為你做得更好而變得更容易。

49.我不用成為班裏最聰明的學生,只要全身心專註於解決實際的問題,也可以變得大不一樣。(2017年,在MIT發表畢業演講。)

50.把夢做大一點,沒準真的可以改變世界。---[田姍姍:作者*礪石商業評論:出品/來源: 礪石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