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一瓣愛馬來西亞,一瓣愛中國*現過百歲千億帝國接班難

2024052016:45

*他曾瞞過全世界,為中國辦了件秘密大事,現過百歲千億帝國接班難*

前言: 提起郭鶴年的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提到香格裏拉大酒店,和金龍魚牌食用油,大家都會恍然大悟,郭鶴年正是這兩個產業的創始人。

不過郭鶴年的產業可遠不僅於此,糖廠、房地產、保險、糧油等眾多領域中,都有郭鶴年的成功身影。

憑借著獨特的商業眼光,郭鶴年積極進軍各領域,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他本人的身價也高達千億,成為名副其實的馬來西亞首富。

雖然是馬來西亞首富,但郭鶴年卻有一顆中國心,曾經瞞著世界為中國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那麽郭鶴年究竟為中國解決了什麽大事?他本人又有什麽樣的傳奇經歷呢?



一、欺騙世界幫助中國

1973年4月,郭鶴年正在新加坡的一處住所休息,突然間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邀請他前往香港秘密會談,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商量。

因為事情太過緊急,郭鶴年立刻坐飛機前往香港,來到淺水灣寶華大廈12層,見到了當時中國商務部的高管濮今心和林中鳴。

當時國內急需從外國購買30萬噸糖。如果這個消息被公之於眾,一些國家勢必會提高糖的價格大賺一筆。

而郭鶴年此時已經成為「亞洲糖王」,曾控製著全球1/20的砂糖。雖然是馬來西亞籍富商,骨子裏流淌的卻是中國人的血液。

在這個危急時刻,外貿部希望郭鶴年能想辦法幫助我們。

聽到30萬噸這個數字,饒是郭鶴年這位糖王也被嚇了一跳。如果這個消息流入市場,糖的價格大約會上漲20%—25%。



可郭鶴年手中又沒有那麽多存貨,這該怎麽辦呢?

思來想去之下,郭鶴年決定派人前往巴西原糖市場,以低價采購後再賣給中國。

由於保密,郭鶴年並沒有親自前往巴西,而是派出得力部下秘密前往,自己則前往日內瓦參加糖業大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日內瓦之時,郭鶴年的部下卻已經找到了合適的糖區,同時在糖漲價之前收購了英國、法國等白砂糖的期貨。

為了避免大家註意到這件事,郭鶴年不斷敦促巴西的同事加快腳步,終於在三天內簽訂了合同,為我國購買了30萬噸低價原糖。

回憶起當時緊張的貿易戰爭,郭鶴年記憶猶新。

巴西的同時緊鑼密鼓地簽訂采購合同,郭鶴年則大量購入歐美市場的白糖期貨。





合約簽訂的消息一出,全球糖價大漲。「市場一直漲,一開始漲我就脫手期貨了,一路走一路賣。」

但郭鶴年賣給中國的糖卻並未漲價,而是按照原價賣給中國。

與此同時,郭鶴年將收購的英國、法國的期貨,高價賣出賺了五百萬美元。

而郭鶴年將這筆美元存入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直接為國家增加了一大筆外匯儲備。

在這過程中,郭鶴年瞞著全世界的人,為中國辦了這件秘密大事,自己卻沒賺國家一分錢。

「在幫中國賣糖的時候,讓自己的公司也加入其中做一筆生意,賺得不是更多嗎?」

面對一些記者的提問,郭鶴年直言道:「這是對中國的不忠。」

這位對中國充滿赤誠的華裔商人,用自己獨特的眼光,締造了一個個商業奇跡。



二、富豪的晉升之路

郭鶴年的父母是中國福州人,父親郭欽鑒在1909年來到馬來西亞,經營起糧油生意,同時接觸到了一些政客。

在郭欽鑒的影響下,郭鶴年兄弟幾人也都學會了經商之道,更懂得如何與官員打交道。

逐漸長大後,郭鶴年進入了馬來西亞的一所英文書院,因此打下良好的英文基礎,也同日後馬來西亞的政界要人成為好朋友。

更重要的是,郭欽鑒也不斷向兒子滲透商業知識,希望兒子能遵守商業道德。

郭鶴年的母親則向他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讓郭鶴年在異國他鄉也能接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培養了郭鶴年的愛國情懷。

隨著二戰的爆發以及父親的去世,郭鶴年先後前往多個國家考察,並接手了家族生意。



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了英國的殖民,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曾經被英國占領的糖業市場,出現了大面積真空。

了解到馬來西亞的食糖全部依賴進口後,郭鶴年又前往倫敦實地考察,掌握了不少關於糖業經營的知識。

重回馬來西亞後,郭鶴年開了一次家族會議,將全部資金投入煉糖廠之中。

雖然對商人來說,將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中有些冒險,可郭鶴年還是獲得了全體董事的支持。

就這樣,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正式成立。

因為馬來西亞沒有甘蔗等製糖原料,郭鶴年便從泰國購買粗糖,運到馬來西亞再深加工,沒過多久,郭家的糖廠便走出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站穩腳跟。

但在1962年,一批更低價的糖出現在馬來西亞市場上,使得郭鶴年的產業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度過這次危機,郭鶴年一邊從印度運來更低價的糖,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穩穩占據「亞洲糖王」的寶座。

同時與政府聯合開墾荒地,種上甘蔗等原材料,讓馬來西亞徹底擺脫受外國控製糖價的困境,郭鶴年的糖價也極大程度上降低。

從產地到銷售,郭鶴年的公司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每年都要控製150萬噸的食糖,馬來西亞和新加坡80%的糖都出自郭鶴年的產業,甚至占據全球市場的10%。

雖然食糖為郭鶴年帶來的不小的利潤,可他卻並不滿足於此,反而在食糖大力發展的同時,進軍糧油、飼料、礦產等行業。

也正是因為在世界食糖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國家才將采購30萬噸糖的任務交由郭鶴年。



除了瞞著世界幫助中國購糖外,郭鶴年還為中國提供了不少幫助。

三、對中國的助力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郭鶴年意識到具有文化底蘊,又擁有廣袤土地的中國,早晚會迎來旅遊業的高潮。

不過中國擁有美景和美食,卻沒有開發出環境優美的酒店。

看到這一情況後,郭鶴年在香港開設了中國第一家香格裏拉酒店。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鶴年與朋友們獲得了新加坡一塊土地的使用權,並獲得副總理的同意將其建造成商業飯店。

這就是日後聞名世界的香格裏拉大酒店,郭鶴年也因此被稱為「香格裏拉之父」。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香格裏拉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豪華酒店,開設到了多個國家。而他在中國為香格裏拉選擇的第一站,就是香港。



香港是中國內地的橋頭堡,郭鶴年察覺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後,率先在香港建立了香格裏拉大酒店,還成立了嘉裏集團,收購香港的《南華早報》。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聞名中國的金龍魚牌食用油,正是嘉裏集團的產品,郭鶴年也憑借這個品牌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

1983年,郭鶴年與浙江文旅局合作,在杭州開設了內地第一家香格裏拉大酒店,從此將目光對焦到內地市場。

1985年,北京的長安街要建造綜合樓,不過並沒有國內的投資者,大都是美國和日本的銀行在競標,甚至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得知這一消息後,郭鶴年投入5.3億美元,與外貿部在北京合資興建了「中國國際貿易中心」。

可沒過多久,因為香港回歸的問題,英國開始針對中國貿易,使得許多外商拋棄了中國市場,其他投資者也選擇觀望,甚至紛紛撤資。



就在這關鍵時刻,郭鶴年卻堅定地承諾道,「我一定不撤資,一定會將國貿建好。」

對於一些失去信心的人,郭鶴年還安慰道,

「用不了兩年,中國的投資環境就會變好。製裁中國的同時也是製裁他們自己,很快就有人堅持不住了。」

果不其然,不到半年時間,澳大利亞首先宣布解禁,中國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甚至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而郭鶴年堅持投資的國貿,也成為長安街最有代表性的建築。

同一時間段裏,郭鶴年與馬來西亞政府投資的航運公司,因世界經濟影響連年虧損。郭鶴年以損失數千億美元的代價,從航運公司中脫身。

可見郭鶴年對經濟形勢的預測之精準,也足以見得郭鶴年對中國的信心。

有趣的是,郭鶴年與李嘉誠也是至交好友,每個周六都相約一起打高爾夫球。



突然有一天,郭鶴年建議李嘉誠到內地大力投資,並闡述了其中的利弊,李嘉誠欣然采納。

結果在郭鶴年的建議下,中國內地也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投資者,拉動了經濟的發展。

可以說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郭鶴年就積極參與到其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外商投資熱潮,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全球的香格裏拉產業中,中國市場就占據了半壁江山。金龍魚食用油,也發展成中國的巨無霸品牌。

與此同時,郭鶴年還投資了中國的房地產、保險、娛樂等產業,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馬來西亞首富。

不過郭鶴年卻始終以中國人身份自居,還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萬,用來回饋社會對自己的幫助。

令人不解的是,已經身家千億的郭鶴年,還沒有確定自己的繼承人。



四、郭鶴年的性格,對繼承人的思考

早在2004年,郭鶴年的個人資產就達到了42億美元,成為福布斯排行榜第111位富豪。

此後的時間裏,郭鶴年的商業帝國遍布各個領域,2008年時一邊高達581億美元。

再加上「亞洲糖王」和「香格裏拉之父」的稱號,使得郭鶴年成為馬來西亞的名人。

不過郭鶴年卻並不張揚,一直過著低調簡樸的生活,也很少接受記者的采訪。

據說一次在法庭旁聽時,一位記者問郭鶴年從事的是什麽職業,他卻回答自己是賣米的,直到出庭作證後,記者才知道這位就是馬來西亞首富。

而且大多數馬來西亞富商都參與政治活動,郭鶴年對此並不感興趣,多次強調自己的商人身份。

之所以如此低調,得益於郭鶴年受到的儒家教育,以及母親對他的影響。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不論郭鶴年身處何地,只要有時間就會與母親通電話,經常回家探望。

在郭鶴年的辦公室內,母親用漢字書寫的儒家處世警言,也被郭鶴年擺在最明顯的地方。

受到母親的傳統文化影響,郭鶴年也繼承了中國人獨有的吃苦耐勞與低調的品質。

他甚至將其融入自己的管理之中,秉持著一顆誠信之心發展經營,這才締造了規模宏大的商業帝國。

1992年時,69歲的郭鶴年曾宣布退休。不過受到當時的限製,再加上郭鶴年難以閑下來的性格,一些重大決策還需要郭鶴年的領導。

此後的時間裏,郭鶴年的產業也逐漸交到了下一代人手中。

郭鶴年的長子郭孔丞,接替父親的香格裏拉國際主席的職務。次子郭孔輔負責管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業務,三子郭孔字則主要管理種植原材料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的女兒、女婿、侄子也都管理著公司內各項事務。

看似郭鶴年的下一代人才濟濟,可對於誰能接班,郭鶴年卻沒有明確想法。

如今已經101歲高齡的郭鶴年,依舊前往辦公室工作。對於後代的繼承問題,郭鶴年本人卻十分看得開,認為領頭人的位置能者居之。

如果有能力,不用過多幫助也能成功。如果沒有能力,就算留下再多財富也守不住。

或許正是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郭鶴年才會如此淡然。

結語:接過家族產業後,郭鶴年以敏銳的眼光投資糖廠,迅速占領了馬來西亞乃至亞洲的糖業市場,一躍成為馬來西亞的首富,亞洲糖王。

在糖業市場高歌猛進時,郭鶴年又將目光對準到酒店行業,創建了世界文明的香格裏拉大酒店。



其他眾多行業的投資中,也都出現了郭鶴年的身影。

對於發展前景好的行業,郭鶴年繼續堅持。對於發展前景不好的行業,郭鶴年同樣具有及時斷腕的勇氣。

更難得的是,在自己躋身財富排行榜時,郭鶴年並沒忘記自己的祖國,不僅幫助中國購買低價食糖,還一再為中國拉攏投資商。

或許正是因為郭鶴年的遠大理想和格局,才讓他脫離世俗的束縛,不糾結於讓後代繼承自己的財富,而是尊重每個人的命運。

參考資料:1.《馬來西亞僑領郭鶴年——「一瓣愛馬來西亞,一瓣愛中國」(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31))》---[來源: 通政司知事/讀史以明鑒,查古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