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歷史性暴跌,英特爾怎麽了?
【文: 觀察者網 呂棟*編輯 : 張廣凱】
當地時間4月26日,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開盤10分鐘暴跌13%,股價創2023年6月以來新低,收盤時跌幅仍超過9%,市值蒸發超百億美元,最新市值為1357億美元。
而另一家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收盤大漲超6%,市值再度飆漲至2.2萬億美元。
要知道僅在10年前,英特爾市值還高達英偉達的10多倍,直到4年前才被英偉達首次反超,但現在已被英偉達甩的連尾燈都看不到。
為何短短幾年間,CPU巨頭會痛失投資者的青睞,GPU巨頭股價卻漲的風頭無兩,原因或許也很簡單,就是AI時代的市場預期。
英特爾CEO基辛格介紹芯片
暴跌背後,是不及預期
引發英特爾股價暴跌的直接因素是業績。
從剛公布的財報來看,英特爾一季度總營收127億美元,同比增長9%,符合預期;每股收益(非通用會計準則)0.18美元,高於業績指引;毛利率41.8%,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
再看具體業務,英特爾產品部門一季度營收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這其中,得益於全球PC市場恢復增長,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貢獻75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31%。
乍一看英特爾的成績單還不錯,但亮點或許也僅限於此。
進一步梳理會發現,在英特爾產品部門中,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貢獻了30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了5%,扭轉了上一季度7.4%的下滑。
但這與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單季度近200億美元的營收,和超過400%的增速,明顯相形見絀。
英特爾剩下的業務則基本都在下滑。
歸屬於產品部門的網絡及邊緣事業部(NEX)季度內貢獻了14億美元營收,同比下滑8%。
獨立核算的英特爾代工部門(Intel Foundry)營收為44億美元,同比下滑10%。
主營FPGA的Altera營收3.42億美元,同比下滑58%;自動駕駛技術部門Mobileye貢獻2.39億美元收入,同比下滑48%;「Other」業務收入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7%。
綜上影響,英特爾一季度凈虧損雖同比收窄86%,但仍虧損了4億美元。而且可以清晰看出,英特爾的增長仍然與PC市場的興衰強相關,並沒有與市場熱捧的AI形成契合。
股價反映的是市場對未來的預期,英特爾暴跌背後,又向投資者提供了怎樣的預期呢?
英特爾預計,今年二季度營收在125億到135億美元之間,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36.3億美元;每股收益(非通用會計準則)為0.2美元,分析師預期為0.24美元;毛利率為43.5%,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5.3%,也低於超過60%的英特爾自身歷史水平。
主要增長仍由傳統業務驅動,尚未體現出對AI時代的引領,而且連續兩個季度給出低於市場預期的指引,英特爾的暴跌似乎也順理成章,上一次公布季度業績指引時,該公司曾單日暴跌12%。
暴漲背後,是超出預期
與英特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偉達連續大漲,2萬億美元的市值仍然風頭無兩。
這家GPU最新業績尚未公布,是什麽刺激了股價暴漲?
最近兩年英偉達股價走勢
答案可能是客戶的業績。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披露的財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收805.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高於分析師預期的785.7億美元,是自2022年初以來營收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為236.62億美元,同比增長57%。
讓投資者驚喜的是,被谷歌視為下一個增長引擎的雲業務營收95.74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93.5億美元,同比增長28.4%,恢復到2023年前兩個季度的增速;同時該業務運營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9億美元翻了四倍多至9億美元,持續實現扭虧為盈。
微軟的業績同樣也比較亮眼,一季度該公司營收619億美元,同比增長17%,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的608億美元;凈利潤為21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具體業務中,微軟智能雲收入267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63億美元,21%的增速主要業務中最快。
一些分析指出,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財報在向投資者發出明確信息: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方面的支出已經開始獲得回報,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事實上,美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問題依然非常突出,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又居高不下,市場貸款利率還在走高。但科技巨頭的財報仍然在刺激股市大漲,昨晚(4月26日)谷歌A漲超10%,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微軟也漲近2%,守住3萬億美元市值的關口。
順便提一句,隨著AI概念的持續火熱,中國雲計算市場也在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Canalys調研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增長22.4%,達到97億美元。前三大雲廠商中,阿裏雲增長33.7%,市場份額達 38.9%;華為雲以18.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實現17.4%的同比增長;騰訊雲市場份額為16.3%,同比增長27%。
雲巨頭的高增長,也讓算力芯片提供者英偉達再度受到市場追捧。這家GPU巨頭預計二季度營收為240億美元,同比增長233%,環比增長30%,毛利率將超過76%。
這樣對比起來,同為芯片巨頭的英特爾確實有些黯然失色。
最近兩年英特爾股價走勢
美國先進製程獨苗,英特爾被低估了嗎?
但實際上,相比英偉達,英特爾的實力可能有些被市場低估了。在這些美股科技巨頭中,英特爾是唯一有能力製造先進芯片的美國企業,強如英偉達也得找臺積電代工,而芯片製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業績會上,英特爾CEO基辛格多次提到半導體製造對於美國的重要性。他透露,依據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英特爾將獲得超過450億美元的補貼、稅收優惠和貸款,並成為最大受益單位。
根據英特爾披露的信息,該公司即將完成「四年五個製程節點」計劃:Intel 7(原10nm)、Intel 4和Intel 3已量產,Intel 20A將於2024年下半年生產;Intel 18A將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
在市場熱捧的AI領域,英特爾前不久發布了Gaudi 3 AI加速器,與英偉達H100芯片相比,推理能力平均提高50%,能效平均提高40%。而在PC廠商力推的AI PC市場,英特爾CPU仍然是各大整機廠商的首選。該公司透露,自去年底酷睿Ultra芯片上市以來,AI PC出貨量已超過500萬臺。
再從營收規模來比較的話,英特爾2023年營收為542億美元,與英偉達2024財年609億美元的營收相差並不算大,甚至是AMD去年227億美元營收的2倍,而目前英特爾的市值只有AMD的一半。
但還是那句話,股價反映的是未來預期。
對英特爾來說,芯片製造能力是獨有的優勢,但也意味著高投入和沈重的負擔。
英特爾CEO基辛格近期透露,英特爾芯片代工部門去年營收同比下降31.2%至189億美元,經營虧損70億美元,同比擴大34.6%;2024年將是該公司芯片製造業務經營虧損最嚴重的一年。今年一季度,該業務運營虧損25億美元,幾乎是上一季度的兩倍。
再來說AI芯片領域,盡管英特爾也想分一杯羹,但不可否認的是,想從英偉達手中搶蛋糕並不容易。
根據美國富國銀行的統計,英偉達目前在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擁有98%的份額,AMD只有1.2%的份額,英特爾則只有不到1%,今年可能拿到將近2%的市場份額。
過去一年中,盡管二者營收規模差不多,但英偉達的凈利潤是英特爾的近7倍,並且持續保持數倍的高速增長,這也是市場對英偉達高預期的原因。
現在來看,能讓英特爾快速在AI領域體現存在感的,可能就是AI PC了。
最近,華為、聯想、榮耀等企業均推出了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Canalys預估,今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4800萬臺,占比約18%,明年占比將升至40%;IDC表示,2027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增長至1.67億臺,占比約60%。
但AI PC概念剛剛興起,未來能多大程度提振英特爾的業績,仍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AI PC的熱情,似乎也沒有大模型、GPU等概念高。
或者也可以這樣總結,英特爾之所以沒有像英偉達一樣起飛,是因為市場認為它沒有真正站上AI的風口。
而英特爾對自身並沒有失去信心,認為該公司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
基辛格表示,隨著英特爾代工業務的發展,該公司有望在明年重獲製程方面的領先性,「我們對推動全年持續增長的計劃充滿信心,因為我們加速了AI解決方案的創新。」
但投資者想說的是,我們等著英特爾王者歸來,但畫的餅最好能兌現。---來源: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