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重要的事情,竟然無人討論,影響中國經濟的核心價格,正在大幅上漲
長期征集: 世事難料,人生幾度秋涼,無常人生,值得更多溫暖。
葉檀老師決心做一件身體允許且力所能及的溫暖之事——定期回復讀者來信。生活、家庭、工作、事業、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傾訴的話,都可以發送到我們在公眾號長留言,更多歸屬可在公眾號菜單欄尋找。溫暖一個是一個,一起好好得活著。---(文/青城楨楠)
開年上漲30%,價格突破100,在碳中和時代重要性遠超金價的碳價,悄無聲息的從陰影中走來,虎視眈眈看著中國經濟。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報價,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已經從2024年開年的76.81,大幅攀升至102.41。
另據新華財經統計,2024年3月全國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 319.2987萬噸,總成交額 272,784,917.30元,分別環比上漲了32.71%和50.33%。
01. 這麼重要的價格,這麼重要的信息
竟然沒人討論?
碳中和時代,碳價即將破百,且交易量迅速放大,這種重要的變化,幾乎沒人探討,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不探討,外媒幫我們探討。
4月15日,據零碳知識局援引彭博社消息,中國正計劃收緊全國碳市場的配額供應,以迫使大型汙染企業遏製排放。
(圖源:pixabay)
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生態環境部要求企業,在4月23日之前,就旨在解決配額過度分配問題的計劃草案發表評論,並對可以結轉到下一年的配額數量設定限製。
知情人士還表示,控排企業此前囤積且未能交易的配額將在2025年後失去價值,此舉可能會減少目前過剩配額的一半左右。
有碳市場專業人士告訴零碳知識局,新的配額分配方案的確正在征求意見階段,相較之前的配額已明顯收緊。
為什麼突然要收緊全國碳市場?
還記得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的能耗目標嗎?時隔兩年,再次給出明確的量化目標,單位GDP能耗下降2.5%。
14億人的中國,126萬億的超大經濟體,其意義絕非2.5%的數字所顯示的那麼簡單。
在《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中,中國向全世界做出承諾,到202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的目標是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據信達證券測算,時間過半,但能耗下降值僅約為3.3%,距離2025年的目標差距很大。「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這意味著2023—2025年,每年碳強度要下降4.46%。
太難。只能加大力度。
根據光大證券的研究,2022、2023 年我國未提到單位 GDP 能耗下降的目標,這兩年單位 GDP 能耗分別下降 0.1%、0.5%。
信達的能耗統計更加悲觀,他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得出的結論是,2023年中國能耗強度實際上是由降轉升,同比上升了0.5%。
有人認為,我國罕見的沒有實現氣候目標。如果要按照過去設定的減碳規劃走下去,這幾年下猛藥,難度很大。
基於這種背景,2024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和減碳相關的大小政策。
3月15日,《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鋁冶煉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鋁冶煉行業》征求意見稿發布,直指能耗大戶電解鋁行業;
4月3日,《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水泥熟料生產》征求意見稿發布,這被看作是水泥行業將被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前哨。
目前水泥行業正處於歷史上利潤率最低的階段,一旦被納入碳市場,按照華創證券的測算,中性情境下行業整體利潤或將削減超15%。
(圖源:pixabay)
除了耗能大戶的政策緊鑼密鼓,頂層設計也有重要變化。
2024年2月4日簽署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即將在5月1日正式實施。
這個暫停條例是目前碳交易市場最高級別的文件,主基調就是更嚴格的執行、更嚴厲的處罰,更快速的落地。
(圖源:pixabay)
根據東方證券的分析,收緊配額的方式,可能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下調基準值,另一種是取消各種豁免機製。
據碳中和前沿,所謂基準值,意思是這樣的:
控排企業每年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可理解為政府允許該企業免費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指標。假如某企業獲得本年度碳排放配額為80噸二氧化碳,就是這個企業被授予的免費碳排放權。
在履約周期結算時,企業實際排放了100噸,就需要到市場上購買20噸,不購買將被處罰。如果企業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額用不完,可以在市場上出售,這形成了碳市場的主體邏輯。
由此,碳配額就相當於給企業免費發一筆資產,那麼,每個企業應該發放多少?這就有了基準線。
根據已經實行的情況,基準線每年在下調,但下調的幅度不大,如果短期之內大幅度下調基準值,相當於快速減少相關企業的免費用碳額度,多出來的部分得去碳交易市場上購買。
綠色經濟很必要,但傳統企業成本會提高。
上海東證期貨在研究報告中寫道,2021-2022 年履約周期中,存在1.17 億噸碳的總量缺口,這部分缺口大多被豁免機製和靈活 「借碳」機製所覆蓋。
換句話說,如果不豁免,會有潛在1.17 億噸碳的缺口,這部分需求無疑會大幅度提高碳交易市場的價格。
過去,很多電力公司預計未來碳價上漲而惜售,手裏的「額度」越來越值錢,不過,電力公司的如意算盤被打破。根據5月1日要落地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精神,以及一些消息,生態環境部正打算采取過期作廢的方式,借鑒移動聯動等運營商的流量策略。
囤碳,將毫無意義。
不關註減碳的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全國碳市場的履約周期是「2+1」,即2021、2022年需要清算的碳(可以理解為欠下的「債」),只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兌現就可以。
這種履約周期,給了電力公司等已經被納入碳市場交易的公司充分的騰挪時間。反過來,也讓不少公司采取突擊行為,把應該兩年期做的事情緊到一年。
有消息稱,為了「刺激」企業減碳,預計生態環境部縮短履約周期,從兩年改為一年,以此匹配國家的減碳計劃。
02. 企業很困難,未來怎麼辦
綠色通脹要來了?
從2023年到2024年的發電情況看,發電量長期超過用電量,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階段性的必然趨勢。
電力公司需求不愁,碳交易政策帶來的成本變化,可以通過漲電價或者新能源發電來解決。但真正的能耗大戶們,可就沒這麼輕松了。
(圖源:pixabay)
供給端異常的卷,下遊需求又不是很景氣,對鋼鐵、水泥等公司來說,碳成本的提高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碳研究領域,北京理工大學的研究報告非常重要。在最新的報告中,他們認為,基於不同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體量、各行業邊際減排成本綜合等因素綜合考量,水泥、電解鋁和民航三個行業,預計很快就會被納入。
到2025年,碳市場覆蓋的企業數量由當前 2200 余家提升至 3500 余家。鋼鐵、造紙等行業,很可能在2026年開始逐步被納入碳交易市場,到2030年覆蓋面將會超過5000家。
水泥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約9%,是製造業中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最先納入順理成章。
因為房地產行業不景氣,製造業對水泥的需要沒那麼大,行業特性(生產半徑比較小)導致出口困難,水泥行業正面臨空前的困難。
據中國水泥網,2023年的全國水泥產量為自2011年以來,13年的最低值。
2024年將在2023年基礎上繼續下降。第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33684萬噸,同比下降11.8%。3月份單月水泥產量15440萬噸,同比下降22.0%。
世界是個萬花筒,有人看到悲傷,有人看到喜悅。行業在底部,意味著黎明在眼前,早一點納入碳交易市場,就能早一點出清。
(圖源:pixabay)
電解鋁這幾年過得不錯,盈利水平一直不錯。
頭部公司中國宏橋連續四年,利潤保持在較高水平,2020年104億、2021年160億、2022年87億、2023年114億。
另一家巨頭中國鋁業最近三年表現也不錯,2021年歸母利潤達到57億,2022年42億,2023年67億。
行業頭部業績不錯,對碳交易市場的態度也比較積極。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近期介紹,該協會與相關部門已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電解鋁行業)以及核算核查報告的初稿,並提交生態環境部,初步預計,全國共有80余家電解鋁企業將納入碳市場。
據財新網,鋁行業相關人士說,碳市場即將擴容,電解鋁行業有望被納入,這將倒逼企業節能減排、追求清潔電力,但短期內不會產生較大成本壓力。
2024年,滬鋁價格一直強勢,除了我們之前分析過的全球製造業重組、實物需求提升等原因,國內供給端在碳交易領域的約束是潛在的刺激因素。
2024年4月22日,SMM統計電解鋁錠社會總庫存83.1萬噸,國內可流通電解鋁庫存70.5萬噸,較4月18日去庫1.3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7.5萬噸,處於近七年的同期低位。
電解鋁行業明顯在景氣周期,碳約束造成的成本擡升,不會讓行業迅速而痛苦的出清。但長維度來看,那些不太「綠」的鋁,競爭力會越來越弱,最終為「綠」鋁讓出份額。
減碳的路徑,不止買碳,通過設備更新降低排碳水平,也是一種方法。不過,還是得花錢。
(圖源:pixabay)
2024年3月,政府推動設備更新,除了經濟因素,減碳考量同樣重要。
2024 年 3 月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首批聚焦鍋爐、電機、電力變壓器、製冷、照明、家用電器。
據光大證券分析,這些領域和能耗關系密切。2023 年鍋爐年耗能約占能源消費量的 35.0%、電機占 34.2%、變壓器損耗占 1.4%、製冷設備占 8.0%、 照明占 6.4%、家用電器占 6.0%(部分領域可能存在交叉統計)。
華創證券從技術更新節點觀察到,技術改造和能效之間的聯系。從時間節點來看,2025年、2026年、2027年是三個關鍵節點。
2025年,煤炭清潔利用涉及的9個品種、煉油等25個品種,需要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2026年,乙二醇等11個品種需要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2027年,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對應 43 個用能產品設備)。
上面是從行業維度來看問題,離開行業本身的局限,還記得2021年,工業金屬、化工製品價格暴漲嗎?
當時,各地為了達成能耗目標,采取極端的停產、限電措施。
2024年全國的能耗目標,從數字上看沒有2021年高,其實不低,地方政府在能耗指標壓力之下會不會采取2021年的措施,讓企業大叫,不得而知。
企業在碳交易市場解決排碳,和地方上達成能耗指標,目標並不完全一致。最終的結果,可能要看地方政府的意誌。
據光大證券統計,即便設備更新都完成,能耗缺口仍然有0.2億噸標準煤每年。
前兩年市場常提「綠色通脹」這個概念,即為了達成減碳目標支付的成本。
隨著CPI不斷回落,這個說法沒什麼人提了,但「綠色通脹」在不少工業品、資源品已經或即將就會有反應,如果不是需求一般,外界的感受可能會更強烈。
03. 什麼情況?中國碳價大漲,歐盟碳價大跌
2023年,很多人擔心歐盟在碳價大漲的背景下征收碳關稅,會對中國商品造成重大沖擊。
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如果歐盟「碳關稅」全面實施,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可能將面臨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下滑21%。
現在情況出乎人們的意料。
就在中國碳價迅速上升的時候,歐盟碳價在大幅跳水。最近的數據,歐盟碳許可證的價格,從2023年2月的100塊降到了65塊左右。
歐盟碳價為什麼大跌?
路透社說,主要是因為清潔能源的快速部署,以及俄烏之後降低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2023年底發布的《2023—2027歐洲光伏市場展望》報告,2023年,歐盟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55.9吉瓦,創歷史新高,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約40%。其中,受能源影響最大的德國裝機量最多,達到14.1吉瓦。
風能方面,2023年歐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16.2吉瓦,風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首次超過天然氣。歐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中,陸上風電占79%,海上風電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在歐盟體系的銷量占比已經降到了15%,低於2023年之前的40%。
據歐洲能源領域智庫Ember報告,2023年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達到44%,創歷史新高。同期,化石燃料發電量同比下降19%,占比已經不到三分之一。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歐盟在拼命做新能源和綠色能源。
(圖源:pixabay)
新能源裝機多,碳排放少,加上歐盟製造業對比中美兩國恢復速度慢,讓歐盟碳價加速回落。如果把碳價看成減碳緊迫性的一種體現,當前的局面是,歐盟緊迫性下降,中國緊迫性上升。
這可能帶來什麼結果?
樂觀的情況是,中國本土製造業因為綠色通脹成本上升,但在出口層面因為碳稅變低,對中國商品有利。
樂觀的情況會兌現麼?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事關5.5萬億中國出口 50億窮人命運 歐盟「將了」世界一軍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艱難的未來》中,曾有過擔憂,目前歐美正在建立彼此認同的綠色壁壘,不認可中國的綠色認證體系,試圖把中國排除在歐美綠色小圈子之外。
如果歐盟真的這麼做,中國製造除了要承擔本土的綠色成本,還要額外擔負歐盟的碳稅,出口形勢更加嚴峻。
嚴峻到什麼程度?據老汪聊碳中和公眾號,技術完全相同的兩個工廠,在歐洲生產一個產品排放10噸碳,考慮電力傳導後的碳成本是50塊。
在中國,同樣的技術生產一個產品,按照歐盟的計算方式(歐盟給中國商品定義的電力排放因子遠高於歐盟),會排放20噸碳,以目前歐盟的碳關稅製度,該產品實際需要交的錢是100塊。
也就是說,如果嚴格執行碳關稅,且按照歐盟的排放因子,中國的碳成本會是歐盟的兩倍。
加快減碳,控製能耗,是中國對自己、對世界的承諾,但除了努力,還要溝通,現在有點雞同鴨講,壁壘高築。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旦旦/來源: 葉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