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孔子五十歲的心思到底是什麽?

2024042012:50



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知天命,盡人事”,這是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

孔子在《論語》的首章和末章總共說了六句話,我們常常稱之爲中國人的人生“六知”:知學、知人、知己、知命、知禮、知言。

孔子的“六知”到底從何而來呢?“六知”來自于《周易·乾卦》的六爻。所謂爻,說的是陰陽的三種變化:不易、變易、簡易。

在這婆娑迷離的“爻動”之中,孔子總結出了人生六個階段的“六知”。

第一階段,潛龍勿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懂得知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第二階段,見龍在田,三十而立,懂得知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第三階段,惕龍無咎,四十而不惑,懂得知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四階段,躍龍在淵,五十而知天命,懂得知命,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

第五階段,飛龍在田,六十而耳順,懂得知禮,不知禮,無以立也;

第六階段,亢龍有悔,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懂得知言,不知言,無以爲人也。

正是孔子這人生的“六知”,清清楚楚地給了我們歲月的指引和生命的秩序。

知天命,洞悉規律;盡人事,過好人生。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是在最壞的處境下,竭盡全力拼到最後,這是知命又不認命的豁達與不妥協;

二是盡人事之後,才知道天命尚在,盡人事之後,才知順乎天命;

三是知天命而不懈怠人事。知天命,當知自強不息;盡人事,當知厚德載物。

信命宿命不可取,不信命拼命也不可取,信命改命方可取。因爲信命宿命者聽天由命,不信命拼命者盲目“盡人事”失敗多,成功少;信命改命者“盡人事”,成功多,失敗少。

五十知天命,到底知的是什麽?

孔子所說的“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任其擺布,而是謀事在天、成事在人,不懈怠的生命理想,真實地活在當下。這是孔子對生命規律的認知。

“五十而知天命”,這是孔子對順應規律的感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五十後所做的很多都是來自《周易》的啓發。所以說,讀《周易》幫我們悉知天命,讀《禮記》幫我們悉知人事;讀《周易》可以幫我們找尋天命,讀《禮記》可以幫我們找到秩序。

“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自己在五十歲之後,明白了肩負的“仁”和“禮”的理想是無法實現了,人生沒多少時間了,做事情不再追求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結果了。

他五十歲之前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希望政治理想能夠有所成就;

而五十歲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改造這個社會的願望已經淡然了,所有的人生得失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孔子對人生的認知很簡潔,很通透,他一個字不多說,一個不少說。“知天命,盡人事”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六個字,講的都是規律和人性。

“知天命”說的是規律,“盡人事”說的是人性;“性相近”說的是天性,“習相遠”說的是習性。

“天性”來自天,“習性”來自地,天地陰陽,剛柔善惡,皆在人心、道心和天心。

孔子所講的“命”,其真正意義指的是宇宙法則,人對其沒有辦法轉變,現在我們常常稱之爲“時代趨勢”。勢在的時候,只要順勢而爲,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窮達禍福往往就掌控在自己的手裏。

人生兩件事四個字——“做人做事”。做人要懂得人情世故,做事要順道而行。

人情世故說的就是既要看到人的天性善良一面,也要看到人的心性貪婪自私一面,凡事才不會忐忑不安。

知天命,爲本;盡人事,爲末。《禮記·大學》有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論語·學而》亦有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知天命,盡人事”,本末合一就是知行合一。

                                

天地人間:從《學而》到《堯曰》

《學而》問的是四十歲之前,《堯曰》答的是五十歲之後;《學而》是中國人的終極三問,《堯曰》是中國人的終極三答。

《學而》講的是:

1. “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2. “巧言令色,鮮矣仁”;

3. “吾日三省吾身”;

4. “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5.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

6.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7.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8.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9.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10.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11. “禮之用,和爲貴”;

12. “信近于義,言可複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13.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4. “貧而樂,富而好禮”;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堯曰》講的是:

1.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2.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3.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4.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5.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6. “政之所重:民,食,喪,祭”;

7. “寬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8.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9.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出納與人也,猶之有司,謂之吝”。

《論語》從開始的“知學、知人、知己”的生命成長,最後還是回到了做人這個生命主題上——如何做一個君子?

“知命”“知禮”“知言”,這是成爲君子要做到的,也是一定要注意的。這是孔子及其弟子們的終極關懷——因爲生命是一個持續學習修養、不斷提升境界,進而成爲君子的過程。

正如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所言:“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知天命,自強不息;盡人事,厚德載物

中國人的世界觀是天命觀,是天地觀,是乾坤觀,是陰陽觀,更是道德觀,說到底就是時空觀。

時空觀說的是每個人都活著時間裏,空間裏,觀念裏。既然活在時間、空間和觀念裏,我們又很難不受到時間的局限、空間的局限和觀念的局限。

人類的生命往往就局限在三觀裏。所謂生命三觀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世界觀說的是高度,價值觀說的是角度,人生觀說的是態度,說到底就是觀度,即觀之有度。

所以說,世界觀說的就是對時間、空間和觀念的認知。

古人有講:“盲人不可語光,凡夫不可語道。”這說的是觀念的局限。不要跟盲人描述世界的光鮮,盲人的世界,不是看來的,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想象。

用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單一的,用心想象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要跟普通人論“道”,人活著有三層境界:生存、生活、生命。一般人只是活在生存世界裏,根本沒時間去往生活的境界和更高的生命境界。

自從孔子說了“五十而知天命”這句不朽之言,中國人便有了對“知天命,盡人事”的命運認知。

所謂“天命人事”指向的皆是定數。生與死是定數,愛與恨也是定數;得與失是定數,憎與怨、福與禍也是定數。

那孔子的天命觀從何而來呢?來自周公定律——“天命靡常,惟德是輔”。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這“靡常”的天命呢?

《尚書》給出了十六字心法:“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心是看不見的,是有秩序的,人心是危險的,是不確定的。于是,《周易》給了人世間這樣的啓示:“天有陰陽,地有剛柔,人有仁義。”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用“道”與“德”暗解了《周易》;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用“仁”與“義”明解了《周易》。從此,老子孔子用《道德經》與《論語》一暗一明地影響了中國文明兩千五百多年,並且如今繼續影響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機勃勃。

孔子兩千五百多年喊出的“天命人事”背後的定數到底說的是什麽呢?它背後說的是兩個真:一個是真理,一個真愛。

“知天命”靠的是“自強不息”的“真理”,是知;

“盡人事”靠的是“厚德載物”的“真愛”,是行。

獲得“真理”需要持之以恒的“明明德”,獲得“真愛”需要堅持不懈的“親民”與“新民”,需要的是生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明明德”說的是中國人的“心性”修養,“親民、新民”說的是中國人的禮樂“教化”。孔夫子說的“真理”和“真愛”指向的是天地格局、日月精神、乾坤世界觀和“止于至善”的終極關懷。

人生往往不是開始的太晚,而是你從未開始。所有的人、事、物、境都是你與天地之間的事,而不是你和人、事、物、境之間的事。

人生一切的煩惱皆在左顧右盼、猶豫徘徊之中。人生不是你登上了船就能到達彼岸,生命不是你懂得了道理就能夠覺悟。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力量,它無聲無息,卻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這種力量,就是《易經》乾坤觀啓示我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如同大地之母,孕育萬物;“厚德載物”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自強不息”是一種執著的精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

無論身處何處,無論面臨何種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明。

上天召喚的時候風雨兼程,即爲知天命;人事來臨的時候盡己所能,無愧吾心,即是盡人事。

---[原創文作者 : 知止齋主/來源: 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