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拼多多公關潑臟水,何以改造「售假基因」?

2024041412:14



《正經社》分析師註意到,2024年4月4日發布的《黃崢做對了還是做錯了?拼多多一邊挨罵一邊快速增長丨深度》一文,竟然被某平臺突然刪除,卻沒有給出任何站得住腳的理由。

一直以來,《正經社》以「發現公司價值,解讀財經大勢,警示投資風險」為己任,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以及公開資料等信息進行真實、敏銳、理性、專業的解讀。對於發現的公司一些運營、治理、產品、服務方面的不足或短板,都是本著理性、善意和專業的原則加以提示和建言。

在《正經社》骨子裏,對任何一個機構以及個體,在法律、道德框架內取得的每一個點滴進步,都樂見其成,由衷祝賀。

《正經社》亦始終認為,在我們從商業到資本的社會各界,尊重事實真相、負責任、敢擔當才是主流。類似拼多多公關這種以潑臟水到處刪帖為能事的行為,既令人不齒,也讓人擔憂。

以下附錄稿件原文,以資參考,以饗同道:

黃崢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拼多多一邊挨罵一邊快速增長丨深度

對拼多多售假行為的口誅筆伐繼續升級,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和名人加入了「罵陣」。

最近一個加入「罵陣」的是釣魚臺酒業。3月22日,釣魚臺酒業發布聲明稱,有「未經授權銷售『釣魚臺』白酒的電商平臺,存在銷售假冒產品的情況」。財聯社3月28日援引釣魚臺酒業高管的話報道說,上述存在「售假」情況的電商平臺,包括拼多多。

如果往前追溯,還可以看到一長串的名字:五糧液、紐強、李寧、納愛斯、郁美凈、中信出版、三六一度、恒源祥、七匹狼、特步、OPPO、雅戈爾、貴州茅臺、國臺酒業、好利來、任天堂、奧托博克、岡本中國、超威、創維等知名品牌,以及鄭淵潔、劉亮程、吳曉波、任澤平等知名人士。

釣魚臺酒業發布聲明前兩天,拼多多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財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顯示,拼多多2023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約為888.81億元,同比增長123%;歸屬於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32.803億元,同比增長146%。2023年全年營收約為2476億元,同比增長90%;歸屬於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600.265億元,同比增長90%。

業績發布後,拼多多美股盤前直線拉升,一度漲超18%。

一邊挨著最多的罵,一邊業績還能驚人地增長,黃崢究竟做對了什麽?拼多多的「售假」基因,究竟還能走多遠?



1, TEMU口碑迅速下滑~拼多多「售假」似乎已成了一種現象。

「2024年3月30日下單了一輛公路車,結果收到的是一張抽獎紙。」4月2日,一位拼多多用戶向黑貓投訴平臺投訴說。

截至4月2日,黑貓投訴平臺上,拼多多近30天的投訴量已達21539起,名列電商平臺的第二位,明顯高於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淘寶商城(17236起)、抖音(16348起)和京東商城(13718起),而且約半數投訴含有「虛假宣傳「、」質量嚴重不符」、「侵權」、「使用翻新機」、「貨不對版」、「材質不符」、「無生產日期」等控訴「售假」的字眼。

2018年7月31日,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後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外界質疑,創始人黃崢回應說,是外界把山寨問題和假貨問題搞混了。他同時宣稱:「如果就論純假貨的話,我覺得我們平臺的比例是不高的。」

然而,事實顯然沒有支持黃崢的說法。

新聞發布會上,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還提出一個觀點,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他同時宣稱:「打假不是一家的事情,同行大家一起從供應鏈,到下遊的銷售端,一起來打假,假貨就會越來越少。」

但是,正經社分析師註意到,拼多多海外版TEMU的發展歷程表明,不是所有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會接受低價假貨。

2022年9月,拼多多海外版TEMU正式落地美國,開啟了海外擴張之旅。憑借「燒錢投廣告+超低價格+社交裂變」的策略,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發展起了一個擁有47個站點,覆蓋北美、南美、歐洲、大洋洲、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日韓,獨立客戶訪問量超過4.67億的龐大商業網絡。雖然用戶數還不及亞馬遜,位列全球第二,但用戶單日時長已超過亞馬遜,達837秒每天。

一切跡象表明,TEMU正在復製國內拼多多的故事。而拼多多亦為TEMU定下了一個宏偉的目標:2023年GMV實現了140億美元,2024年再翻一番,達到300億美元。

只不過,國際權威調查機構給出的數據卻沒有那麽樂觀。

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研報,2023年年末,美國上TEMU購物的家庭數量正在持續下降,與2023年9月相比,下降了約20%,而且未來購買意向大大低於接受調查的大多數折扣零售商和電商。原因有很多,比如物流配送短板、廣告效應減弱、競爭對手擠壓,但是低質無疑是限製復購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很多接受采訪的用戶對TEMU商品的質量表達了不滿,表示以後不會再使用。

TEMU落地英國較晚,2023年4月才正式上線。和北美市場上的故事一樣,TEMU只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英國市場。但是,僅僅3個月後,應用下載數量就出現下降。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調查數據,當年6月份的下載量就環比下降了約130萬次。

用戶的減少,一方面跟英國電商整體銷售下滑有關,另一方面則跟TEMU的口碑迅速下滑有關。根據英國媒體報道,TEMU落地英國的兩三個月裏,質量差、不合規等評論比比皆是,而商業改善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更是只給出了2.35星的評級(滿分5星)。

2, 罵的用的非同一撥人

實際上,自拼多多上線以來,國內批評拼多多商品質量差、不合規的聲音同樣不絕於耳。

遠者如創維、鄭淵潔、央視、光明日報、新京報,近者如吳曉波、任澤平、紐強、五糧液和釣魚臺酒業。李寧、納愛斯、郁美凈、貴州茅臺甚至還訴諸法律手段,要求拼多多對侵權行為作出賠償。

自曝曾撰文為拼多多點贊的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最近突然成了拼多多最激烈的批評者之一。1月14日,任澤平通過微博發表千字長文,對拼多多發出了「靈魂五問」,批評拼多多「要麽就是縱容小偷,要麽自己就是小偷」。

第一問:圖書等商品價格低得驚人,是對作者原創和知識產權的嚴重侵害,是公然縱容違法和小偷行為,平臺難道一點沒有責任嗎?拼多多上萬員工難道沒有看到?看到不作任何處理?

第二問:網上批評拼多多售假的文章比比皆是,拼多多為什麽不僅無動於衷,還越走越遠?

第三問:國家不斷出臺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拼多多難道對相關法律法規一無所知?

第四問:拼多多突破行業底線,進行底線競爭,肯定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市場競爭首先需要保障公平、公開和透明,如果有人可以出老千,還怎麽玩?如果大家都學拼多多,會不會導致整個社會道德底線和經濟發展倒退?

第五問:拼多多可以利用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成本控製優勢、規模優勢和拼團算法,以性價比回饋消費者,為什麽要靠假貨?為什麽要靠赤裸裸的偷?為什麽要欺騙消費者?

3月15日,即五糧液站出來「打假」拼多多兩天後,任澤平再次發表長微博,批評拼多多「為什麽一再縱容假冒偽劣」。

任澤平的觀點雖然無甚新意,但頗能代表批評者郁積已久的心聲。

但是,正經社分析師發現,國內批評者的聲音沒能澆熄用戶們對拼多多的熱情。

一個顯著的事實是,批評者通常不是拼多多的活躍用戶,而拼多多的活躍用戶通常又對批評者說了些什麽不大感興趣。

拼多多的用戶,有他們自己的算盤。

一個用戶的「算法」頗具代表性:市場上一斤櫻桃需要30多塊,而拼多多上只需要1/4的價格,即便到手的櫻桃爛了一半,算下來還是要比市場上便宜一半。

拼多多是靠「五環外」人群起家的,到2018年7月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前,已經積累了超3億活躍用戶。

「五環內」人群對拼多多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真土」到「真香」的轉變,而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就是2019年的「6·18」大促銷活動中拼多多推出了「百億補貼」計劃。

計劃實施之後,對拼多多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越來越多「五環內」人群把拼多多納入了自己的購物邏輯鏈。

根據「慢放調研」提供的數據,2016年以前,僅有17.1%的受訪者使用拼多多,而且主要集中於城鎮和農村地區;2017年至2018年,得益於分享裂變,拼多多用戶數量迅速提升;2019年至2021年,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增長遠超城鎮和農村地區,分別達到了38.2%和43.4%。

2019年以前,「五環內」人群網購主要遵從兩種邏輯:一是逛街邏輯,典型的場景就是買衣服,需要逛一逛看一看,更加類似於從內容推薦中選擇更符合自己審美的產品,淘寶和抖音會更符合邏輯;二是時間邏輯,對於急需的產品,物流的快速、有保障,被置於首要位置,京東會更符合邏輯。

2019年以後,他們又有了第三種邏輯:價格邏輯,即消費零食、日常用品等不特別看重品牌抑或是買大品牌的時候,性價比可能是選擇的重要邏輯,平臺大促和拼多多顯然更符合邏輯。

「慢放調研」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約33.1%的受訪者表示每周都會上拼多多消費,表示每個月會上拼多多消費幾次的受訪者更是高達45.8%左右。他們中,約19.4%的人來自特大城市,約28.2%的人來自大城市;年收入低於10萬元的約占67.3%,年收入超過30萬元的竟占4%左右。

3, 必須改造「售假基因」

3月13日晚間,五糧液官網發表聲明,指責拼多多平臺上多家店鋪銷售的五糧液產品為假冒之後,拼多多官方客服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對於賣家售賣假冒品牌的行為,會進行嚴肅的處罰,處罰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商品下架、全店下架、清退等。

* 外界應該懷疑拼多多表態的誠實性嗎?

2018年7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達達曾給出一份拼多多上線三年以來打假的「成績單」:下架1070萬件問題商品,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125倍;聯合400余品牌取證打假;1.5億元消費者保障基金,先行墊付,閃電退款;假一賠十,奉行電商行業最嚴格賠付標準。

隨後,拼多多還製定了一套打假規則:(1)假貨產品會被渠道下架;(2)渠道會控製該店肆的資金提現;(3)扣除商戶的保證金,用於對假貨訂單買家進行資金補償賠付;(4)渠道可以依據違規程度,有權下架售假店肆的全部商品,不能再進行更新;(5)依據違規程度以及賣家出售前史,渠道有權停止與該賣家協作;(6)若涉及刑事責任的商家,渠道有權移送司法部門處理。

2021年年初,拼多多又率先推出「僅退款」服務,規定只要訂單商品存在貨不對板、質量不合格、惡意欺詐等問題,平臺會從商品價值、商品性狀、信息描述、售後投訴,以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消費信用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判定,視情況支持消費者「僅退款」訴求。

該項服務被平臺上的許多商家解讀為「偏袒買家」,容易導致商家「錢貨兩空」,最後還引發了2023年3月的「炸店」風波。

* 那麽,為什麽拼多多平臺上的售假行為還是猶如春天的野草呢?

答案還要從拼多多的「基因」裏去找。

正如2023年12月正經社研報指出的那樣,拼多多2016年以後的快速擴張,很大程度上是撿漏了被淘寶和京東驅逐的「不良商家」(參見《你在薅拼多多的羊毛,拼多多在割白牌的肉》)。

2016年前後,淘寶和京東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打假」行動,對售賣山寨、假貨的中小商家進行大規模清洗。2016年「打假」高潮期,淘寶每月甚至要封掉1.5萬商家。

兩個平臺上的中小商家風聲鶴唳,剛剛上線的拼多多就成了它們的避風港。正因為如此,2017年,上線才兩年的拼多多的活躍商家數量就超過了100萬家,到2019年猛漲至510萬家,2022年又飆升至1400萬家。

當初被淘寶和京東驅逐的「不良商家」成了早期拼多多的骨幹,是拼多多「基因」螺旋上的重要一環。

拼多多的第二個重要「基因」是他的商業邏輯:低價至上。

按照低價至上的邏輯,平臺會給賣得更便宜的商品更多的流量,實際上就是鼓勵入駐商家打價格戰。質量好的商品成本更高,按照正常價格銷售,肯定沒有排名流量,但如果低價銷售,又覆蓋不了成本。

最後只能通過降低質量來降低成本再降低售價。比如三厘米厚的東西做成兩厘米,成本降低了,價格就可以降低了,流量就有了,出單就會很快了。

低價策略還培養出用戶的一種獨特偏好:認價不認貨。所以,質量好但價格高的商品,很少有人問津,反倒是價格低質量差的商品更有市場。

另外,對於商家的「售假」行為,平臺一般會予以扣款、罰款處罰。對絕大多數入駐商家來說,經營成本又無形中被推高了一大截。作為應對之策,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壓低產品質量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最終會形成「售假-罰款-進一步降低質量-繼續罰款」的惡性循環。

隨著社會消費降級,京東、阿里、抖音紛紛調整戰略,搶占下沈市場。拼多多顯然知道繼續依靠低價策略很快就會觸及增長的天花板,而且海外市場對低價低質的批評也越來越多,所以,如何提高商家的素質、擺脫「假貨大賣場」的市場形象,是拼多多接下來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而要從根本上解決之,必須從改造「基因」著手。【《正經社》出品】

參考閱讀 :
1、你在薅拼多多的羊毛,拼多多在割白牌的肉
2、難倒英雄漢的,不是拼多多,而是拼一分
3、拼多多市值超萬億,百億補貼竟被阿裏收割?
4、背負「七宗罪」闖入強監管時代,拼多多回吐市值已高達8000多億
5、拼多多真正的大雷,很多人都沒看懂
6、四大軟肋洞開!狂砸百億緊追阿裏京東,崛起的拼多多其實還很虛弱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文:顧小白*編輯:杜海/來源:正經社]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