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笑心境換自識轉~順人性三觀定潛能研~心鏡堅毅行德信念穿
*心平能愈三千疾,凡事拈花自在笑*
禮記·中庸第十三篇云:“心平能愈三千疾”,意思是說,人之所以生病,常常就是因爲欲望太多,心緒不甯。如果一個人能夠保持心靈的平靜與安甯,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就能治愈各種疾病 !
下一句“凡事拈花自在笑”,是說即使有萬千煩惱,只要看見你手夾住花時的微笑,就會忘記煩惱,有益健康,延年益壽。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喧囂世界裏,我們時常被各種瑣事和煩惱所困擾,讓內心無法平靜,仿佛身陷囹圄,無法自拔。然而,“心平能愈三千疾,”這蘊含著深邃哲理的簡單幾個字,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慰藉。它告訴我們只要保持內心平靜,達到“心平如水”的境界,就能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笑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世間萬般紛擾,皆繫于心。中醫認爲,神藏于心,心靜則神安,心亂則神亂。心若焦躁,生活時時有陰雲;心若平和,人間處處皆美好。
所謂“心平如水”,是指內心的平靜與安甯,如同靜止的水面,潔淨無塵。
這樣的心境能使我們在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和壓力時,保持冷靜和理智,不悲不喜,不急不躁。不被情緒所左右,才能從容前行。
只有內心平靜,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質,穩定錯亂的心緒,達到精神內守,真氣內存,心神清明,氣血調和的目的。當我們內心達到一種平和狀態時,便能領悟到“愈疾三千”的智慧。
“拈花微笑”是禅宗的一種樂觀心態,是從內心發出的自在與喜悅。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挑戰,當我們保持樂觀的心態,用微笑去面對生活中酸甜苦辣與磨難,就能化解內心的郁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與幸福,保持身心健康。這種微笑並非表面的微笑,而是從內心深處流露的愉悅和滿足。
自在生活的藝術,是在日常生活中隨遇而安,不爲外物所累。無論身處何種環境,我們都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自在,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美好瞬間。這樣的生活態度,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加享受生活,也能夠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感恩生活。
心態與健康的聯系密不可分。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心亂百病生,心靜百病息。好的心態,是治愈一切疾病的良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長期處于緊張、焦慮、壓力的狀態,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一個積極向上、淡定從容、平和甯靜、樂觀愉悅的心境,不僅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還能激活我們的內在能量,提升機體免疫力,使內心安定,外邪不入,達到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效果。而一個消極、焦躁的心態,則可能引發各種身心疾病。
一個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不斷地遭受困難與挫折,不順心、不如意、不協調的事在所難免。你用消極悲觀的態度對世界,每天都會是“瓢潑大雨”,每天都會感覺難受、痛苦、到處一片灰暗;如果你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陽光明媚,天天美好。
要想做到平心靜氣,笑對人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內心,淡看榮辱名利,笑看成敗得失,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順其自然。學會放下過去的煩惱、面對現在的挑戰、期待未來的美好。用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種種難題,用智慧去面對人生的種種考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找到希望,讓生活更加充滿陽光,和諧美好。
總之,心平能愈三千疾,凡事拈花自在笑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境界。只有當我們學會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安甯、用智慧去面對生活,用微笑去擁抱人生時,我們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珍惜並努力維護自己的心靈健康,用心平如水的智慧,去迎接每一個挑戰和機遇,讓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和希望。
附:七絕——心平能愈三千疾
心絕塵埃萬事空,拈花一笑樂無窮。
三千煩惱皆抛棄,自在人生壽益隆。
*真的懂人性的高手,不會逢人說真話*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你耐心地跟父母講解微信、支付寶怎麽用時,他們可能會拒絕學習,還說我們不懂這些,也不想懂;
當你試圖跟固執己見的同事分析某個方案不可行時,他會很不高興,甚至跟你大吵一架;當你苦口婆心地勸朋友不要熬夜、要多運動時,他可能覺得你很煩,甚至漸漸疏遠你……爲什麽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是因爲你的認知、三觀、閱歷跟他們不同,所以難以達成共識。
真的的高手都懂得順應人性,在這三個方面克制自己說服他人的欲望。
一、認知不同,不必辯論
莊子·秋水中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夏蟲不可以語于冰。
不要跟井裏的青蛙談論大海,青蛙只見過眼前的一隅天地,不會明白大海的浩瀚;不要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蟲子沒有經曆過冬季,不會懂得雪花的美麗。
每個人的認知水平都是有限的,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思考問題。
因此,在跟認知水平不同的人交流時,很容易出現誤解和衝突。
比如,你很難跟一個從未學過物理的人解釋清楚相對論的原理;你也很難讓一個堅信中醫的人相信現代醫學的科學性。
這並不是說誰的認知就一定正確或錯誤,而是說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其局限性和主觀性。
所以,在遇到認知不同的人時,我們不必急于去否定或說服對方。
我們可以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和立場,從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曆,但不強求對方接受;我們可以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尊重彼此的差異和選擇。
這樣做不僅能讓我們的交流更加順暢和愉快,還能讓我們從對方身上學到更多不同的知識和見解。
畢竟,世界是多元的、複雜的、不斷變化的。
我們需要用多元、複雜、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性。
二、三觀不同,不必糾正
小窗幽記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過多的色彩會讓人眼花缭亂,過多的聲音會讓人耳朵失聰。
這同樣適用于人們的三觀。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生活經曆都不同,因此形成了各自獨特的三觀。
這些三觀指導著人們的行爲和決策,讓人們對自己和他人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當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時,我們很容易産生不滿和批判。
我們可能會認爲對方的思想落後、觀念陳舊、行爲怪異等等。
但是,這樣的批判和糾正真的有必要嗎?
真的能改變對方嗎?
真的能讓自己更快樂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爲三觀是深層次的心理結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和捍衛自己三觀的權利和自由。
如果我們強行去糾正或批判對方的三觀,不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還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爭論和煩惱中。
所以,在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時,我們不必急于去糾正或批判對方。
我們可以試著理解對方的行爲和決策背後的原因和動機;我們可以尊重對方的選擇和權利;我們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不強加于人。
這樣做不僅能讓我們的心態更加平和和寬容,還能讓我們從對方身上學到更多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畢竟,世界是多元的、包容的、不斷進步的,我們需要用多元、包容、進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性。
三、閱歷不同,不必征服
增廣賢文中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沒有經曆過別人的苦難和困境,就不要輕易地去勸解或要求別人做善事或改變行爲。
因爲每個人的閱曆都是獨特的、不可複制的。
我們很難想象和理解別人所經歷`過的種種磨難和問題。
當遇到閱歷不同的人時,我們很容易産生優越感或同情心。
我們可能會認爲自己的經曆更加豐富、更加成功,因此有資格去指導或幫助別人;或者我們可能會認爲別人的經歷更加悲慘、更加不幸,因此需要去同情或拯救別人。
但是,這樣的優越感和同情心真的有必要嗎?
真的能幫助別人嗎?
真的能讓自己更加高尚嗎?
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
因爲閱歷是每個人生命中非常寶貴的財富之一。
它塑造了每個人獨特的性格和品質;它讓每個人對自己和他人有著更加深刻和整體的認識;它讓每個人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有著更加堅定和勇敢的態度。
如果我們強行去征服或改變別人的閱歷,不僅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和不理解,也是對自己的不自知和不自愛。
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閱歷,也應該尊重別人的閱歷。
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但不強求別人接受;我們可以傾聽別人的故事和心聲,但不輕易評判或干預。
道德經中說: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真的的高手都懂得順應人性,在認知、三觀、閱歷等方面克制自己說服他人的欲望。
*世間萬物,都是有其限度的,請永遠不要透支自己*
我們透支體力,透支時間,透支情感,甚至透支未來。在追求高效率、高回報的社會氛圍中,我們似乎習慣了透支,以至于忘記了“限度”這個詞的存在。
然而,透支是有代價的。當我們的體力透支時,身體開始發出警告,疲憊、疾病、疼痛……
當我們的時間透支時,生活的品質開始下降,我們錯過了與家人的團聚,錯過了欣賞風景的機會,錯過了許多生活的美好瞬間。
當我們的情感透支時,我們變得冷漠、麻木,失去了對世界的熱愛和對他人的關懷。
以下透支請避免
一、不透支關系
人,一旦透支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失去朋友,失去親人,失去夥伴。
在論語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貴在真誠,重在信任。
倘若你總是自私自利,利用別人的善良,透支別人的信任,那身邊的人都會漸漸離你遠去。
因爲,你的不守信用,讓人對你失望至極;你的自私自利,讓人對你心生警惕。
所以,關系再好,也別透支,淡然一點,才會長久。
我們總是錯誤地認爲,與好朋友、親人和伴侶之間的關系是堅不可摧的,因此常常無所顧忌地索取,卻忘記了付出和維護。
這就像是一個銀行賬戶,如果我們只知道取款而不存款,那麽終有一天,這個賬戶將會透支,關系也將會破裂。
因此,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透支與他人的關系,而是要用心經營和維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理解他人。
當他人需要幫助時,我們應該伸出援手;當他人需要安慰時,我們應該給予關懷;當他人需要理解時,我們應該學會傾聽。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建立起真的的信任和深厚的友誼。
此外,我們還應該學會獨立和自強。
不要總是依賴他人,而是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二、不透支信用
信用,是一個人的立人之本。
倘若一個人失去了信用,那他將寸步難行。
因爲,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也沒有人願意幫助一個欺瞞詐騙的人。
所以,信用再高,也別透支。
一次失信,就會失去千金難買的真心。
一次欺騙,就會毀掉辛苦建立的信任。
要知道,在這個社會上,信任就像一張紙,皺了,即使撫平,也恢複不了原樣了。
因此,做人做事,要以誠信爲本,千萬別透支自己的信用,那是你非常寶貴的財富。
信用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格和操守。
一個守信用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受到尊重和歡迎;而一個失信的人,則會被人們唾棄和排斥。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而是要堅守誠信的底線。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遵守承諾,認真履行職責;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言而有信,不輕易食言。
三、不透支感情
感情,是人與人之間非常珍貴的紐帶。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和經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常常透支感情,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對誰的好是理所應當的。
對于別人的付出和關愛,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懂得珍惜。
千萬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因爲自己的任性和無理而傷害那些真的關心你的人。
因爲,感情一旦透支了,就會讓人完全失望;而人一旦離開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所以,感情再深,也別透支。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吧!
感情是一種非常脆弱而又珍貴的東西。
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和經營,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他們肆意揮霍著別人的感情,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當別人對我們付出真心時,我們應該及時回應並給予同樣的關愛;當別人需要我們時,我們應該盡力幫助和支持他們;當別人受到傷害時,我們應該給予安慰和關懷。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建立起真的的感情和友誼。
我們也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
不要因爲一些小事而大發雷霆或者無理取鬧,這樣只會讓別人感到疲憊和無奈。
四、不透支福報
人生在世,福報都是有限的。
若是不懂珍惜,肆意揮霍,那麽福報就會消耗殆盡,苦難就會接踵而至。
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命不好,卻從未想過自己的所作所爲。
要知道,福報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自己修來的。
你的每一次善行、每一個善念、每一份善良,都會爲你積累福報。
相反,你的每一次惡行、每一個惡念、每一份惡意,都會消耗你的福報。
所以,福報再厚,也別透支。
爲人善良,行善積德,才能福氣滿滿,好運連連。
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們應該伸出援手;當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時,我們應該勇敢站出來維護正義;當自己有能力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些善行不僅能夠讓我們積累福報,還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內心的滿足和喜悅。
我們也應該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和美好。
不要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和不滿,而是要學會感恩和珍惜。
五、不透支底線
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
底線,是一個人做人的尊嚴,更是一個人立世的根基。
沒有了底線,就如同大樹沒有了根,非常終只會枯萎凋零。
很多人爲了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尊嚴,非常終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票子買不來的,比如尊嚴、原則和底線。
所以,底線再低,也別透支。
守住底線,才能守住人生;守住原則,才能守住尊嚴。
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
在面對誘惑和壓力時,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動搖;
人生五不透支:不透支關系、不透支信用、不透支感情、不透支福報、不透支底線。
願我們都能牢記這五點,做一個有原則、有底線、有尊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