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官員喊話歐盟援烏全部重型武器:下一場戰爭就是“廢金屬”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網站22日報導,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日前在接受采訪時喊話稱,歐盟國家應該將其全部重型武器都提供給基輔,並稱這些武器裝備在未來的沖突中將毫無作用,就是“廢金屬”。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 圖源:烏克蘭獨立通訊社
當地時間21日,在接受烏克蘭記者娜塔莉亞·莫塞丘克采訪談及歐盟時,丹尼洛夫稱,歐盟國家正面臨極右翼政治勢力崛起的可能性,但他認爲沒有人能預測二三十年後的安全局勢。他接著說道:“我們現在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知道歐洲在下一場戰爭中將不再需要這些火炮、坦克、步兵戰車和其他裝備。他們現在需要緊急將全部這些裝備移交給我們,就像丹麥所做的那樣。”
此前在2月17日出席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時,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裏克森宣布,丹麥已經決定將本國武器庫存中的全部火炮系統運往烏克蘭,並呼籲其他歐洲國家采取更多行動,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軍隊。
弗雷澤里克森當時稱,“如果你問烏克蘭人,他們現在正向我們索要彈藥、火炮。而在丹麥方面,我們決定提供我們的全部火炮彈藥。”她還說,“朋友們,我很遺憾地說,歐洲仍有彈藥庫存。這不僅僅是生産的問題,因爲我們擁有武器,我們擁有彈藥,我們擁有防空系統,我們此時不必自己使用,就應該將其交給烏克蘭。”
丹尼洛夫在采訪中進一步稱,在未來的戰爭中,現有的這些武器實際上將成爲“廢金屬”。“未來的戰爭將會是完全不同的,這(指現有的武器裝備)將成爲廢金屬,你們根本不需要,因爲那將會是一場完全不同的戰爭。”他說道。
丹尼洛夫還認爲,假如烏克蘭獲得足夠的武器,早就已經獲得了勝利。他堅稱,烏克蘭仍決心在這場沖突中獲勝。
RT報導稱,俄羅斯方面將俄烏沖突視爲美國主導的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而烏克蘭軍隊在這場沖突中被當作“炮灰”。---來源: 環球時報國際 -
* 延伸閱讀 : *俄烏沖突明天進入第三年*
圖片說明: 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鏡頭前是正在交談的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視覺中國)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 青 木 ●王 逸 柳玉鵬]
前線陷入“動態僵局”,和平談判前景渺茫,西方仍在拱火——俄烏軍事沖突即將在明天進入第三年之際,國際社會嗅到的火藥味依舊濃厚,無論是在戰場還是外交舞台上。據外媒報道,在21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高級外交官員指責俄羅斯,而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歐洲戰略安全模式以及俄羅斯和美國先前達成的遏制戰爭風險的協議幾乎被摧毀。
同一天,歐盟成員國就第13輪與烏克蘭問題相關的對俄制裁達成一致,並准備在24日正式通過。德國《每日鏡報》說,該制裁方案被視爲兩周年的“象征性紀念”,因爲它不包含任何影響深遠的經濟限制措施。
在國際輿論場上,對比俄烏目前軍事實力、評述西方內部團結是否堅挺、分析沖突走向的文章連日來層出不窮。不少外媒提到,隨著缺乏彈藥和人力的問題日益嚴重,加上俄前不久“完全控制”軍事堡壘阿夫傑耶夫卡、烏高層內鬥引發擔憂,現在基輔的情緒顯得“更加低落”。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21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在12個歐盟成員國中,認爲烏克蘭能獲勝的受訪者僅10%,認爲俄羅斯能贏的有20%。
面對指責,俄外長“冷靜”回應
據路透社報導,此次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G20外長會議爲期兩天,聚焦俄烏沖突與加沙局勢。西方國家官員21日在閉門會議上當著拉夫羅夫的面指責俄羅斯。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稱,“必須讓俄羅斯爲其侵略行動付出代價”。根據挪威外交大臣艾德的說法,拉夫羅夫冷靜地回應了卡梅倫,就烏克蘭問題給出“一系列不同的事實”。
報導稱,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法國、挪威的與會代表作出跟卡梅倫類似的表態。“德國之聲”21日說,與拉夫羅夫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呼籲莫斯科結束戰爭。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拉夫羅夫在21日的會議上相距甚遠,在大約15分鍾的拍照期間,他們沒有說話,甚至沒有看對方一眼。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導,拉夫羅夫21日在G20外長全體會議上呼籲,G20成員不要將經濟當作武器,而是應該尋求開放、平等的經貿夥伴關系,他不認爲該機制能夠解決全球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威脅。俄羅斯塔斯社稱,俄外交部表示,將包括烏克蘭在內的非核心議題納入G20外長會議議程具有破壞性。
同樣在21日,歐盟成員國就第13輪與烏克蘭問題相關的對俄制裁達成一致,193個實體和個人將被禁止進入歐盟國家或者在那裏從事商業活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稱,制裁名單上的名字已經達到2000個。
據路透社報導,歐盟批准的此輪行動被比利時稱爲“最廣泛”的對俄相關制裁方案之一,但外交消息人士稱,其中並不包含針對特定經濟行業的新措施。德新社披露說,最新制裁主要針對俄羅斯武器工業獲得用于制造無人機的零部件的能力。此次新增的制裁對象來自俄羅斯、印度、中國、土耳其等國。
對于西方制裁效果的質疑仍在持續。“制裁並非對抗普京之計。”英國《經濟學人》21日在這篇主張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的文章中說,自2022年2月以來,美歐及其盟友共對超過1.65萬個俄羅斯目標實施制裁,但事實上,俄羅斯經濟比預期更有彈性,制裁措施的漏洞也很大。這也是爲何西方正轉向二級制裁,但這種做法削弱了美國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因爲即便是歐洲也討厭美國的二級制裁措施,後者希望拉攏的新興國家也有可能因此疏遠它。
戰場成果與“攻擊效率”
今年的2月24日是俄烏爆發軍事沖突兩周年,連日來,外媒對雙方在戰場上的表現有著不同的評述。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21日稱,解放馬裏烏波爾、攻克巴赫穆特、成功擊退去年夏季烏克蘭的大反攻、奪取阿夫傑耶夫卡是俄方取得的較大成果。俄軍事和政治沖突研究中心主任克林采維奇說,俄軍“花了很長時間才學會適應前所未有的戰鬥強度”,兩年來,俄羅斯的武裝力量、國防工業綜合體和公民社會意識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美聯社21日則報導說,西方官員稱贊了烏克蘭攻擊的效率,認爲後者明智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擊退了數量更多的俄軍隊,並有效打擊了俄軍在黑海的主導地位。一些分析人士稱,俄軍面對多重挑戰。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阻礙了俄戰機進入烏領空,該國向前線後方實施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增加了克里姆林宮的成本。
不過,烏克蘭目前面臨的彈藥和人力缺乏問題正引發廣泛關注,再加上俄前不久“完全控制”阿夫傑耶夫卡,美國彭博社稱,經過數月僵持,戰場形勢開始向俄羅斯傾斜,“現在基輔的情緒明顯更加低落”。卡塔爾半島電視台22日說,一項估算顯示,烏克蘭每月需要額外24萬枚炮彈才能跟上俄羅斯的步伐。現在,烏克蘭每發射一枚炮彈,俄羅斯就能發射五枚炮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除了缺乏兵力,烏克蘭經濟也需要足夠的勞動力維持運轉。“當你從任何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中抽出一人去參軍時,你就會制造一種混亂。” 烏克蘭前經貿農業部長米洛瓦諾夫說。據俄羅斯《觀點報》22日報導,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日前表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經濟萎縮了30%,損失350萬個工作崗位,約8400公里的公路遭到破壞。此外,過去兩年裏約有1000萬烏克蘭人出國。
本報20國民調:多數人支持和平談判
俄烏沖突將會走向怎樣的結局?環球時報研究院日前公布了一項民調結果。數據顯示,在來自20個國家的受訪者中,多數人支持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俄烏沖突,其中在肯尼亞、南非、阿根廷,對此表示贊同的受訪者比例均超過八成,意大利、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的這一比重也都高于六成。
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21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僅10%的歐洲人認爲烏克蘭能在戰場上獲勝,20%的受訪者表示俄羅斯會贏,37%的人認爲雙方會通過達成一項協議結束沖突。對烏克蘭獲勝最樂觀的受訪者來自波蘭、瑞典和葡萄牙,最不樂觀的是匈牙利人和希臘人。
這項在12個歐盟成員國進行的民調顯示,如果美國減少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只有20%的受訪者願意讓歐洲填補美國的援助,33%的人希望歐洲各國也減少援助,並推動俄烏和平談判。對于歐盟在俄烏沖突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29%的受訪者選擇“積極”,37%回答“消極”。
“兩年過去了,烏克蘭接下來會發生什麽?”美國《外交政策》稱,美國外交政策專家安吉拉·斯坦特說,“動態僵局”似乎仍將繼續,俄羅斯以人員傷亡、裝備損失爲代價控制了更多地方,烏克蘭未能在2023年實現反攻,傷亡慘重。兩國都需要動員更多兵力,但對于人口不到俄羅斯1/3的烏克蘭來說,調動所需力量更加困難。目前,在2024年結束軍事沖突的談判前景渺茫。莫斯科明確表示,沒有興趣參加無法帶來烏克蘭投降這一結果的談判。而沒有一位烏克蘭領導人會同意這樣的條件。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稱,俄攻陷阿夫傑耶夫卡可能帶來“心理轉變時刻”,位于歐洲的北約成員國的安全感間接受到沖擊,這可能意味著俄烏兩軍將陷入戰略對峙,導致沖突長期化。▲---來源: 環球時報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