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論”說明了什麽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在參加慕安會時說的一句話,可以被解讀的空間很大,也值得深入解讀一下。他在回答主持人關于“美中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更大的分裂”提問時引用了一句美國俚語,稱在國際體系當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如果翻譯成中文的話,意思是“不爲刀俎即爲魚肉”。作爲超級大國的首席外交官,布林肯說這句話所暴露出來的弱肉強食世界觀,透著森森的冷酷和寒意。
這不是布林肯第一次這麽說。在2022年1月24日的一個論壇上,布林肯闡釋中美關系就用了這句話,意思是和中國的競爭,美國需要確保在餐桌上,而不能在菜單上。更早往前追溯,這句話1993年就出現在美國中東問題期刊的一篇文章中,用來形容當時黎巴嫩的處境。後來被不同身份的人用在不同的場合,但華盛頓政客逐漸發現,它能“生動而准確”地表達美國的世界觀和對外戰略,可謂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因此布林肯才一提再提。
當地時間2月17日,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小組討論會中發言 圖自外媒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十分直白,甚至可以說簡單粗暴,就是赤裸裸的零和博弈思維。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要是有實力就在餐桌上吃別人,要是沒實力就在菜單上被他吃。這完全是以實力地位而非規則、道德、法律爲准繩的叢林法則。
200多年前,在北美土地上對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印第安人的屠殺與土地霸占,是這種思維在現實中的體現;歐洲老牌帝國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此,冷戰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如此。但隨著政治文明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種思維和做法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不得人心。
實際上,現在即便在美國國內,對這個俚語的使用也是充滿批判和反思意識的,因爲這意味著當能上餐桌的特權出現時通常是以犧牲其他人爲代價的。這句話所對應的中文“不爲刀俎即爲魚肉”,則更是充斥著任人宰割的屈辱。嚴格意義上來講,作爲美國的首席外交官同時也是職業外交官出身的布林肯,講出這樣的話算是一種失言、失態。但是他一再在國際公開場合“直言不諱”地這麽說,也說明當下美國外交毫不掩飾的霸權至上思維。
華盛頓現在的正式外交辭令,是強調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但這都是用來要求、約束和指責別人的工具,或者用來遮掩自己霸權意圖的幌子。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言論表明,華盛頓對外戰略真正信奉、遵從的底層邏輯沒有根本改變。此外,他可能還想通過這一言論,實現一種危言聳聽式的恐嚇效果,在美國國會進行遏華戰略的思想輿論動員,對外則裹挾其他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否則就會上菜單。
當地時間2月17日,布林肯(左)和貝爾伯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小組討論會中交談 圖自外媒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曾說過,小國有權“像大國和強國所期望和堅持的那樣得到對其主權和完整性的同等尊重”。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的國家無論大小主權平等原則早已成爲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各個國家尤其是小國現在都對主權平等有更高的自覺和堅持。但是幾百年以後,美國的首席外交官卻更加笃信弱肉強食的實力政治,並且毫不避諱地以所謂“坐上餐桌用西餐刀叉吃別人”的特權去施壓和利誘其他國家。不得不說,這也是美國外交的悲哀。
今天的世界,早就不是某個超級大國壟斷操控的私人餐桌,而是所有國家應該共享繁榮、共擔責任、公平競爭的廣闊舞台。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合作不要對抗,這是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注定要成爲菜單上的魚肉。違逆這種曆史大勢,必然遭到國際社會的批判和反對。
* 此前報導 : 渲染中美競爭,布林肯:要麽上飯桌,要麽上菜單
當地時間2月17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上談及中美關系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又搬出了那套渲染中美競爭的陳詞濫調。聲稱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他毫無新意地照念起2年前就說過的舊台詞,“在國際體系中,你不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Al Mayadeen)對此解讀稱,布林肯的說法再次表現出了華盛頓對華的強硬立場,美方認爲在中美競爭問題上,美國是“吃”的一方,不是“被吃”的一方。
布林肯參加MSC小組會議 視頻截圖自美國國務院官網
據報導,當地時間上周六舉行的這場小組討論會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和印度外長蘇傑杰生共同出席,會上談及對華關系、金磚組織、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
根據美國國務院官網記錄的會議實錄,主持人向布林肯提的第一個問題即關注中美關系。她問道:“美中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更大的分裂,雙方幾乎同時都在爭奪盟友,我們在聯合國內部、聯合國各機構,乃至全球範圍內都看到了這一點。你認爲你在周遊世界時,在基本問題上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挑戰?”
布林肯則在回答中重點解釋了美國積極參與多邊事務的重要性。其聲稱,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對美國的盟友、夥伴關系和多邊體系進行了“投資和再投資”,此舉符合美國利益。他補充道,美國的比較優勢就在于擁有一個強大的聯盟和夥伴網絡。
話及此處,布林肯強調,“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飯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因此,重新進行多邊接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已經做到了。”
他進一步聲稱,美中之間“毋庸置疑”存在戰略競爭,美國有義務負責地處理這種關系,這符合世界各國的呼聲,也符合美國的利益,拜登政府正這麽做著。
當美中關系涉及到其他國家時,布林肯繼續稱,美國正試圖在自願的基礎上與各國開展合作。他說,“重點不是要求國家X、Y或Z‘必須做出選擇’,而是向它們提供一個好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我們能做到,而且我們已經做到並將繼續這樣做。那麽我認爲,怎麽選擇顯而易見。”
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布林肯再次強調,美國正在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其聲稱,美國一方面重新設想有關基礎設施、科學技術與芯片等方面的國內投資,另一方面則繼續與歐洲、印太和亞洲夥伴就如何處理對華關系取得更大程度共識,使美國在應對所有挑戰時“處于更強大的地位”。
有關美中關系,他還表示,過去六七個月裏,美方以“可持續的方式”與中方進行了接觸,美國在某些領域與中國競爭的同時,也有興趣與北京合作。
他以美中近期就芬太尼問題展開禁毒合作爲例稱,“我認爲我們已經爲兩國關系帶來了更大的穩定性,沒有回避或忽視美中之間既存在競爭又有合作空間。”
拿“餐桌和菜單”來類比中美關系,布林肯的這番話獲得不少媒體關注。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使用這種說法。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華盛頓采取了一系列針對中國和北京冬奧會的惡劣舉措,美國務院當時還謀劃借疫情攪局,擬批准駐華使領館“授權撤離”。與此同時,布林肯又在論壇活動中炒作涉華議題,無端攻擊稱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咄咄逼人”,美中關系的“對抗性成分越來越多”。
他當時也稱,美國在應對中國時,對內應加強投資,對外要鞏固盟友關系。在強調保持美國在國際組織中的領導力和參與度時,布林肯警告美國:“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會在菜單上。我們現在在談判桌上,並將繼續保持在談判桌上”,“當我們後退一步,他們(中國)就前進一步。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2022年1月24日,布林肯以視頻連線參加論壇討論
對于美方頻繁渲染炒作中美關系是競爭而非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去年11月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曾表示,大國競爭不符合當今時代潮流,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方不懼怕競爭,但是我們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系。
談到關切,美方應當切實尊重中方的合理關切和正當的發展權利,而不是只強調自身關切,損害中方利益,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模式塑造別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廂情願,是典型的霸權主義,不可能得逞。---(責任編輯 : 戴麗麗/來源: 環球時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