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要帶巨頭起義?
微軟准備徹底抛棄英偉達了。
據美國知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透露,微軟正在秘密研發一款新型網卡,旨在爲其自研的Maia AI服務器芯片注入新的活力,並有望擺脫對芯片巨頭英偉達的依賴。
這場“芯片獨立戰爭”的幕後推手,正是微軟的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他果斷地任命了網絡設備開發領域的佼佼者——瞻博網絡的聯合創始人普拉迪普·辛杜,來領導這一重要項目。
這位行業大佬的加入,無疑爲微軟的自研網卡計劃增添了更多的底氣。
這款神秘的網卡與英偉達引以爲傲的ConnectX-7卡頗有幾分神似。在人工智能的世界裏,服務器集群需要高效協作,共享內存池中的數據。但傳統的數據共享方式往往要經過繁瑣的中央處理單元,效率低下。而英偉達的ConnectX-7卡則巧妙地運用了RDMA技術,能夠繞過CPU的束縛,讓數據檢索速度飙升。
微軟的新網卡不僅借鑒了這一先進技術,更在性能上進行了全面優化。它不僅能承擔網絡安全任務,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從而減輕CPU的負擔;還能在數據傳輸過程中自主檢測並糾正錯誤,大幅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
其實,微軟對于網卡技術的布局早有預兆。在2019年,微軟就曾提及DPU(數據處理單元)的重要性,並預言它將引領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的新時代。而如今,隨著自研網卡的問世,微軟似乎正朝著這個方向大步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在去年的收購大戰中成功將Fungible收入囊中。這家專注于可組合基礎設施的提供商,其技術實力不容小觑。Fungible的高效、低功耗DPU技術正是微軟所看重的。有了Fungible的加盟,微軟在網卡領域的研發實力無疑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Fungible的加入對于微軟來說可謂是錦上添花。這家初創公司曾一度成爲半導體領域的明星企業,甚至早于英特爾、英偉達等巨頭涉足雲級DPU市場。
最新發布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正逐步轉化爲可觀的收益。財報顯示,微軟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其中,智能雲業務更是以20%的同比增長率領跑全場,毛利率高達72%。
這讓推出自研芯片Azure Maia之後的微軟CEO納德拉,終于下定與英偉達開戰的決心。
提供強心針的財報
當地時間1月30日,微軟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財季的業績報告,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讓全球投資者和分析師們爲之歡呼。
當季營收高達620.20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僅高于市場預期的610億美元,更是創下了微軟的季度營收曆史之最,同比增長了驚人的18%。淨利潤也同比飙升33%,達到了218.70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的206億美元。這樣的業績,無疑是對微軟強大實力和卓越運營能力的有力證明。
在這份亮眼的財報背後,微軟董事長兼CEO薩蒂亞·納德拉的洞見和領導才能功不可沒。他明確表示:“我們已經從談論AI轉向了規模化應用AI。通過讓AI滲透進技術堆棧的每一層面,我們正在贏得新客戶,並幫助各個業務領域獲得新的利潤和提高生産效率。”
納德拉的這番話,不僅揭示了微軟在AI領域的深厚布局和領先地位,更展現了其對于未來科技趨勢的敏銳洞察和堅定信心。
當然,現在看,那時候他已經確定要打“芯片獨立戰爭”的決心。
事實上,微軟的AI戰略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Azure智能雲的強勁增長,到Office生産力和商業業務的持續創新,再到遊戲和硬件業務的顯著增長,微軟的AI技術正在各個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對AI新銳巨頭OpenAI的投資上,微軟更是展現出了其對于AI産業的深遠布局和堅定決心。盡管微軟曾表示AI要到2024年才會對公司業績産生實質影響,但從最新的財報來看,微軟顯然已經找到了將AI轉換爲營收的秘訣,並且這個秘訣正在爲微軟帶來滾滾財源。
財報顯示,微軟智能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0%至258.8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253億美元。其中,Azure和其他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增速高于前三個財季和市場預期,微軟稱其中有6%受到對AI需求的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在遊戲業務領域的表現同樣搶眼。在完成對動視暴雪的收購後,微軟的遊戲業務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Xbox內容和服務營收同比增長高達61%,其中55%的增長要歸功于動視暴雪。
在資本市場上,微軟的股價也在財報發布後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盡管在盤後交易中一度出現小幅波動,但隨著高層給出積極的業績指引和投資者對于微軟未來的堅定信心,微軟股價最終基本收回了跌幅。在過去的12個月中,微軟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60%,市值更是突破了3萬億美元大關,成爲繼蘋果之後又一個跨過這一曆史性門檻的科技巨頭。
對于微軟的未來,分析師們普遍持樂觀態度。FactSet的數據顯示,在52名分析師中,有48人給予了微軟股票“買入”或“跑贏大盤”的評級。投資者們也希望看到微軟能夠充分利用其在AI方面的領先地位,繼續推動公司業績的強勁增長。而對于微軟來說,如何將AI技術的優勢進一步轉化爲商業成功和營收增長,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微軟的“芯片獨立戰爭”
讓納德拉對于芯片獨立戰爭有信心的來源,在于去年11月微軟終于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Maia 100人工智能芯片。
這款被寄予厚望的芯片,不僅標志著微軟在AI領域的深度布局,更是對英偉達主導地位的有力挑戰。這款采用台積電5納米制程工藝打造的芯片,晶體管數量高達驚人的1050億個,專爲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和推理而設計。它的出現,意味著微軟在AI領域的野心再也無法被忽視。
過去,微軟一直依賴英偉達的GPU來支持其AI應用的運算。然而,高昂的成本和供應鏈的脆弱性讓微軟開始尋求自立之道。于是,Maia 100應運而生,它不僅將爲微軟自家的AI應用程序提供強大支持,更有望向合作夥伴和客戶敞開懷抱,共同迎接AI的新時代。
與此同時,微軟的Azure數據中心也迎來了新的成員——基于Arm架構的Cobalt CPU。這款擁有128個計算核心的處理器,與英特爾和AMD的競品相比毫不遜色,將爲常規計算任務提供強勁動力。兩款芯片的結合,將爲微軟Azure數據中心注入新的活力,爲充滿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充分准備。
據內部消息透露,這兩款芯片已在微軟的Bing和Office AI産品上進行了秘密測試,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而微軟的緊密合作夥伴OpenAI,也在第一時間獲得了測試資格。
對于OpenAI來說,Maia 100的出現無疑是一大利好。據估計,OpenAI爲了實現ChatGPT的商業化,需要超過3萬顆英偉達A100 GPU。而微軟的自研芯片,不僅性能卓越,更有望在成本上大幅降低,爲OpenAI等合作夥伴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當微軟第一次分享他們的Maia芯片設計時,我們很興奮,我們一起努力改進並用我們的模型測試它。”OpenAI CEO奧特曼此前表示,“Azure的端到端AI架構現已通過Maia優化至芯片,爲訓練功能更強大的模型並使這些模型對我們的客戶來說更便宜鋪平了道路。”
目前看,微軟Maia 100新芯片用于加速AI計算任務,並爲其每月30美元的“Copilot”商業軟件用戶服務和希望打造定制AI服務的開發者提供支持。
實際上,Maia芯片旨在運行大語言模型(LLM),幫助人工智能系統更快處理執行識別語音和圖像等任務所需的大量數據。
再結合最新消息顯示, 微軟准備研發的網卡功能類似于 NVIDIA 的 ConnectX-7 接口卡,該型號支持400 Gb以太網的最大帶寬,並與NVIDIA GPU一同銷售。目的是建立專爲 AI 工作負載量身打造的高速網絡。
如能成功研發,將有望減少OpenAI 在微軟AI服務器訓練模型的所需時間,降低訓練流程所産生的成本。
這場由微軟發起的AI芯片革命正在悄然改變著科技世界的格局。而英偉達的CEO黃仁勳對此回應稱,他相信芯片行業的競爭將推動AI成本的下降,換句話說,英偉達的好日子可能不多了。
挑戰英偉達的巨頭們
曾經,英偉達是AI崛起大潮中最耀眼的明星,憑借其算力芯片在生成式AI底層基礎設施中的絕對霸主地位,一路高歌猛進,成爲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上市公司。然而,如今這位霸主卻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困境。
回想2023年,英偉達的股價猶如一匹脫缰的野馬,累計暴漲239%,讓投資者們賺得盆滿缽滿。進入2024年,這股漲勢依然不減。2月16日美股收盤時,英偉達股價定格在726.13美元,今年累計上漲近50%,市值更是高達1.79萬億美元,一舉超越谷歌和亞馬遜,位列全球第三。
各大投資機構也紛紛上調英偉達的目標價。高盛、美銀等巨頭將目標價上調至800美元,而摩根士丹利更是將目標價從603美元提高到了750美元。一時間,英偉達似乎成爲市場上無可爭議的王者。
然而,就在這位王者風光無限的時候,暗流湧動。
一方面,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們正在加速追趕。英特爾和AMD這兩大芯片巨頭一直在伺機而動,他們不斷推出新的産品和技術,試圖在AI芯片市場上分一杯羹。另一方面,更爲嚴重的是,英偉達的大客戶們——科技巨頭們也開始了一場新的競賽。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僅依賴英偉達的芯片,而是開始自研人工智能芯片,以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
微軟率先打響了這場自研芯片的第一槍。傳出自研兩款AI算力芯片後微軟又開始研發專用網卡芯片,這讓英偉達異常難受也引發了其他科技巨頭的效仿。
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公司Meta也對外證實將自研定制芯片。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表示,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底前擁有大約35萬顆英偉達H100處理器,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部署更多自研芯片。
這一消息對于英偉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爲這意味著Meta將逐漸減少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轉而使用自己的芯片。
數據顯示,2023年,Meta和微軟兩家公司以15萬塊H100 GPU的購買量並列第一。
而除了微軟和Meta之外,風頭正勁的OpenAI也在探索制造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OpenAI CEO奧爾特曼表示正在與包括阿聯酋政府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洽談,以提高全球芯片産能並擴大其支撐AI性能的能力。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那麽OpenAI將能夠進一步擺脫對英偉達等芯片供應商的依賴,從而降低自己的成本並提高競爭力。
谷歌從2016年起開始推出自研AI張量處理單元(TPU),到今年9月已經發展到第五代——Cloud TPU v5e,其專爲提供大中型訓練與推理所需的成本效益和性能而設計。TPU v5e Pods能夠平衡性能、靈活性和效率,允許多達256個芯片互連,聚合帶寬超過400Tb/s和100petaOps的INT8性能,使對應的平台能夠靈活支持一系列推理和訓練要求。
目前,谷歌正在大規模使用TPU芯片來支持旗下應用産品,比如聊天機器人巴德以及谷歌雲平台。當前,谷歌高達90%以上的人工智能訓練工作都在使用這些芯片,TPU芯片體系支撐了包括搜索引擎在內的谷歌主要業務。
更爲嚴重的是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也在打AI芯片市場的主意。
有消息稱他正在尋求高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來打造一家能與英偉達競爭的芯片公司。如果孫正義的計劃得以實現,那麽這將成爲繼ChatGPT問世以來AI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這些巨頭的動向,對于英偉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爲這意味著它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和更大的市場壓力。
畢竟,英偉達的芯片不是不好,反倒是太好了,好到直接滋生了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供不應求,二是價格高不可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搶購GPU就成爲矽谷大廠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大廠爲了搶時間、保供應,囤的貨一個比一個多,階段産能愈發吃緊,繼而再次推高價格,形成一個死循環。
微軟在2019年投資openAI後算過一筆賬,爲了支撐曆代ChatGPT的訓練,微軟每年光是采購A100的資金就在數億美元以上。而稍晚啓動的自研芯片計劃,每年開銷只需1億美元左右。
白紙黑字擺在面前,大廠也不傻。
本就有一定技術,也有足夠流動資金的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們,紛紛加速擁抱自研芯片。
因此,芯片獨立戰爭背後,都是利益鬧的。---來源: 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