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段永平看向未來十年

2024022212:41

春節前,段永平在雪球上發起了一場關于“哪些公司未來10年總利潤會比過去10年更高”的討論,提名了蘋果、騰訊、茅台、伯克希爾、BRK、微軟、谷歌等公司,再次強調自己對商業模式的看重。

不久後,有網友扒出段永平所控制的一個投資賬戶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同時指出該賬戶在2024Q4“新買入西方石油,增持阿里巴巴、摩德納、美國銀行,減持了蘋果、伯克希爾、迪士尼和歡聚時代,清倉了拼多多。”

當然,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不會是段永平唯一用來進行投資操作的賬戶,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借此窺見段永平近期對于市場投資的一些思考。

01 看淡的

段永平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態度一直比較悲觀,在討論未來10年利潤創新高的企業時,電動汽車企業也是被段永平首先排除的對象,“20年後Tesla和其他電車公司應該都在過苦日子,如果還在過日子的話。”

因爲電動汽車的差異化比油車還要小,價格競爭會比較厲害,從護城河角度來看不是個好的生意。


2023年以來,電動汽車之間的價格戰便難以平息,今年爲了備戰春節前後的黃金銷售期,各大車企也紛紛推出“高配低價”的新車型吸引客戶。

如東風推出定位10萬元級市場的東風納米,以“關注大多數普通國民的剛性需求”;吉利旗下的旗艦純電轎車銀河E8迎來正式上市,核心産品價格在20萬元以下;新上市的極氪007價格同樣很接地氣。

同時,特斯拉、極氪、零跑、智己、小鵬等超過16家車企下調某些車型的售價或推出限時現金優惠的促銷政策,以期在春節期間獲得更多銷量。就連鮮少參與價格戰的理想汽車也加入了降價陣營,理想L7上市以來售價首次跌破30萬元。

今年1月初乘用車總體市場折扣率已超過20%,對此業內普遍預計,2024年汽車價格戰將會持續。在車企價格戰表象的背後,則是國內汽車市場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的矛盾。

其實不只國內,歐洲等海外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也是一觸即發。

2月中旬,隨著德國聯邦政府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激烈的價格戰已經拉開帷幕。達契亞Dacia的電動車型Spring降價逾40%,長城汽車Ora 03有約12000歐元的折扣,特斯拉ModelY也有高達5000歐元的優惠。

爭上産能和供需失衡必然會帶來企業盈利難題,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說,“目前新能源汽車中只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和埃安4家盈利,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虧損。”

但龍頭電動車企的毛利率也在下滑,特斯拉的毛利率已經從兩年前的28%下滑至17%,一樣陷入無法支撐高估值的局面,畢竟行業成長期時市場可以用交付量衡量估值,進入成熟期後就會更看重盈利。

從市值上來看,特斯拉早已跌出了美股科技“七巨頭”之列,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美國減肥藥巨頭禮來以及台積電超越。

特斯拉近期的股價表現有受業績拖累的因素在,由于2023Q4業績不及市場預期,特斯拉當天市值直接蒸發了800億美元。對收入增長陷入停滯的擔憂,導致許多機構都認爲特斯拉股價將在未來6個月內表現不佳。

另一個擔憂則來源于AI的不斷突破和智能駕駛的原地踏步,埃隆·馬斯克被認爲將特斯拉從2024年的人工智能主題中邊緣化,讓投資者專注于不斷惡化的電動汽車需求,也讓特斯拉被排除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股上漲之外。

02 糾結的

蘋果一直是段永平的重倉股,也是段永平偶像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的第一大重倉股。不過自去年12月蘋果股價創下新高並進入調整期後,巴菲特便開始減持蘋果1000萬股,以期間平均股價計算,減持市值約18.22億美元。

而且按照巴菲特的習慣,一旦開始減持的公司就會繼續減持,在這種價位上的減持套現,也很容易被其他投資者視作看空蘋果和美股的信號。

不過也有許多人認爲,巴菲特只是在做正常的調倉而已,畢竟伯克希爾持有的蘋果股票已經占據到了其總持倉的50%以上,按照目前的股價計算其持倉規模約爲1650億美元,遠遠高于本次減持的規模。


巴菲特是把蘋果視作消費股持有的,段永平也認爲蘋果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在iOS系統生態上的成功,可以支撐其在20年後還活得好好的。

蘋果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業績顯示,當季收入爲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2%,略高于市場預期,這也意味著蘋果在連續四個季度營收下滑後重現增長;淨利潤爲339.1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99.98億美元相比增長13%。

庫克表示,“本財季蘋果公司收入增長,主要是受iPhone銷量的推動,服務業務的收入也創下了曆史新高。”

去年四季度是蘋果iPhone 15系列上市的完整財季,期內iPhone營收697億美元,高于預期的685.5億美元,增長近6%,這對iPhone15機型來說可以算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指出,蘋果以20%的市場份額和2.291億台的出貨量首次位居年度第一。事實上,蘋果在本財季除大中華區外的其他市場都取得了增長,只有大中華區的收入下滑了13%。

蘋果iPhone在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繼續下降,年初的降價對于提振出貨量的貢獻比較有限,這種情況也引起了部分市場人士的擔憂。不過庫克強調,在中國城市市場最暢銷的六款智能手機中,蘋果仍舊占據了四款。

比起iPhone,投資人可能更需關注蘋果在頭戴顯示設備Vision Pro和AIGC方面的表現。

2月16日Vision Pro嘗鮮期到期日,首批用戶卻被曝大批退貨,理由是佩戴體驗不舒適、感到頭痛、眼睛疲勞等。很明顯,目前Vision Pro仍然是一個小衆産品,缺乏殺手級應用,不太可能在銷量上對消費市場産生顛覆性影響。

比起谷歌、微軟和OpenAI,蘋果也一直沒有在AI方面大展拳腳。不過知情人士說,蘋果公司准備在iOS平台編程軟件Xcode的下一次大版本更新中加入AI功能,對標微軟旗下的GitHub Copilot,後者依托的正是OpenAI的GPT大模型。



蘋果股價表現(自2023年11月至今)

蘋果的未來必然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但是正如段永平所說,蘋果作爲投資標的的最大問題是價格實在不便宜,對比美國短期國債5.3-5.4%的利息水平,蘋果30倍PE已經有點高了,50倍PE更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包含蘋果在內的“美股七姐妹”,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完全無視美聯儲緊縮預期以及通脹超預期,讓美銀也拉響了美股可能泡沫化的警告。

03 堅持的

如果說美股面臨泡沫風險,A股和港股的痛則在于跌跌蕩蕩。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總市值71.15萬億元,還比不上蘋果、谷歌、微軟、英偉達、Facebook五家公司的總市值。

在震蕩不安的市場行情中,相信許多投資者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股市的核心資産到底在哪裏?

段永平將往後十年賺的錢會比過去十年更多的公司分爲兩種,一派是科技創新使得未來10年賺的錢會比過去更多,而另一派公司則是每年穩定的增長,或是長期穩定的分紅回購策略。

A股裏段永平提得最多的茅台,大概可以歸入後一派。

根據茅台集團2023年生産經營工作報告,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644.8億元,同比增長20.5%,利潤總額達1083.5億元,同比增長18.8%,展示了其強勢的市場地位和穩健的經營策略。

雖然相信茅台長期盈利的能力,但其股價卻已出現較大回撤,2024年元月市值再度被中國移動超過,兩者市值之間的差距高達1800億元。不過比起失去股王寶座,茅台最煩惱的還是失去年輕人。



貴州茅台股價表現(自2018年3月至今)

所以茅台去年以來多次與瑞幸等新銳消費品牌推出醬香拿鐵等聯名款,只是錢沒有賺多少,吆喝還都是瑞幸的。加上去年11月茅台上調了53度茅台酒的出廠價格,平均漲幅近20%,恐怕是要離年輕人更加遙遠了。

同爲消費公司裏的龍頭,茅台還是不能與可口可樂視作同類,段永平也駁斥了網友所說的“茅台再高也不擔心,因爲沒有代替品”,稱自己說茅台沒有替代品的意思只是因爲不了解A股其他公司。

另一家段永平比較看好的中國企業則是騰訊,基于對商業模式的判斷,段永平的投資熱情明顯高于對阿裏巴巴和拼多多,畢竟他買阿裏巴巴主要是因爲覺得馬雲了不起,對拼多多的評價則是這家公司過去十年沒太多盈利。

回顧騰訊的發展曆程和多次轉型,自2015年提出“互聯網+”到2018年“宣布“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産業互聯網”,馬化騰對騰訊的要求一直是要做一家以産品爲重的公司。

在2023年年會上,馬化騰罕見的點評了騰訊各項業務。對于目前騰訊最強的微信平台,馬化騰以QQ由盛轉衰、尋求轉型的前例做警醒,提出“微信這棵老樹如何發新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並把視頻號和直播電商提到了戰略高位。

對于遊戲這個王牌業務,馬化騰批評道,“友商不斷産出新品,我們就好像毫無建樹的感覺”,要求遊戲部門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繼續擴大在海外大IP遊戲公司的手遊研發、網絡運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公司實現出海國際化。

對于AI這個全行業乃至全世界的業務重點,馬化騰的感受是騰訊“不能算最領先,但是至少沒有太落後”。雖然騰訊在短期內不會産出一個純原生AI的大應用,但是結合所有産品把AI混元大模型應用到各個場景中,發揮提效等作用。



騰訊控股股價表現(自2019年2月至今)

雖然核心業務壁壘深厚,AI+浪潮下的商業化也可能在未來爲公司貢獻更多利潤,但是騰訊目前的股價跌勢還沒有看到停止的迹象。即便是段永平,在2022年開始大舉建倉騰訊,到如今恐怕也沒能這筆投資中獲得什麽超額回報。

但是做價值投資就是如此,總要看得長遠些。---來源: 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