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原生家庭的傷,在自我覺知醒悟中尋找療愈

2024020717:54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陷入情緒的泥沼: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自己就會反複內耗,一整天不開心;某件事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變得異常焦慮、暴躁,始終靜不下心來;明明自己很優秀,很多事情做得很好,可總覺得耳畔有個聲音不停地幹擾,不斷否定自己……

心裏似乎有個東西在左右拉扯,讓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攻擊。

其實這是我們的內在小孩,不停地從中作梗,攪亂了我們的心緒。

心理治療師施琪嘉說:“很多人的消極自我實際來自童年,我們稱這種消極自我爲有創傷的內在小孩。”

施琪嘉從事創傷治療研究20多年,幫助近萬人走出心理陰影,是無數來訪者心中的“心理治療大師”。

後來,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他將治療方法彙集出版,寫成了《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一書。

在書中,他以心理醫生的獨特視角,帶我們走回童年,尋找到受傷的內在小孩。

如果你常常困于負面情緒而難以自拔,這本書可以幫你找到答案,讓你獲得治愈。



1. 過得不開心的成年人-心裏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書裏提到,作者曾接診過這樣一名女人。

女人的婚姻很不幸,常常受到丈夫的家暴和虐待。

可即便這樣,她從未想過離開,反倒認爲這是命運的安排。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則是女人不幸的童年。

由于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她的出生,給母親帶來了無數苦難。

祖母常常虐待母親,甚至逼迫母親與父親離婚。

委屈到無力承載的母親,只好把所有負能量傾倒在她的身上。

在責罵聲中長大的她,漸漸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

她看不起自己,認爲自己一無是處。

明明長得楚楚動人,她卻覺得自己很醜,連走路都不敢擡頭。

青春靓麗的她不乏優秀的追求者,可她都拒絕了。

在她看來,她根本不敢仰望幸福,于是找了個條件最差的人匆匆嫁了。

卻不料,對方看她懦弱可欺,想盡辦法虐待她,折磨她。

雖然痛苦不堪,但這種擰巴的關系,反倒讓她有種說不出的踏實感。

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不穩定的穩定”。

指的就是從小受慣了虐待的人,反而會把虐待關系當成親密關系。

一旦離開虐待的環境,便會手足無措,沒有了安全感。

從小沒有得到父母善待的人,最終找到的往往還是不被善待的伴侶關系;

童年缺少誇獎鼓勵的人,即便後來努力成功了,也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在暴力中長大的人,他們憎恨拳頭與辱罵,可成年後也學會了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作者施琪嘉在書中總結說:童年時備受關愛與滿足,內在小孩就會變成陽光溫暖的“上帝”小孩;可如果得不到公正對待,內在小孩則會轉變成一個失控的“惡魔”小孩,操控著人的一生……

現實中,很多人看起來功成名就,但內心都有一個脆弱的小孩。

太宰治從小不被家人待見,他只能與孤獨沮喪爲伍,一生邁不出抑郁的陰雲;張國榮的原生家庭冷酷無情,讓他過早患上了憂郁症;

張愛玲的童年充滿悲傷不幸,導致她後來一生顛沛流離,最終客死他鄉。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書裏提到: 一個人一生困擾的問題來源于早年創傷留下的陰影,他總是帶著一個創傷的內在孩子在生活,如果內在孩子得不到療愈,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陷入重複怪圈。

不被滿足的內在小孩,會在我們長大後,變成我們的人生短板,阻礙了我們成長。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2. 內在小孩不被看見-才是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在書中,作者還講述了一則國外咨詢案例。

男人是一位銀行行長,事業有成,按理說過得應該十分幸福,然而他卻患有嚴重的憂郁症。

原來,他在童年時,先是被父母抛棄,被別人領養,然後再被抛棄再被領養。

被抛棄的經曆,將他抛入巨大的不安與驚恐之中。

除了擔驚受怕,他還常常受到領養者的施暴和虐待。

9歲時,由于疏于教養,他變成了街頭混混;直到13歲,他開始決定用讀書改變自己命運。

幾年後,男人考上大學,有了不錯的事業。

表面上他脫離了顛沛流離的命運,實則從未逃脫自己內在小孩的困擾。

他有過一段婚姻,卻過得提心吊膽。

因爲總是害怕妻子也會棄他而去,于是處處防備,神經繃到了極致。

爲了解除恐懼,解脫自己,他只好提出了離婚。

離婚後不久,他結識了新的女友,可問題又開始出現了。

每當女友想要親近時,他都頻頻後退,表現得十分緊張害怕。

經過深入了解,咨詢師看到男人心裏住著一個驚恐的內在小孩。

他渴望愛又怕被抛棄,所以只能一次次疏遠逃離。

書中分析道:“被抛棄過的內在小孩,渴望更親密的關系,可在表面上卻要把關系破壞掉。”

童年被抛棄的傷痛,時刻拉緊他的神經。

一旦危機出現,他便會立刻退縮,或者果斷結束關系。

這些怪誕行爲的背後,其實是他不得不采取的防禦機制。

對此,咨詢師一步步爲他疏導,幫助他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並嘗試與之對話。

就這樣,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他這才逐步走出了童年陰影。

弗洛伊德說:“成人在從壓抑的現實逃向神經症和夢的時候,是在退回自己的童年。”

負面情緒背後,是內在小孩應激後的連鎖本能反應。

欲而不得時,內在小孩會變成憤怒、悲傷、恐慌等失控的情緒,緊緊纏繞著我們;缺乏安全感時,內在小孩會變成敏感的神經,讓我們變得妒忌、自卑、拖延,甚至不斷地自我否定。

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領者。”

忽略了內在原因,治標容易治本難。

只有尋根溯源,看到那個內在小孩,才能有的放矢,真正開啓自我療愈。



3. 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才是成年人治愈的開始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書中有句話說:原來,那些負面情緒都是幫助我們走進內心探索之門的鑰匙,能夠很好地幫我們理解自己的內在創傷,與對方共情,最終讓我們能夠彼此看見,真正實現療愈。

網絡上曾有一個《幸存者》的短片,戳中無數人的淚點。

作者Hannah Grace曾飽受焦慮抑郁的困擾,最後通過自我鼓勵和積極暗示,最終走出人生低谷。

她將這段經曆融入短片,娓娓道來,鼓舞人心,令人振作。

短片中,即將過生日的女孩,孤零零地坐著。

她腦海裏全是自我否定的話:“你做得還不夠好!”“你永遠都不會那麽棒!”

翻看朋友的合照時,她聽到的也都是嫌棄的聲音:“他們不會想到你!”“沒有人在意你!”

怅然若失的她跌入無底的空洞,在一個角落裏,她發現一個困在鐵鏈中的小孩。

無數否定的聲音,幻化爲一條條鐵鏈糾纏著他:“你是個失敗者!”“沒人愛你!”

小孩被層層拴住,無法動彈,眼看著即將埋沒在鐵鏈之中。

突然,她恍然大悟,被鐵鏈鎖住的小孩,不正是頻頻受傷的自己嗎?

她走到小孩身邊,對小孩無比憐愛地說:“你是重要的!”

接著,她緊緊地抱住了小孩,也和受傷多年的內在小孩相擁和解。

最後,女孩從灰暗的空洞中走了出來,看到了陽光,遇見了花開。

她如獲新生一般,大聲對自己說:“你終于做到了!”

短片中小孩的治愈經曆,也給無數人以啓示。

擁抱並喜愛你的內在小孩,才是治愈童年創傷的良方。

那具體又如何做呢?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書中寫道:“真正的療愈,是重新孵化自我的過程。”

不妨先安靜下來,回到自己的內心,用現在的力量去安慰過去的自己。

找到角落裏那個受傷小孩,聽他敞開心扉,訴說委屈與不甘,宣泄積蓄已久的壓力。

用陪伴去治愈孤獨,用誇獎治愈自卑,用共情治愈委屈......

打破“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好”的心理枷鎖,學會自我認同,自我理解,自我釋放。

當你重新尋回赤子之心,內在小孩就會獲得新生。

內在小孩最終完成療愈後,那些曾經的累累傷痕,終將長成堅硬的殼,成爲生命中最結實的铠甲。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書的結尾有句話很紮心:有好的父母,當然就是有一個好的關系的延續,有壞的父母,這種關系就會以創傷的方式傳遞下去,我們叫作“創傷的代際傳遞”。

給我們造成傷害的父母,他們心裏或許也有一個被傷的內在孩子。

在養育過程中,無意間將自己的傷痛,轉化到子女身上。

抱怨他們無濟于事,我們只有接受現實,自我療愈,才能阻斷創傷的代際傳遞。

網絡上曾流行一句話:“一個家族真正的英雄,並不是指揮別人應該做什麽,而是將原生家庭重複的有毒認知、信念、習慣等,及時止損,讓不斷循環的輪子停下來。”

以積極心念代替負面認知,用陽光心態接受和轉化所有不幸。

你終將陪伴你的內在小孩,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踏上更美好的人生之旅。---(作者:洞見·圍裙書香/來源: 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