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穩=成(深度好文)
李白在俠客行中寫道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一個人,學會藏,才能積蓄能量,才能厚積薄發,也才能擁有破局之法。
藏,是一種克制,藏久了,藏習慣了,便是一種修行。
這種修行,修煉的是一個人的修養、智慧、格局。
最終,在藏的謀略當中,行穩致遠,高歌猛進,成就大事。
藏
成就大事之前,藏是手段,是手法,是技巧,更是謀略。
人生在世,學會藏言,藏心,藏智。
如此,在背後默默無聞地做好相關的准備。
這些准備,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及挖掘出自身的潛能和天賦。
與此同時,藏好自己的目標,藏住自己的身影,目的在于盡可能減少外界的幹擾。
一個人,在沒有起色之前,一定要學會低調,保持克制,保持神秘,甚至還要做到足夠的隱忍。
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心一意,心無旁骛地做起自己的事業。
也只有這樣,在藏的過程當中,一方面避免遭受到外界的幹擾和惦記,另一方面也需要讓自己做到足夠的穩重,專注,持久。
因爲真正的本領,真正的功夫,一定是需要在暗地裏暗下功夫,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打磨,才能夠真正做到以量變轉化成質變。
菜根譚中說:“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爲伸。”
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善于藏自己,藏好自己的表達欲,藏好自己的志向,也要藏好自己的所作所爲。
哪怕被人認爲沒有存在感,哪怕自己時常也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是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一定要好好按照自己的方式堅持下去。
如此,能屈能伸,練成本領,提升智慧,打開格局。
最終,做任何事情,都能夠快速看穿其中的本質,掌握其中的門道,輕松化解難題,穩中有進,順遂取得成就。
穩
人,一旦藏久了,就會變穩。
因爲心靜得下,也沈得住氣了,因爲在藏的歲月當中,不是讓自己逃避現實,也不是讓自己逃避責任,更不是讓自己得過且過,沈淪懈怠。
一個人,一旦在藏住自我的過程裏,看似銷聲匿迹,其實是在修身養性,不斷自我打磨,積極成就自我。
最終,在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過程當中,深谙人心,找到了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也認識到了人性的變化多端,卻總是在相關的範疇內起起伏伏。
這樣一來,自己便能夠慢慢養成一套適合入世的爲人處事的道理和邏輯。
然後,不管做什麽事情,心中有譜,眼前有路,即便也會遇到一些棘手的麻煩和困境。
但是,因爲自己有積累,因爲自己有了閱曆,有了方法論,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自然也是提高自己的渠道。
最終,心智變得越來越成熟,做人做事相當靠譜,不管做什麽事情,都能夠快速地看透事物的本質。
如此,靠自己的真能耐,實打實的真本領,以及站得住腳的耐力和實力,掃除障礙,走得更遠。
成
人要成事,一定需要積累,需要過程。
這個過程,無非是需要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匹配上相關的野心和目的。
總有的人,明明能力不足,實力不夠,卻偏偏以爲自己能夠輕松成就任何事情,以至于在遭遇失敗的時候,想不開,也接受不了失敗的局面。
其實,多大的鍋烙多大的餅,一個人的能力大小,決定了他能成就的事業大小。
因此,真正活得通透的,過得明白的人,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會掂量著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的位置。
然後,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及時做出改變,讓自己趁著積累經驗,打磨實力,在藏的過程當中,一心一意,做好准備,讓自己走得更穩,也讓自己走得更有底氣。
正如菜根譚裏所說 :“君子之才華,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因此,做人做事,要學會克制,懂得隱忍,要藏言,藏心,藏事,藏志。
如此,靜下來,慢下來,忍下來,靜靜思考,慢慢沈澱,忍忍平淡。
最後,熬過寂寞,扛過壓力,忍過痛苦,靠自己的實力和智慧,真正走向平穩而幸福的一生。-葉文稿文字世界觀靈心-
*清醒人生,學會忘記*
-01- 人的大腦,可以儲存太多東西,流金歲月中,總會有很多難忘的人和事,留在記憶裏,想忘也忘不了。
生命中,有些東西可以忘記,有些東西卻會一直留在記憶中。
需要忘記的那些東西,只有忘記了才會釋懷。
清醒的人生裏,它的字典裏就有個忘記。
對于該忘記的一切,忘,不是無情,而是明智。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該忘的就忘,該留的就留。這樣才不會諸生煩惱。
忘記了,就是給心情洗個澡,讓心輕松上陣,快樂生活。
有些忘記,不是無情,而是放下。
若揪住別人的缺點不放,那麽就是間接地跟自己過不去。
生活,隨時都會來煩惱和痛苦,忘記煩惱,才能給快樂騰出位置。兩者是對立的兩面,只有放棄一面,另一個才會出現。
人與人之間,總難免有摩擦,恩恩怨怨常伴,只有忘記仇怨,才能把恩情留在心裏。
-02- 人生不易,活得清醒,忘記痛苦,才有幸福。
誰都會無意中傷害誰,誰也都被傷害過。只有忘記傷害,才能讓自己輕松面對生活。
有些該忘記的必要忘記,忘記不愉快,才會使把幸福重回到身邊。
生活中,只有忘記不在乎你的人,才能想起對你好的人。忘記不開心的事,才能記起最美的事。
忘記了不好的,美好的事就會來臨。
或許,我們都曾經輝煌過,但不能一直作爲借口,讓自己沈湎于過去,裹足不前。
只有忘記曾經的輝煌,才能努力改變現在。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一個人,也不能整日沈浸在過去的失敗裏,只有忘記過去的失敗,才能勇敢地去接受考驗。
忘,既能使自己的生活不累,也能更多地理解別人,了解這個世界。
該忘的就要忘了,不給心理增加負擔。前路才能心無旁骛地走下去。
-03- 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取舍,這種取舍得當,人生就活得清醒,留下不能忘記的,舍棄該忘記的,人生就不會差。
忘記一些不該記住的事,才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忘記一些不值得記住的人,才能去愛更值得愛的人。
忘記生命中已經不屬于自己的,忘記一生中影響心情的,才能讓自己活得輕松,無煩惱。
忘了吧,不該要的都忘記。忘了悲傷吧,忘了傷害吧。忘了失去吧,忘記了才能得到。
清醒人生,就做一個會取舍忘與不忘的人。
學會忘記,給人生一個安甯,幹淨的環境。
時光踯躅,歲月悠長,每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要人生清醒,學會忘記。-木林聊人生-
*一半一半*
很喜歡李密庵寫的一首半半歌 :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缰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會存在完美的人,也不會存在完美的事。
就像花開必然會花落,月滿必然會月缺。
人生也是這樣,爬上了巅峰,接下來自然會慢慢下坡。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活,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總是這樣乏味無趣,是因爲你待慣了,也待膩了這樣的生活。
甚至可以說,不追求完美,不去胡思亂想,本身就是一件相當完美的事,也是一種相當完美的活法。
智者在檀香刑裏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余生,學會一半一半,一半從容,一半上進,一半清醒,一半糊塗,一半苦,一半。
懂得一半的智慧,運用一半的功能,就能品嘗出人生的真味。
一半清醒,一半糊塗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
很多時候,太多的人以爲自己活得很清醒,其實是活得糊塗,只有那些覺得自己活得糊塗的人,有必要活出糊塗的人,才是真正活得清醒。
清醒,糊塗,從來都是自己內在的標准,而不是外在的評價。
如果在外面總是清醒,總是斤斤計較,總是算計,最終人生就會徹底糊塗,也會徹底糊了。
只有在外面保持糊塗,活出安心,在曆練當中,慢慢地找到自己與外界的平衡點。
然後,內心清醒,獨處的時候清醒,這樣的生活,才能夠真正變得可愛,變得充實,變得精彩。
爲什麽要在外面保持糊塗?答案很簡單。
因爲人性是複雜的,人心是多變的,揣著明白裝糊塗,在糊塗中又看得清醒通透,才是一種智慧,才是一種通透。
一半拿起,一半放下
人活著,一定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千萬不要以爲拿在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永遠是自己的了。
真正的擁有,是隨時隨地可以放下。
太多人之所以活得越來越煎熬,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困窘,就是因爲自己越來越放不開了。
太過在乎,太過在意,反而占據自己的心思更多,占用自己的時間更多,抓住自己的心理更多。
于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自己都在一種如履薄冰,患得患失的狀態活著。
最終,心力交瘁,活得心累,不知道該如何拿起,也舍不得放下。
曾國藩在無題中說:“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余歡。”
人活一輩子,不要太過計較得失,也不要總覺得失去了,就完蛋了。
其實,很多自己以爲很重要的東西和人,當你真的放下了,時間會衝淡一切,轉頭看來,一切不過如此。
所以,拿得起,放得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陰晴圓缺,無所謂得失,無所謂成敗。
那麽,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一半苦,一半甜
人,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太單純。
生活總是充滿了酸甜苦辣,沒有誰可以只占有甜,不觸碰苦。
實際上,真正的智者,對于生活當中的酸甜苦辣,從來不會當一回事。
因爲這些人很清楚,只有自己心態足夠的好,足夠的強大,苦,也是一種甜,甜,也是一種苦。
苦和甜,樂和悲,都不過如此。
學會順應天道,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規律。
道德經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尊重人性,包容人心,體驗自然,遵循天道。
如此,在人間當中,學會自得,學會自樂,學會獨處,也學會歡愉。
正如蘇轼在一首詞中所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蓉篙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生,要具備一半一半的智慧,一半是苦也好,一半是甜也罷。
只要自己內心是從容的,平和的,淡定的,那麽精神就是清歡,就是悅納。
如此,不苛求,不強求,不奢求,淡淡地來,淡淡地走,一半隨性,一半接受,便是最好的人生狀態。-葉文稿文字世界悅心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