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極寒氣候來襲?大西洋環流可能崩潰,2025年後進入冰期?
地球極寒災難氣候真的要來臨了嗎?
科學家警告:大西洋環流最快可能2年後崩潰,北半球都將受到牽連,歐洲恐將在2025年後進入冰期?
這是真是假?
乍一聽這則消息似乎不失爲好消息,畢竟如今地球正在經曆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的困境。
但是洋流受到影響可能導致的極寒,可並不是給地球開個“空調”降溫那麽簡單,對地質和氣候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地球如果面臨小冰期,將意味著什麽。
而歐洲接下來便很有可能面臨這異常寒冷的氣候,與此同時,赤道地區將變得異常炎熱。
而這些都與剛剛被科學家警告的,最早或將在2025年崩潰的大西洋經向翻轉洋流密切相關,其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北半球氣溫下降10到15攝氏度,北歐地區將有更大的面積再度被冰川完全覆蓋。
那麽這條環流究竟有多大能量,爲何它的崩潰就會對地球氣候産生如此大的危害?
災難電影《後天》就曾上演了因洋流崩潰等原因,全球進入冰期,城市被冰雪覆蓋,並引發大海嘯等末日災難的場景。
只是目前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專家的研究,人類不僅可能真要面對這一預言的實現,而且這一恐怖現實的來臨居然如此之近。
根據該團隊7月25日剛剛發布于《自然·通訊》雜志的論文顯示,其認爲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正在持續減弱,即使最早不在2025年崩潰,最遲也逃不過2095年,最大可能出現的時間也是本世紀中葉。
也就是說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得不面對這一嚴重的氣候問題。
所謂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英文簡稱AMOC,也叫大西洋溫鹽環流,是整個大洋溫鹽環流的組成部分,而我們熟知的北大西洋暖流,只是其位于北大西洋洋面的一部分暖流。
整個環流顧名思義,也就是不斷將位于赤道附近的表層溫暖海水,輸送到北冰洋附近,然後隨著該區域海水受到北極影響溫度下降,和不斷而來的洋流海水導致的鹽度增加,密度變大而下沈,再從深海不斷向南面赤道回流,從而形成整個大西洋海域周邊熱量交換的均衡狀態。
不過,由于其又連接印度洋乃至北太平洋的熱鹽環流,所以其一旦崩潰,受到影響的絕不僅僅只有歐洲和北美東部地區,而是整個北半球很多地區都將跟著遭殃。
大西洋環流或將崩潰的預言可靠嗎?這一結論是如何通過觀測得出的,具體危害的區域又有哪些?
整個西非和南美,乃至印度洋以北地區,數十億人賴以生存的降水,將會因爲今後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可能遭遇的崩潰,而受到巨大影響。
因爲其停擺,所導致的溫度和氣候失衡,將會直接影響整個西半球的氣候。
其中作爲地球之肺的亞馬遜森林可能面臨幹枯消失,整個歐洲所面臨的更是“滅頂之災”的級別。
要知道以整個歐洲主要的緯度來看,除了地中海沿岸地區,其余歐洲大部分區域,如果平移到東亞,就是東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向西平移到北美洲,也是加拿大北部人迹罕至的冰原。
而歐洲之所以能夠打破緯度禁锢,擁有如今相對溫和的氣候特征,最大的功勞莫過于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AMOC中的北大西洋暖流。
如今整條環流都將面臨崩潰,一旦發生,溫暖的氣候將與歐洲“絕緣”,也將給歐洲帶來極端的風暴和降雪,使之氣溫驟降逐漸北極化。
當然相隔著大西洋的北美地區,由于也在暖流繞行的區域,也會因此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整個北半球都會産生連鎖反應。
雖然這樣嚴重的影響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了,目前並不能絕對確認,但是研究者對這條環流瓦解的預測表示很有“信心”。
雖然另外有其他環境專家表示,AMOC環流瓦解的臨界點目前並不能確定,但是早在2019年時,聯合國就已經通過研究,預報過該環流正在減弱的事實,只是當時認爲在本世紀內完全瓦解並不會出現。
可是短短2年之後,就有另一項研究發現,該環流已經出現不穩定的預兆。
而此次哥本哈根大學團隊的研究,更是給出了相對有力的論據。
他們通過研究分析從1870年,直到2020年之間的北大西洋海水表面溫度的一系列數據,以此作爲指標,得出洋流強度與溫度相關的時間節點,並從中分析推算出了AMOC環流,可能出現轉變迹象的警戒值。
由于對海洋溫度監測的數據早于對洋流本身的監測,所以這項研究至少在追溯時間上更長,研究結論和預測的准確性也可能更高。
雖然瓦解的時間框架並不確切,2025年也只是研究者最壞的預測,但是很可能也就這100年的事了,那麽爲了應對極寒的到來,人類是不是可以放任全球變暖。
大西洋環流可能崩潰引發北半球極寒,罪魁禍首仍然是全球氣候變暖,那爲何不能用全球變暖來抵禦,反而要追究其“責任”呢?
以溫暖抵禦嚴寒,本是最直接的一種想法,但是放在此次丹麥科學家提出的,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崩潰,所引發的極寒上來看並不合適,因爲本身這個環流中,北大西洋暖流部分給北美歐洲帶來溫暖的氣候,也只是其職責的一部分,在整個環流的過程中,同樣給赤道附近的氣候,乃至整個北半球氣候條件帶來了均衡。
一旦該環流崩潰,所出現的氣候不穩定現象,概括起來就是北半球更冷赤道更熱,對于這種失衡,只看到北半球部分地區的寒冷,而用全球變暖來應對無異于是飲鸩止渴,也只會讓部分地區冬季更冷,夏季更熱,以及出現像厄爾尼諾現象的極端天氣。
更關鍵的是,根據丹麥科學家的研究,造成環流減緩,乃至今後瓦解崩潰的主要原因,恰恰就是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全球變暖不斷加劇,北冰洋地區的冰川正在逐漸融化,這不僅帶來了我們早已認識到的危險,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也同時因爲大量的冰川融水,直接稀釋了洋流帶到此地海水的鹽度,鹽分的降低讓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間的洋流無法因爲密度下沈,從而無法形成下沈的支流,自然也就無法向南返回,從而形成環流。
最終的結果就是該環流的覆滅,以及因此引起的極寒氣候的到來,也就是說快慢取決于人類自身碳排放量增長的嚴重程度。
目前來看全球節能減排正在進行,但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溫室氣體仍在增加,全球各地因爲高溫而發生大火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
更讓人擔憂的是,與全球變暖相關的自然災害,不止大西洋環流可能崩潰這一項,還有南極和格陵蘭島冰蓋消失,以及永久凍土融化等多個災難性後果。
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分析,如果地球平均溫度再升高1.5攝氏度,極有可能引發這些災難的臨界點,就像丹麥科學家預言環流最早于2025年崩潰一樣,雖然總讓人覺得有點誇張,但是保護地球生態,降低全球變暖進程已經是迫在眉睫。-星菲文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