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只需記住兩點:一是把自己放低,二是把別人看重
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接觸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大都驕傲自負,以爲自己很了不起,總是以自我爲中心,把自己看得很重,同時卻老是輕視、看不起別人。
這類人往往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生活中並不受歡迎,也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他們嘴上說著一堆豪情壯志卻沒有一件事情能幹成。
基于此讓我想起了演員王志文在電視劇《天道》裏面說過的一段台詞:“想要做好事,別太把自己當人,別把別人不當人。”這一觀點,不僅富有哲理,也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01.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會摔得更痛
“別太把自己當人”,短短幾個字,讓我想起了大學時候發生的一件事。
偶然一次機會,我和同班同學張亮一起參加了一場校園社團活動。因爲有過兩年班長經驗,張亮被選爲了這次社團活動的負責人。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又想到他當班長的兩年裏面那些令人厭煩的行爲以及大家在背後對他的種種言論,我就知道,這次社團活動多半不會以愉快結尾。
果不其然,在做活動方案策劃的時候問題就開始出現了。張亮還是一如既往的自信,他非常自豪地跟大家講解他的活動方案,講完後看他還表現得十分期待大夥的贊揚。
然而大夥並沒有如他所願那樣附和誇贊他,而是對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質疑,並要求他重新考慮。
張亮當即就表現得非常生氣,覺得自己的決策是完美的,不需要任何修改。第一次討論並不順利,有成員就提議暫時先不做最終決定,一天後再開會討論最終方案。
一天後的會議上,聽了其他成員的方案分享,張亮還是覺得自己的是最完美的,並在會上直接對反駁他的成員發脾氣,指責他們不尊重自己,不懂活動舉辦的要點。
整個會場尴尬沈悶,最終其他成員被迫讓步,按照他的活動方案行事。
然而,在活動舉辦過程中,張亮就遇到了很多問題:活動獎品的數量壓根與預算的不符、活動的流程設置也銜接不上.......
活動結果也可想而知,整個活動舉行得並不順暢,還把大家都搞得很疲累。通過這場活動,張亮也成功收獲了更多人的怨氣和白眼。
這件事情過去蠻久卻依舊讓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讓我清楚地意識到一個哲理:任何時候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自我爲中心,不能聽取和尊重別人的觀點和貢獻,遲早吃虧的都是自己。
02.把別人當傻瓜,才是真的傻瓜
後一句“別把別人不當人”,也讓我想起了之前在網絡引起軒然大波的一個熱點事件。
2017年,年輕的水泥妹爲了幫身患癌症的丈夫籌集醫療費,而每天做著扛50多噸水泥的工作。事件一經曝光,瞬間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同情,無數網友被她的堅強和毅力所感動,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慷慨地捐款,希望能夠幫助她渡過難關。
然而,誰能想到這一切竟然都是水泥妹精心編織的謊言!她做的這些都是爲了博眼球,贏得同情以獲取利益。
事件被拆穿後,無數網友對水泥妹大跌眼鏡,甚至進行了長時間的言語攻擊。水泥妹也由之前的堅毅形象轉變爲人人謾罵的騙子形象。
曾仕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聰明才智的差距往往只有五分鍾。五分鍾以前你想到了,五分鍾以後,他也想到了。因此,玩任何噱頭,最後自己都是倒黴的。這段話很好地诠釋了水泥妹事件的下場。
利用人性的善良,將令人感動的溫情變成了狗血的炒作,這本身就體現了人性邪惡的一面,也不得不說一句: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把別人當回事,那麽傻瓜只能自己來當了。
03.把自己放低,並不意味著自卑懦弱
其貌不揚的演員黃渤,如今家喻戶曉。不僅精湛的演技深入人心,獲得大衆一致好評,還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影帝夢”。
可大衆卻鮮少知道,在未成名之前,黃渤也曾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氣。作爲一個新人演員,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沒有帥氣過人的外形條件,只能扮演各種小角色,四處奔波。
在一次拍攝中,導演見到其貌不揚的黃渤,不滿地責問:“這是什麽東西,誰找來的?”,面對這樣的質疑和侮辱,黃渤沒有選擇反駁或辯解,而是選擇忍氣吞聲,默默地專注于表演,將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
在表演過程中,黃渤時常主動向有經驗的演員請教,自己私底下也不斷鑽研角色形象,在合適的時候還主動提出從其他角度來诠釋角色的建議。
這種謙虛好學的精神和專業的態度逐漸贏得了導演和其演員的認可。
多年過去,黃渤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努力獲得了應有的回報,成爲了一名備受尊敬的演員。即使成爲了影帝,黃渤在每次的采訪中,也總是不忘感謝幫助過他的其他演員和願意給他機會的導演們。
回顧黃渤的成名史,其實恰恰是他做到了王志文所說的兩點:放低自己,看重別人。在自己沒取得的時候放低自己的身段虛心學習,在取得成功的時候不驕傲自大,繼續前行。也不得不說,黃渤值得成功!
04.保持平衡客觀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遠
放低自己,其實是一種謙虛開放的心態。
當保持一種謙虛開放的心態時,不僅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別人的想法和創意;還能讓我們在生活中,真切關注到別人的需要和感受,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更好地與他人實現真誠有效的合作。
把別人看重,其實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當我們尊重別人時,不僅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還能夠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和共享,從而建立起一段真誠和友好的關系。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渴望出人頭地,渴望尊重和認可。
但在沒實現之前,保持一種平衡和客觀的態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分量,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王志文說成功之道-
*遇事最頂級的思維方式*
電影教父裏有句著名的台詞說:花半秒鍾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也看不透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而這所謂的“看透本質”,就是事物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底層邏輯越堅固,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在當今這樣的時代中,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呢?很顯然不再是知識,也不是別人替你總結好的經驗。而是:“探尋萬變中的不變,持續看清事物的本質。”
劉潤在底層邏輯中講過這麽一句話: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尖高手改變模型。
什麽意思呢?我先講幾個故事。
01.有兩個人在河邊溜達,突然發現河裏有個孩子在掙紮,于是馬上跳下去把孩子救上來。
剛把這個孩子放下,結果發現河裏又漂過來了一個孩子,他們倆趕緊又跳下去救。
結果孩子一個個漂過來,搞得他們筋疲力盡。
這時,其中一位一個猛子紮下去,用力往上遊遊去。
另一人納悶道:你幹嘛去?
對方回道:我要到上遊看看,到底是誰在那裏不停地往河裏丟孩子。
02. 美國每年都會把GPD的20%投入到治療各種疾病上,想把自己打造成醫療強國。
挪威每年也是投入自己GDP的20%,但是投入的地方不同。
它在治療上每投入1元錢,就會在上遊投入2.5元。
上遊的具體措施包括長時間的帶薪産假,更好的兒童福利,高水平的教育資源等等。
結果,挪威的健康水平遙遙領先美國。
03. 二戰時期,美國空軍的降落傘合格率是99.9%。
這意味著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就會有一個喪命。
因此軍方要求廠家必須把合格率提升到100%。
然而不管怎麽嚴厲處罰廠家,增派檢測人員,結果都不能達標。
衆人束手無策時,有人想到了這樣一個方法,改變檢測方法。
每次交貨前,隨便挑幾個降落傘,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
從此,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100%。
04. 著名作家丹·希思提出一個概念叫“上遊思維”。
遇到問題不急于應對,而是把眼光投向上遊,追根溯源,如此才能根治問題。
然而現實中的我們,大多跟那位疲于施救者或者美國一樣,習慣把精力放在應付不斷出現的問題上,四處滅火。
這是典型的下遊思維。
雖能立竿見影,卻不是長久之計,常常會陷入“摁下葫蘆浮起瓢”的窘境。
05.猶太保健集團是當前紐約州最大、最受市民歡迎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
其創始人曾在采訪中說起,他們一度頭疼于響應速度緩慢的問題。
因爲救護車不能及時到達,很多病人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
爲此他們絞盡腦汁想盡各種應對方法,可不管他們怎麽加大模擬演練強度、提高應急反應迅度、開車速度,結果總是不如意。
直到一天,有人提出,我們一直埋頭于提高事後應急處理上,這是導致救援速度慢的真正原因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
當他們停下腳步,不斷回溯整個過程,才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救護車離病人的距離太遠。
隨後他們在每一個麥當勞餐廳、消防站,甚至房産中介旁安置一輛救護車,以保證接到電話便能立即到達。
把目光從下遊轉到上遊,事情頓時有了轉機。
遇到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去追尋問題的症結,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
因爲當你把焦點放在應付問題上時,眼光就會變得狹隘。
缺乏長期規劃,不會對各個事項進行戰略上的優先級排序,愈忙愈亂。
四處滅火,只會四面失火。
所以,當你忙著從河裏撈人時,或許你更應該浮出水面,到上遊去看看。
06.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在校讀書的時候,班裏蚊子特別多,很多同學被叮咬得無心聽課。
放學時老師便吩咐學生自帶工具,准備滅蚊行動。
第二天,同學們帶來了各種工具,蚊子拍、捕蚊網、滅蚊藥等。
而杜威竟然拿著一把鐮刀走進了教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下來,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可惱人的是,無論怎麽努力,教室裏的蚊子還是層出不窮。
這時只見杜威拿著鐮刀走到教室後的一片雜草旁,揮起鐮刀開始割草。
隨著雜草被清除,蚊子也慢慢消失了。
同學們恍然大悟,紛紛鼓掌。
可以打這樣一個比喻:下遊思維,猶如開著水龍頭拖地,不管你怎麽奮力,地面還是濕的,只有把水龍頭先關掉,才能徹底清理幹淨地面。
抓住事情的根源,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著名旅遊網站億客行,在發現自己公司客服部每天電話應接不暇時,並沒有急于增派人手。
而是花時間做了大量深度調研,得出大部分客戶來電只是爲了索要行程單。
最終他們只是微調了一下系統,咨詢電話就由原來的58%大幅降到15%,爲公司節省了將近1億美元的電話費用。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如果我有1小時來解決問題,我會花55分鍾思考問題,再用5分鍾思考解決方案。”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不要急著動手去做。思考正確之後,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寫答案。
07. 得到創始人羅振宇說: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用上遊思維解決問題。
如何養成“上遊思維”?兩點建議提供給你:
1. 手腳別走在腦子前
我們在遇到問題,第一反應總是立即著手去解決問題。
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已形成慣性思維,每當問題發生時,行動先于大腦;
二、沒耐心、怕麻煩,而刻意選擇視而不見。
但這種短視行爲,會讓你困于下遊,疲于應付,永遠處于被動。
比怎麽做(how)更重要的是,知道爲什麽(why)。
豐田公司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經典故事。
一名員工在車間巡視的時候,看見地上有一滴油。
如果是你,你第一反應是什麽?把油擦掉嗎?
他沒有,而是思考爲什麽會有一滴油呢。
他環顧四周,擡頭一看,油是從頭頂的螺絲滲下來的。
當他把螺絲擰下時,發現裏面墊圈老化了。
他也沒有直接更換墊圈了事,而是又思考爲什麽周圍的墊圈沒有問題。
他把旁邊的墊圈也取下來,對比之後才發現,兩個墊圈出自不同的供應商。
最終,他把這個問題及時反饋到了采購部。
問題不但解決了,還完美地規避了下次同類事情的發生,他也因此升了職。
所以,遇到事情,不要陷于應激行動,而是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麽。
如作家金惟純所言: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更高的維度才能找到。
2. 扔掉心裏那把錘子
麥肯錫圖表思考法這本書當中提到一個解決問題的重要原則:不要打地鼠。
解決問題不能像拿著錘子打地鼠一樣,哪裏地鼠冒出來就把它打下去。
這樣問題永遠也解決不完,也永遠也無法真正地把問題給解決掉。
只會越解決越多,越解決越麻煩。
企業留不住員工,優秀的管理者,不會一味問責人力資源部門,而會先反思公司的規章制度。
方案被駁回,聰明的員工不是立即著手修改,而是先弄清楚客戶或領導的核心需求。
孩子拖拉懈怠,智慧的家長,不是靠獅子吼、上小鞭子,而會先找出他拖延的原因。
正如梅多斯所說:在看待問題時,請花多一點兒時間站在一個有利的位置,讓你能夠高屋建瓴、通觀全局,而不要局限于從一開始吸引你的那個具體問題。
放下心裏的錘子,擁有全局之眼,才能迅速洞察事物本質,找到問題的關鍵節點。
特別喜歡上遊思維中這樣一句話:“上遊行動的努力沒有那麽轟轟烈烈,卻如靜水深流,擁有讓世界變得持久美好的力量。”
真正優秀的人,不僅能埋頭苦幹,更懂得擡頭看路。
當你懂得了化被動爲主動,用上遊的思維去看待問題,一切便事半功倍。
而底層邏輯的這套理論技術就在于幫助和激發人們開發自身蘊藏著的才能。
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找到解決問題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
這思維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對社會人性底層邏輯的深刻認識,以及它爲根除自身弱點所開出的有效處方。-白磊談思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