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全球金融觀察|鮑威爾閃爍其辭發言背後:美聯儲信心不足,金融市場倍感失望

2023092310:54

9月20日發布的美聯儲會議決策公告並沒有給金融市場帶來所期盼的東西,相反美聯儲12位經濟學家預測在年底前還有一次加息。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招待會上的回答陳詞濫調,在關鍵問題上模稜兩可,對未來貨幣政策取向缺乏明確指引,所表達的在較長一段時間保持高利率的政策意圖(Higher for longer)嚇退了投資者。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政策聲明比以往較為樂觀。與7月26日的政策聲明相比,9月20日的聲明論及經濟活動增長時用「強勁」替代「溫和」,論及就業增長時用「放緩」「保持堅挺」替代了「強健」。儘管如此,金融市場並沒感到半點欣慰。

繼星期三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94%後,周四再跌1.64%,為6月26日以來的最低水平。迄今為止,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漲12.78%,隨着科技七巨頭光環褪去,以科技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漲23.35%;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收於4.494%,為22年來新高。最近幾個月,美國股市的確表現十分掙扎。

鮑威爾發言難掩無奈

過去一年裡,美聯儲縮減了資產負債表規模,所持有資產由2022年9月14日的8.87萬億美元降至2023年9月13日的8.15萬億美元,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為5.25%-5.50%。然而,鮑威爾透露出還有一次加息的信息讓市場倍感失望。在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提出的焦點問題非常尖銳:為何還要加息25個基點?難道就差25個基點貨幣政策就達到了充分緊縮(sufficiently restrictive)的政策目標嗎?

面對這個刁鑽的問題,鮑威爾的回答顯示其內心缺乏自信。他說,美聯儲必須看到令人信服的數據,既然美聯儲非常接近目標(適當的利率水平),現在可以謹慎行事,以免影響供需關係修復或導致緊縮過度或緊縮不足。換言之,在美聯儲看來,貨幣政策取向還沒達到讓決策者們有信心認為通脹回到2%。鮑威爾表示,通脹變化趨勢不能僅基於三個月或六個月表現,而是12個月趨勢。從表1可知,中位數(第10個預測值)顯示,核心PCE指數有望於2026年回落至政策目標值。

記者們提出的另一個焦點問題:既然委員會認為通脹持續時間長,我們何時可以確定聯邦基金利率、長期利率或中性利率實際上會比通脹率更高一些?鮑威爾的回答顯得有些語無倫次。他表示,美聯儲不知道,模型也不知道,只有真實發生了才知道。據有關分析,2007-2009年之前,中性利率約為4%-4.5%,減去2%的通脹後,實際中性利率為2%-2.5%;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把利率控制在0%左右,經濟增長疲軟,通脹低於2%,中性利率由2013年的4%降至2019年的2.5%,實際中性利率為0.5%。

至於減息時間表,鮑威爾沒有回應美聯儲副主席兼紐約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關於減息的看法,認為預測並不等於計劃,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此前的記者招待會上,鮑威爾提過,減息是2024年全年要討論的問題,市場理解為前半年不可能減息。這次記者招待會後,高盛銀行立即發表推論說,明年第四季度會減息。

而鮑威爾顯然對目前經濟和金融狀況感到滿意。鮑威爾承認2022年美聯儲行動遲緩,但仍忘不了大談美聯儲在反通脹方面取得的成績。鑑於目前就業市場降溫以及經濟增長強勁的大好形勢,鮑威爾對經濟軟着陸頗有信心,也粗略地勾畫出經濟新常態:自然失業率(志願性或由經濟活動引起的最低失業率)較以往低;經濟增長強勁,但通貨膨脹下降;中性利率(一般而言,聯邦基金利率可以充當)高於長期利率。

不少記者認為,就通脹而言,美聯儲只是完成了最容易達到的目標,後面的任務依然艱巨。鮑威爾也非常清楚,汽車工人罷工、聯邦政府可能關閉、學生貸款支付恢復、高利率政策所造成的經濟困難、原油價格上漲等不可預料因素都會影響到未來經濟形勢。

政策失誤消磨市場對美聯儲的信任

2021年4月,美國通貨膨脹突然創下了13年來的新高,隨後幾個月的通脹形勢越來越嚴重,美聯儲卻始終堅持,通脹是暫時性的,忽略了通脹原因的複雜性,導致貨幣政策行動遲緩,2022年3月才開啟激進加息周期。政策失誤頻頻,作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需要負領導責任。美國民意測評機構蓋洛普今年5月9日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鮑威爾的工作支持率由2022年的43%降至2023年的36%。

美聯儲揮霍了自已的聲譽,市場所關注的問題沒有得到有力回應。美聯儲與金融市場的溝通不充分,或者說金融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缺乏信心,對美聯儲官員缺乏信任,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很難發揮應有的效果。從2022年3月加息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決議的回應由積極變為負面。金融市場對2022年最初的連續四次加息反映十分積極,基本支持美聯儲決策,但對後來的加息反映越來越消極負面。

金融市場對美聯儲加息力度和節奏越來越不理解。其一,連續11次加息,市場缺乏心理準備,投資者損失慘重。其次,加息力度變化讓市場捉摸不透,2022年由起初的25個基點、75個基點再到50個基點,反映了美聯儲的恐慌心理;2023年每次加息25個基點,表明美聯儲缺乏信心,糾結於政策力度是否不及和過度收緊。其三,美聯儲官員的各種預測嚴重偏離實際,鮑威爾講話閃爍其辭,美聯儲脫離了經濟現實。

年內再加息一次有必要嗎?

美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作為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家庭已經感到高利率的切身之痛。據美聯儲亞特蘭大分行統計,2021年11月,家庭在住房上開銷占年收入的31.1%,2023年7月占比上升至43.8%;目前,居民存款餘額高於2019年,但下降速度較快。近60%家庭反映,貸款難度高於2022年。

高利率也負面影響企業舉債成本。2023年1-8月,美國企業股票融資額為852億美元,略高於2022年同期的699億美元,但比正常時期差得很遠。美國一些大企業在低利率時期趁機發行債券,囤積了大量現金,但隨着高利率時期延長,資金儲備也有見底的時候。

此外,美國還需應對國內一連串難題。國際經濟環境惡化,海外市場疲軟必定拖累美國經濟增長。世事如棋局局新,美國經濟增長、就業市場和通脹不可能按美聯儲官員預測發展。

儘管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測,今年還有一次加息,但預測並非行動計劃。筆者認為,今年美聯儲加息已宣告結束,因為25個基點對通貨膨脹影響已微乎其微,美聯儲與其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

-[21世紀經濟報導特約撰稿王應貴 澳門報導/21世紀經濟報導]

*國際熱評:「債務炸彈」威脅加劇 美國終將自食其果!*

中新網9月23日電(陳彩霞) 近年來,美國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據美國財政部9月18日最新數據,美債總額首次突破33萬億美元,再次迎來「危險里程碑」。美國「借債成癮」,這顆即將引爆的「債務炸彈」,不僅危害本國經濟,更將累及全球。

事實上,美債規模近年來正加速攀升。2022年2月,美債突破30萬億美元。2023年6月,美債突破32萬億美元,達到這一數字的時間,比新冠疫情前的預測提前了9年。僅3個月左右時間,美債規模又突破33萬億美元。據美國彼得 彼得森基金會測算,如果將這些巨額債務分攤到美國民眾身上,相當於每人負債9.9萬美元。

美債總額再創新高之際,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政府屢屢陷入觸及「債務上限」的惡性循環。

眼下,美國兩黨正在預算問題上纏鬥不休,互相甩鍋。雙方如果不能在9月30日之前達成協議,美政府或將再度「關門」。一方面,共和黨人指責民主黨籍總統拜登,在執政期間通過的一些項目實際支出遠高於預期,在此前的債務上限談判中,共和黨試圖推動削減開支。而民主黨人則批評共和黨在向富人和大企業傾斜的減稅計劃中花費了數萬億美元,大大增加了債務規模。

事實上,美國黨爭不斷加劇,雙方都只顧眼前政治利益,希望多花錢爭取更多選票,不顧財政長期健康,「寅吃卯糧」四處借錢,「美債炸彈」隱患早已呼之欲出。據美國高盛公司預測,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每持續一周,經濟增速將下降約0.15個百分點。

此外,美債還是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債務上限」危機不僅會使美元信用進一步塌陷,危及美國經濟長期發展,也會對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經濟造成劇烈衝擊。

8月1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AA下調至AA+。分析指出,這顯示美國政府財政管理和治理能力正不斷下降。

放眼未來,美國財政前景亦是不容樂觀。近來,美國利率飆升,使得償還國債的成本更加昂貴。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預算展望,未來30年,美債規模將增長近一倍。截至2022年底,美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7%左右。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53年底飆升至181%,債務負擔將遠超以往任何水平。

彼得森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 彼得森指出,「正如我們最近看到的通脹和利率的增長,債務成本可能突然而迅速地上升……未來十年的利息成本,將超過10萬億美元,這只會繼續損害我們的子孫後代。」

長期以來,美國不斷舉新債還舊債,利用金融霸權裹挾全球,對各國進行利益收割,控制全球經濟命脈。此次,美國再次天量舉債,任性妄為,全然不顧他國,其後果必然是美元信用受損,美元霸權根基動搖。

當前,已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警惕,開啟「去美元化」進程,保護本國經濟利益,防範未來的潛在危險。正如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 馬林博格-烏伊所指出,「美國的貨幣政策最終將讓其自食其果,這只是時間問題。」(完)-(來源:中國新聞網/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