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生態會崩潰嗎?海洋酸度持續惡化,可能威脅整個食物鏈
新的研究表明,由於地球最大的碳匯——海洋吸收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CO2),北冰洋海水的酸化將比預期的更加惡劣!科學家警告稱,CO2增加導致寒冷的北極水域海水酸度增加,這可能導致諸如貽貝(學名:Mytilus edulis)和「海蝴蝶」(翼足螺)等底層甲殼類海洋動物的腐爛,最終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
根據美國NOAA的碳項目(Carbon Program),海水作為調節自然氣候周期的一部分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並在海水內引發了一系列化學反應,從而降低海水的pH值和碳酸鹽離子濃度。但海洋珊瑚和甲殼類動物需要較高的碳酸根離子濃度才能形成堅硬的外殼。因此,碳酸鹽離子濃度的下降意味着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將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加脆弱。
《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預計在北冰洋,海洋酸化將引發最惡劣的影響。這一結論的得出得益於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了當前最流行的氣候模型,根據地表水模型模擬了北極底層海水的形成和「碳匯」的變化。
研究人員預計,更大區域的人為海洋酸化將變得更加糟糕,而且比以前預期的還要嚴重。如果大氣中的CO2繼續上升,到2100年北冰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將超出預料之中的20%。與此同時,到本世紀末方解石質生物殼體的減少將與快速變化的北極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徵條件相結合,進而加劇氣候變化對脆弱的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由於甲殼類動物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底層,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北冰洋的酸化可能對北極食物鏈以及依賴碳酸鈣甲殼類動物的大型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具有重要影響,甚至引發生態崩潰。
翼足目(Limacina helicina)動物是海洋酸化對甲殼類物種影響的關鍵指標。其中「海蝴蝶」(翼足螺)是從磷蝦到鯨魚等各種大小海洋生物的美食。NOAA 先前發表的研究發現,將翼足目動物的殼放入2100年酸度水平的海水中,僅需45天就會完全溶解!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上述發現對已經因氣候變化和人類影響而變得脆弱而敏感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具有「重大意義」。翼足目物種的棲息地可能會繼續減少,最終將影響食物網中所有中上層生物,包括始作俑者——人類。-新鮮旅行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