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潮玩之後,未來巨大的商業機會是什麼?

2023053013:50

2010年,第一家泡泡瑪特在北京中關村一家商場的地下一層開業。

起初,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潮流雜貨渠道品牌,不被投資機構看好。

直到2017年之前,泡泡瑪特的單筆融資最多不過3000萬,最少只有200萬。

因為屢次融資不順,使得泡泡瑪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幾乎命懸一線。

甚至有投資人在聽完王寧的夢想後,嗤之以鼻嘲笑道:如果真如你所說,這麼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會輪到你呢?

最慘的時候,公司賬上趴着不到10萬,連工資都發不出。

歷經十餘年發展,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成為「潮玩第一股」。

截止2022年12月31日,泡泡瑪特在中國內地的線下門店達到329家,機器人商店達到2067台,港澳台地區及海外門店數達到43家,機器人商店120台。

在潮玩這個市場上,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增長最快的公司。

關於泡泡瑪特團隊,關於王寧,我們有太多的好奇。

我帶領的「問道中國」二十多名創業者和企業家學員,也時常問我:潤總,泡泡瑪特做得那麼好,能不能帶着我們一起去泡泡瑪特總部看看?

潤總,能不能邀請王寧,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企業經營智慧呢?

說實話,最初聽到這些需求的時候,我很為難,卻也有些期待。

據我所知,泡泡瑪特極少接受外界深度參訪。

我只能厚着臉皮,去邀請。沒想到王寧居然答應了。

我和學員們,得知消息後,都很興奮。

我立刻聯繫助理和對方協商合適時間,然後帶着「問道中國」的學員們,火速飛往北京,去了泡泡瑪特總部。

這次調研,給了我和所有同行企業家,很深的觸動。

在斗膽徵求王寧同意後,我也把這次收穫分享給你。

希望也能對屏幕前的你,有所啟發。

(以下第一人稱為王寧)



*順應趨勢,創造潮流,尊重時間,尊重經營

1987年,我出生在河南新鄉的一個小縣城。

我出生那一年,隨着改革開放的浪潮,我的父母在縣城下海做起了小生意。

最初他們賣過唱片磁帶,後來又賣過鐘錶和漁具,回憶童年,我感覺小時候是被父母在店裡帶大的。

那時候父母做的生意都不大,但都是那個時代最新潮的產品,也是非剛需品。

我每天在店裡面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顧客,他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背景,這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有了對商業的思考,也給我種下了一個未來做潮流文化類消費的種子。

2005年,我考上了大學,父母很高興,我也很激動。

剛步入大學校園,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看着美麗的校園、豐富的活動、多彩的校園生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家人,和朋友分享這裡的一切。

可是,要怎麼給家人分享呢?

2005年,那是一個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都還沒有誕生的年代。

我決定自學拍攝紀錄片,將校園中的生活點滴拍成MV並刻錄成光盤,本打算過年帶回家給家人看看。

但沒想到這份光盤很快在班級和校園間開始流行,班裡幾乎每個人都找我刻錄了一份。

我當時就想,如果做一個全校學生的大學生活紀錄片,應該會非常有意義。

說幹就幹,待下一屆新生入學的時候,我在家人的支持下,買了一台最低配的數碼相機,和幾個同學組建了工作室「Days Studio」,把新生入學後的點點滴滴都拍了下來。

拍他們背着大包小包行李到學校報到、軍訓、哭着送教官、參加迎新晚會,各種社團活動………然後製成DVD光盤和VCD光盤。

做完後,我們嘗試了售賣,定價也不高,VCD光盤賣5塊錢,DVD光盤賣8塊錢。

首批1000張光盤,半天就售罄了。那一屆一共有4000多個新生,最後有2300人買我們的光盤。

我和團隊在學校迅速成為了明星,當時很多人慕名想加入。

後面每到新生入學時,我們還會拍片子,但是隨着視頻網站的興起,很多同學買來光盤後,下載視頻上傳到網站上,銷售開始變得困難。

這也給我帶來了一個啟發:有時候你創業失敗了,打敗你的可能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你自己,而是時代的變遷,任何商業模型都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及時調整方向。

通過這些實踐,我收穫了一支凝聚力很強的初始團隊,同時經歷了產品的前期研發、後期製作、宣傳、銷售、售後等實踐,也給了我們最初的商業啟蒙,培養了早期的商業認知。最早的這批團隊,還有不少人至今依然和我在一起戰鬥,共同前行,已經十幾年了。

2007年,我去上海旅遊,看見很多年輕人帶着會發光的牛角飾品去參加演唱會。

當時覺得很酷,很潮。那一年的聖誕節,我想着能不能試試把這種潮流小飾品帶給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於是聯繫了在各個城市的同學在聖誕節擺攤賣,結果非常火爆,銷售了將近一萬個。

通過這些嘗試,我開始對零售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拍片,從製作到成片,前期和後期,要投入大量人員精力,但是進貨做零售生意,效率更高。

我逐漸萌發了校園創業的想法,當我發現了格子店(就是整租下一個店鋪,通過裝修分成很多個格子空間,然後再把格子分租給一些小商家,像是一個迷你的百貨商場。)這種創新零售模式時,覺得非常適合大學周邊。當時就用此前攢下的積蓄開了第一家店:格子街。

或許是對年輕人喜好的把握比較準確,很快,格子街就成了學校周邊最受歡迎的店。

在買和賣之間,我熟悉了線下開店的幾乎所有流程。

同時,我發現零售業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雖然只開了一家店,但是如果有200個格子,就相當於又開了200家小店,有不同的品類,要面向不同的顧客群體,還要管理那些來租格子的人。並且,這種商業模式沒什麼壁壘。

格子街火了之後,2個月內,我們周圍200米之內,就陸續開了12家格子店。

我從那次開始感受到了真刀真槍的商業競爭,但同時也給了我一些感悟:

*商業經營,一定要有壁壘。商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王牌。

2009年畢業之後,我隻身來到北京闖蕩,當時入職了一家科技公司。

我當時想着,自己需要去真正的企業中學習規範的企業管理,也正是畢業後在企業工作的經歷,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公司流程化和體系化管理,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優秀的管理理念。

上了一年多班後,我就辭職了。

我還是想創業,但沒想好方向。

我去了很多城市考察,在香港看到了Log On,他們將潮流產品像超市一樣陳列和銷售,這和我腦海中的商業模式幾乎一樣。回到北京,我決定創辦我的第一家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

2010年11月17號,泡泡瑪特第一家店開張。

創始初期,是一段至暗時刻。經營艱難,找不到太多優秀的零售人才,還經歷過店員的集體辭職。

這個過程就像一場漫長的修行,這段經歷也告訴我,要靜下心來,尊重時間、尊重經營。

但命運的轉機,往往也在不經意間埋下伏筆。

2年之後,年輕的90後開始登上消費舞台,他們對潮流百貨的需求迅猛崛起,5年之後,「Z世代」人群又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成為新消費的核心驅動力。

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95後,00後,他們更願意為自己的愛好、興趣買單。

悅己型消費、顏值經濟等消費趨勢,應運而生。

趨勢的背後,是社會結構性的改變,從而湧現出新需求、新人群、新渠道。

時代的大勢,如同潮水,洶湧而來,成為引爆潮玩產業的助燃劑。

*怎麼才能抓住機遇?

我的答案是順應趨勢,創造潮流,尊重時間,尊重經營。

首先,你要看見周期紅利,找到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中國市場很大,再小的需求,乘以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都會有非常長的戰略縱深,在一個細分領域創業,很快就能形成一個大的規模。

其次,是看清本質。你是否能洞悉時代背後人群的需求變遷,看到背後的本質,是否創造性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決定了你能不能抓住商業世界中的轉瞬即逝的機會,創造出屬於你的潮流。

那麼,中國商業未來的轉變和機會,可能會是什麼?



*中國商業未來的機會,是商業和藝術的平衡

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會想到做潮玩?怎麼發現機會的?

我說,我從小到大就喜歡兩件事情,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商業。

這其實是兩個矛盾體,因為藝術是感性且追求獨特的,商業是理性且追求普遍的。

迄今為止,我覺得我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做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

2015年,我發現所有的商品中,有一款叫Sonny Angel的玩偶特別暢銷,銷售額占比很高,並且大多是年輕女孩購買。

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開始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

*趨勢之下,我看準時機做出了最重要的戰略決策:縮減品類。

我立刻飛往日本,想取得Sonny Angel在中國大陸的獨家代理權。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後來,我在微博上向粉絲提問:除了Sonny Angel,你們還喜歡收集什麼?

有一個名字出現得最多:MOLLY。

幾天後,我和幾位高管從北京飛到香港,拜訪Kenny Wong(MOLLY設計師)。

當我來到Kenny的工作室,看到他創作MOLLY和其他作品,我當時真實的感受就像看到了還未出道的「周杰倫」。

我按耐住心中的狂喜,迫不及待地想簽下MOLLY的獨家代理權。

但是對於Kenny這樣的藝術家來說,作品就像他的孩子一樣。

他在意的不是MOLLY將來能賺多少錢,而是將MOLLY形象批量化生產之後,會不會毀掉它的稀缺性價值。

其實,他更深層次的內心訴求則是,你能不能守護好他的孩子,給MOLLY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比如一起把MOLLY打造成米老鼠或者Hello Kitty這樣的超級經典IP。

當Kenny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的時候,我對他說的是:

讓至少100萬人都喜歡MOLLY。

只有一顆真正尊重藝術的心,才能和另一個視藝術為生命的人產生情感共鳴。

在2015年之前,潮玩還是比較小眾的消費圈層,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藝術家們自己設計好圖紙,支付高昂的開模費用給到工廠,少量生產,然後擺到工作室或者展會攤位售賣。

這一行的收入也和名氣正相關,名氣越大,擁躉越多,收入越高。反之,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

和Kenny合作後,我們開始嘗試將小眾藝術品商業化、規模化。

2016年7月,我們推出了首個Molly Zodiac 星座系列,在天貓上線預售,一套12款,限量200套。

上線之後,4秒售罄。

等到了2019 年的時候,MOLLY已經賣出了將近1000萬個,其銷售額占比約四分之一。

泡泡瑪特相當於重新定義了「潮玩」,通過挖掘和孵化藝術家優秀IP作品,將藝術品潮流化、規模化,將它從小眾變成大眾。

用我自己的話來描述這個機會,包括我正在做的事情,其實核心關鍵詞就是平衡。

把小眾的藝術品標準化,變成更普世的大眾消費品,找到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點。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美的東西,我們會發現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開始慢慢變成不是簡單地追求理性的性價比。

*在消費上,我們從品質消費到品牌消費,逐步到現在的品位消費。

藝術在商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過去,企業大多追求降本增效,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生產。

想象一下:一個北京的製造企業,緊急需要一個模具。然後東莞一家公司接單了。20點提需求,21點開始3D打印,0點完成,1點交給快遞,7點送達城市,8點用戶就用上了。

這就是中國的製造業。一種驚人的成本控制優勢和速度優勢。

我父母那個年代,家裡裝修房子,可能為了一桶油漆,就要跑很多家店,不斷比價,直到找到最優解。

為什麼呢?

怕中間商賺差價,你在裝修市場多跑幾家店,砍砍價,總是能有浮動價格空間。

這意味着,在那個年代,社會生產是講究極致效率,講究理性消費的。

人們裝修房子,願意在裝修硬裝和軟裝的材料上花錢,但是,很難為一紙設計圖紙付出更高昂的溢價。

但建築設計背後的人文思考、空間哲學、生活美學,這些感性層面的東西,遠比裝修本身更有價值。

*越是感性的,越是昂貴的。

到了我們這一代人,你會發現,最近快速崛起的企業,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偏向感性層面。

如果父母那個年代,大眾消費是理性100,感性0的話。

那現在的大眾消費大趨勢是:感性從0開始,到1到5再到10,不斷往前在走。

今天企業製造產品要是還在拼成本優勢,講功能價值,就只能拼性價比,利潤會非常薄。

以後做產品創新,最大的溢價空間能夠來自哪裡?可能來自情緒價值。

在我看來,未來消費的大趨勢是依次從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品位消費走向品格消費,當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後,年輕人開始認同感性價值。

性價比創新的背後是商業運營效率之爭,情緒價值創新的背後是感性層面,比如藝術獨特性。

*藝術和商業的區別是,藝術追求獨特性,商業追求普遍性。

怎麼進行二者之間的平衡?

這將是未來中國商業的一個很大的轉變和機會。

誰能夠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從精神層面抓住Z世代消費者,誰就能抓住機會。



*那些聽不到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2015年左右,整個社會對於「潮玩「的認知幾乎是空白的。

電商平台,還沒有潮玩類目,搜索引擎詞條,也沒有潮玩詳細介紹。

我說要做一家企業,做什麼呢?把玩具賣給大人。

大家都覺得很好笑,認為這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市場。

成年人怎麼會買玩具呢?這就像把洗髮水賣給光頭一樣。

法國哲學家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說過:「那些聽不到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用在泡泡瑪特上很貼切。

很多人看不懂這個行業。

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並不是一個在風口上誕生的企業,是我們迎着外界的質疑和嘲笑,創造了這個風口。

我們把髒活、苦活、累活全乾了,將潮玩的中間環節全部打通。

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看不懂泡泡瑪特,認為泡泡瑪特是個盲盒公司。

但是他們沒有冷靜下來認真想一想,中國至少有幾千家潮玩公司,又有哪家公司是做一個盲盒就火了呢?

盲盒玩法簡單,每家公司都可以用,盲盒也不是潮玩的本質。

盲盒加潮玩,其實是一種語言體系,一種標準。

一個行業,誰掌握了制定標準的權力,誰就在市場中掌握了話語權。

就像樂高一樣,樂高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創造了一門語言體系。

我們也需要有一套我們的獨特語言體系,一套標準,幫助大家入門潮玩,幫助我們打開市場。

盲盒就是這樣一個穩定的語言體系,比如它的標準玩法和尺寸,很適合潮玩。

盲盒並不是泡泡瑪特發明的,但盲盒玩法讓潮玩迅速走向了大眾化。

如果對於潮玩行業的認知只停留在盲盒層面,其實並沒有從根本上認清潮玩行業的本質。

潮玩行業其實很像過去的音樂產業。以音樂產業類比,我們的成功就是周杰倫的成功、五月天的成功,我們幫歌手出專輯發唱片、幫他們把作品進行商業化,但不能簡單理解為這只是磁帶的成功。

這就像你周末去上海商場逛到了泡泡瑪特準備買潮玩,店裡有多款,有迪士尼系列,有周杰倫系列,有MOLLY系列,盲盒只是增加你購物樂趣的銷售形式。

至於盲盒打開,裡面的周杰倫潮玩是長着天使翅膀,還是彈着鋼琴,是什麼形態並不重要。

你買的是潮玩這個IP,而不是包裹潮玩的那個盒子。

所以說:IP形象的藝術價值才是消費者在盲盒包裝下所看重的內核,潮玩公司的核心能力,還是IP的挖掘與運營。

泡泡瑪特之所以能成功,最依賴的還是優質的IP及運營等綜合能力,泡泡瑪特本質上是一家潮玩為載體的IP運營公司。

很多人這個時候又會心生疑問:

IP? IP難道不應該是有故事的嗎? 就像高達、變形金剛、哈利波特或者米老鼠……

我喜歡這些IP,是因為這些IP背後的故事,我的情感沉澱在這些故事之上。

我為故事裡的角色哭,為故事裡的角色笑。

你們泡泡瑪特旗下的IP,又有什麼故事呢?

就拿MOLLY來說,別說故事了,連表情都沒有.....

潮玩IP可以沒有故事嗎?

是的。可以。



*所有的價值和意義,都是人去賦予的

什麼是IP?IP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又靠什麼維度去衡量?

先說IP,你腦海中現在能夠立刻想起來的都有哪些?

我能想起來的,周杰倫、周星馳、小時候看的新白娘子傳奇、西遊記、哪吒、米老鼠、小黃人等等。

但是,我問你,你能講幾個米老鼠和小黃人的故事嗎?你似乎也無法快速脫口而出,腦海中一片模糊。

*IP,更多時候承載的是一種情緒和狀態,故事是一種內容載體,載體打動了你,讓你喜歡這個形象。

潮玩本身也是一種內容載體,就像藝術一樣,是更為純粹的內容本身。

就像梵高的《星月夜》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樣,你欣賞的是畫作本身。

而IP之所以成為IP,在我看來,時間維度非常重要。

我們小的時候,放學回家,暑假放假,電視總是一遍遍地重播經典電視劇,比如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

我們的MP3隨身聽、複讀機里的磁帶、諾基亞的手機彩鈴,大街小巷的音像店,網吧里的耳機,總是一遍遍地重複播放周杰倫的七里香、青花瓷。

我們用了無數的時間換得對這些形象和歌曲的喜愛。

所以,你會發現,以往的IP,是時間厚度砸出來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人們的時間變得更加碎片化。

比如現在的電視劇動輒大幾十集,已經很少有人有耐心有時間按照正常倍速播放了。

當下整個社會信息傳播是碎片化的,大家已經習慣倍速生活。

有數據統計說,目前68%的人用超過1倍速看劇。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可能很多邏輯都變了,甚至包括誕生IP的邏輯都變了。

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現在的信息媒介太多了,不像以前,家裡面有台電視機就不錯了。

現在人手一部手機,信息平台更是不勝枚舉。

我們以前可以用很多時間看電視,現在還有多少人看電視?

年輕人刷短視頻,3秒鐘沒抓住他的注意力,就滑走了。

我們當年可以用很多時間耐心陪伴電視,沉澱IP,但是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沒有沉澱它們的時間。

內容不好嗎?好,但是我們沒有時間給它。

今天,很多年輕人買了泡泡瑪特的MOLLY,是將潮玩放到自己家裡的桌架上,放到辦公室的電腦桌上。

如果時間是形成IP的關鍵要素的話,那麼我在辦公室里放一個潮玩,我注視它的時間會遠遠多於看任何IP的時間。

我每天陪着MOLLY,MOLLY也每天陪着我。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我內心當中就沉澱出了一個可能更強大的IP。

就像劉潤老師來泡泡瑪特總部參訪說的:「當你沒有進入潮玩行業時,你可能無法理解年輕人們為什麼如此痴迷和狂熱。當你沉浸在其中,感受到產品背後的情緒感染和共鳴,自然就會理解到背後的價值表達。」

潮玩每天和你朝夕相處,這種陪伴的力量,其實就會帶來情感投射和共鳴,產生精神體驗上的深度連接,成為用戶的靈魂伴侶和精神密友,而不只是一個沒有表情的玩偶。

想想家裡的寵物狗,你給它洗澡美容打針買食品,花的錢,可能比你自己日常吃喝花銷都多。

IP的本質是人的情感寄託。

在當今互聯網信息過載的大環境下,人們的注意力是被撕裂的,能夠不被大家遺忘的好產品是稀缺且珍貴的。

*所有的價值和意義,都是人去賦予的。

而情緒價值,無法拿金錢去衡量。

可能又有人會問,如果潮玩IP可以沒有故事,那不是降低了粉絲了解潮流玩具的門檻嗎?

每家公司都可以做潮玩,都可以砸錢做IP了。

不是。因為IP不是靠錢砸出來的。



*不是有錢就能再孵化出一個周杰倫

潮玩的核心是什麼?挖掘超級IP與運營。

但是,IP的背後是什麼?是優秀藝術家。

拿MOLLY舉例來說,你會發現MOLLY是沒有表情的。

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說實話,當初我也不理解。

為此,我還和Kenny討論過很多次:MOLLY的臉太「木」了,沒有表情,這不可愛,能不能讓MOLLY的嘴角上揚一點,就像在微笑一樣?

他告訴我:不行。語調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他說:正因為沒有表情,MOLLY在消費者心中才能等於自己。

你開心的時候,你看她一定覺得她是開心的;

你不開心的時候,你看她一定覺得她是不開心的。

這更像是一種情感相互傾訴的感覺,MOLLY之所以能成為大家喜愛的形象,背後的邏輯更像是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它把自己的靈魂掏空,你可以把你的靈魂裝進去。

你會發現,優秀藝術家的邏輯,跟很多人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個非常稀缺的群體,全世界我們認為可以稱得上藝術家級別的潮玩創作者,其實非常少。

我們也很幸運,在最早期大家都看不懂,嘲笑潮玩行業的時候,把頭部的幾十個藝術家都簽了下來

頭部的藝術家永遠是稀缺的,你砸錢也砸不出潮玩行業的周杰倫和五月天。

優秀的藝術家是下一個爆款IP出現的前提,也是競爭者難以超越的壁壘。

同時,優秀的藝術家需要時間沉澱,就拿MOLLY來說,已經有17年的歷史,它並不是今天創作出來的。

一個藝術家,一輩子可能創造了1000個藝術形象,但是真正能夠成為IP的,可能只有1個。

泡泡瑪特更像是一家唱片公司,核心任務是挖掘出一批潮玩藝術家。

在對接MOLLY這個IP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大批藝術家玩具之前都沒有被商業化,蘊含着大量的商機。

我們開始往產業鏈的上遊走,在全球去挖掘很多還沒有被關注到的潛力藝術家。

然後像一個經紀公司一樣,把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從他原本的工作室裡面找出來,呈現給大眾。

同時,我們還幫助藝術家整合供應鏈,從品相、銷售方式、定價體系等各方面進行標準化,賦能藝術家高效地製造品質一流的產品。

設計師只需提供草圖,後續所有的3D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包裝、銷售,全部由泡泡瑪特完成。

我們相當於做出一個全產業鏈系統,能夠源源不斷吸引最好的藝術家找上門來。給藝術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幫助IP 實現商業和藝術的平衡。

從2017年開始,我們主辦了多屆潮玩展。在聚攏潮玩愛好者的同時,也讓泡泡瑪特能比競爭對手更早接觸到有潛力的IP。

DIMOO就是在我們主辦的第二屆上海國際潮玩展上發現的潛力IP,設計師Ayan講述了創作歷程之後,我們便簽約了。

如今,DIMOO已經成為泡泡瑪特旗下繼MOLLY之後的又一熱門IP,銷售額甚至一度超過了MOLLY。

這也反向印證了我們有很強的持續發現新IP 的能力。

所以說,持續挖掘超級IP與運營,才是潮玩的核心。



*細節是零售業的靈魂

我最開始創立泡泡瑪特的時候,正處於電商行業的爆發期,很多投資人並不看好線下零售業務。

但是,我覺得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是互補的,體驗型的消費在線下能感受到不同的價值和溫暖。

在線上,消費者很難通過一個店鋪,幾張設計圖片感受到企業的文化氣質,和你產生情感連接。

*線下門店,最有價值的點在於文化包裹感,一個優秀的品牌一定是傳遞文化的。

我覺得最好的文化,一定是有自己的風格、體系及規則。

文化會營造出一種獨特的場域,這種場域會深深吸引着你,包裹着你,讓你的內心變得平靜。

對於泡泡瑪特而言,我們花了10餘年時間打磨、積累了400多家門店,對經營、團隊、行業理解積累了大量硬性壁壘。

泡泡瑪特幾乎所有門店的細節都是我在每周巡店時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包括燈光顏色、門店背景音樂的選擇在內,在服務細節、運營細節上,通過接待更多顧客,獲得反饋進行優化。

連線下門店的問候語,也經過了簡化,只保留了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甚至一個包裝盒上的價簽背後的粘膠,購物的紙袋,我們都經過了專門的挑選和設計。

*每個細節都很微小,小到可能我不說,你都沒有感覺到。

為什麼要這麼折騰?

因為我相信細節是零售業的靈魂。

從外表看泡泡瑪特,也許你只能看見一個造型簡單的玩偶。

但是,當你撕開泡泡瑪特的皮膚,才會看見內部非常複雜的零部件。

一個齒輪接着一個齒輪彼此咬合,中間還有着複雜的神經網絡。

這才是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其實沒有絕對的細分市場,任何細分市場,哪怕你做一個紐扣、做一個吸管都能變成規模市場。

在中國的潮玩行業,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新」零售,新零售的核心,在於零售,而非在「新」。

零售的本質,是連接「人、貨、場」;

而「場」的本質,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萬千組合。

無數個細節的優化迭代,最終帶給顧客的整體感受會相差很大。

*零售就是細節,是庫存,是賬期,是供應鏈,是貨架擺放,是一切事無巨細的枯燥事情。

就像你的父母邀請你的朋友來家裡吃飯一樣,你不一定非得整一桌八大菜系,才能顯得你廚藝精湛。

家裡是不是整潔乾淨,燈光是不是舒服,桌子上的菜是不是香甜可口,父母的笑容是不是和藹可親。

很多細節,都決定了你的朋友第一次到家裡,是不是吃的舒服。

*用心對待每一個來店的人,重視每一個微小的細節。

細節,是零售業的靈魂。

細節,也決定成敗。

零售,要耐得住寂寞,一點一點地去做。

所有的想法和商業模式都要回歸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回歸到一塊錢一塊錢的經營中。

同樣的行業和領域,有人成功也會有人失敗,歸根結底還是經營。

可是,又有人問了,即便狂抓細節,說一千,道一萬,潮玩畢竟不是剛需產品,甚至連功能性都沒有。

我不可能半年不吃飯,但我可以一個月不買潮玩,半年都可以。

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年輕人一直在持續購買,買潮玩背後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麼?



*全世界在催着我長大,只有你守着我的童話

買潮玩背後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至少有兩個,一是滿足感,二是存在感。

滿足感就是收集需求,收藏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有錢人收藏古董,以前全民收郵票,小朋友小時候收小浣熊乾脆麵的卡片,收藏會帶來滿足感。共同點是有藝術價值,很容易儲藏,又有成熟的交易市場。

存在感,就是陪伴需求。「陪伴」是現在年輕人精神層面最核心的需求之一。

他們更需要的是生活縫隙中即時的小確幸,還有一種情感上的陪伴。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後,更多年輕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感,而不是純粹的剛需。

*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說,人有兩種理性,一種叫工具理性,還有一種叫價值理性。

工具很容易被替換掉,因為功能意味着短暫和與生俱來的退化性,而價值永存。

人在面對功能性產品時,會自動陷入到斤斤計較的比價邏輯。

人只有在面對純感性主題的消費時,價格敏感度才會下降,才會有更多復購。

我經常舉一個水龍頭的例子:

假設一個場景,你現在已經身家百億,住在上海最好的別墅裡邊,今天一個人在家,保姆、管家全都不在。

你剛給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酒,小酌幾杯後,將杯子放到了廚房洗手池。

這時,你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需要你立刻出發。

走到樓下的時候,你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忘記關廚房的水龍頭。

這時你會感到焦慮嗎?答案大概率是會。

但是在你的豪宅花園裡有一個24小時噴水的噴泉,卻不會讓你感到焦慮,你還會覺得噴泉真好看。

這說明理性的消費,人們會精打細算,但是感性的消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感性消費更重要的是物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而非實用性。

泡泡瑪特所代表的,是年輕人在未來越來越關注的情感類、非剛需的消費。

*產品背後的情緒價值、文化價值、社交價值、收藏價值、藝術價值等等。

這些,才是更高維度的產品價值力。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人生旅途中,總是會需要把一部分的生命,放在在美好的事物上。

潮玩就像冰淇淋、巧克力、鮮花一樣,這些都不是剛需類的產品,但都是使人精神愉悅的美好事物。

這些非剛需產品,背後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背後的人群,需要被認同,被看見,也需要陪伴。

所以才會有用戶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曬泡泡瑪特:

*全世界在催着我長大,只有你守着我的童話。



*想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你的終極夢想是什麼?

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

在泡泡瑪特發展的不同階段,從無到有,對標對象一直在變,從最開始的Log On、到後面的萬代,再到迪士尼...

隨着人生閱歷的豐富,眼界不斷拓寬,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在演進。

*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未來的路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我想泡泡瑪特已經不再需要成為誰,而是成為自己。

不是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做一個世界的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是典型的創業公司:

*原本想做A,做着做着做成了B,突然一天莫名其妙地在C上成功了,也許會在某一天在D上變得偉大。

我們走的這條路沒有特定的參考對象。

做化妝品,對象就是歐萊雅、雅詩蘭黛,做衣服,可以學優衣庫。

但是中國的潮玩行業,還沒有特別清晰的路徑。

我剛創立泡泡瑪特的時候,更是經常面對嘲笑和不理解。

直到現在,依然還有質疑的聲音。

將小眾藝術品大眾化,國外沒有品牌走過,國內更沒有走過。

*現在這條路,需要我們去走,去深耕,去出海,去嘗試。

我們從2018年開始全球化布局,目前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法國等國家均開設了線下門店。

泡泡瑪特創立十三年來,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中講述的那樣:

*我們就像是那本書里的小老鼠,而不是聰明的人類。

*方法就是一條條路試,這條路不行,換下條路,下條路不行,再換另一條路,不斷地跌倒爬起。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有坎坷有堅持,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無論面對什麼困難,總是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從未放棄過戰鬥意志。

未來,我們希望泡泡瑪特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而不只是潮流玩具公司。

希望泡泡瑪特始終為大家「創造潮流,傳遞美好」,把我們的潮玩文化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人對了,事就成了 》---[觀點:王寧*主筆:萬青責編:李桑/劉潤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