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AI攝影」不是攝影

2023050917:35



2023年4月,2023年度索尼世界攝影大賽(SWPA)落幕,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鮑里斯·埃爾達格)憑藉《PSEUDOMNESIA|The Electrician》獲得了公開創意組別頭獎。作為唯一由WPO(World Photography Organisation,世界攝影組織)舉辦的全球性攝影大賽,這個從2008年開始舉辦的比賽在很大程度上引領着攝影行業的發展和進化。

不過在確認獲獎後,鮑里斯卻在多個平台上公開表示自己拒絕領獎,原因非常簡單:這張《PSEUDOMNESIA|The Electrician》(下文簡稱《電工》),甚至是《PSEUDOMNESIA》整組「照片」,都是由AI生成的。

「AI生成」再加上「拒絕領獎」,這個話題在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畢竟在此之前已經有藝術家用AI引擎生成的圖片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大賽中斬獲一等獎。此次AI「攝影」獲得頭獎,很難不讓人聯想到AI從此在另一個維度上超越了人類,更有人開始用「碰瓷」一詞來形容鮑里斯的做法。

但作為一個對「攝影」算是有些許理解的編輯,在完成看完鮑里斯對此事所有的採訪稿件後,我認為簡簡單單的「碰瓷」一詞不足以概括此次事件。

首先,關於「SWPA組委是否知道圖片由AI生成」這件事,SWPA和鮑里斯的觀點ing不一致。根據SWPA的說法,SWPA知道這組圖片由AI生成,但因為認為AI只不過是「創作的工具」,對「AI攝影」表示認可,因此將公開創意組別頭獎頒給了這張照片。

但根據鮑里斯在個人網站中的說法,「SWPA在評出頭獎之前,並不知道這張圖片由AI生成」:SWPA允許參賽者使用「任何設備」,因此2022年12月剛參賽的鮑里斯並沒有公布自己所使用的「相機」型號。2023年1月,鮑里斯被通知自己的參賽作品入圍了,同時和所有攝影大賽一樣,SWPA向鮑里斯索要了高分辨率文件和相關創作信息。但直到鮑里斯知道自己獲獎之前,他都沒有在公開場合公布過自己的圖片由AI生成。

根據鮑里斯的介紹,此次獲獎的《電工》是利用他豐富的攝影知識,在提示工程、圖形修復和圖像外繪經過複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鮑里斯也表示他是德國第一個在開放的在線研討會上教授這門手藝的人。

「對我來說,與人工智能圖像生成器合作是一種共同創造,我是其中的導演。這不是按下一個按鈕的問題——而且已經做到了。它是關於探索這個過程的複雜性,從精練文本提示開始,然後開發一個複雜的工作流程,並混合各種平台和技術。您創建的工作流程和定義的參數越多,您的創意部分就會變得越多。」

很顯然,鮑里斯對SWPA決定將頭獎頒給AI圖片,並假裝「自己早就知道」的行為表示不滿,並在多個公開場合痛批SWPA的行為。在鮑里斯看來,這種用AI工具生成的圖片並不能、也不應被稱作「照片」。

    「我稱我的作品為圖像。它們是合成的,使用攝影作為視覺語言。它們不是照片。」

而鮑里斯此次參加SWPA的目的,也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要求WPO對「AI圖像」和「照片」的區別作出回應。在社交媒體上,鮑里斯甚至已經為WPO和SWPA組委會給出了「參考答案」:

    「這是Promptography」

這個Promptography是一個原創詞,小雷暫且將其譯作「提示攝影」,由人工智能術語Prompt(提示)和Photography(攝影)組成。

「AI攝影」不是攝影

在自己的網站中,鮑里斯多次強調「AI is not photography」(AI不是攝影),因此它也反對用所謂「AI照片」之類的說法來混淆AI和攝影的概念,這也是鮑里斯拒絕領獎的主要原因。

從個人的角度,小雷其實非常認可鮑里斯的當前攝影行業運用AI工具的看法:你可以將得到的作品稱之為別的名字,甚至可以重新創造一個字(詞)來稱呼這些作品,我也非常認可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但請不要將其稱作照片或者「AI照片」。就像所謂「植物肉」一樣,你隨便造一個字去形容他我沒意見,但不應將它叫做「肉」。

至於為什麼小雷會對「AI照片」「AI攝影」有如此強烈的抗拒情緒,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從「攝影」的本質開始談起。

談到「攝影的本質」,可能大家都會想到那個「用光的藝術」的段子。確實,攝影的本質跟「光」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從定義來看,「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而「光」就是我們攝影師所記錄的東西。從形式來看,攝影需要專門的工具,因此和文字、繪畫產生了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從定義上看,我們並沒有將「後期處理」排除在攝影之外,畢竟在膠捲底片甚至是濕版攝影時代,「後期」就是「暗房操作」的一部分了。至於利用雙重曝光技術疊加原始場景中不存在的元素,或像著名攝影師何藩在名作《靠近陰影》的創作技巧,早已被業界認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潮流。

可能有人好奇,「直接在底片上無中生有那不是造假嗎?」從紀實攝影的角度看這確實是造假,畢竟那面牆上並沒有那道陰影。但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這只不過是沖洗照片時採用的一種手法,如果陰影算造假,那長時間曝光拍出來的車流、星軌又算不算造假呢?利用紅外相機拍攝出來的白色樹葉又算不算造假呢?

從攝影創作的角度看,這些其實都可以列入「攝影」當中。攝影的核心是影像記錄,方法是利用專門的工具。對底片的處理只是「表達」底片的方式,沖洗出來的照片則是呈現出來的結果,至於照片的核心,則是攝影師的情緒與他想通過照片表達的故事。

但對於所謂的「AI攝影」來說,剛剛提到的一切都不存在。

從構成來看,「AI攝影」其實有些「照箭畫靶」的意味:攝影師不再需要用照片講述一個故事,你只需要對AI給出你想要的故事,AI就能給「畫」一張圖片出來。此外「AI照片」也違背了攝影「記錄」的核心:你甚至不需要擔心那道陰影是不是無中生有,因為整張圖片都是從全黑開始無中生有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AI攝影」得到的圖片既不能透露你的審美,也不能表達你的情緒。在整個「AI攝影」中「攝影師」唯一的貢獻就是為AI提供了一個「點子」,要說貢獻甚至比不過提供AI訓練物料的素材攝影師。

在「AI攝影」中,人的角色就像導演,負責向攝影指導傳達自己想要的「感覺」,再由充當攝影指導的AI將「導演」的想法化成現實。

而一個一格膠捲都沒拍過的導演,沒資格拿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AI是工具還是攝影師?

在「AI攝影」當中,AI承擔的角色已經不再是「工具」,而是「創作者」。因此即使SWPA繼續嘴硬認為「AI攝影屬於攝影」,在我看來《電工》的創作者也不應該是鮑里斯,而應該是創作這幅作品的AI工具DALL-2。更何況「AI攝影」根本就不應該被稱之為「攝影」。

不知道SWPA是迫於外界壓力、拉不下臉還是單純因為鮑里斯拒絕領獎的原因,在2023 SWPA的獲獎名單上我們已經看不到《電工》的身影,該組別的頭獎也就這樣空缺了下來。沒有時光機的我們不知道如果鮑里斯在一開始就表示作品由DALL-2創作的話,《電工》還能否獲獎。不過根據小雷的猜測,即使SWPA判定「AI攝影屬於攝影」,《電工》也應該因為「剽竊AI的創作成果」而被取消資格。

從長遠來看,AI技術在未來將會在各行各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AI參與工作的方式也將從原本的「輔助」轉變為「創作」。而當作品中「AI濃度」越來越高時,我們也應該反過來考慮AI是否擁有著作權的問題,以及其背後更冷酷的「AI能否享有人權」的問題。

當然了,現在就討論《底特律:變成人類》中AI崛起的問題為時過早,畢竟就現在的情況來說,如果AI不聽話,重啟瀏覽器就可以了。-(文:雷科技/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