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王慧文Copy OpenAI to China

2023021815:13



一條朋友圈,一個美團聯合創始人身份,將ChatGPT的火熱推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前幾天,王慧文拿出5000萬美元向天下英雄招榜,隨後真格、源碼兩大資本2.3億美元「光速」入局,令整個科技圈咋舌。隔日,第一個「好漢」劉江宣布加入。有趣的是,劉江曾做過美團技術學院院長。頗有一聲呼喊,好漢齊聲上梁山的味道。

另一邊,來自谷歌的前科學家李志飛也開始了隔空喊話,內容同樣是有關中國版的OpenAI運動。一時間,ChatGPT好像成了一部通向未來的電梯,不管你是躺着還是站着,最低5000萬美元,只要站上去了就能起飛。

技術的進步,確實會讓世界更加美好。但王慧文明確說過自己不懂技術,眾多大佬火急火燎地跟進,不管懂不懂都選擇上車再說。又好像透露出這場行動背後,潛藏着技術之外的邏輯。

AI再造一個美團?

這幾日,對於王慧文引領的AI創業潮,市場上有很多解釋和質疑。

有人說王慧文講了一個VC無法拒絕的故事。身份、背景、熱度要什麼有什麼,簡直就是個「完美」的投資標的。

有人質疑創投圈對AI的燒錢能力完全沒數。海通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鄭宏達稱「5000萬美元夠幹什麼的?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訓練10次?互聯網的人啥都不懂,就只會營銷,一點都不踏實。」

但這些質疑都還處於王慧文的OpenAI是否能成功的層面,太過表面。如果將視野聚焦在王慧文本人身上,一條全新的草蛇灰線便將展露出來。

王慧文,或者資本們一擁而上要做的「OpenAI」,很可能存在着某種路徑依賴。

首先,國內很多互聯網大廠是依靠Copy to China起家,而不是首創。對標OpenAI給了投資者們一定的安全感。

將國外已經驗證成功的商業創新引進國內,其實貫穿了許多公司的發家史,例如騰訊(ICQ)、淘寶(ebay)、滴滴(Uber)、美團(Groupon)等等。甚至於整個Web1.0和Web2.0 時期,幾乎所有大型互聯網公司身上都有這種對標的影子。此外,在生物醫藥行業中,相對應地也存在各種類型的仿製藥(me too、me better)。

這種模式能很好地規避一些風險,甚至創業者募資的時候,可以直接說自己是做對標國外的XXX。對於投資者來說,儘可能降低風險是決策時的重中之重。如果有一個類似的模式已經大獲成功,會讓決策者覺得風險降低很多。

其次,王慧文本人似乎也在追求某種「不變的變革」。

王慧文本人的履歷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人人網和美團。前面說了,美團是對標了Groupon的團購。有趣的是人人網當年上市的時候,宣稱自己是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連套了四個國外標的,堪稱是終極「縫合怪」。

2020年,王慧文離開美團,期間投資了一個社交App即刻。根據其在即刻的發帖,可以看到這段時間,他曾研究過crypto(加密貨幣)。4月的發帖中,其提出了一個關於人類商業在獲客和融資上的看法,認為「Web1,免費獲客,風險投資擴張;Web2補貼獲客,風險投資擴張;Web3,X2Earn/發Token獲客,ICO擴張。

其中關於Web3的說辭,一般人可能很難讀懂。

X2Earn的意思是用戶可以通過在互聯網上的行為獲得收益。類似於拍攝生活視頻放到視頻網站上獲得創作收益。發Token的意思是,發放具有兌換價值的虛擬貨幣。類似於《傳奇》、《魔獸世界》這些遊戲官方給玩家發金幣,這些金幣可以換錢。ICO擴張,意思就是發行新的虛擬貨幣融資。

這句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讓用戶看到平台能提供收益/直接補貼,投資者認購平台代幣融資。

相信看到這裡,經歷過Web1和Web2的老鳥,一下子就明白怎麼回事了。這種所謂的變革,其實依舊還是廣告收入+買客戶+融資那一套。

很可惜,國內監管層早就看透了ICO盈利的本質是「鑄幣稅」,禁止發行。如果說Web3有什麼東西是過去沒有的話,那大概是由於互聯網底層硬件的發展,網速大大提高,所以今天才有了短視頻、直播等一系列新型收入模式。

所謂的追求某種變革,本質上還是在科技進步基礎上一次次重新復刻老套的商業規律。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OpenAI用ChatGPT向全世界證明了大模型AI是可行的,商業化也是可行的。

ChatGPT屬於AI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方向,至今為止共計演化了三代。在早期,很多研究者並不看好GPT模型,因為這個模型有些反直覺,並且非常燒錢。

按常理來說,人們認為在 NLP 領域使用語言一般包括三個步驟:接聽到或讀到的語言-理解意思-輸出語言。但GPT模型直接繞過理解意思這第二層,可以實現儘量少的案例示範,對模型施加引導,就能直接根據輸入的語言匹配應該輸出的結果。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GPT相對其他模型,需要碾壓式的參數數量(GPT3目前1750億參數)。為了運作這樣的超大模型,相對就需要無比龐大的算力。結果上來說確實令研究者非常驚喜,因為訓練出來的效果,相對較小的模型來說,也是碾壓式的優異。



但無論如何,今天ChatGPT的火熱,證明了GPT模型的成功。ChatGPT僅僅兩個月就成為了全球最快達到1億用戶的軟件產品。速度如此恐怖,連抖音都望塵莫及。商業化上除了20美元正式版收費以外,背靠ChatGPT的相關產業以及各種各樣的全新用途,在全世界的用戶手中被各種開發,國內還產生了共享賬號的營收手段。



王慧文和資本們看到的就是這個已經跑通了的全新C端SaaS的商業價值。

畢竟再造一個GPT不需要感受創新研究的艱辛,也不需要面對從0-1的不確定性。確定的路線+確定的成果,才是當前資本紛紛組團做中國OpenAI想要的最終結果。

困難和機遇

如果一定要對最終的結果做個預測,王慧文的中國OpenAI項目恐怕是很難成功。因為面臨的難題很多,還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

首先是技術實力。國內實驗中做過的最大的模型是10億個參數,GPT3的參數數量是國內的175倍。另外這幾年百度、騰訊、阿里都投入不低於OpenAI的資金量(5-10億美元)做大模型。但可能是效果不佳,普通消費者接觸到的AI產品,也就是天貓精靈、小愛同學這類。側面說明的可能還是技術實力上的差距。

其次,是硬件問題,訓練AI需要龐大的算力。ChatGPT此次是用了5000塊A100算力卡,但美國對國內禁運的首先就是A100。使用國產算力卡倒不是不行,只是芯片製程跟不上,導致英偉達1塊卡,國內要用2-3塊。相應數據傳輸時間也會變長,並且消耗的電力、物料成本更會成倍提高。國內很可能不會很快追上OpenAI 的算力投入。

但反過來看,資本的湧入又是一件好事。

GPT的熱度會加速國產芯片的突破。由於此前國產芯片大多還是用於支持信創需求,缺少市場化的手段和競爭力。但可以預見的是,面臨美國的封鎖、GPT模型所需算力的影響下,國產芯片即將迎來新的訂單需求。伴隨着出貨數量帶來的規模效應,加上良性商業化變現的驅動,為早日突破技術封鎖打下基礎。

2月13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着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

可以預見,伴隨着政府的支持,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湧入到大模型的賽道中。最終的獲勝者或許只會是眾多參與者中的幾個,但其中的佼佼者必然將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進步。

有時候,市場會對於一些充滿技術名詞的投資項目難以理解。畢竟理解科技需要厚實的知識基礎,弄明白技術是如何實現的;但判斷商業邏輯,很多時候只需要常識即可。

畢竟,任何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要回歸變現的價值;任何技術最終還是要回歸為人類社會服務。

脫離理性,在哄炒和嘲諷的聲音中,很容易喪失判斷。兩年前是元宇宙,兩年後會不會是GPT?

-[文:科技新知*作者:小葵*編輯:伊頁/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