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一份重磅榜單!這家企業帶給我們3大啟示

2024061617:16



一、3大看點

6月12日,商界一份重要榜單發布。

作為全球頂尖的品牌數據與分析公司,凱度集團發布了「2024年凱度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

先簡單介紹下這個榜單,凱度BrandZ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品牌排行榜,其數據在業界堪稱「全球品牌價值評估領域硬通貨」,這份榜單在全球54個市場,調研了430多萬名消費者,涵蓋2萬多個品牌,最終選出全球最具價值的100個品牌。

今年這個榜單很有意思,有三大看點。

1. 蘋果創下里程碑,科技品牌全線領跑。

蘋果品牌價值增長15%,成為全球首個品牌價值達萬億美元的品牌。整個榜單前5名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麥當勞,有4個科技品牌。

另外,在AI的大爆發下,英偉達品牌排名飆升18名,位居第六位,品牌價值增長了178%。而Facebook則在缺席十強後重新入圍,Oracle首次躋身前十名單。榜單前10名中,有8個科技品牌。

2. 中國品牌上榜11個,品類多元化。

2024年100強榜單有11個中國品牌,排名如下圖:



騰訊位列中國上榜品牌第一,全球第10;海爾則連續6年作為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上榜,品牌價值、榜單排名持續攀升;拼多多重返百強榜單。

3. 經濟不確定性強,品牌韌性更加凸顯。

這幾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今年榜單上品牌仍凸顯韌性,總品牌價值相較於2023年仍回歸20%,達到8.3萬億美元,接近2022年8.7萬億美元的峰值。而自2006年全球品牌百強榜首次發布以來,全球百強品牌的總品牌價值增長了474%,入門門檻從40億美元提高到190億美元。

今年凱度這個榜單的主題是「強品牌,強增長」,凱度在報告中講,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有個共同點,他們不依賴過去的成就,而是持續尋求加速增長,包括利用洞察力、創造性將工作做得更好,或是尋找邊界之外的新空間。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中國上榜的品牌,都是擁有長遠眼光和持續性戰略的品牌。

其中,海爾特別值得注意。海爾第一次進入BrandZ品牌100強是2019年,排名第89名。如今是其連續6年上榜,去年排59名,今年58名,在不少品牌相對下滑的情況下,海爾名次仍在攀升,彰顯了其穩健增長的實力。

根據數據,2023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收入3718億元,全球利潤總額267億元,收入、利潤均實現穩健增長,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二、3個秘訣

全球經濟承壓,中國企業尤其面臨大的挑戰。中國品牌中,為什麽是海爾持續上榜、持續引領?

分析上述問題之前,先看下BrandZ的評估流程。

在其評估流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是「計算品牌貢獻」,BrandZ認為有意義、差異化、突出性是促進購買或讓消費者支付溢價的動因所在。

今年,生態品牌成了海爾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秘訣。

關鍵秘訣一:生態化,激發高質量新動能

什麽叫生態品牌,有什麽好處?

如果你對品牌感興趣,通過對比不難發現:

各行各業中既有垂直品牌,也有綜合品牌。前者比如特斯拉、可口可樂、谷歌等,一個品牌往往代表一個品類;後者比如通用、三菱、東芝等,品牌跨度很大。

海爾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生態化,具體體現在兩點:一是布局矩陣,二是跨界賦能。

今年3月在上海的AWE上,N5館也叫海爾館,是唯一一個以品牌命名的展館。海爾的「7+1」品牌矩陣悉數亮相,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AQUA、斐雪派克、Candy,還有場景品牌三翼鳥。這還僅僅是海爾在智慧住居賽道的品牌矩陣。

如今的品牌,普遍具有「人格化」,承載了消費者的喜好和情緒投射。這是商業在富足且充分競爭時代的必然,也由此不同人群的個性和風格都能得以滿足。

那麽這個時候,大而全的品牌,就面臨很大挑戰。任何品牌都有邊界和局限,一個品牌不可能既滿足商業人群的需求,又滿足年輕人,同時又滿足純高端用戶。

「海爾」在大眾市場有很強的認知,在其品牌矩陣中,Leader這個品牌今年改名叫「你的」,主打年輕群體,清新純凈的色系、簡潔新銳的風格,還有二次元的感覺,年輕人覺得很懂他們,看了非常喜歡;而卡薩帝這個品牌,產品高端大氣有質感,商務人群就很喜歡;還有斐雪派克,理念是「奢適人生」,主打純高端用戶;GEA和AQUA根據不同的消費習慣,在美國和日本等各地市場受到用戶喜愛。



你看,不同品牌定位不同人群,差異化滿足需求,這就避免了「認知混亂」,而且又都能夠統一借助海爾全球強大的研發,形成多重勢能。這是一種品牌上的辯證與統一。

一個品牌不可能包打天下,海爾是懂用戶的。

再談談戰略層面。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不斷地變化和流變之中,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不變的。

市場也永遠在變,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是要面對市場或者說用戶需求做決策。企業的持續成功,就是持續做對戰略決策的過程。

而再英明的企業家,也不可能永遠正確。那怎麽辦?

所以,市場是一個悖論、辯證、動態,相互作用的過程。

海爾的解題思路是生態化,在變化中,理解對立統一。

商業作家吳伯凡對公司有一個形象比喻,他把公司分成三類:盆景型公司、植樹造林型公司和熱帶雨林公司。

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生態,有三個特點,第一是生命體繁多,且獨立;第二是生命體之間互相依賴,共存共生;第三是自我繁衍叠代,生生不息。

也就是說生態化的公司,平臺就是沃土,提供了成長的資源和條件,通過平臺孵化出無數小微公司,哪一個能長成「大樹」或者「灌木」,交給市場做選擇。

管理者的決策可能會錯,但用戶不會錯,市場不會錯。這就是海爾集團創始人、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一直在講的,「用戶是我們的領導」。

通過繁榮的生態,海爾孵化了很多新物種。

比如,海爾打造了「盈康一生」大健康生態品牌,深度布局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及生物科技三大領域,旗下目前有海爾生物和盈康生命兩家上市公司。2023年,海爾又大手筆入主上海萊士,成為該公司實際控製人,進一步完善了盈康一生的血液產業鏈布局,延續其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度布局。

還有海納雲,依靠數字化技術,提供包括城市大腦、數字應急、數字市政等專業城市場景解決方案。海爾旗下卡泰馳,致力於成為汽車工業互聯網定製生態先行者。

而海爾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代表,連續五年位居工信部「雙跨」平臺榜首,已鏈接90多萬家企業,服務企業16萬家,構建起15個行業生態。

從這個意義上看,海爾是沒有邊界的。海爾聚焦智慧住居和產業互聯網兩大賽道,在每個賽道都以成為行業引領者為目標。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認為,生態品牌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是穩定器、驅動器,也是加速器。

關鍵秘訣二:全球化,打造全球本土化品牌

BrandZ上榜的100強品牌中,普遍是全球化品牌。

比如,上榜的科羅納,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啤酒品牌,其成功之處是在全球範圍內保持一致的服務質量,它的增長來源於積極開拓中國市場,穩固發展其長期主導的墨西哥市場。

Zara、愛馬仕、lululemon、路易威登等更不用說,一直都是全球市場的標桿企業,Lowe's、奧樂齊、拼多多等,也是因為產品可及性創新、對消費者行為變化的定價敏感性而成功。

凱度的報告中說:「到2024年,中國不僅繼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巨大作用,或是在國內市場贏得強大增長,同時,許多中國品牌本身也在迅速地專業化和全球化。」
這句話很重要。

都在講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也是有層級的。一個國家全球化的成功,也代表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

回顧歷史,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一個很重要因素在於美國企業的全球化模式及供應鏈模式優於英國,當時美國通過「本土設計、外包生產、全球銷售」的模式,迅速打開世界市場。2000年左右,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弗裏德曼寫下了《世界是平的》三部曲,風靡全球,全球化浪潮波濤洶湧。

如今全球化變得崎嶇,除了政治因素,本質也在於傳統模式過時導致的發展不均衡。

海爾全球化的成功頗具參考意義,其核心在於「三位一體」的模式——對全球不同地區的用戶的特殊需求,海爾實行本土化研發、本土化製造和本土化營銷的布局。



周雲杰將海爾全球創牌的成功概括為「三個一」:

一個底線:即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和法律;

一個信念:始終堅持自主創牌;

一個體系:指的是構建全球本土化的體系,以全球化服務全球化,以本土化推進全球化。

這「三個一」很關鍵,全球化應該是「正和博弈」,而不應該是「零和博弈」或「負和博弈」,不應該是「走別人的路卷死別人」,而應該真正考慮當地人民和市場的利益。

我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說全球化其實就是——Glocal(Global+Local)。就是說,既要有全球的視野和格局,又要有本土化的人才和對當地文化、風俗、社會的理解。除了尊重當地市場,更重要的是融入當地,與當地共同發展。

針對不同市場,海爾始終把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

比如說,海爾在泰國深耕了20年,如今實現引領地位,其本質就是對當地市場的深度理解。泰國人經常洗空調被,一般洗衣機的筒徑都是小於500mm的,被子洗不開,海爾推出601mm超級大筒徑洗衣機。

2023年,海爾在美國推出的大滾筒特別有代表性。

這款零售價2899美元的大滾筒洗衣機,一開始渠道並不看好,訂單不到兩萬臺。但上市之後,半年內,這款洗衣機追加訂單突破10萬臺。

憑什麽這麽火爆呢?

因為海爾這款洗衣機直擊用戶痛點,做到了「洗烘一體」,通過技術創新,把冷凝烘幹變成了熱泵控乾,解決了烘乾不透,衣服裏面還濕乎乎的痛點,而且全程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內。

因為抓住用戶痛點,這款產品如今賣到快15萬臺了,好產品也帶動海爾洗衣機整體份額的迅速上升,份額從只有4%提升到19%。

張瑞敏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風靡全球的變革,一定是讓用戶得到好處。」海爾的戰略中,真是深度融入這一基因。

此外,海爾還堅持本土化製造。

海爾在埃及的生態園投資了1.6億美元,占地20萬平方米,今年3月一期項目投產,包括空調、電視產業、洗衣機,總產能超百萬臺。再加上海爾旗下海納雲以數字科技賦能,使該園區成為中東非地區首個數字孿生生態園區。

這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也把先進科技和生產引進當地,打造了一個科學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園區樣本。

從這個角度上講,海爾是供應鏈的鏈主企業。

鏈主企業對當地的發展有極大貢獻:

蘋果進入中國帶動了整個手機產業鏈生態,才有了後來的國產手機崛起;

特斯拉入華也帶動了汽車產業鏈,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生態蓬勃;

還有惠普,1983年進入中國,在重慶建立了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在惠普的吸引下,宏碁、華碩等PC品牌都來了,而且集聚了上下遊產業鏈,目前重慶已連續9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世界每賣出10臺筆記本,就有約4臺是重慶產的。

截至目前,海爾已經進入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在全球建立了35個工業園、143個製造中心、23萬個銷售網絡,服務全球10億多用戶家庭。

可以說,海爾「三位一體」的全球化模式,受益的是全球各地的社會和人民,是一種更高級、更具有新商業文明的全球化。

關鍵秘訣三:科技化,創新引領生生不息

為什麽說凱度這個品牌榜單影響力最大,水平很高?

單看榜單,無論是科技還是零售企業,都是各領域極富創新和想象力的佼佼者。蘋果、英偉達、特斯拉、三星、騰訊、海爾、西門子、寶馬、豐田……

凱度集團大中華區CEO暨凱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在公開采訪中表示:「若要探討全球所有偉大品牌的共通之處,或許正是它們對既有成就的不滿足,以及對持續進步的不懈追求。」

海爾也是一樣,集團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海爾智家,上市3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占據著行業的2/3;獲得專利金獎12項,也是行業最多;智慧家庭專利29486件,也是行業第一,且在全球10連冠。



但是問題是,海爾為什麽能持續創新呢?這種活力來源於哪裏?

管理學大師加裏·哈默有一個研究課題叫——「面向未來的競爭」,提出了一個叫「產業先見性」的理念。

他認為,決定企業長遠競爭力的,並非在當前業務運營管理上的改善,而在於需要製定面向未來的競爭戰略。而這,首先需要企業具有對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洞見,加裏·哈默稱其為「產業先見」。

在具體實踐中,有兩種企業,一種是模仿型企業,主張「後發優勢」,另一種叫創新領先型企業。所有的偉大企業,都是富有前瞻性洞察,對科技創新具有戰略定力的。

業界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技術和產品,都出自海爾。比如智慧住居領域的免清洗、自清潔、全空間保鮮、分區洗衣機,或者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智能柔性裝配技術,以及大健康領域的航空溫控集裝箱、太陽能疫苗冰箱等,都成了行業內引領的技術方案。

與此同時,海爾實現了國際標準的引領,在全球代表中國企業掌握國際話語權,累計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發布106項,有100余位國際標準專家;是中國家電行業中,參與標準製定以及擁有國際標準專家數最多的企業;而卡奧斯也是行業唯一主導ISO、IEC、IEEE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從管理的角度上講,企業面臨「熵增」過程,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對抗組織的懈怠、對抗大企業病,要激發創新活力。這是企業管理的永恒追問。

海爾能做到科技創新的持續湧現,在於通過張瑞敏打造的「人單合一」模式,人人都是創新者,海爾探索的創客製建立了「事業吸引人才、人才成就事業、事業激勵人才」的正反饋循環,最終形成創新的「美第奇效應」。

創新的戰略定力,背後有管理體系支撐,構成了海爾持續領先的「源頭活水」。

我始終認為,海爾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有多少設備、有多少園區,而是其刻在骨子裏那永不熄滅的「創業精神」。

海爾科創生態園裏,有一個生態品牌大樓,門前有一個雕塑,雕塑圖形是《易經》中的既濟卦和未濟卦。《易經》中有64卦,最後一卦叫「未濟」,所謂「未濟」就是未成功。這其實是提醒海爾人,一定要追求更高的目標。

在大樓的東南方向,有一個「乾泉」,「乾」字來自《易經》中的「君子終日乾乾」,比喻海爾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

以上三點,我想這是對「為什麽又是海爾」這個問題的回答。

三、3點啟示

王幸說:「受大環境的影響,今年入圍百強的中國品牌數量減少了3個,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潛力和韌性。」

他期待更多中國品牌,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有意義的差異化」,通過提升市場「活躍度」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找到新的增長空間。

當下,面對不確定的全球市場,很多企業進退兩難。但是這份榜單和上榜企業,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海爾,展現出中國企業的價值和擔當。

這裏主要講三點:

1. 品牌化再難也是必然之路。就如凱度BrandZ的研究:強大的品牌會比平庸的品牌增長得更快,能更好應對經濟的不確定性。

2. 企業要有全球視野、面向未來,要有遠見超越其所未見,要先相信才能看見。

3. 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創業的熱情。

期待明年,榜單上能見到更多中國企業。期待中國企業,珍惜前行的勇氣,用新的模式探索全球化的未來。---[排版: 微瀾*輪值主編: 孫玄/作 者:星月客/來 源:正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