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歐洲央行降息,會動搖美聯儲降息預期嗎?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2024061013:03

內容提要:歐洲央行將關鍵利率從此前4%的曆史高位下調至3.75%,這是歐洲自2019年9月以來首次降息。

歐元區通脹回落得比美國更快,是歐洲央行早于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的主要原因。美聯儲不太可能因爲歐洲央行降息而在7月份開啓降息周期。歐洲央行已經降息,美聯儲可能9月開始降息,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一、歐洲央行將關鍵利率從此前4%的曆史高位下調至3.75%,這是歐洲自2019年9月以來首次降息。



盡管歐元區20國的通脹壓力揮之不去,但在加拿大成爲第一個降息的G7國家之後第二天的上周四,歐洲央行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會議上,還是因應了普遍預期的降息。

歐洲央行宣布,從6月12日開始,將三大關鍵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從此前的4.5%、4.75%和4%的曆史高位下調至4.25%、4.50%和3.75%。

這一利率決議是自2019年以來歐洲央行首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在宣布降息決定的新聞稿中表示,“基于對通脹前景、潛在通脹動態和貨幣政策傳導強度的最新評估,在維持利率穩定九個月後,現在適度調整貨幣政策限制程度是合適的”。

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肯定地說,“我們決定削減利率,因爲總體而言,我們對未來道路的信心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增加。”



拉加德強調說,這還不是利率的“回調”階段,而是“限制水平的緩和”,強調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分析來確認通脹回落的路徑,因爲“在實現2%通脹目標的道路上會遇到坎坷“。

當被問及市場對歐洲央行年底前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時,拉加德回答說:“市場做市場必須做的事情,我們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關于7月降息的可能性,拉加德給出了一個微妙的答案:“當我們召開預測會議時,我們將有更多的數據”,暗示9月可能是利率決策的下一次重要會議。

歐洲央行重申其承諾,只要有必要,就將政策利率保持在足夠的限制範圍,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並表示未來的政策決定將取決于數據,遵循逐次會議的方法。

此前,市場對今年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僅爲一次。但路透社上周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在此期間還將進行兩次降息。

二、歐元區通脹回落得比美國更快,是歐洲央行早于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的主要原因。



這一輪加息周期中,G7國家最早加息的是英國央行,隨後是美聯儲。但在歐洲降息前一天,加拿大央行將其創紀錄的隔夜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成爲第一個這樣做的G7國家。

今年早些時候,瑞典和瑞士的央行宣布降息,理由是經濟增長放緩是此舉的原因。

新興市場國家的巴西、墨西哥、智利央行,在今年更早些時候,也決定放松貨幣政策,下調了政策利率。

各地央行降息,第一考慮的是其本地的通脹與其加息對通脹施壓的目標實現程度如何,而非被動跟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盡管歐洲央行後于美聯儲開始加息,但6月份的降息,使其領先于美聯儲開啓了降息周期。對此,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洲央行的利率政策,“依賴于數據,而不是依賴于美聯儲”。

相比之下,預計美聯儲下周將繼續維持政策利率在5.25%至5.5%的23年高位,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價格壓力因經濟增長超預期,消費強勁而被證明比預期更頑固。



加息期間的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歐元區的通脹平均比美國通脹高出1-2個百分點。但最近半年來,美國的CPI總是比歐元區的CPI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4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3.4%,歐元區同比上漲2.4%。

英國央行也被認爲不太可能在6月20日的會議上將銀行利率從5.25%的16年高點下調。因爲英國目前的通脹也比歐元區頑固一些。

盡管歐洲不少經濟學家警告說,雖然通脹有些改善,但隨著工資增長的上升,國內價格壓力仍然很大,通脹可能會在明年保持在目標之上。

但歐洲央行的聲明顯示,自 2023 年 9 月以來,歐元區整體通脹率下降了 2.5 個百分點,“前景明顯改善”。

在6月份歐洲央行的宏觀經濟預測中,歐洲央行將今年整體通脹預期從2.3%上調至2.5%。將2025年的預測從2%上調至2.2%。2026年的預測仍爲1.9%。

但美聯儲對美國通脹的預測則沒有歐洲央行這樣樂觀。美聯儲預測今年內的通脹可望回落到3%以內,2026年才有可能回落到2%附近。

三、美聯儲不太可能因爲歐洲央行降息而在7月份開啓降息周期,三郎自去年11月開始的美聯儲今年9月才可能降息的預估目標不變。



6月7日周五,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失業率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至4.0%,較2023年4月的曆史低點高出0.7個百分點。5月美國勞動參與率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至62.5%,低于新冠疫情暴發前的63.3%,就業人口比率下降0.1個百分點至60.1%,均爲三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但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數爲27.2萬,遠超市場普遍預期的18.5萬。

5月份,美國員工平均時薪繼續攀升,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4.1%,漲幅較4月擴大0.2個百分點。

總體失業率可能會受到更多關注,但0.1-0.2個百分點的波動受就業意願的影響較多。因此,就業崗位創造數量超出預期才是美聯儲更重要的數據點。

5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幅高于預期,加之員工薪資水平環比增速達0.4%,意味著就業市場依然火熱,將持續推動美國的市場需求,從而導致通脹更具黏性。



2023年12月7日,三郎在《美國就業市場依然供不應求,明年9月份之前美聯儲不會降息》一文中,堅持2023年11月做出的2024年三季度之前美聯儲不可能降息的預估,並將時間准確的2024年9月份之前。

從過去半年的美國經濟變化情況來看,三郎對美國就業、物價的大體走勢,預判是非常准確的。所以三郎堅持認爲,9月份之前美聯儲不太可能降息。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從10成降至8成,推遲到12月份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從0增加到2成。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數據,在就業報告公布後,美國市場也普遍下調了本年度的降息預期,市場預期美聯儲6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的可能性爲97.6%,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爲2.4%;美聯儲到8月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爲91.1%,而非農公布前爲78.5%。

由此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數據顯示的美國市場降息預期,也從之前的3月份、6月份,逐步調整到與三郎接近的9月份了。

四、歐洲央行已經降息,美聯儲可能9月開始降息,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單純從經濟理論上分析,2022年至今,美元、歐元等主要經濟體全體加息縮表抗擊通脹,只有我們在三年疫情期間自認爲抗疫抗成了人家的範本和老師,讓他們抄作業都不會抄。也只有我們因抗疫重傷了原本疲憊不堪的宏觀經濟,導致需求持續低迷,經濟複蘇困難,持續降准降息快三年了,還在希望更大力度地降息。

因此,歐元已經降息,三個月後美元也有可能降息,應該是爲我們繼續降息,騰出了想象空間。

此外,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相繼降息,也有利于刺激他們的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對應的,有利于我們增加海外訂單,止住資本外流,推動彙率回升。

在經曆了五個季度的停滯之後,歐元區經濟在2024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了0.3%。服務業正在擴張,制造業在低水平上顯示出企穩的迹象,綜合PMI産出指數從4月51.7躍升至5月52.3,創下12個月高點。

歐洲央行將歐元區今年的增長預測從0.6%上調至0.9%。它預計明年增長1.4%,2026年增長1.6%。



5月份美國制造業PMI恢複到20個月來最好水平,服務業PMI也錄得一年來最好數據。

5月份美國的服務業PMI爲54.8,比4月份的數據回升了3.9個百分點;制造業PMI爲50.9,比4月份的數據回升了1個百分點。

最關鍵的是,美國經濟仍在産生穩健的淨就業增長。4月份美國只有150萬人失業,這是最近24年數據中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月度數字。就業市場供不應求導致時薪持續增加,勞動力工資比一年前增長了4.1%,高于通貨膨脹率,這對以國內需求爲經濟增長核心的美國而言,就是經濟必將持續增長的強勁保證。

4月份,IMF將2024年美國GDP增速預測值從2.1%上調爲2.7%。美聯儲將美國2024年GDP增速估值,從1.4%上調到2.1%。

但在純粹的經濟理論之外,目前愈演愈烈的地緣衝突、外交站隊(沒有絕對的中立),和歐美對掌握新能源和半導體産業主動權的一系列對內、對外的經濟與貿易政策,將對我們的出口、經濟、資本流動和彙率,施加比貨幣政策更多的影響。



第一、歐美降息後市場需求的增長對我們出口的利好,可能被歐美的新能源和汽車關稅政策所抵消。估計四季度低基數消失後,出口大概率會轉跌。

第二、歐美降息後對資本的吸引力減弱而對資本流入我國的利好,可能被我們繼續降息的貨幣寬松政策和歐美企業繼續分散投資、優化供應鏈的慣性所抵消。今年的外來直接投資仍將持續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仍將持續收縮。

第三、歐美降息後中外利差縮小對人民幣彙率走強的利好,可能被我們繼續降息的貨幣寬松政策、歐美企業繼續分散投資、優化供應鏈的慣性、國際收支順差持續縮小以及宏觀經濟複蘇困難所抵消。央行仍然需要持續采取組合措施,才有可能阻止人民幣彙率的繼續下行。---【作者:徐三郎/來源: 火星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