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看了場上交所的點映……緩解了我的精神內耗

2024052920:31


上交所的兄弟說單位要開抖音和B站號了,做了一些短視頻,請我看看片子提提意見。畢竟咱也是大V嘛

這段時間我各方面不是很順利,精神內耗有點嚴重——盡管我自己很警惕,但也不可避免。我尋思出門見見人也好,就去了一趟,看看片子啥樣。

本來不許我劇透內容,但我說可以免費幫忙宣傳,於是他們同意了。



——我看的這套片子,內容是一位上交所小哥打卡送科創板上市公司董事長上班,然後就在車裏做一個很短的Car Talk。過程很簡單。

怎麼說呢?我看完以後還真感覺有點意外,接下來給大家講講。

1.有關家世、躺平與改命的選擇

我看的四集片子裏,有兩位大叔、一位姐姐和一位大哥。這4個人都沒什麼家世。

我問up主小哥是怎麼選的訪談對象,他說就是隨機選的。

樣本比較小,不能隨便生發,但是感覺到,改開40多年來,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確實非常強。

我一位一位地說吧。

年齡最大的大叔,改開時還在鄉下務農,反正種種機緣巧合,到自己辦公司時已經45歲了——好的年華基本都錯過了。大叔是自學的大學課程,走的最苦的研發路線,到現在已經獲得阿斯麥(對,就是你知道的荷蘭光刻機廠商)認證供貨了。



年齡第二大的「二叔」是高中畢業,改開時先做肥皂作坊——打工是不可能的,二叔一輩子沒打過工——也是靠自學大學化工課程,從代理產品到引進技術再到自主研發,現在產品和日本、美國企業打擂臺。



後面的姐姐和大哥是相對年輕的一代:姐姐是上海工人家庭出身,大哥是福建農村出身。這兩位時代印記更鮮明:都是會讀書腦子好的。姐姐上海交大醫學院畢業,師出名門;大哥是北京大學畢業,兩位都留過學,都是科學家,靠研發辦企業成了老板。



就像大哥說得很實在,為啥要考大學?就是因為農村「雙搶」(即搶收搶種。在酷暑炎熱的夏天,要在一二十天左右把稻谷收完並把二季稻插完)這種生活太苦了,雙腳泡在水田裏幾個小時,臉上塗滿了泥防蚊子,烈日烘烤的每一天……考大學就是想擺脫這種苦嘛!



改變命運,可能真的是中國人的宗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就這類半大孩子都能整幾句的老話,深深植入咱們的基因。

確實咱們這個民族太追求世俗的成功了,這真是一種少見的動力,從而讓哪怕所謂的「存量競爭」時代,也不會平庸。這可能就是中國人的命吧。我不加道德和價值判斷,只是闡述事實。你品品,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你可以躺平,也可以擺爛,但必須出於你自己真心的決定,千萬不能因為別人的話做這些選擇。還有,天天勸別人躺平擺爛,然後自己不停卷那種人,最渣。

所以就沒必要為那些虛的事情內耗自己,階層固化也好,存量競爭也好,我就按我內心誠實的想法來,躺就躺好,想逆天改命就去改變。畢竟,你自己的生活,就是你眼下正在經歷的這個,雖然可能很平凡,但卻無可替代無從替代也無人替代,對吧?

2.來自生活的力量,最不堪也最強大

這四集片子看下來,我還感到一種平靜的力量。

做個對比吧,現在商業類投資類短視頻訪談挺多的,典型賽道一如講理念,充滿了幸存者偏差的線性外推,似乎主要訴求是被膜拜;典型賽道二如講創業,動不動「一個月做到 兩個億」的巫婆神漢式神跡,似乎主要訴求是收智商稅,賣連鎖賣課爾爾。

上市公司老板,中國內地只有5000多位,已經是金字塔尖上的人了。可是,他們講的全部內容都來自生活,甚至其中,倒是不堪比榮耀為多。

比如姐姐說,她當年在血液科實習,見到小朋友(血液病人青少年占比很高)因高額醫療費用放棄治療,講了自己的願望:「我想去看看天安門」。為了救更多人,姐姐從醫生變成科學家,又變成企業家。



比如大叔說,他看到一位同行因為進口產品價格太貴而拍桌子,從而被深深震撼,一路走上了氣體研究和產業化的道路,一路殺到了國際巨頭標準下的全球唯四。



比如二叔說,國外競爭對手要加價一倍收購他新建的廠區,他繞著廠區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第五圈,終於下決心拒絕這筆快錢。



無力。屈辱。猶疑。就像我們這些搬磚人常常面對的那些不堪。

不甘心,不服輸,不舍得。也像我們這些搬磚人常常升騰的那些執念。

——看到這些來自粗糲生活的細節,有幾個瞬間確實擊中了我,有錢沒錢,血肉是一樣的,情感是相通的。你的失望並不比我的高級,我的希望也並不比你的廉價。

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別隨便給人打標簽。如果我們隨隨便便用「資本」、「富豪」之類的字眼概括這些人,那麼不僅縮小了他們,壓扁了生活,事實上也貶低了我們自己。

也正是這些,由我們和他們同樣領受和分享的,來自生活的摩擦砥礪,讓我們和他們一樣,既脆弱又堅強,既樸素又豐富,既孱弱又充滿力量。

所以上交所這一撥操作——節目中文名字叫「億萬」,英文名字取的是「The People』s」——還真是有點秀兒,鬧了半天跟錢沒關系,說的是我們億萬人。

3.錢和事

錢是好東西,有錢就能幫我們避免很多極端狀態,不必經受太多來自人性的考驗,所以錢是給人帶來自由和空間的東西。

但是假如人被錢攥住了脖子,人也就談不上自由和空間。

有人會說,老板們當然有選擇,首先是人家有錢。沒錢的人有選擇嗎?

確實,未經他人苦,這就是個尺度的問題,我也沒參透,大多數人可能要用一生去參,也未必能參透。我只是在這組片子裏看到些線索——到底是錢重要還是事重要。幾位董事長提供了一些選項,咱們一起看看:

那位大哥,一心想做的是用於生物醫藥的產品,可是很難,眼下又賺不到錢。合作夥伴不太滿意,讓他做用於液晶顯示屏的產品,他說花了很小的精力就做出來了,性能成本還優於日本企業,就賺到錢了。

賺錢原來並不難,但大哥竟然還是看不上這條賽道,一轉頭,繼續搞自己想做的產品。

嘿!有點意思了。



大叔到醫院推銷自己的產品,遇到一對母女,女兒想上藝校,但是眼睛近視,想動手術吧,手術費太貴,為難啊,哭了。這手術用到的氣體要進口,也是大叔的研究方向。等到大叔研發成功後,要定價了,想起這對母女,直接定了個進口產品10%的價格。

這是跟錢有仇?



姐姐也是,當科學家的時候申請到不少科研經費,但是覺得不夠用、命題作文。那就辦企業,自己賺錢養自己的研究。現在公司上市了,姐姐說,遇到社會有需求、她也認同的研究,哪怕現在不賺錢,她也支持醫院和科研人員聯手去做。

姐姐四歲就立誌當醫生,有些事真跟錢沒關系。



至於二叔,那就更不用說了,前面講過他拒了國外競爭對手收購的事,這是一筆9個月4000萬的快錢。過了幾年,他又拒了另一筆收購,這次是7個億。現在奔7的大叔,還在折騰,因為他不知道如果只是弄一堆錢回來,之後應該幹嘛。



年過不惑,我也逐漸理解到,人這一輩子,能有件自己願意的事幹,其實特別幸福。很多情況下,這跟賺不賺錢沒關系,這些事就是自己的精氣神,就是一點靈光。靈光要是散了,人就頹了;精氣神沒了,人就垮了。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人就是這樣的東西。

可能讀到這裏,還是有人會跟我犟,說人家老板就是已經有錢了,再來談理想。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心裏的那股氣做導航,他們也許找不到賺錢的路子。

4.「走心」地理解上市公司

我跟up主小哥聊——他叫張浩源,年輕、大長腿、幹幹凈凈——我說你怎麼不多聊聊科創屬性,不多聊聊技術、產品、專利這些,畢竟你肯定背著任務,要宣傳科創板啊。

浩源說,專利、技術、產品、數據,這些東西大家不一定看得懂,也不一定願意看。再說這類宣傳片不少了,不需要再做一個了。

「我自己好奇的,就是科創板上市公司在一群什麼樣的人手裏。」浩源跟我說,只看股價漲漲跌跌,看不到這些人;只看代碼和簡稱,看不到這些人;甚至你看招股書,看年報,你也看不到這些人。

「看不到人,我們作為人的最擅長、最熟悉的溝通方式,就白白浪費掉了。」浩源說,只看股價就會極端,只看代碼就會平庸,只看年報就會狹隘。「有血有肉的人擺在這,大家可能沒機會見到,那我就帶著大家去見見、聊聊,您自己看,這些董事長是不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在做一件事,怎麼做這件事。就這麼簡單。」



確實,極端的行為來源於比較,平庸的行為來源於局限,狹隘的行為來源於未知——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並不十分了解我們的上市公司——我們通常是在比較、局限和未知中理解上市公司。我覺得這是我們媒體人過往存在的嚴重不足,現在的一些自媒體更是如此。整個社會其實都在為此埋單,現在整個社會也已經開始反思。

絕對不排除,資本市場上總有人會來圈錢、騙錢、搶錢,但月之暗面遠遠不是月亮的全部,捫心自問,我們又何嘗不是彼此塑造。正所謂,怎樣的自己看見怎樣的世界。所以,一位董事長選擇跟你「走心」,可能是澄清我們共同迷思的第一步。

人心在,人情就在;人情在,人氣才會來。



而且,哪怕有董事長利用這個平臺騙投資者的感情,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這也將成為一出活報劇,永遠釘在上交所的社交媒體賬號裏面。

所以浩源擔心他的節目會選到了壞公司和壞老板,我卻跟他說,「你不要怕做錯,也不要怕被利用,你只要做到忠實記錄,剩下的交給觀眾和時間。」

同是做號的人,我也是這樣解決自己的精神內耗的。

最後,浩源和我特別聲明,采訪秉持客觀中立原則,片子不構成投資建議,他只想做一個冷靜的歷史旁觀者,與諸君共勉。



好,講完了。走出上交所的那一刻,上海的夏天將至未至,微風吹進我的領口,陽光斜灑著撲面泄下,我渾身輕松。

精神內耗是沒啥意義的,我對自己說,上交所都開始這樣拍片了,億萬人群中,總會有成噸的夢想和熱血湧動——去抖音和B站搜「上交所投服」自己看看吧。---來源: 遠川聊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