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為什麽英偉達很貴,聯想等就不行

2024052719:29

如果把英偉達看成賣服務器的,然後和服務器廠商比,你會有下巴要被驚掉的感覺,完全沒可比性。也想不懂都是頂級廠商為什麽這一個可以等於另外的幾百個。實際上,硬件的公司幾乎就沒有這麽值錢過。過去我們總說的5大科技巨頭全是軟件應用公司。那這次為什麽英偉達不一樣呢?

英偉達= 微軟+ Intel+ 聯想

單純拿英偉達和服務器廠商或者芯片公司比的話,其實根子上就比錯了。

拿PC或者服務器產業鏈作類比,現在的英偉達更像微軟+Intel+聯想/Dell。

是系統提供商也是芯片提供商,所以才這麽貴,並且因為自己的生態已經形成,很難競爭。

過去大家總說,在一個較大的生態裏,很少有人達到過微軟的控製力。

形象講就是在Windows生態裏這公司說一不二,差不多可以點殺任何一個人。

別看現在微信等很牛,如果回到只有PC的那個時代,微軟一樣可以點殺。

現在看起來,在AI生態裏英偉達有希望和微軟比一比,雖然還是弱一些。

之所以不能說完全超過的原因是,在它的應用層上面還有大模型公司。OpenAI等又做了一次切分,事實上和它並列,也是全生態型的中間層,並且離應用生態更近。

大致相當於OS的內核一分為二:硬件管理、算力提供部分在英偉達,AI應用部分在OpenAI等大模型公司手裏。下圖偏技術一點,但即使不看技術細節,也會發現,在AI模型訓練這地兒,它完全把傳統的操作系統封裝起來了。自己成為了系統代言人。



(https://blogs.nvidia.com/blog/what-is-cuda-2/)

可以類比微軟+X,當然就會更貴。

大家不會忘記當年微軟貴到什麽程度吧。

這背後的支撐其實是生態的掌控力,而這種掌控力和產品的系統性有關。

系統性

顯然的這個過去做顯卡,本應和Intel做對比的公司,在自己的公司產品上形成了系統性。

而系統性是一個公司超級巨頭化的核心支撐。

用修仙小說的說法,像一種先天位格,只在開天辟地後特定的時間點才有。

微軟做了Windows後,誰還能在PC上做操作系統呢?別人做不了,它就卡的住整個生態的咽喉要道。

那什麽是系統性,和過去說的雙邊平臺一樣麽?

系統性是靠API(未來可能是NLI)來支撐的一種開發者生態。也為其它應用開發提供基礎。

也就是說,具備系統性的產品它的應用範圍是沒有邊界的。

這麽說太技術了,我們舉具體例子:

比如安卓具有系統性,所以你可以基於它的基礎能力,開發任何功能的APP。安卓的應用基本沒有邊界。

一旦形成這種系統性,其外在表現會有點像蘇伊士運河。這運河因為後面的歐洲或者亞洲很有價值,只要你還想在地球上晃悠,想過去,那就必須從我來這裏經過。

技術概念和商業概念在系統性這裏不能分離。

因為技術促成了系統性(比如對於英偉達,最開始是顯卡、GPU),然後變成了平臺,平臺滋生開發生態,反向強化技術的優勢,最終就變蘇伊士運河了。

和平臺的區別是什麽呢?

簡單講就是系統一定是平臺,但平臺不一定是系統。系統性一定具備開發特質,平臺不一定,淘寶、滴滴等這種平臺也不能把必須做開發設為前提。

系統性誕生的前提

系統性這事只有計算生態重置的時候才會出現,否則最多出微信小程序那種小規模的。

比如PC大普及的時候,在操作系統上出現過系統性,移動互聯網出現的時候則在手機OS上出現了這種系統性。當然並不是只有操作系統才有系統性,微信小程序和智能音箱一樣有。


現在AI重置整個計算模式。

從過去的程序員大量堆砌規則的if else,變化成基於模型自主理解判斷決策,形成any then的計算模式。外在的特征看起來是,後一條路越主流,CPU用的就越少,GPU就越關鍵。

這種計算模式的變化,其實大模型發布後已經給了我們足夠強的信號了。

普遍的系統性與新巨頭的誕生

洪荒流的小說中聖人的個數通常是定的。

AI新生態與開天辟地後聖人的個數類似,在開頭的時候一下閃出來好幾個新位置,基本都和系統性有關。誰卡住誰更可能是新巨頭。

英偉達那位置是一個,OpenAI那位置是一個(要加上GPTs),這不必多說。

關鍵是很多垂域也都出現了這種系統性的機會。

比如Watson原來盯的那個診療的位置。

如果有專有模型可以達到正常醫生的診療水平,那顯然基於這個模型就可以構建系統性,開發出各種領域的醫生等,甚至虛擬醫院。這時候整個行業會因此而重構。

類比英偉達的話,專有模型扮演英偉達GPU的角色,專有模型自身可以盈利,但一旦輔助形成系統性,公司產品根基的厚度翻很多倍。

我之前多次寫過,AI核心是改變價值創造的過程,而一旦它在某個點深度打穿,因為智能是往更通用的方向發展,所以除了深挖之外也具有高度可復製性。這種特質導致,要麽不突破,一旦突破,隨後對應行業必然重整。想象下AlphaGo有了之後,如果再給它配上教育功能,那圍棋培訓行業是不是就需要重整。

AI的發展閃出一些這類的歷史性的機會點。難度要比過去做互聯網應用大太多太多,但每做一個出來就會新出一個巨頭。

所以有時候看某些關於AI投資的爭論會有一種滑稽的感覺。似乎總是在遺憾錯過巨頭的同時,對新巨頭的萌芽狀態視若無睹。

AI驅動下的未來世界

我們似乎對AI會不會取代人關註太多,對AI真正形成的產業沖擊則關註太少。

AI不單改變應用的形態,也顛覆當前的計算模式,所以可以從基礎設施和應用端兩個不同視角來看這種變化。

按橫切的視角看基礎設施。

除了英偉達這類芯片和系統供應商、OpenAI這類大模型供應商外,過去橫切所有計算的基礎設施的結果數據庫、存儲等應該都還在,如果需要全新的技術,那可能並不是Oracle這些了。

變化不會局限於此,而是會延展到終端。終端的趨勢用一句話的概括就是各種機器人的崛起。

這和現在很不相同,你真有個機器人的話,能想象操作的時候需要去它身上去敲鍵盤或者觸屏麽!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應用會按領域對現實進行分割歸並。

從AI的視角來看,互聯網只不過是一個會被重整的領域。後續肯定會進行很誇張的歸並。

歸並之後把手機打開,一半的應用要歸並成一個應用的機器人。讀書、新聞、音樂、搜索等不再單獨存在了,而是被一個機器人所代理。

在軟件的世界裏並不是只有互聯網,還有SAP等大量產品。這些產品會因為智能和計算模式的變革而重做。考慮創新者的窘境,大概率也不是原來那些廠商。

如果真的如此,那互聯網對世界的影響如果是1的話,AI的影響則可能是10,縱深上差別太大了。

小結: AI的本質變化在於它更新了計算的範式,也正因此才會出現新的系統性的機會。同時會出現全產業鏈條的重整。只要AI的智商還在提高,那這些預測基本就註定會發生。

現實很艱難,但其實不用太悲觀,這類新的顛覆性機會很少出現的。---[文:李智勇/來源: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