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科學家追求高薪,美國博士後人數少了
3月26日(星期二)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電子在石墨烯中的奇特行爲激發物理學家的興奮
去年五月,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項不尋常的現象。當他們在兩層只有原子級厚度的二碲化钼(MoTe2)之間通過電流時,觀察到電子似乎以分數電荷的形式協同運動。電阻測量表明,這些電子的表現不同于常規的-1電荷,而是類似于-2/3或-3/5這樣的分數電荷。更爲神奇的是,這種現象完全源于材料本身的固有特性,並非由任何外部磁場引導。
這種被稱爲“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FQAHE)”的現象目前也在一種截然不同的材料中被發現。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凝聚態物理學家巨龍領導的團隊在將五層石墨烯夾在氮化硼薄層之間時,觀測到了這一效應。
在今年3月3日至8日召開的美國物理學會(APS)會議上,巨龍分享了他的團隊的這一發現,這些發現還未被其他研究人員複現。與會者雖然認爲這些結果令人信服,但對此發現感到困惑不已。
“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特定帶電粒子是某些類型量子計算機的關鍵需求。此外,這些發現也挑戰了物理學家對電子行爲的傳統認識。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美國博士後人數下降引發關注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從事博士後工作的美國公民數量顯著減少,特別是在生物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這一趨勢凸顯了美國學術界正面臨博士後人才短缺,以及早期職業科學家越來越傾向于學術界以外的高薪職位。
這些數據來源于NSF的《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和博士後調查》。根據2022年秋季最新發布的數據,美國各機構雇傭的博士後數量達到了62,750人,比前一年下降了1%。但這一下降趨勢在不同國籍之間有顯著差異。從2021年到2022年,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從事博士後工作的人數從29,755人減少到27,289人,下降了8%,這是自1980年該調查開始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與此同時,持有臨時簽證的博士後人數增加了6%,從33,573人增至35,461人,與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
同時,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的招聘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根據NSF去年發布的另一項調查數據,選擇攻讀博士後的美國生命科學專業的博士畢業生數量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少,而選擇進入工業界的人數卻在增加。
《科學通訊》網站(www.sciencenews.org)
最新發現:日本山雀通過肢體語言交流
人類通過各種手勢如皺眉、搖頭或豎起手指來無聲傳遞複雜信息,這種能力在動物界中相當罕見,僅在靈長類動物中有所觀察。而最近,科學家們在一種鳥類——日本山雀身上也發現了這種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日本山雀會通過扇動翅膀的方式,發出一種他們稱之爲“請你先進”的信號,示意其配偶先進入巢穴。這一發現于3月25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東京大學的生物學家表示,這表明日本山雀將振翅作爲一種象征性的行爲,在涉及發送者、接收者和特定目標的複雜社會背景中使用,這與人類的交流方式頗爲相似。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綠色氫能源生産即將實現突破,市場規模可能達數百億美元
在追求可持續及零排放未來的道路上,綠色氫能源作爲一種變革性選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全球致力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挑戰,規模化生産綠色氫將大幅降低碳足迹。
相較于依靠化石燃料的傳統制氫方式,綠色氫通過電解水的方式利用太陽能、風能或水能等可再生資源生産,標志著能源領域的一大轉變。據報告預測,到2030年,隨著氫能需求和産量的增長,每年可替代1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36萬桶石油和2000萬噸煤炭。
綠色氫的生産過程不依賴于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成爲一種環保且可持續的選擇,有望在多個行業引發革命。預計到2030年,綠氫的電解裝置裝機容量將達到134至240吉瓦,對推動2030年後供應鏈的延伸至關重要。
全球綠色氫市場預計將經曆指數級增長,估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億美元增長至30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1.1%。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一種新型電化學傳感器能夠檢測出危險細菌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與英國基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一種新型傳感器,用于偵測細菌。該傳感器基于一個塗有創新材料的芯片,確保只有特定的微生物能夠附著在其上,例如某些病原體。隨著生物數量的增加,芯片産生的電信號亦隨之增強。因此,這種傳感器不僅能高靈敏度地檢測出危險細菌,還能測定其濃度。
細菌感染每年奪走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因而偵測有害微生物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疾病診斷還是食品生産等領域。然而,目前的檢測方法往往費時、需昂貴設備或專業操作,且常常無法區分活細菌與其死亡産物。與之相比,這種新開發的方法能直接檢測活細菌。
2、研究稱將加密貨幣挖礦與綠色氫結合,助力清潔能源發展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將以大量碳基燃料消耗著稱的加密貨幣挖礦與綠色氫結合,能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提供基礎。該研究結果于3月2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研究人員認爲,利用清潔能源驅動區塊鏈挖礦業務,並爲綠色氫生産供能,將提升風能與太陽能的産能,有助于擴大可持續能源的生産規模。
根據美國白宮科技辦公室2022年的報告,在當前體系下,美國的區塊鏈基礎加密貨幣挖礦消耗的碳基能源量與阿根廷全國相當。美國能源情報署初步估計,2023年加密貨幣挖礦的年電量消耗可能占到美國總用電量的0.6%至2.3%。
3、人類傳給動物的病毒多于動物傳給人類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通過對病毒基因組的深入分析發現,人類傳播給家養及野生動物的病毒數量超過了我們從它們那裏感染的病毒。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雜志上。研究團隊分析了所有公開的病毒基因組序列,以重構病毒從一個宿主跳轉至另一脊椎動物物種的路徑。他們開發並應用了新的方法學工具,分析了迄今存儲在公共數據庫中的近1200萬個病毒基因組,重建了32個病毒家族的進化史以及過去的宿主跳躍事件,並確定了宿主跳躍期間病毒基因組發生突變的區域。
科學家們發現,從人類到其他動物的宿主跳躍(稱爲人類傳染)事件是從其他動物到人類的兩倍之多。這一模式在大多數病毒家族中都保持一致。此外,研究還揭示了更多動物間宿主跳躍事件,而這些並不涉及人類。
這項研究凸顯了一個重要但大多被忽視的事實:人類病毒經常從人類傳播到野生動物和家畜中。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金星上有生命嗎?金星雲層或適合某些形式生命存在
在地球以外的太陽系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科學界探索的重大問題,而金星的雲層可能成爲破解這一謎題的關鍵所在。位于地面以上約48至64公裏的金星雲層,與其高溫難以居住的表面相比,溫度較爲溫和,理論上可以維持一些極端生命形式的存在。
科學家們推測,如果金星雲層確實孕育了生命,那麽這些生命形式很可能與地球上已知的生命大相徑庭。原因在于,金星雲層主要由劇毒硫酸組成,這種強腐蝕性化學物質能溶解金屬,破壞大部分地球生物的分子結構。
然而,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期的研究成果或許將對這一傳統觀點提出挑戰。該研究發表于3月18日的《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雜志,報告稱,在濃硫酸環境中,一些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氨基酸竟然能夠穩定存在。
該研究將19種關鍵氨基酸置于與金星雲層中硫酸濃度相仿的環境中,結果顯示,這些氨基酸能夠在濃硫酸溶液中穩定保持長達四周之久。值得注意的是,這19種氨基酸的分子主體在濃度介于81%至98%的硫酸溶液中均能保持完整。---(劉春/來源: 易科技報導)
*總體投資下降、分項有增有減:透過財報看中國移動“花錢”邏輯*
近期中國移動發布了2023年財報——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利潤再創曆史新高,中國移動經營業績創下新的裏程碑。特別是“挺進萬億俱樂部”的標志性突破,引發了業界熱議。
中國移動發布財報往往能夠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因爲中國移動體量龐大,更是因爲産業鏈企業與其發展休戚相關——作爲産業鏈龍頭企業,中國移動的資本投入是衆多企業的收入來源。
分析近年來財報,可以發現中國移動的資本開支有如下幾點規律。
01. 投資高峰已過---步入小幅下行通道
回顧過去5年,中國移動資本開支從2019年的1695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852億元,達到最高峰;2023年趨勢開始扭轉,中國移動資本開支步入下行通道,這一年完成資本開支1803億元,占通信服務收入比下降1.9個百分點,爲20.9%。
中國移動預計,2024年資本開支將較2023年下降4.0%,約爲1730億元,資本開支占收比預計降至20%以下。
02. 5G投資下滑---5G-A投資不會大幅增長
截至2023年底,中國移動累計開通5G基站194萬個,基本實現全國鄉鎮以上連續覆蓋,其中700MHz基站62萬個,同時部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RedCap商用網絡。從2019年獲頒5G牌照至今,中國移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這與中國移動的5G網絡建設投資密不可分。
回看過去幾年,在獲頒牌照的2019年,中國移動5G網絡投資爲240億元;第二年,這一數字突飛猛進到1025億元;到2021年則進一步飙升至1140億元,到2021年底中國移動累計開通超73萬個5G基站,基本實現城區、縣城、鄉鎮連續覆蓋,部分重點區域、發達農村、重點物業場所良好覆蓋。
從2022年起中國移動5G投資開始下降,2022年和2023年分別爲960億元和880億元,根據2023年財報,其2024年5G投資將進一步下降至690億元。
在業績說明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中國移動2024年將在300個以上城市部署5G-A,但是5G-A的投資不會大幅增長,因爲5G-A建在5G基礎之上,不是推倒重來,預計投資15億元。
03. 算力和能力投資規模增長---精准投資夯實數智底座
與中國移動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相呼應,從2022年開始,中國移動一改過去按照“移動通信網、傳輸網、業務支撐網、土建及其他”細分資本開支的方法,與時俱進采用“連接、算力、能力、基礎”的維度,充分體現了中國移動對于算力、能力的重視程度。
分析2022年以來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移動對于算力和能力的投資處于增長態勢,特別是算力,從2022年的335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91億元,以及2024年的475億元(預估),到2024年連接部分投資占比將下降到50%以下。
2021年,中國移動審時度勢,推出了《中國移動算力網絡白皮書》,提出“算力泛在、算網共生、智能編排、一體服務”的算力網絡發展目標,正式吹響了進軍算力市場的號角。2022年,我國啓動“東數西算”工程,中國移動的前瞻布局得到了市場驗證。此後,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算力市場高質量發展。而大模型的崛起又對智能算力提出了巨大需求。中國移動爲此將資本開支向算力重點傾斜,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數智底座。
根據財報,中國移動算力網絡持續引領,初步建成技術和規模全面領先的全國性算力網絡,數據中心能力覆蓋國家“東數西算”全部樞紐節點,通用算力規模達到8EFLOPS,呼和浩特超大規模單體智算中心和11省12個智算中心區域節點啓動建設,“N+X”多層級、全覆蓋智算能力布局加快形成,智能算力規模達到10.1EFLOPS。中國移動計劃2024年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分別達到9EFLOPS和17EFLOPS。
04. 研發投入穩步增長---科技創新全面起勢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信息通信行業,加大研發投入、掌握關鍵技術、提升研發效益,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爲此,中國移動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研發投入是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最有力的說明,從2021年至今,中國移動研發投入持續穩步增長。
回顧2023年,中國移動升級“一體五環”科創體系,啓動實施“BASIC6”科創計劃,更大力度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近一年來,中國移動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成功研制國內首款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破風8676”,“中國移動01星”、“‘星核’驗證星”兩顆天地一體低軌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入軌。此外,中國移動牽頭5G-A國際標准60項,位居全球運營商首位;6G創新成果數量穩居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發布“九天·衆擎”基座大模型,推出客服、政務、網絡、企業通話、川流出行等5款行業大模型;建立梧桐大數據分布式協同計算平台,在政務、應急、反詐等領域的應用服務更加廣泛。
總體投資規模有所下降,具體細節有增有減,體現了中國移動以“兩個新型”爲指引,以建立“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爲目標,對于投資的規劃和布局更加有的放矢,更爲精准高效。而掌握變化規律、與中國移動同頻共振,則是産業鏈企業在變局之中爲自己爭取更多機會的關鍵所在。
[作者:舒文瓊*責編版式:蓋貝貝*審 校:王 濤 梅雅鑫*監制:劉啓誠/來源: 通信世界]
【新媒體團隊】-[監制 : 劉啓誠*審校 : 王濤 梅雅鑫*編輯 : 王禹蓉 蓋貝貝*視頻剪輯 : 黃楊洋 盧瑞旭*運營 : 林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