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萬億市值蒸發!英偉達會成爲思科2.0?

2024031218:54


如今的英偉達,在中美投資圈都是一個神話。英偉達的股價,從2022年10月到現在,一年半不到,就漲了7倍。再拉長一些,如果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漲了200倍。爲什麽漲成這樣,因爲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創造了一個奇迹。

英偉達昨晚又跌了。

上周五的突然大跌,已經讓中美資本市場翻了天:盤中市值一度逼近2.5億美元,但是收盤的時候,卻從高點砸下來10%,只剩下2.2億美元,市值蒸發了2300多億(人民幣約1.7萬億)。

這還不算嚴重,更讓市場焦慮的是“女版巴菲特”木頭姐——方舟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凱茜·伍德對英偉達走勢的判斷。

在她看來,英偉達會是下一個思科,現在很危險,1994年的思科占標普IT行業指數的2.5%,占標普500指數的0.2%;而2023年的英偉達在這兩個指數上的占比分別是4.7%和2.8%,太高了。

何況,目前兩家公司的股價走勢都比較吻合:


她自己也在去年持續減持英偉達,盡管這個過程中英偉達股價屢創新高,卻沒有改變她的觀點。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橋水基金的達利歐以及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都認爲英偉達不會像思科那樣崩盤,英偉達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爲31.4倍,要翻兩番才能接近思科2000年初峰值。標普500指數信息技術板塊的預期市盈率爲28倍,也只有2000年初的一半。

甚至有人貼出來另一張圖,說英偉達還是1999年的思科,距離高點遠著呢。


這卻間接證明了:多方也不是堅信英偉達沒泡沫,而是堅信還沒到泡沫要爆的時候。

讓我們再看看英偉達背後的大佬在幹什麽?最新的消息顯示,這家科技巨頭背後的掌門人黃仁勳最近回了趟母校斯坦福大學參加活動,順便親自回應了下他“爲啥常年穿皮衣”。

他坦誠地表示,皮衣是他的妻子精心挑選的。他個人並不熱衷于購物,因此這件皮衣對他來說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如果將來不喜歡這件皮衣了,他可能會考慮再買一件新的,否則他會一直穿著這件皮衣。

1. /當年的思科,比英偉達牛 /

現在美股的AI熱,遍地都是搞大模型的公司,跟2000年像不像?

連炒作邏輯都一樣——風口來了,賣水的最賺錢。

思科一路上漲的時候,風口上最肥的豬是互聯網行業,作爲網絡方案解決供應商(主要賣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思科就是給他們賣水的,現在風口上最肥的豬是AI大模型,賣芯片的英偉達就是給他們賣水的。

而且,兩者的江湖地位,都是一哥。

如今的英偉達,在中美投資圈都是一個神話。

英偉達的股價,從2022年10月到現在,一年半不到,就漲了7倍。再拉長一些,如果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漲了200倍。

爲什麽漲成這樣,因爲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創造了一個奇迹。

2006年,黃仁勳就啓動了一個叫CUDA的計劃,要做圖像處理的芯片GPU,而且是重金投入,那會兒英偉達一年營收才30億美元,卻要拿5億美元投入到CUDA項目裏,一投就是三年。

期間連投資人都找黃仁勳麻煩,但是他不爲所動,堅決不放棄。

直到2012年,有學生團隊用黃仁勳的GPU在計算機視覺識別大賽ImafeNet中奪冠,英偉達GPU的名聲才開始逐漸有了銷售,連谷歌和微軟都下了單。

而2016年,OpenAI成立時,收到黃仁勳贈送的一台計算機,上面搭載了8塊英偉達的P100芯片,既成就了OpenAI,也成就了今天的英偉達。



▲當時馬斯克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

黃仁勳十幾年如一日的隱忍,終于大爆發,在2018年踩中了區塊鏈,在2020年又踩中了元宇宙,在2022年踩中了ChatGPT,如今成了全美市值第三的牛股。

這不,現在甲骨文的老板埃裏森跟馬斯克去找黃仁勳吃飯,都在全程求著黃仁勳勻點貨給他們兩家。

然而,當年的思科其實比英偉達還猛。

現在英偉達的市場占有率大約是75%,思科的網絡路由器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80%。

跟黃仁勳的GPU一樣,思科公司的路由器也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開創性産品。

這個産品,是思科公司的創始人波薩克夫婦在斯坦福大學任教的時候搞出來的,克服了電腦之間的兼容問題,初次嘗試就成功連接了5000台電腦,建立了第一個真正的局域網系統。

可以說,沒有思科的産品,就沒有美國爆發式增長的互聯網公司們。

1990年,思科公司成功上市,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全美大賣,此後思科公司的營業額以幾乎每年超過40%的速度高增長,持續了11年。

1995年的時候,思科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設備制造商。1998年,思科的路由器市場占有率就達到了80%。

思科公司的CEO錢伯斯也是個厲害的人物,從他1995年上任到2004年,思科公司的年收入從12億美元增長到了220億美元。憑借這個業績,錢伯斯也被《商業周刊》評爲“互聯網先生”,他後來一直幹到2015年才退下來。

而作爲支撐思科公司業績持續走高的關鍵,互聯網公司雖然現在看起來有衰落趨勢,但在千禧年之前,那可比現在的AI公司勢頭還要猛。

2. /2000年,互聯網泡沫有多瘋狂 /

先說個數,1994年,美國的風投資金在互聯網領域只撒了7.07億美元,到2000年,已經增加到769.84億美元。

一級市場投資額翻了110倍,二級市場自然也要跟上,瘋狂的案例遍地都是。

1998年,一家公司成立了,名叫Pets.com,商業模式就是在網上銷售貓糧狗糧和其他寵物用品。



這家公司火得有多快?不到兩年就融到3億美元資金來燒,一年時間就成功IPO。錢到位之後,在網上、報紙上和電視上全方位投錢打廣告。

Pets.com的玩偶吉祥物印在了感恩節大遊行的氣球上,也被電視主持人采訪。



Pets.com還拍下了2000年初超級碗的電視廣告。這超級碗廣告的地位,和央視標王差不了多少。2000年超級碗一共有61個廣告,其中12個都是互聯網公司拍下的,當時的價格是30秒要190萬-220萬美元。

類似這樣的公司,還有浏覽器公司網景。

網景在1994年成立,1995年就上市,發行價是28美元,上市當天最高漲到75美元,收盤市值也達到27億美元,這一天也被美國資本圈叫做“網景時刻”。

那個時期的科技公司,創造了太多類似的奇迹。

然而,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燒錢不掙錢。

這可是科技圈的常見操作:

    第一張PPT,吹我們要改變世界,現在燒錢砸營銷,都是爲了搶市場占坑位,只要市場占有率高了,我就是這個領域的一哥,以後還不是想怎麽收割就怎麽收割。

    第二張PPT,是已經搶到市場份額之後,舉著用戶和增長數據,從A輪、B輪一直吹到納斯達克上市。

這種玩法,中國資本圈也熟。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哪家沒幹過補貼大戰?

然而,如果源源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入,也許這個策略能成功,一旦斷糧了,隨時都會歇菜。

所以,Pets.com一邊燒錢打廣告,一邊打折包郵賣一單虧一單,在上市後268天就把錢燒光倒閉破産了。

整個市場也是這樣,當時摩根士丹利的Mary Meeker追蹤了199只互聯網股票,這些公司1999 年 10 月的市值合計爲4500 億美元。但這些公司年總營收才 210 億美元,淨利潤則是- 62 億美元。

畢竟,從1998年開始,美股上市公司們,只要把名字加個e或者後面加個.com,就能進入互聯網概念板塊,然後大漲一波,根本沒人在乎公司是否盈利。

不過,這一切在2000年3月13日戛然而止。

不知道什麽原因,開盤後,思科、微軟、戴爾等公司突然同時挂出了數十億美元的巨量賣單,幾分鍾內,納斯達克指數閃崩,直接跌去了4%。

這一天起,吹了十年的互聯網泡沫就此破滅。

一家投資機構在《巴倫周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

    “在調查的207家互聯網公司中,71%的公司利潤爲負,51家公司的現金會在12個月內用完,就連互聯網偶像單位亞馬遜的現金流也只能維持10個月,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都在盡其所能地套現,從舊經濟體系流向新經濟體系的資金馬上耗盡,無錢可燒也無錢可賺的互聯網公司即將跌落神壇。”

突如其來的崩盤還不算太猛,三周後的微軟反壟斷判決,下令微軟拆分,則徹底戳破了泡沫。宣判的第二天,納斯達克指數跌了8%,可以想象個股跌得有多慘烈,此後資金再也沒有退路,紛紛抛售互聯網公司,股價一路崩盤。

後來微軟和政府達成和解,不拆分了,也救不回爆掉的泡沫。

“百元股”亞馬遜在2001年跌到了6美元;

2000年4月提交招股書的奈飛,跟微軟判決撞期,上市前沒有資金敢碰,只好撤回了IPO;

納斯達克指數在一年半的時間跌了78%;

1999-2001年之間成功上市的899家科技公司,到2019年就只剩下61家存活了。

遭遇這樣艱難的2001年,美國各大科技公司開啓了裁員。

摩托羅拉裁2500人,英特爾在前三季度就裁了5000人,朗訊科技裁了16000人。整個2001年內,美國企業合計裁了196萬人。

大把的公司,就這樣出局了。

3. /幸存者成長爲巨頭 /

但是,真正厲害的公司不會單因爲股價崩盤就完蛋。

就比如說站在旋渦中心的思科,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掉之後,那些互聯網公司客戶們,輕則股價下滑,重則關門倒閉,路由器的采購量也急劇下滑,思科這個“賣水”的人,也經曆了生存挑戰。

于是,思科進行了一系列自救:

    一、收縮産品線
    二、縮減人員
    三、削減供應商

自救的過程也很難,因爲思科的CEO錢伯斯曾經發誓永不裁員,但是到2001年4月,他還是動了手,一邊把22億美元過剩庫存進行了銷賬處理,一邊裁員18%。同時,他將自己的工資降到了每年一美元,算是給個交代。

應對這樣的危機,公司裁員18%哪兒夠呢,但思科想出了一個新招,就是讓他們舍不得直接開除的牛人員工,先轉到公益機構工作一年,尤其是和思科有業務往來的地區。這一年裏,思科繼續開工資,只是金額爲以前的三分之一,一年到期之後,他們可以選擇回思科繼續上班。

這個計劃給思科贏得了口碑,既沒有抛棄優秀員工,又做了公益,路由器和交換機的銷售額也受益大幅增長。

最後思科給這項計劃延長了半年時間,一年半時間一過,就把這些員工接了回來,成爲思科再次起步發展的重要後盾。

另外,亞馬遜的貝佐斯也帶著公司改革。

當時股價狂跌之後,亞馬遜的高管看著期權也不值錢了,紛紛離職。貝佐斯操刀改革,降本增效,要求“自律、效率、杜絕浪費”,精簡了物流中心,也裁了很多人,最後活了下來,在電商的市場占有率也一枝獨秀。

從2003年開始,亞馬遜的股價又進入緩慢上升的通道,並成功在2007年漲回到1999年的高峰,之後亞馬遜的股價飛得更高,讓貝佐斯多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隔壁喘不過氣的奈飛,也拼命自救。

第一次IPO失敗後,奈飛的哈斯廷斯就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員工,削減成本,只保留了盈利部門,還說服了原有投資人再次注資1200萬美元,避免了破産。

第二年,隨著DVD機熱賣,影片租賃需求爆發,奈飛趁機重新沖擊納斯達克上市,不過,這次奈飛刪掉了.com的後綴。

直到2011年,奈飛將DVD服務和流媒體服務分開,才逐步“回歸”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畢竟公司名字前面還是有個net的。

而爆掉的泡沫,讓很多科技人才失業,卻依舊推動著科技的發展。

蘋果公司在泡沫後撿漏,招了一大批人,喬幫主順利地在2001年推出了iPod,在2003年推出了iTunes Store,最終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款iPone。

潮水會把行業泡沫沖掉,只有跟上變化的優質公司才能屹立不倒。---[金融八卦女作者 : 鄧碧蘿小腰總/來源: 金融八卦女]

參考資料:
《人人都爲AIGC狂,似2000年互聯網泡沫重演?》,第一財經

《首屆互聯網大逃殺“幸存者”,是靠什麽活下來的?》,虎嗅網

《達利歐最新判斷:美股究竟有無大泡沫?(附全文)》,華爾街見聞

《英偉達“跳水”超10%,市值蒸發9200億元!比特幣“閃崩”近4000美元,7萬人爆倉》,鳳凰網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