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上全部身家的李嘉誠,栽了!
問大家一個問題:李嘉誠算哪國人?
看名字,姓李名嘉誠,這應該是個中國人。
看國籍,李嘉誠是加拿大人,他的倆兒子也都是加拿大人。
但是要問問李嘉誠自己的內心,他一定會認爲自己是個英國人。
這不僅是因爲英國曾經是香港的“宗主國”,更是因爲,李嘉誠已經把他晚年的絕大部分身家——4000億英鎊,全都投在了英國。
然而,自認爲是英國人的李嘉誠卻沒想到,英國可沒把他當自己人。
這不,就在中國新年來臨之際,英國就狠狠擺了李嘉誠一道。
李嘉誠旗下的電信公司Three UK與英國電信商沃達豐(Vodafone)的合並案,遭到了來自英國的“調查”。
目前英國電信市場主要有沃達豐、Three UK、O2)和EE四家運營商。一旦沃達豐和Three UK合並,就將擁有超過2700萬客戶,約占英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成爲全英國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
合並後的公司計劃未來10年投資110億英鎊,以建立歐洲最先進的獨立5G網絡。
這不是好事嗎?
英國人卻不這麽認爲。
英國人認爲,Three UK的母公司來自中國。
英國《國家安全與投資法》在2022年初生效,授權英國審查和介入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的收購。如果收購涉及包括國防、能源、通信等的17個敏感産業,而且收購比率高于25%,英國就有權審查。由于沃達豐與英國之間合作有敏感合同和海底電纜網絡,一旦Three UK加入,影響英國的國家安全怎麽辦?
于是,英國展開了對這項合並案的調查。這意味著,英國有權以所謂“國家安全理由”阻止這宗交易。
英國反中非政府組織更是趁火打劫,指責這項合並會給英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國家安全風險,極力阻止合並的順利進行。
一位所謂的英國人士的甚至表示,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可能會被中方的代理人控制,這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國家安全風險。
針對李嘉誠公司的調查已經不是第一次。
Three UK曾于2015年尋求與另一英國大型電信公司O2合並,當時,英國還沒有正式脫歐,這筆交易被歐盟委員會阻止了,理由是涉嫌壟斷,調查報告居然寫了731頁。
兩年前,英國又發起了多項對長和集團在英國投資的調查。李嘉誠一方面追加了20億英鎊的投資,一方面給英國員工漲了工資,才穩住了局面。
1月26日,英國對Three UK的本次合並展開反壟斷調查,時限將持續24周。
反壟斷調查還沒結束,國家安全調查又來了。
盡管這次李嘉誠早有預案,主動把控股權讓給英國人,自己只占49%,想借此換取信任,但該來的還是來了。
李嘉誠欲哭無淚:我這麽多年來對大英帝國的忠誠,竟然還沒有換來哪怕是一點點的信任嗎?
李嘉誠在情感上對大英帝國的忠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早在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李嘉誠就多次跟英國人進行貿易來往,有了一定的交情。1980年,李嘉誠還購入了彙豐銀行的股票。80年代,李嘉誠開始在英國投資,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收購了英國的電信公司Orange。90年代初期,他投資英國菲利斯杜港的時候,還是布萊爾親自剪彩的。
在香港回歸前,李嘉誠在英國已經擁有了菲力斯杜港、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 Rail、供電基建公司UK Power Networks和供水公司Northumbrian Water,以及健康和美容連鎖店Superdrug等,與英國政壇也有一定的關系。
然而,那時的李嘉誠羽翼尚未豐滿,還不足以用全部身家向宗主國表達忠誠。
真正的改變,是從2013年開始的。
這時的李嘉誠,已經踩著大陸房地産開發的紅利,擁有了富可敵國的巨額財富。
是時候向夢想的土地進發了。
李嘉誠先後在內地和香港套現近2000億港元,然後拿著這筆錢,開始大舉進軍英國市場。
到2019年爲止,李嘉誠已經買下了半個英國,其中包括:
40%的天然氣市場;
25%的電力供應份額;
25%的淡水資源供應份額;
40%的電信業;
三分之一的燃氣業;
三分之一的港口……
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合計達到了4000億港元。以英國爲首的歐洲市場占到了長江實業利潤總規模的57%。
除了投資,李嘉誠對英國表達忠心的方式更是舉不勝舉。
2020年,英國爲收留亂徒分子,提出向300萬港人提供入籍,李嘉誠立即提出,要投資100億港元在英國打造一個香港城。
他還在英國進行了大量的慈善和公益活動,捐贈數億英鎊,支持了英國的教育、醫療、科研、文化、環保等多個領域。
他捐贈1.2億英鎊,建立了劍橋大學的李嘉誠醫學院,培養英國的醫學人才;
他捐贈1億英鎊,建立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李嘉誠創新中心;
他捐贈6000萬英鎊,建立了牛津大學的李嘉誠圖書館,保存英國的文化遺産;
他捐贈4000萬英鎊,建立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李嘉誠全球政策研究所,提升英國的國際影響力;
他捐贈了3000萬英鎊,建立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李嘉誠中心……
與澳門愛國企業家何鴻燊花巨資購買圓明園獸首完璧歸趙的義舉相比,李嘉誠似乎從未想過讓大英博物館裏的中國寶貝回歸祖國。
而李嘉誠在國內捐助的項目,除了一個汕頭大學之外,就乏善可陳了。
終于,李嘉誠得到了來自主子的嘉獎。
他先後兩次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爵士勳章,雖然勳章是九個爵位等級裏最低的,但李嘉誠還是激動萬分。
因爲,這意味著“脫中入英”大業終于成功了。
李嘉誠是在香港做塑料花起家的。
但是,他的巨額財富,卻更多地來自于內地爲他提供的機遇。
與在改革開放中獲得事業發展的絕大多數企業家不同,李嘉誠賺了錢,卻並不幹事。
在內地的房地産行業興起之際,李嘉誠利用大陸給出的優惠政策,投資了近30個地産項目。但在拿到項目之後,李嘉誠采取的是故意拖延開發速度的方式,捂盤多年,再轉手一賣,就能暴賺數百億的身家。
李嘉誠在內地的項目絕大部分開發時間都在10年以上,最終近30個項目中只有約10個項目完成。但有據可查的只有東莞的一個項目因囤地被罰款8000萬。這種背信棄義的方式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規劃與發展,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但是我們的各地卻懷著對港澳台商的同胞之情,一直予以寬容和諒解。沒想到的是,在憋了20年之後,李嘉誠一舉賣掉位于各大一線城市黃金地段的地産,套現幾千億,留下一堆爛尾工程,跑了。
香港回歸之後,來大陸投資也是各種好政策。李嘉誠的投資項目基本都來自于基礎設施,離不開大陸對他的大力扶持。只是因爲靠著國家給的各種優惠政策,他才能在各地無往不利,收獲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的時候,李嘉誠卻以白眼狼的方式回報了大陸。尤其是抛售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和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彙經,被衆多投資者視爲標志性事件,造成了惡劣的負面影響,悲觀情緒蔓延。此時的李嘉誠毫無社會擔當,絲毫沒有考慮到這些年他能賺到這些錢,就是因爲背後有著強大的祖國。
李嘉誠心目中的祖國,是英國。
在香港,李嘉誠長期壟斷市場,尤其是房地産市場,人爲造成了“寸土寸金”的後果。李嘉誠家族利用手中的資源,多次對港府施壓,阻礙港府的改革措施。
港人不僅買不起房,還租不起房,200萬人住的是不到20平米的鴿子樓,還有20萬人住的最小只有1.4平米的“棺材房”。在香港民衆的眼裏,李嘉誠就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對于香港回歸之後,各界特首實施的産業升級、提升香港的項目,李嘉誠家族極力阻撓。1998年,香港推出“數碼港”計劃,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拿下土地之後,依然采用長期拖延的方式,最後沒能做出任何“數碼”産品,錯失了香港擺脫金融和地産,走上數字經濟快車道的良機。
2020年“風波”期間,李嘉誠家族旗下的百佳超市把物資一車車運到亂徒聚集地。
百佳、屈臣氏、豐澤更是配合主動停業一天。李嘉誠買下報紙頭版,印了兩行大字“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這一唐朝典故的意思是“不要趕盡殺絕”。請問是誰要“趕盡殺絕”?我們不明白,也沒人理睬李嘉誠,但是從此以後,他就多了個雅號“李黃瓜”。
在李嘉誠帶著4000億投奔英國的時候,英國曾向他承諾:我們非常公平、開放,任何産業都可以投資,沒有限制。于是,李嘉誠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指望能穩賺不賠。但老李萬萬沒有想到,投資到位後,監管越來越多。漲價要監管、合並要監管、裁員要監管……說好沒有任何限制,結果卻成了個殺豬盤。
李嘉誠終究不是昂撒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投奔英國,李嘉誠悔之晚矣。
如果李嘉誠能知道巴菲特的這句話就好了。巴菲特曾說過: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而成功,就算短期賺了點錢,長期看,大概率還是要還回去。---來源: 大國觀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