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第一批用AI替自己幹活的人:更輕鬆了,也更害怕了

2023061416:03

今年被稱作"AI平民化元年",隨着ChatGPT-4和Midjourney v5的發布,普通人初嘗AI紅利,在新工具加持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但這也引發了人們關於失業潮的擔憂。

在過去半年時間裡,一條採訪了AI領域的眾多學者和技術實踐者,有人工智能技術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李開復博士,

有把AI當助手的建築設計師和程序員,還有廣告導演在體驗AI工具後,擔憂自己未來的工作量會不降反增。

普通白領怎麼利用AI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以及如果未來自己的工作崗位被AI替代,人們該如何重建個人的價值感和人生意義?

01. AI變成了我的私人助手


何斌博士,一級註冊結構師-AI建築設計使用者

我從事建築結構設計20多年,主要做城市更新和豪宅。

今年是AI的大年,市面上突然出現很多建築行業的AI設計軟件,比如房地產開發的畫圖AI,結構的計算AI,還有單體建築畫圖的AI。其實這些技術研發是幾年前就開始了,藉助ChatGPT的熱點才引起更多人討論。

以前我們接到一個別墅改造的案例後,會在網上給客戶找大量的意向圖,很生動具體。但核心問題是,圖里房子畢竟不是業主的房子。所以傳統辦法就是我們做模型,出效果圖。

做模型的周期長,一個圖就要畫兩三天。而且速度慢,人工畫圖一次只能畫一個,不可能批量做十個、八個讓對方選。因此成本高,幾天人工少說也要幾千塊錢出去了。



模袋雲導入線稿



左:小程序操作界面

右:選擇「宮崎駿」大師創作的生成圖

模袋雲是一個建築行業的AI畫圖軟件,做別墅設計用得比較多。兩三年前他們就開始研發了,一直在做內測,AI模塊一個月前才正式開始公開外界使用。

在這個小程序里,設計師把建築的簡單圖形導入後,不到一分鐘就能出一張效果,而且還能選擇風格。



左:「柯布西耶」大師風格的生成圖

右:「托馬斯·赫斯維克「大師風格的生成圖



左:「安藤忠雄」大師風格的生成圖

右:「扎哈·哈迪德「大師風格的生成圖


建築AI軟件「模袋雲」提供選擇的大師風格

裡面有幾個大師的風格可以選擇,比如安藤忠雄,貝聿銘,扎哈·哈迪德,柯布西耶,而且還可以生成多張圖供你選擇。

相比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國外製圖網站,這個小程序的訓練庫針對性強,基本都跟建築、室內和景觀有關,背後的研發團隊也比較了解建築行業的痛點。

但就是因為新,所以也確實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需要更多的數據和資源把它「餵」出來。但進步也很快,可能過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使用體驗又是完全不一樣了。



「密斯「大師風格生成圖



「貝聿銘「大師風格生成圖

培養一個建築學生很不容易的,不光要學習藝術方面的設計,還有理科的結構,還要學建築史這樣的社會學科,還要掌握大師們的風格,所以說建築師很難培養。

以前我們本科教學都是用教材,在書裡面學比如貝聿銘的風格,看他很多案例,提取他的風格的元素,再去模仿他做創作,周期很長,但現在有了AI,你可以很快導出他風格的設計圖片。

整個建築行業都不是太景氣,我們土木工程方面,希望學生要平衡專業的知識學習和技術應用,把重心放在方案的創意和輸出上。

說到底,AI現在更多是個工具人,設計的核心是創意,所以我認為至少未來的5-10年裡,設計師都無法被AI替代。


*小宋,27歲,算法工程師---ChatGPT使用者、前研究者

我研究生學的是自然語言處理,現在在大廠做算法工程師,負責的是網頁的落地頁廣告和電商的變現收入,說白了就是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給你推薦更感興趣的廣告,然後儘量讓觀眾下單變現。

現在很火的ChatGPT,本質是一種語言模型,簡單理解就是個轉換器,你隨便給它餵一個東西,它都能給你吐出一堆東西。比如你給它一段文本,它通過編碼-編碼的方式輸出另一段文本。可以是問答、續寫、複述、機翻等關係。



小宋的ChatGPT 操作頁面

在工作上,ChatGPT相當於我的一個私人助手。

現在我基本上每天必問ChatGPT。最常用的就是問它我不會或者記不住的語法和算法。

前段時間我要用到一個叫做bosun的語法,說實話我沒學過這個語法,也不會寫,問了組裡的人也沒人回我,我就把我的問題發給ChatGPT了:「請你用bosun語法幫我寫一下。」

它最開始給我返回的答案是錯的,我就又輸入:「你寫錯了。」它就回復我,它會按照我的需求重新修改一下,然後給到我一段滿意的正確的代碼。

使用ChatGPT的重點是你怎麼描述你的問題,它需要你把問題分解到非常細,便於它理解。

當我確定我在搜索軟件里一定能搜到的問題,我會直接問ChatGPT,相當於給它派個活兒幫我查一下,然後它把查到的結果匯總給我,比如讓它給我寫一段C++代碼的單元測試。

但如果是我覺得我主動去檢索都查不到的問題,那它可能會胡說八道,那種我也不太會問它。



小宋提供的ChatGPT使用記錄

生活上我也會經常問ChatGPT。

比如我最近在裝修,買家具家電的型號啊,木踢腳線和鋁合金踢腳線的利弊呀,主要想看它有沒有比我更厲害的回答。

02."當資本適應你的高效率後,就回不去了"


伍哥,39歲,廣告導演---Midjourney使用者

我目前在上海做廣告導演,之前做了15年攝影師。

Midjourney確實是快,它讓我的工作變簡單了,但同時會增加我的工作量,也會讓我一個人承擔原本一個團隊才能做的事情。

我的工作就是在接到項目之後,出一個視覺方案,裡面包括腳本,這個一般是插畫師手繪的黑白線稿,以及氛圍圖,就是在網上找視覺參考圖,這部分也是最費時間的。

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Midjourney,我當時很興奮,馬上就在第二個的項目里試用了一下,有點顛覆我的想象。

之前的線稿和氛圍圖現在可以用Midjourney一個軟件搞定,節省了前期製作成本,又提升了效率。





伍哥用Midjourney導出的腳本視覺圖

對於客戶,他們可以在拍攝前期就看到一個具體的影像參考,包括人,景,物,光,色,和構圖,甚至說就是最後想要拍出的理想畫面。

Midjourney的工作方式對我來說也很友好,我用自己語言描述給它我想要的畫面,它就會開始高效地為我工作,結果大部分是令人滿意的。

而且不是傻瓜式的,Midjourney的參數設置非常具體。



Midjourney的操作頁面

最下方對話框內為人工輸入描述,上方為已生成圖像

比如前陣子我做的香薰廣告的案例,故事發生在大山腳下的一個房間裡,女主角是個漂亮的女孩子,我就會輸入:一位美麗的女孩坐在窗邊,旁邊的茶几上擺着我們的香薰產品,早上的氣氛,柔和的光,窗外遠方是群山,寫實風格,ue5引擎,8k分辨率,- - ar 16:9, - - v5,然後點擊生成。

不到一分鐘內,它就會按照你的敘述生成4張畫面,我可以在裡面選一張我覺得最接近的,然後再讓它生成4張,直到得到我最滿意的那張為止。

如果想要個帥哥,網絡上建議輸入韓國男生,這可能和kpop的文化有關。



整個行業對於Midjourney的出現都是很興奮的狀態,但對未來也有焦慮,尤其是插畫師朋友,聽說已經有些插畫師的工作被Midjourney等AI工具代替了。

我擔心AI的這種高效,不但不會減輕中國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反而會助長資本的貪婪性,不斷壓榨年輕人的勞動力。原本3天交的項目,因為AI,未來可能會被要求1天裡交付。

03.AI時代,尋找工作之外的意義


*李開復博士,61歲,國際AI專家---曾任Google、微軟全球副總裁

我預測過,截至2033年,有40%的工作崗位上的人類員工,都將被AI和自動化技術所取代。

AI能把人類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但也無法取代人類大腦的創造力。AI不具備進行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另外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友情、關懷等。

要跟AI競爭,我會建議年輕人把這兩個技能,也可以說是軟實力排得最高。然後也要非常開放地去學習使用AI的工具,並且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你吃飯洗澡都在想這個事情,所達到的功力更難被AI超越。



在AI時代,人和工作的關係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在工業時代,企業主需要說服很多藍領,去做枯燥的重複性工作,就會描述出未來可以賺錢買房、後代可以活得更好、勤奮是最重要的等等,總之「工作就是你人生的意義」。

所以很多人相信了「工作—賺錢謀生—獲得成就感」的人生模式,做了一輩子工。



智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

創意或決策型、強社交的工作不容易取代



勞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

強社交、高靈活性的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

但是AI時代來臨,一些藍領、白領的工作會逐漸被AI取代,如果大部分人還認為工作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工作又被取代了,就會感到非常痛苦。

在我們沒有被「工作」規訓之前,古時候,其實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意義是大於工作的,可能是家庭、友情,或者自己愛做的事,琴棋書畫等等,真的是一直到了工業時代才改變了。

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讓自己回歸以前人類的狀態,但是不可以奢望這個改變會在10年20年之內發生,會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



電影《頭號玩家》,男主角身處雜物車廂

體驗全方位覆蓋六感的XR技術

很多人警惕技術,是出於擔心被它控制的擔憂,進而懷疑,技術真的能讓我們變得幸福嗎?

比如現代人沉迷於手機,屏幕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因為很多APP的設計,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根據每個人過去的使用來推送內容,讓我們上癮,從而賺很多錢。

而且元宇宙在5-10年後也會到來,考慮到如果真的很多人因為AI而失業,他們可能就會拿着救濟金,頹廢地進入元宇宙玩遊戲,沉迷在裡面不出來了。



怎麼去跨越這個問題?

我真的覺得做AI算法的工程師,不能只是無限讓用戶時長增加,而是讓用戶看的內容同時對他也是有益的,幫助他成為一個更博學、聰明,或更幸福的人。

只要數據足夠多,他在網上的表現有沒有更博學,是不是感覺更幸福,理論上是可以衡量的。這個任務很複雜,但可以拆解。

目前,AI識別人類情感的能力已經超過了人類的平均能力,不僅能夠識別出人們的普通表情(通常持續0.5-4秒),而且能識別出微表情(通常持續0.03秒-1秒)。此外,人在講話時聲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語調的輕重、瞳孔擴張程度也可以用作評估一個人情緒的有效特徵。

到2042年,我們可能仍然無法完全弄清楚,幸福感是如何產生的。但那時的AI解讀人類情感的能力,將進化得非常強大。一些旨在給人類帶來幸福感的AI雛形,也將在那時產生。



在AI時代中,客觀來看,我們進入一個豐饒社會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因為在未來所有的物品都會變得越來越便宜,AI和機器人可以來做製造,合成生物技術來做材料的發明 (例如在實驗室用動物幹細胞合成「人造肉」,與真正肉類具有相同的蛋白質及脂肪成分,甚至味道和口感也一樣) ,能源也會越來越便宜。

甚至可以期待20年以後,我們人類如果一周只工作15個小時,也可以養活自己,得到溫飽。

但豐饒社會真的一定就會來臨嗎?其實未必。一些公司依然可以通過壟斷和營銷洗腦,讓我們花最高的代價來獲得生活所需。

我們正處於一個岔路上,這些科技可以帶來一個豐饒社會,阻止它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貪婪。

怎樣降低貪婪,有可能需要新商業模式,或者更為人類着想的CEO,還是政府不讓公司獲得不合理的暴利……這些途徑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們是完全可以達到豐饒社會的。

我們也必須務實地看到,金錢在今天這麼重要,改變可能需要大幾十年、上百年。

我覺得人類最後的結局,無論是一個特別讓人振奮的最好的結局,或者一個最壞的結局,都是人類帶給自己的,也是人類應得的。
-[文章已獲「一條」授權/來源:建築師的非建築/編輯:張銳嘉、倪蒹葭、劉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