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殘酷,ChatGPT的狂歡與中國無關,因為AI芯片差距二十年
近日,ChatGPT火爆異常,一度被認為即將替代腦力工作,因為ChatGPT可以重塑一切數據,完成信息編寫、內容創建、客戶聊天、法律文件等。
為此,各大專家也預測了未來會被ChatGPT替代的多種工作,包括:律師、投資顧問、報稅師、會計師、醫療診斷專家、客服、營銷顧問、編劇、新聞工作者、程序員等。
沒想到,程序員們努力打造的人工智能居然能夠代替自己,果然是「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
二級市場上,各類上市公司開始瘋狂蹭熱點,沾上AI就大漲,股價就像坐上了火箭,短短幾個交易日大漲超過50%甚至翻倍。
但實際上,ChatGPT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隨隨便便就顛覆。ChatGPT歸根結底還是AI(人工智能),而AI的基礎就是算力,算力依靠的是芯片。
如果造不出頂級的AI芯片,就沒有足夠的算力提供給ChatGPT,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顛覆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的AI芯片如何呢?與英偉達差距有多少呢?
*ChatGPT基礎是AI芯片
AI芯片是一種專門處理人工智能計算、應用等任務的一種芯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計算卡。
在架構方面來看,AI芯片主要分為:GPU (圖形處理器)、FPGA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SIC(專用集成電路)。
那麼這些AI芯片如何使用呢?是不是一口氣全都堆上呢?當然不是!
在實際應用中,AI芯片又分為雲端、邊緣、終端三種應用場景。不同的場景根據實際情況搭配不同的AI芯片。
在雲端,AI不僅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同時還要進行各種各樣的AI服務,包括大量的AI訓練和推理工作,對AI芯片的算力要求最高;
邊緣就是雲端與終端之間的連接網絡,在此設立一些節點,用AI芯片承擔部分算力,可以有效降低雲端的壓力,同時提高整個AI網絡的效率;
終端就是我們的手機、電腦、汽車、家電、監控等設備,這裡的AI芯片要嵌入設備內部,在終端採集數據,並完成數據處理,主要負責推斷。
根據以上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雲端服務器方面通常使用GPU,利用其高性能高功耗的特點,可以批量處理密集型任務;在邊緣端,FPGA更適合信號處理系統,各類接口;而我們的手機、電腦、汽車則需要更專用的集成電路。
但無論何種類型的AI芯片,它們都需要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強大的算力」。
根據Open AI測算:自2012年以來,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3-4個月翻一番,每年頭部訓練模型所需算力增長幅度高達10倍。
對於AI算力的快速需求,我們也可以從各類事件中感受到。
1、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
2016年3月9日,阿爾法狗經過三個多小時鏖戰,擊敗了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這是AI第一次展現出它驚人的實力。
當時的阿爾法狗用了1202個CPU、176個GPU,約有800多萬核並行計算,同時還花費電費3千美元。而李世石大概需要兩個饅頭,一碟泡菜,一瓶礦泉水就可以了吧!
可見彼時的AI因為算力不足,只等堆加數量,同時能耗也非常高。
2017年,升級版的阿爾法狗擊敗了國際圍棋大師柯潔,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2、百度無人駕駛汽車
2017年7月6日,百度召開AI開發者大會,百度總裁陸奇在介紹「Apollo」計劃時,大屏幕出現了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坐在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北京五環的畫面。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李彥宏坐在副駕駛位置,全程不碰方向盤,全部由AI操控。
李彥宏表示:「汽車行駛很平穩,感覺非常不錯。」
據悉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Apollo,採用了英特爾和英偉達兩家公司的AI芯片。
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前需要超過100億公里的測試,如果不採用AI芯片,而擁純人工的話,需要100輛汽車7*24小時測試100年。而搭載了AI芯片後的Apollo一天就可以跑上百萬公里。
3、ChatGPT的狂歡
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研發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能夠進行普通聊天、信息諮詢、撰寫詩詞作文、修改代碼等,號稱能夠替代腦力工作者。
不少網友通過ChatGPT,「撰寫」了玄幻類、科普類的文章,甚至論文;五花八門的提問也讓ChatGPT應接不暇。
那麼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呢?
ChatGPT的總算力消耗約為3640PF-days,至少要7-8個投資30億規模的數據中心才能支撐ChatGPT的運行。
光從模型訓練算力具體來看,至少需要上萬顆英偉達 GPU A100,以參數規模為1750億的GPT-3為例,一次模型訓練成本超過 1200 萬美元。
從這三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AI芯片的算力需求正在快速的增長,並且已經逼近現有芯片算力的極限,這就倒逼芯片廠商快速的迭代升級。
那麼,在眾多芯片廠商中,誰能承擔的起未來算力需求呢?
*GPU領導者英偉達
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跑在了前面。
英偉達(NVIDIA)由美籍華人黃仁勛創建,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市,是一家設計顯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組為主的人工智能計算公司,也是GPU的發明者。
可以說,英偉達定義了GPU,推動了圖形計算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AI的快速發展。
1999年時,圖形顯示需求規模急速增加,CPU已經無法滿足,此時,英偉達順勢推出了世界第一款GPU GeForce 256,成為CPU外最重要的邏輯芯片。
英偉達高速發展的十幾年中,平均每半年就推出一款新品,每兩年就更新一次架構,在AI、自動駕駛領域,就連英特爾、AMD也只能望其項背。
2010年,谷歌的AI訓練採用了16000台英特爾CPU進行訓練,後來英偉達為其提供了GPU,僅僅需要12個GPU就完成了這項工作。
2021年,雲計算、自動駕駛、大型網遊等對算力的快速需求,極大的刺激了英偉達打造更為先進的GPU H100。
英偉達H100採用了台積電5nm工藝,比上一代A100在製造工藝方面更為先進;
在晶體管數量方面,H100集成了800億個晶體管,比A100(540億)提升了48%,整體性能提升了6倍,算力提升3.2倍。
H100還可以加速動態規劃,優化路徑,在這種條件下,H100的算法將進一步提升7倍。
H100的在數據吞吐量上提升了30倍,同時可實現3TB/s 的顯存帶寬,以及5TB/s的互聯網速度。
H100還可以把單個GPU分拆為7個,同時進行不同的運算任務,而且還可以將部分能力擴展7倍。
H100還是全球首個加密計算GPU,在提高性能的同時,有效的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非常適合應用在醫療、金融和雲計算領域。
除了H100,英偉達最新研發的自動駕駛芯片Thor,號稱業內最強,融合了CPU、AI加速架構和GPU,算力高達2000TOPS,是目前高通最新車載芯片8295(30TOPS)的66倍。
同時,英偉達正在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機——Eos,搭載了4600個H100 GPU,比世界上最快的超算還快1.4倍。很快,全球最快的計算機將與人們見面。
如今,英偉達在GPU領域市場份額高達70%,獨立顯卡領域市場份額更是高達86%。
作為全球領先的AI芯片研發公司,英偉達將在AI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賺得盆滿缽滿。而收入重新投入研發中,形成良性循環,未來的英偉達真的無法想象。
那麼國產AI芯片與英偉達差距有多大呢?
*國產AI芯片性能如何
國產AI芯片公司大大小小十幾家,包括:龍芯、景嘉微、華為海思、摩爾線程、璧仞科技、天數智芯等等,但與英偉達比起來還差很多。
景嘉微是國內領先的GPU廠商,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景嘉微GPU性能如何呢?
根據官方數據,景嘉微JM9231核心頻率為1.8 GHz,浮點性能可達8TFLOPS,落後英偉達最先進的Thor(2000TFLOPS)250倍。
璧仞科技公司研發的壁仞100,採用了7nm工藝製程,晶體管數量達到了770億顆晶體管,具有高算力、高通用性、高能效三大優勢。
在算力方面,16位浮點算力達到1000T以上、8位定點算力達到2000T以上,號稱領先國際大廠3倍。
從算力來看,壁仞100直接對標了英偉達H100,這着實令人驚嘆,似乎不久之後,我們再也不需要依賴英偉達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英偉達的GPU之所以能制霸全球,強大的CUDA生態系統絕對是重要關鍵。
CUDA全稱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翻譯成漢語就是統一計算架構,這是由英偉達所推出的一種集成技術,是英特爾對GPU的正式名稱。
目前GPU市場上,英特爾一家獨大,70%以上的市場都被其掌控着。如果國產GPU廠商想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兼容CUDA。
但CUDA是英偉達的技術,並且英偉達發展迅速,芯片更新速度非常快,想要100%的兼容是根本做不到的。
怎麼辦呢?一方面魔改,一方面發展自己的生態,但是難度實在太大了,因此國內GPU廠商日子都很難過。
更為要命的是:一旦性能、算力領先,威脅到美企的地位,必然會遭受打壓封鎖。
那麼國產GPU廠商就會陷入「華為式」的被動,最典型的就是無人代工。
內地芯片製造技術最強的是中芯國際,目前只能量產12nm工藝的芯片,而英偉達H100採用了5nm工藝,相差2代。
而中芯國際CEO梁孟松也表示,中芯國際目前攻克了7nm技術,但苦於沒有EUV光刻機,因此只能止步於12nm工藝。
EUV光刻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由10萬個精密零部件組成,這些零部件由全球2000多家公司提供。一個國家單獨完成EUV光刻機的研發被稱為「不可能的工作」。
加上EDA工具、半導體材料方面的落後,國產GPU之路還很長,距離英偉達還很遠。
寫到最後
ChatGPT火出了圈,但萬丈高樓平地起,靠的是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AI芯片。
先進的AI芯片代表着強大的算力,強大的算力才能支持人工智能繼續更新迭代,最終為人類分擔大量的腦力、體力勞動。
我國的AI芯片在設計和生態方面遠落後於英偉達,製造、設備、材料方面也差距甚大,要想達到世界領先,支撐起AI需求的強大算力,至少還需要二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說,目前的ChatGPT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概念、炒作,我們距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很遠。
我是科技銘程,歡迎共同討論!-來源:科技銘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