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6張邏輯圖告訴你,什麼樣的人最幸福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洞見·yebo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項調查:世界上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在對上萬個答案的分析後,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他們的身上往往都有着一些共同特徵。
經過進一步研究,哈佛大學總結出下面這6張幸福邏輯圖,分享給大家。
1.善於自省,帶着問題反思
聽過一句話:所謂成長,就是帶着問題反思。
面對生活的難題,只有經過針對性地思考,才能把那些問題化為你的經驗。
喬布斯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33年來,我幾乎每天都會反思,是它幫我戰勝了自己的本能。」
小時候,喬布斯經常和朋友一起放風箏。
有次因為放得比別人低,回到家,他就生氣地把風箏扔到牆角。
養父見狀,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孩子,你要記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兩個問號:為什麼別人不能比我更成功?為什麼自己會輸給別人?
冷靜分析原因,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養父的話,深深觸動了喬布斯,使他養成反思的習慣,並幫助他渡過了往後的無數難關。
蘇格拉底也說過一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不懂得反思的人,只會從生活的一個坑掉進另一個坑。
而那些時常自省的人,他們犯過的每一次錯誤,都會被總結成經驗,最後化作日後成長的契機。
2.遇事別太情緒化,戒掉衝動
一個人生氣的時候,若處理不好,就會陷入「生氣—憤怒—報復」的惡性循環。
就像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壞情緒若不加控制,往往會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傷人傷己。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網約車司機撞死乘客的新聞。
凌晨時分,乘客張某叫了輛車,因司機有事耽誤,到達時超過預定時間。
這讓張某非常不滿,和司機發生了激烈口角。
雙方爭執之下,司機表示拒載張某。
張某聽後,順手就把喝完的飲料瓶砸向車窗。
本欲離開的司機見狀大怒,一氣之下,便開車朝張某撞去。
原本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由於雙方情緒失控而被無限放大,最後釀成了一場悲劇。
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讓自己暴跳如雷的人和事。
只有克制自己,才能在源頭扼制住壞情緒的傳播。
《一生的資本》裡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戒掉衝動,放下戾氣,做一個穩定的人。
讓生活多點順心如意,幸福感自然也會大大提升。
3.以睡眠和運動,養護頭腦
在一次醫學科普中,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鈕文異說:
「睡眠和運動,是人體最有效的免疫增強劑。」
他指出,充足睡眠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神經元的增生,讓大腦的神經網絡更加豐富。
長期保持下去,不僅能塑造一個強健的體魄,更能提升頭腦的活躍度。
作家張萌,曾向媒體透露自己的日常作息:
每天晚上9點半睡覺,5點半起床,6點跑步,8點讀書寫作。
連續堅持7年,一年出版一本書。
她坦言,睡眠和運動,除了給她帶來身體的硬朗,還使她的頭腦變得靈敏和積極,能夠更加專注地對待生活和工作。
聽過一句話很在理:如果身體虛弱,心靈就不會強壯。
再忙再累,也要為堅持運動,堅持規律作息,為你的健康充電。
只有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鬆,才能以飽滿的狀態,認真過好每一天。
4.保持同理心,在理解中化解衝突
生活中很多衝突,都是因為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其實只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人和人之間就很容易達成諒解。
看過一個故事。
1944年冬天,數以百萬的德軍戰俘,在莫斯科大街上穿過。
道路兩旁站滿了圍觀的婦人,她們在戰爭中失去了丈夫、兄弟、兒子。
兩旁的人群騷動不安,甚至有人上前去動手動腳,眼看就要爆發衝突。
這時,一位老人,掏出了一塊黑麵包,遞給一個年輕的德國士兵。
她對旁觀者大聲說道:
「這些人手持武器時,是我們的敵人,可放下武器後,他們就是和我們一樣具有共同人性的人。」
說完後,人群安靜了下來,旁觀者們也陸續將麵包和水塞給飢餓的士兵。
本來一觸即發的衝突,因為老人的一塊黑麵包化解了。
培根說:「同理心,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你理解別人,別人才會理解你,你替別人着想,才有人替你着想。
存一點將心比心的善良,守一分推己及人的體諒。
以同理心待人,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讓你的生活更加舒心歡暢。
5.不念過往不懼將來,活在當下
《功夫熊貓》有句台詞:「你患得患失,是因為太在意從前,又太擔心將來。」
活在過去的人,總是執着已經發生的事;憂慮未來的人,則往往陷於內耗中。
想起奧斯卡提名短片《盲眼女孩》中的女主角韋莎。
韋莎有一雙奇異的眼睛,左眼能看到過去,右眼能看到未來。
遇到追求者時,她左眼看到了他們幼稚的童年,覺得乏味無聊。
而用右眼則看到他們垂老的未來,又感到恐懼可怕。
於是,她趕走了無數喜歡她的人,直到沒人再來找她。
這時,她才絕望地發現,看不到當下,生活就會變得極其荒涼和孤獨。
弘一法師寫過一句詩:「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還未發生,只有今天才是最真實的人生體驗。
安於當下,專注眼前,別再錯過生活中的精彩與美好。
6.保持學習動力,不斷豐富自己
《師曠勸學》裡說: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一個人只有保持困惑,不斷學習,才能抵達更高的精神層次。
季羨林先生80多歲時,仍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知。
為了研究糖的起源和傳播,他耗時兩年,翻遍了整個北大書庫,終於發現,糖最初是用來治病的。
在完成學術著作《糖史》後,他又馬不停蹄向吐火羅文發起了進軍。
季老對知識的渴望,使得他博古通今,對世界充滿好奇,使得他精神也越來越好。
正如英國詩人蒲柏所說:
「自己好學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
經過知識澆灌的人生,必然飽滿豐盈。
不管你處於哪一個年齡階段,學習都不是一個完成時,而是進行時。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豐富自己,才能發現更廣闊的天地,看到更多的風景。
看過一個小故事,有隻小獅子問母獅:「媽媽,幸福到底在哪裡?」
母獅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尖上。」
於是小獅子追着自己的尾巴跑,但始終咬不到。
母獅笑道:「不要刻意去追逐幸福,只要你抬起頭往前走,它就會一直跟着你。」
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只是缺少發現。
這6張幸福邏輯圖,願你能有所領悟。
更重要的是你活在龍紀元的神人類時代中,是多麼的幸福啊!-來源:洞見觀點-
只要你想要.願意成長,你就有機會! ps.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